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烧结”在矿物工程和粉末冶金两个学科领域都是核心名词,尽管两类烧结都是通过高温改变物料的凝聚状态,但已分别被赋予了互不相同的内涵,存在着一系列本质上的差别,不能相互取代。在汇编冶金学基本名词时,两个“烧结”应该分别列出,一个也不能少。  相似文献   

2.
“重心”和“形心”是两个科学术语。它们的出现比较早,前者出现于1623年的《职方外纪》,后者出现于1627年的《奇器图说》。两个词都来自拉丁语,分别是centrum gravitatis和centro figure(或geometrica centrum)的仿译。“重心”后来还传到了日本。但“形心”一词,在《奇器图说》之后的300多年时间里,一直没有人使用。后来在1935年的一本数学名词汇编中再次出现,但它是《奇器图说》中的那个词的沿用,还是后来另行创造的,现在还不能确定。  相似文献   

3.
WiFi和WiMax分别是无线网络接人技术wirelessfidelity和worldinteroperabilityformicrowaveaccess的缩写。计算机名词审定委员会针对WiFi和WiMax这两个词的中文名提出了“威发”和“威迈”的译名方案,现通过本刊向更广泛领域征询意见。“威发”与“威迈”两译名是否合适,WiFi和WiMax是否有更佳译名?欢迎专家学者以及广大读者致函本刊。  相似文献   

4.
我们好比是第一线打仗的,不能没有弹药,名词好比作战中的炮弹。“小小”名词往往不好办。遇到名词困难,不知找谁好。  相似文献   

5.
2007年12月12日,第二届林学名词审定委员会第三次工作会议由尹伟伦院士主持。根据全国科技名词委对学科问词条的查重结果,逐条展开了讨论,确定了重复词条的学科归属。专家们一致建议在原来的12个学科分支基础上,增加“总论”部分,以收录“林业基础”中不能包含的一些共有名词和基本学科名称类名词。  相似文献   

6.
2008年9月25日、10月9日,材料科学技术名词“总论”“天然材料”两部分汇总会分别在钢铁研究总院召开,出席会议的专家有石力开、秦福、黄勇、黄鹏程、刘国权、吴伯群、张若岩和全国名词委才磊。会议就材料科学技术名词总论及天然材料部分进行了细致讨论和审定。会议分别由刘国权教授和吴伯群教授主持,并负责汇总。  相似文献   

