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从云南滇池附近的三块水稻田和三口鱼塘中分离到的捕食线虫真菌种类比较相似,但从鱼塘中分离到的捕食线虫真菌种类要比水稻田中的少,两个生境中的优势种也不同.水稻田中,春季和秋季的优势种为Arbrostrys conoides,夏季和冬季的优势种为A.oligospora,秋季的捕食线虫真菌种类最多,春季次之,夏季和冬季最少;鱼塘中,春季、夏季和冬季的优势种均为Dactylellina ellipsosporum,秋季的优势种为A.ver-micola.夏季的捕食线虫真菌种类最多,其他三个季节的捕食线虫真菌种类相差不大.从湖南湘江衡阳段的300份泥土样品中,共分离、鉴定出17种水生捕食线虫真菌,东洲岛和新大桥水域分离的水生捕食线虫真菌比李坳水域分离的种数少.  相似文献   

2.
目的:调查白马雪山牧场中捕食线虫真菌资源及其在不同基质中的分布情况。方法:2012年8月份从白马雪山牧场中采集了97份牦牛粪样,95份土壤样品,进行捕食线虫真菌的分离培养及鉴定。结果:共分离出4属16种捕食线虫真菌,其中1种未定名,Arthrobotrys oligospora和Arthrobotrys thaumasium在土壤样品及牦牛粪便中都出现,频率较高。结论:土壤中的捕食线虫真菌比牦牛粪样中的丰富,具有三维菌网的Arthrobotrys属菌株出现频率较高。  相似文献   

3.
节丛孢属(Arthrobotrys)是捕食线虫真菌中最大的一个属.国内外己报道的有效种约50余种,我国约分离到20余种.本文对我国分离到的节丛孢菌做综合描述.  相似文献   

4.
云南西部地区的捕食线虫真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用诱饵平板法从云南西部海拔740~4200m地区的707份土样中共检测到捕食线虫真菌4个属,42种,其中未描述种1个(中甸隔指孢Dactylella zhongdianensis),新记录种2个:异形梗虫霉(Stylopage anomala)、原生单顶孢(Monacrosporium inquisitor).对土样的地理位置、海拔、生境类型的分析结果表明:少孢节丛孢(Arthrobotrys oligospora)是云南西部地区的优势种;在海拔1600~2500m的低山地带和亚热带低山长绿阔叶林中的捕食线虫真菌最为丰富.  相似文献   

5.
从100份新鲜鹿粪样中分离到4种捕食线虫真菌,通过对其孢子着生方式、孢子形状、捕食器官等形态学观察,鉴定为节丛孢属(Arthrobotrys)的少孢节丛孢(A.oligospora)和弯孢节丛孢(A.musiformi,),单顶孢属(Monacrosporium)的椭圆单顶孢(M.ellipososporum)白色单顶孢(M.candidum).  相似文献   

6.
程海捕食线虫真菌资源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程海底泥中的捕食线虫真菌资源进行调查。方法:采集云南丽江程海底泥128份,应用传统的分类鉴定方法分离、纯化和鉴定。结果:共分离出捕食线虫真菌7种:少孢节丛孢(Arthrobotrys oligospora)、多环单顶孢(Monacresporium polybrochum)、秀丽单顸孢(M.elegans)、奇妙单项孢(M.thaumasium)、云南单顶孢(M.yunnanense)、中间隔指孢(Dactylella intermedia)和云南隔指孢(D.yunnanensis),检出率分别为9%、5%、1%、6%、14%、4%和3%,其中少孢节丛孢(A.oligospora)和云南单顶孢(M.yunnanense)为优势种。结论:程海中捕食线虫真菌种类较少,检出率较低。  相似文献   

