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多址干扰已经成为影响UWB系统性能的重要因素,将Turbo理论中的迭代思想与多用户检测技术相结合,提出了一种基于软干扰抵消的迭代多用户检测算法,为进一步降低算法复杂度,对软干扰抵消后的剩余干扰进行高斯近似。仿真实验表明,在AWGN信道条件下,经过几次迭代后多址干扰被有效抑制,使用该算法的接收机性能明显优于传统接收机。  相似文献   

2.
本文主要研究基于干扰抵消的MIMO-OFDM系统多用户检测算法。首先介绍了MIMO-OFDM系统的特点;然后分析了常见的几类多用户检测算法,特别是迫零检测算法、基于串行干扰抵消的迫零检测算法以及基于并行干扰抵消的检测算法;最后分别对经典迫零检测算法、基于串行干扰抵消以及并行干扰抵消的迫零检测算法进行仿真。仿真结果表明,基于并行干扰抵消的检测算法的误码率性能要优于其他两种算法。  相似文献   

3.
针对多用户空时块码正交频分复用系统,提出了基于Turbo 码的自适应加权并行多用户检测方法. 该方法利用自适应加权多用户检测进行多用户信号分离,并将所获得的软比特信息作为Turbo 码的先验信息进行译码,将译码所得的外信息作为下次迭代中自适应加权多用户检测中权值的先验信息. 数值仿真结果表明:采用该方法的空时块码正交频分复用系统收敛较快,与自适应部分并行多用户系统、实验加权多用户系统、传统并行干扰抵消多用户系统进行比较,分别可获得1.8 dB, 2.5 dB 和3 dB 的增益.  相似文献   

4.
提出一种分层的空时OFDM系统结构,以在MIMO信道上提供分集增益并对抗频率选择性衰落的影响,在接收端采用一种层干扰抑制和干扰隐藏算法以克服多用户间的干扰,在带宽无线信道上实现多用户可靠的高速通信,并将它应用于可分级MPEG-4视频的传输.仿真结果表明该系统只需在适度的信噪比条件下就具有很好的传输性能.  相似文献   

5.
李弢 《河南科技》2011,(2):35-36
<正>多用户检测(Multiuser Detection,MUD)可以有效地对抗CDMA无线通信系统中的多址干扰。由于用户端仅知道本用户的特征波形,且频繁地使用训练序列将浪费信道带宽,多用户检测的盲实现得到了广泛的关注。本文从理论上分析了AWGN中带估计误差  相似文献   

6.
VBLAST的一种新的解码算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出了一种VBLAST的解码算法:组平行干扰抵消GPIC,利用组干扰抑制GIS把系统分解为多个子系统,简化了接收机的复杂度,同时利用多用户检测中的平行干扰抵消PIC (parallelinterferencecancellation),通过增加组间和组内干扰抵消的迭代次数来提高系统的性能.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获得了较好的性能.  相似文献   

7.
针对频选快衰落信道,提出一种新的信道模型及相应的自适应信道跟踪算法;针对宽带DS-CDMA系统上行链路,提出一种改进的部分并行干扰消除(PPIC)算法.PPIC算法在估计出的信道信息辅助下实现干扰抑制与多用户检测,同时将检测结果反馈至信道跟踪算法辅助实现自适应地估计时变信道,从而实现频选快衰落信道下DSCDMA系统上行链路的迭代多用户检测.数值仿真实验验证了本文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8.
多用户MIMO下行链路通信系统必须设计合适的预编码方案来抑制多用户间的共信道干扰. 该文提出一种基于连续迭代优化信号泄漏噪声比最大准则的预编码方法.利用已知用户未使用的子信道空间增大其他用户的预编码空间自由度,降低干扰泄漏,并用迭代法进一步抑制多用户干扰,提高接收端信干比.该方法仅在发射端使用用户的信道信息优化与编码矩阵,不需要基站与用户协作,接收端可自由选择检测算法,且不会增加系统开销.仿真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取得了比原SLNR方法更好的系统性能,且具有较快的收敛速度,实用性较强.  相似文献   

9.
分析了CDMA移动通信中采用多用户检测的必要性,进而分析了现有的各种多用户检测技术的工作原理及局限性,指出了多用户检测技术新的研究方向——空时联合多用户检测技术。  相似文献   

10.
提出一种联合Turbo-BLAST的多用户空时编码方案.在接收端,传统的多用户接收机一般采用基于符号干扰抵消(symbol-level cancellation, SLC)的方案,复杂度较高. 该文提出一种基于比特级干扰抵消(bit-level cancellation, BLC)的低复杂度迭代接收机方案.该方案在检测部分将M-QAM调制符号分解成一系列BPSK符号的线性组合,采用比特级的干扰抵消.理论分析和仿真结果表明,提出的方案将迭代接收机检测模块的软检测和软解调部分简化为一个单一的检测部分, 很大程度上降低了计算复杂度.同时在发送端采用贝尔实验室的BLAST分层空时结构,有效地提高了频谱效率.  相似文献   