7.
《遗传学名词》(第二版)已由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公布出版,本刊作部分选登。1989年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现称“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公布了《遗传学名词》(第一版),审定了遗传学名词1519条,少数名词附有简短释文。2001年,中国遗传学会受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的委托,组成了第二届遗传学名词审定委员会,负责修订第一批公布的名词并全部补上释文,同时扩大收录名词的数量。在遗传学界四十多位学者的通力合作下,经过五年努力,从收集到的6000条名词中,先遴选出3000多条并写出释文,然后在广泛征询意见和开会逐一讨论的基础上反复推敲,精心雕琢,完成了全部审定工作。2006年3月出版公布了《遗传学名词》(第二版),共收录审定名词2358条,比第一版增加了55%。遗传学是生命科学领域中各个学科的基础,特别是随着分子遗传学的发展,遗传学在生命科学领域的中心地位日益明显;遗传学使用的术语和名词广泛地渗入其他学科。在审定第一批遗传学名词时,基本上已解决了经典遗传学名词或遗传学专用名词的规范统一;因而第二版任务的重点为收录和注释新出现的名词特别是分子遗传学和基因组学的新名词,以及尽可能地与其他相关学科如细胞生物学、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免疫学和医学等取得统一,这明显地增加了工作的难度。在过去五年的工作中,主要采用了以下几种做法。1.根据遗传学的内涵来定名和释义对于多个学科共用的名词,主要根据遗传学的内涵来审定。例如,cryptic splice site有“隐性剪接位点”和“隐蔽剪切位点”两种译名,我们选定的是后者。因为在遗传学中,“隐性”和“显性”是描述生物性状遗传的方式,若用“隐性剪接位点”则容易使人误解这个剪接位点是以隐性方式遗传的。同理,cryptic structural hybrid定名为“隐蔽结构杂种”,cryptochimera定名为“隐蔽嵌合体”。又如,orthologous gene和paralogous gene的译名原来分别是“直系基因”和“旁系基因”。这是根据英文单词直译的,没有反映出名词的科学内涵。根据遗传学研究的结果,orthologous gene指的是不同物种中起源于同一个祖先基因的一些同源基因;paralogous gene则是指在进化过程中一个物种的某个基因发生倍增(duplication)后再演化成若干个同源基因。因而,把前者定名为“种间同源基因”,后者为“种内同源基因”。2.固定英文名词和中文名词的对应关系遗传学的不少名词是两个单词缀成的复合名词,把英文单词固定地译成一个中文单词,就可减少一词多名。例如,我们将gene和genetic分别译为“基因”和“遗传”,不相互通用。这样,gene theory是“基因学说”,genetic engineering是“遗传工程”等。同样,在描述DNA的一级结构或其功能时,经常用box来表明一些特定的核苷酸序列。于是,把box统一译成“框”,“框”并不是把若干个核苷酸框在一起的实质性结构,而只是人们在写核苷酸线性序列时,把具有某种功能的核苷酸框出来,如××××××中的“TATA框”;其他如“同源异形框”(homeobox)、“CG框”等。至于cassette则译作“盒”,如与酵母交配型转换模型相关的沉默盒(silent cassette)和活性盒(active cassette)。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名词审定组也把reverse统一译作“逆”,而不译作“反”,如逆转录酶、逆转录病毒等,anti-则译作“反”。又如把inhibition译作“抑制”,suppression译作“阻抑”,repression译作“阻遏”等,这些想法都不谋而合。但可惜的是在获悉他们的这个具体做法时,《遗传学名词》(第二版)已经出版,想要同其他学科的定名取得统一已来不及了。3.采用“又称”“也称”等以期求同存异各个学科各有自身发展的历程,对一些名词的使用已约定俗成,形成了传统习惯,这对取得统一带来困难。这需要有较长时间的讨论、协商和磨合,方能取得成效。因此,与其在短期内强求一致,不如在各个学科之间先兼容并存,待以后再趋统一。所以采用“又称”“也称”等方式介绍两个同义的名词。例如,alternative splicing为“选择性剪接”又称“可变剪接”等。有些争议比较大的名词,如ribozyme,生化学界一直沿用“核酶”。可是,从英文单词和名词的科学内涵来看,译成核酶是比较牵强的。ribo-代表的是核糖而不是核;-zyme虽然是代表酶(enzyme),但ribozyme毕竟不是生物化学中所说的酶,因为酶是蛋白质而ribozyme是核糖核酸。所以,ribozyme的确切名词应是酶性核酸,是具有像酶一样的催化活性的一种核糖核酸。只是考虑到生化学界一直沿用核酶,所以兼收了这两个名词。prion该怎么译,一直争论不休,莫衷一是。目前存在的名词有十多种,如朊病毒、朊粒、朊毒体,蛋白感染子、感染朊,普恩蛋白、普利朊、普里安和普里昂等。prion的全称是proteinaceous infectious particle,即蛋白质感染性粒子。由于prion不含核酸,肯定不是病毒,因而不能称为朊病毒;朊代表蛋白质,朊粒、蛋白质感染性粒子等都比较贴切,但未能达成共识。为此,采用了类似基因(gene)、克隆(clone)等名词音译方式,把prion定名为“普里昂”,同时兼收了两个“又称”的名词:“朊粒”和“蛋白质感染性粒子”。《遗传学名词》(第二版)的出版标志着第二届遗传学名词审定委员会的任务已告完成,同时又意味着收集辑录和统一更多遗传学名词的开始。名词的收集和注释要与学科的发展同步,及时地从新发表的文献中积累,并尽可能地及早提出一个规范的名词。长期滞后是不利于学术交流的,因为这不仅会长期存在一实多名,而且对以后统一规范增加难度。表观遗传学的定名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Epigenetics见诸文献后,就出现了表遗传学、外遗传学、后生遗传学等,在复旦大学《英汉遗传工程词典》第三版刊出的表观遗传学的推动下,很快得到了认同。同样,对loop的译名,已有学者提出应以“襻”取代过去的“环”,这是一个很好的意见,应引起重视。又如,1998年第一次出现的名词metagenomics,已有多种译名,如元基因组学、宏基因组学和超基因组学等。可是,这些名词都不能望文生义地了解专门学科的内容。实际上,它研究的是一个生态环境中混杂了各种生物体基因组的总体,即不是一种生物体的基因组而是多种生物体基因组混杂在一起的DNA,所以称为混杂基因组学比较贴切。* 赵寿元教授为遗传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主任。  相似文献   