7.
 从2004~2005年采自文山桉树林的420份土样中共鉴定出4属、18种捕食线虫真菌.Arthrobotrys thaumasium,A.oligospora为优势种,检出率分别为25.40%和21.21%.通过对2个桉树林样地及其对照地2a的捕食线虫真菌多样性分析,未发现桉树种植短期内对捕食线虫真菌多样性有明显的负面影响.通过对桉树林及其对照地土壤中2a的土壤营养测定和比较,发现桉树林地土壤中的N,P,K和有机质含量的下降幅度大于对照地,桉树种植容易导致土壤贫瘠.相邻地段中捕食线虫真菌群落结构非常相似,变化不大;而随着时间的推移,相同地段环境中捕食线虫真菌的群落结构在不断地变化.桉树林中捕食线虫真菌多样性与N,P,K和有机质含量均成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苍山黑龙溪沉水腐木和溪边土壤中捕食线虫真菌的多样性特征。方法:随机采集苍山黑龙溪沉水腐木样品和溪边的土样各100份,培养后对样品进行观察,用经典分类学方法对观察到的捕食线虫真菌进行分离和初步鉴定。结果:从腐木上分离到捕食线虫真菌3属11种,从溪边土壤分离到3属16种。结论:溪边土壤中捕食线虫真菌的检出率、物种丰富度、优势度指数均高于沉水腐木,腐木和土壤中的捕食线虫真菌存在一定的群落相似性,但土壤中的多样性高于腐木上的。  相似文献   

9.
调查了大理花甸坝地区几种栽培药物根际土中捕食线虫真菌,发现大黄、木香、半夏、川芎、草乌根际土中捕食线虫真菌的种类在各种植物中有一定变化,以大黄根际土中种类最多,最低的是半夏和木香。在5种植物中共发现捕食线虫真菌10种,其中以Arthrotrysoligospora和Arthrobotrysmusiformis,出现的频率最高,其次是Moncrosporumellipsosporum。  相似文献   

10.
云南及贵州部分地区淡水生捕食线虫真菌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云南鸡足山、西双版纳、滇池、盘龙江、苍山及贵州宽阔水地区小溪底泥和落水腐叶样品共800份,分离到淡水生捕食线虫真菌5属47种,包括Arthrobotrys,Dactylellina,Drechslerella,DactylellaTriposporina,其中2个中国新记录:A. psychrophilaDa. tentaculatum.淡水生捕食线虫真菌的水平分布没有严格的地理和气候限制,但在不同生境中种的出现频率不同;对比2种着生基质,推测淡水生捕食线虫真菌可在多种基质上生长;水环境的污染状况对淡水生捕食线虫真菌的分布有显著影响,并对捕食器官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1.
宾川柑橘根际捕食线虫真菌资源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调查2007年至2008年宾川不同地点柑橘园里捕食线虫真菌的季节性分布,采集了400份土样,共分到了23个种,属于3个属,其中新种1个,中国新记录种2个。检出频率较高的是Arthrobotrys oligospora,A.musiformis和A.dactyloid,其次是Monacrosporiam ellipsosporum,M.thaumasium和M.eudermatum,优势种是A.oligospora,A.mltsiformis和A.dactyloid,捕食线虫真菌种类最多的是在夏季,其次是春季,最少的是秋季和冬季。  相似文献   

12.
我国南方松外生菌根资源调查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调查研究了我国南方松不同森林类型外生菌根菌资源、种类及其生态分布,分析了菌根共生体之间的关系及环境因子对菌根真菌分布的影响,提出了与南方松形成外生菌根的真菌115种,隶属14科,30属;提示了树种、植被了菌根真菌分布及其菌根形态的关系;菌根真菌的分布随温度,湿度,地理环境及土壤条件变化的规律。从而得出第一代南方松林下外生菌根真菌发生演替及彩色豆马勃是其最重要的先锋菌根真菌的结论;进一步论证了南方松  相似文献   