11.
提出了一种基于线性变换和预测的盲多用户检测方法,可同时消除MAI和ISI.它仅利用了某特定用户的扩频序列,先进行线性变换和线性预测,再进行MMSE检测.由于不进行直接信道估计,避免了信道估计误差,使算法的准确性得到了提高.  相似文献   

12.
对基于期望值最大化的统计盲多用户检测方法进行改进.针对期望值最大化(expectation maximization,EM)算法的高复杂度及性能欠佳的缺点,在进行最大似然估计时先考虑用户所受的多址干扰及噪声,修改最大似然估计函数,并加以分解简化,提出一种改进的EM算法实现CDMA盲多用户检测,并进行了实验仿真.实验结果表明,改进方法提高了系统的抗干扰性能,且降低了算法复杂度.  相似文献   

13.
基于奇异值分解提出了一种改进的 kalman 滤波盲自适应多用户检测算法.理论分析和数值仿真表明,在异步 CDMA 系统中,与现有的基于 RLS 算法盲自适应多用户检测方法相比,该方法具有收敛速度快、跟踪性能好、数值稳定性高的优点.  相似文献   

14.
提出了应用于CDMA上行链路多用户检测器中的半盲LSCM_SUB算法.它首先利用非盲算法消除所有小区内干扰用户的影响,接着再利用LSCM_SUB算法抵消剩余的干扰.仿真实验表明,与盲LSCM算法及解相关算法相比较,该SB_LSCM_SUB算法的性能明显优于其他几种经典的盲恒模算法及解相关算法.  相似文献   

15.
利用快跳频信号帧间信号一致性以及分布式网络的特点,提出了基于分集合并接收的最小均方误差准则的快跳频多址多用户检测算法.算法适合同步和异步系统,具有较强的抗虚警和抗漏检能力.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能明显提高分布式对等网络终端消除同信道干扰的能力,且相对已有中心功率控制的同步和异步多用户检测算法,该算法可以进一步改善系统的BER性能.  相似文献   

16.
赵明宇 《松辽学刊》2005,26(1):83-85
MySQL是基于SQL客户机/服务器模式的多用户、多线程的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本文通过对MySQL C API接口函数的讨论,形成一个使用CAPI编写访问数据库的CGI应用程序的模式.  相似文献   

17.
提出一种基于协同CDMA的小波多用户检测器,来降低多址干扰对CDMA系统性能的影响. 研究了一种协同时分双工CDMA模型,并结合小波的多分辨率分析建立了协同CDMA小波多用户检测器的模型. 根据最小均方误差线性多用户检测器的要求,通过理论分析提出一种减小代价函数的最小均方误差多用户联合检测器算法,并分析了所提出的小波多用户联合检测器在协同直接序列码分多址系统中的误码率传输特性. 计算机仿真结果表明:在平坦瑞利衰落信道下,提出的小波多用户检测器能有效能降低多址干扰的影响,提高系统容量,在低信噪比情况下效果尤为显著.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在多用户、多输入多输出(MU-MIMO)系统中发射端块对角化(BD)预编码方案的实现算法,以及基于该预编码方案的多用户调度算法. 利用子空间分解技术设计了发端的预编码矩阵. 通过该预编码矩阵,系统可以实现与多个用户同时进行多码流、用户间的零干扰通信. 定性分析了该预编码方案的本质,利用子空间分解技术设计了一种基于系统最大和容量准则的多用户调度方案. 通过分析说明该调度方案具有较低的计算复杂度. 数值仿真表明,在相同的块对角化预编码方案下,采用本文提出的用户调度方案可获得近似最优的和容量,进一步说明了本文所提方案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9.
针对共道干扰的多源多中继无线协作网络,提出一种基于信号干扰噪声比(signal to interference plus noise ratio, SINR)的最佳“源-中继”选择方案,联合优化协作分集和多用户分集。根据多个源节点与目的节点之间的接收信号,选择具有最大SINR的源节点广播信号至多个中继节点,中继节点采用选择协作解码转发协议通过最佳中继节点将解码后的源节点信号转发至目的节点,目的节点采用最大比合并对协作传输中两跳接收到的信号进行合并。考虑多个共道干扰引起的SINR之间的相关性,推导出在瑞利衰落环境下系统中断概率精确的表达式。实验结果表明,存在共道干扰时多源多中继协作无线网络可以获得分集增益,且增加源节点和中继节点的数目可以弥补由于共道干扰造成的损失,降低中断概率,提高系统性能。  相似文献   

20.
提出了一种新的免疫算法,将匹配滤波器的输出判决信号作为一条染色体放入初始种群,使得初始种群中包含最优解的概率大大增加;选择疫苗时,将接种了疫苗的个体的适应值小于父代适应值的个体,按一定的概率接受该个体,克服了GA欺骗问题.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在收敛速度和误码率方面都优于基于遗传算法的多用户检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