8.
我们的工作是在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的推动、领导和具体帮助下开展的。特别是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办公室,三年来做了很多工作,对我们帮助很大,他们经常参加我们的会议,并及时将其他分委员会的经验、信息带给我们。卫生部也很重视这项工作,卫生部部长也参加了我们的会议,并拨了经费。中华医学会成立专门工作委员会,在人力、物力等方面为名词审定工作创造条件。医学科学分科多,范围广,名词量是很大的。现在中华医学会下面有临床、预防、医技基础等方面的60个分支专科学会。医学名词审定工作是以各专科学会为基础,分别成立审定组来进行的。审定工作还是按原来的做法,分以下几步。一、审定组参考《中国医学百科全书》以及世界卫生组织汇编的《国际疾病分类》收集名词,讨论研究后编出初稿,印发全国有关专家征求意见。二、小组将汇集的意见加以整理讨论,产生第二稿,送交专科学会常委会审议,审定组再整理编出第三稿。三、与有关学科联系,对涉及两科的名词进行协调。四、召开全国医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名词。最后上报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现在共有35个专科学会成立了名词审定组,陆续开展工作。其中已有呼吸、内分泌、血液、风湿、妇产及耳鼻咽喉6个学科完成了名词审定工作,共审定2112条名词,已作为《医学名词》(第一分册)在今年元月正式公布出版了。此外,还有消化、肾病、传染病及寄生虫病、结核、神经外科、免疫、口腔、泌尿外科等8个学科共约6千条名词,已经过专科学会常委会审定,预计年底上报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在医学名词审定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审定呼吸、内分泌、血液、风湿、妇产及耳鼻咽喉等6个学科的名词时,对一些共性的问题以及个别明显不合理的名词作了研讨,统一了认识,制定了共同遵循的原则。当“科学性”和“约定俗成”发生矛盾时,以“科学性”为主。根据这个原则,将“剖腹产”改为“剖宫产”,“梗塞”改为“梗死”,使名词更具科学性,与概念更为贴切。以外国科学家姓氏命名的名词,根据“名从主人”的原则,按照科学家所属国语音的译法进行审核,例如将“何杰金病”改为“霍奇金病”、“美尼尔病”改为“梅尼埃病”。对一些已有简明意译的名词,且国内已普遍应用者,就采用意译名词,如将“Takayasu arteritis”定为大动脉炎,将“Trousseau sign”及“Chvostek sign”分别定为“低钙束臂征”及“低钙击面征”。英文名词中的“artificial”、“allergic”、“primary”、“idiopathic”、“auto-”、“-genic”及“mechanism”等,既往译法不一,今后一般统一译为“人工的”、“变应性”、“原发性”、“特发性”、“自身”、“源性”及“机制”,“drug-induced”有的译为“药物致”,这次定为“药物性”。对某种特定病,称为某某“病”(disease),如霍奇金病;对一组病则称之为“疾病”(diseases),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对某些具有一定共性的系列名词,例如由各种细菌、病毒或真菌引起的肺部疾患,根据审定基本词的原则,就不一一列出具体病名,而仅归纳为“细菌性肺炎”、“病毒性肺炎”、“真菌性肺炎”等,在实际工作中可在“肺炎”之前冠以分离出来的病原菌的名称。其他如“原发性某某病”、“继发性某某病”、“器质性某某病”、“功能性某某病”等,也都是某些基本名词的派生词,审定时,可仅保留基本名词,不必一一列出许多派生名词。医学科学发展迅速,涉及面越来越广,目前国家教委已设有80多个医学研究生科目。而我们方开展了35个学科的名词审定工作,对照衡量,医学名词审定还有大量工作要做,今后的任务还是相当艰巨的。此外,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新名词将不断产生。如何把这些新名词及时审定、补充上来,是项很重要的工作,如果不能及时审定,必然造成新的混乱,使审定工作陷于被动。但目前对这个问题没有机构来管,只好利用有关系的机构。现在我们可以利用图书馆、情报所、专业杂志编辑部等。他们接触国内外的学术信息,能够迅速提供新的名词。这些机构分布在全国各地,最好要有个中心单位负责组织。中医名词审定工作尚未研究,看来要暂缓一步。如果要搞,则要请中医学会负责组织。  相似文献   

9.
语言文字是人们在社会活动中交流思想的工具,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为了使用和推广规范汉字,我国政府以及各有关单位和部门先后颁布了多项规定,如《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1955年)、《简化字总表》(1986年)、《现代汉语通用字表》(1988年)、《出版物汉字使用管理规定》(1992年)等。为了适应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国际间科学技术交流的需要,科技名词也应该规范化和统一。为此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简称“全国名词委”)已公布了数十个学科的规范科技名词。规范汉字和规范科技名词均具有权威性,我们都应该按照要求,认真使用。但是,在规范科技名词的使用中,我们发现个别规范汉字与规范科技名词之间存在某些矛盾。如全国名词委公布的《人体解剖学名词》中的“内眦”用了异体字“眥”。上书“趾”中的“”字和《医学名词》(第4册)中“癫”的“”字,在《现代汉语通用字表》中都没有收录。有的权威性工具书中的科技名词也不规范。如《现代汉语词典》(修订本)还在推荐使用“植物性神经”(正确的应叫“自主神经”)等不规范科技名词。尽管这些问题不是很多,还是应该引起重视,给以认真对待和分析,并尽快合理解决。在此,我们谈几点看法。一、从事规范科技名词工作的人员应熟悉有关语文知识在不影响科学概念和内涵的前提下,科技名词的规范化完全应该执行我国政府和有关单位、部门颁布的各项有关语言文字规定,服从和统一于规范汉字。但是,全国名词委公布的《人体解剖学名词》用了“内眥”,其“眥”字为30多年前已经淘汰的异体字,显然应该改为“内眦”。[1]像这样的差错可能反映了参加审定规范科技名词的个别专家和编校人员对有关的语文知识还不够精通,因而未能正确使用。规范汉字是所有科技编辑及从事术语工作的专家必须掌握的基本功,有了非常扎实的基本功,才可能在工作中尽量减少差错。另外,在审定规范科技名词中如能聘请语文方面的专家参加某些环节的工作,可能有利于更加严格地把好文字关,确保其高质量和高水平。二、规范科技名词应与规范汉字的调整保持一致1988年公布的《现代汉语通用字表》将15个过去作为异体字的改为规范汉字,其中包括“骼”和“黏”字。那么,相关的科技名词应作相应更改。某些权威性工具书如《辞海》、《中国医学百科全书·解剖学》及《中国医学百科全书·生理学》中使用的“骨胳”,今后完全应该改用“骨骼”。《人体解剖学名词》就是用的“骨骼”。[2]由于《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将“黏”作为异体字,故过去在表达“黏”的概念时均用“粘”(nián)字代替,常用的如“粘膜”、“粘液”等。既然“黏”字已成为规范汉字,现在该用“黏”字表达的科技名词就不应该再用“粘”字了。[3]“粘”字有2个读音(nián和zhān)、4个义项,若再以“粘”代替“黏”字,不仅名不符义,易造成概念混淆,而且读音也感到很不方便。所以,现今沿用的“粘膜”、“粘液”均应修改为“黏膜”、“黏液”,以与规范汉字保持统一。此外,对同一生物组织结构,全国名词委公布的《生理学名词》订名为“髓袢”,而《组织学名词》却订名为“髓襻”。按《现代汉语词典》,“袢”同“襻”。既然如此,上述两个学科应协商共同选用其中的一个名词。[4]三、汉字规范化也要适应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突飞猛进,新事物、新概念、新名词不断涌现。汉语在科技名词的创造上具有极大的潜力,它能表达深刻的哲理性思想,反映和传播各种精细微妙的知识。由于有关规范汉字的若干规定多数是10~30年前制定的,在当时的历史和文化背景下,规范汉字在组构和表达科技名词方面,难免与目前有不协调或欠妥当之处。如神经病学名词“癫痫”与“癫”的应用问题,“”(jiān)与“痫”(xián)字读音不同,但两者的释义无大的区别。50年代及60年代初期,多数医学专业书采用“癫”,以后又多用“癫痫”。但人们的口语中一直习惯使用“癫”。1995年,全国名词委神经病学名词审定组根据有关专家的意见,经过反复慎重的研究,将“癫”作为规范名词,使其文字读音与口语相一致。又如“趾”与“拇指”为两个不同概念的名词,在人体解剖结构中“”属足部,“拇”为手部。在《辞海》、《汉语大词典》、《汉语大字典》中均收有“”字;《中国大百科全书·现代医学》及《中国医学百科全书·解剖学)中分别录用“趾”及“拇指”作为两个名词;全国名词委公布的《人体解剖学名词》也分别有“趾”与“拇指”,还列出“长屈肌”和“拇长屈肌”等对应的肌肉名词。可见,“趾”与“拇指”是结构、功能和概念都不相同的两个名词,绝不能混为一谈。但是,《现代汉语通用字表》未收录“”和“”字,甚至计算机汉语字库中也没有“”、“”字,使规范汉字和规范科技名词的使用中又产生了矛盾。因此我们认为,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现代汉语通用字表》也应不断作适当的增补和修改,以适应各种特殊情况,有利于规范汉字与规范科技名词更好地协调和统一。四、权威性工具书应带头使用规范科技名词我们在查阅权威性工具书时,发现其中有不少科技名词不规范。仍以《现代汉语词典》(修订本)为例。该书是1996年出版的,其中的“蹠骨”应为“跖骨”;该书将规范名词“自主神经”作为不推荐使用的名词,而相应的不规范名词“植物性神经”却作为词目;在“神经系统”的释文中用了“神经原”这一不规范名词,这里的“原”应该是“元”;它还将完全不同概念的“毛细管”与“毛细血管”两个名词混为一谈,更是不应该了。权威性工具书代表了我国的文化和学术水平,其社会影响极为广泛,在推广使用规范科技名词方面理应率先垂范,语言文字类工具书在涉及到科技名词时也应如此。《辞海》(1999年版)在修订时对科技词条进行了严格把关。先由从事该领域工作的有相当造诣的专家撰稿,再经过复审,最后由分科副主编,即该领域里既精通业务知识又擅长文字的权威三审,从而保证了高质量,也使科技名词规范化做得较好。这一做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2008年3月13日和3月20日,化学名词审定委员会物理化学审定小组在北京大学化学系分别召开了胶体化学、化学动力学两个专业的名词定义稿审定会。除了与会的各专业审定委员外,会议还特别邀请了胶体化学专家李峻柏、戴乐蓉、赵孔双,化学动力学专家高盘良、孔繁敖作为外审专家参加,部分不能与会的外审专家还向会议提交了书面意见。  相似文献   

11.
In some sense, both ontological and epistemological problems related to individuation have been the focal issues in the philosophy of mathematics ever since Frege. However, such an interest becomes manifest in the rise of structuralism as one of the most promising positions in recent philosophy of mathematics. The most recent controversy between Keränen and Shapiro seems to be the culmination of this phenomenon. Rather than taking sides, in this paper, I propose to critically examine some common assumptions shared by both parties. In particular, I shall focus on their assumptions on (1) haecceity as an individual essence, (2) haecceity as a property, (3) the classification of properties, and thereby (4) the search for the principle of individuation in terms of properties. I shall argue that all these assumptions are mistaken and ungrounded from Scotus’ point of view. Further, I will fathom what consequences would follow, if we reject each of these assumptions.  相似文献   

12.
科学史的向度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该文旨在发展一种系统的科学史学史分析。作者通过分析不同科学史研究者心目中所分别抱有的旨趣或动机、所分别认定的认知目标和对象、所分别采纳的研究角度和方式、所分别追求的认知价值和意义,识别、区分科学史的不同研究向度并描述科学史研究之向度空间。与此同时,作者通过分析这一向度空间的结构及纵向演变机制,以理解科学史研究的整体发展格局(科学史编史思想的纵向发展和横向互动,科学史与纵、横两方向上的相邻学科之关系  相似文献   

13.
The mixture method of clustering applied to three-way data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Clustering or classifying individuals into groups such that there is relative homogeneity within the groups and heterogeneity between the groups is a problem which has been considered for many years. Most available clustering techniques are applicable only to a two-way data set, where one of the modes is to be partitioned into groups on the basis of the other mode. Suppose, however, that the data set is three-way. Then what is needed is a multivariate technique which will cluster one of the modes on the basis of both of the other modes simultaneously. It is shown that by appropriate specification of the underlying model, the mixture maximum likelihood approach to clustering can be applied in the context of a three-way table. It is illustrated using a soybean data set which consists of multiattribute measurements on a number of genotypes each grown in several environments. Although the problem is set in the framework of clustering genotypes, the technique is applicable to other types of three-way data sets.  相似文献   

14.
莱布尼茨是卓越的数学家和哲学家,他和牛顿相互独立地创建了微积分。17世纪末,在欧洲爆发了一场激烈的旷日持久的微积分发明权之争。通过争论和调查,人们公认:莱布尼茨和牛顿都是微积分的发明人,他们的微积分各有特色。  相似文献   

15.
Dendrograms are widely used to represent graphically the clusters and partitions obtained with hierarchical clustering schemes. Espaliers are generalized dendrograms in which the length of horizontal lines is used in addition to their level in order to display the values of two characteristics of each cluster (e.g., the split and the diameter) instead of only one. An algorithm is first presented to transform a dendrogram into an espalier without rotation of any part of the former. This is done by stretching some of the horizontal lines to obtain a diagram with vertical and horizontal lines only, the cutting off by diagonal lines the parts of the horizontal lines exceeding their prescribed length. The problem of finding if, allowing rotations, no diagonal lines are needed is solved by anO(N 2) algorithm whereN is the number of entities to be classified. This algorithm is the generalized to obtain espaliers with minimum width and, possibly, some diagonal lines.Work of the first and second authors has been supported by FCAR (Fonds pour la Formation de Chercheurs et l'Aide à la Recherche) grant 92EQ1048, and grant N00014-92-J-1194 from the Office of Naval Research. Work of the first author has also been supported by NSERC (Natural Sciences and Engineering Research Council of Canada) grant to École des Hautes Études Commerciales, Montréal and by NSERC grant GP0105574. Work of the second author has been supported by NSERC grant GP0036426, by FCAR grant 90NC0305, and by an NSF Professorship for Women in Science at Princeton University from September 1990 until December 1991. Work of the third author was done in part during a visit to GERAD, Montréal.  相似文献   

16.
太空美术是建立在太空科学与宇航学发展基础上的美术形式,同时具有科学与艺术的特质。它把科学知识融入了图像世界,成为我们了解太空世界的重要方式之一,太空美术和太空摄影相近,但又是不可代替的两种视觉语言形式,太空美术在传播科学知识、科学思想和科学文化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并且给现时期的科学传播提供了一种新的路径模式和启示。  相似文献   

17.
针对多重实现论题,夏皮罗构造了一个两难:在一个多重实现案例中,如果两个物理实现者是同一种类型,那么功能类型实际上被单一实现,功能类型应该被还原为物理类型;如果两个物理实现者是真正不同的类型,那么不存在任何经验定律能够将这两种物理类型归为同一种功能类型,功能类型应该被取消.无论是还原还是取消,研究功能类型的特殊科学的自主...  相似文献   

18.
The additive biclustering model for two-way two-mode object by variable data implies overlapping clusterings of both the objects and the variables together with a weight for each bicluster (i.e., a pair of an object and a variable cluster). In the data analysis, an additive biclustering model is fitted to given data by means of minimizing a least squares loss function. To this end, two alternating least squares algorithms (ALS) may be used: (1) PENCLUS, and (2) Baier’s ALS approach. However, both algorithms suffer from some inherent limitations, which may hamper their performance. As a way out, based on theoretical results regarding optimally designing ALS algorithms, in this paper a new ALS algorithm will be presented. In a simulation study this algorithm will be shown to outperform the existing ALS approaches.  相似文献   

19.
A probabilistic DEDICOM model was proposed for mobility tables. The model attempts to explain observed transition probabilities by a latent mobility table and a set of transition probabilities from latent classes to observed classes. The model captures asymmetry in observed mobility tables by asymmetric latent mobility tables. It may be viewed as a special case of both the latent class model and DEDICOM with special constraints. A maximum penalized likelihood (MPL) method was developed for parameter estimation. The EM algorithm was adapted for the MPL estimation. Two examples were given to illustrate the proposed method. The work reported in this paper has been supported by grant A6394 to the first author from the Natural Sciences and Engineering Research Council of Canada and by a fellowship of the Royal Netherlands Academy of Arts and Sciences to the second author. We would like to thank anonymous reviewers for their insightful comment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