13.
为了研究从马尾松根际土壤中筛选出的2株高效解磷真菌(瓜纳卡斯特青霉JP-NJ2和嗜松青霉JP-NJ4)对马尾松根际土壤微生物种群数量及松树生长的影响。该研究通过Biolog微平板法探究该两株解磷青霉对马尾松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同时观测其对马尾松的持续促生效果,并对马尾松根际土壤产生的微生态效应进行初步分析。结果表明:冬夏两季,2种解磷真菌及其代谢产物均对土壤中微生物物种优势度及丰富度产生了显著影响; 相对于对照处理,解磷真菌处理的根际土壤中细菌数量显著提高,夏季时最高,为59.27×104 cfu/g; 瓜纳卡斯特青霉JP-NJ2及嗜松青霉JP-NJ4菌悬液处理的根际土壤,夏季时物种丰富度指数分别为2.835 0与3.120 0,均低于对照处理,说明夏季时解磷青霉降低了土壤物种丰富度。两株解磷青霉接种600 d后对马尾松仍具有良好的促生作用,苗高增长率可达88.7%,地径增长率最高为53.5%。解磷青霉的施用,明显改变了根际微生物群落中细菌、真菌及放线菌数量,微生物总量也随之变化; 两株供试青霉均对马尾松具有良好的持续促生作用,其中瓜纳卡斯特青霉JP-NJ2菌悬液的促生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4.
耕作方法对土壤真菌数量和群落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不同耕作方法对土壤真菌数量影响不大,但对真菌群落结构和种群构成却有显著的影响,翻耕0-10cm土层土壤真菌群落含有20种真菌,其中以Chrysosporium merdarium为优势种,Acremonium butyri为亚优势种;翻耕20-20cm土层含有17种真菌,以Sterile blackA为优势种,Stachyborys chartarum为亚优势种;翻耕20-30cm土层含有10种真菌,其中以Chaetomium bostrychodes为优势种,Sterile blackA为亚优势种,铁茬0-10cm含16种真菌,其中Sterile blackA是优势种,Chaetomium bostrychodes为亚优势种;铁茬10-20cm土层含有126种真菌,优势种为Sterile blackA,亚优势种为Talaromyces flavus,铁茬20-30cm含有14种真菌,其中Chaetomium bostrychodes为优势种,Talaromyces flavus为亚优势种,免耕0-10cm土层由23种真菌构成,Trichoderma viride和T.koningii为优势种,Talaromyces trachyspermus为亚优势种;免耕10-20cm土层由14个种类构成,Talaromyces trachyspermus为群优势种,Eupenicillium brefeldianum为亚优势种;免耕10-30cm土壤由9种真菌组成,其中Talaromyces trachyspermus为优势种。  相似文献   

15.
从三种濒危植物的根际土壤中分离鉴定了分离于12个属的78株真菌,其中,青霉属,镰孢属和假葡萄孢属真菌是三种蕨类植物根际土壤中的共有类群,三种植物根际土壤真菌的优势类群各自不同。  相似文献   

16.
不同岩性土体上马尾松土壤微生物与岩性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6类不同岩性发育的土体上马尾松土壤微生物与岩性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6类土体上马尾松土壤微生物的数量之间有明显差异;而在微生物总量中,则均以细菌的数量占优势;微生物的数量随季节发生变化,根外土壤与根际土壤之间以及微生物各类群之间的变化呈不同的趋势;(2)6类不同岩性土体的化学性质存在着差异;(3)在不同季节,6类不同岩性土体上的马尾松根外、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与土体中的一种或几种化学因子显著相关,且随着季节的变动而有所差异。  相似文献   

17.
赵素风 《太原科技》2012,(10):51-52
油松属松科,松属,是我国的特有树种,也是我国北方地区最主要的造林树种。油松根系发达,枝叶茂盛,保持水土能力强,涵养水源作用大,又具有耐旱,耐寒和对土壤肥力要求不高的特征。它自然分布范围宽,适应造林的立地广,经济价值高。油松的繁育主要采用播种育苗方法,介绍了油松育苗的种子处理,圃地选择和培育的具体技术。  相似文献   

18.
为探讨3种优良外生菌根真菌对不同盐碱土壤的适应性,从我国山东和江苏杨树栽植区分别采集盐碱土壤,对其在盐碱土壤提取液中的生长及离子吸附状况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 3种外生菌根真菌均生长良好,生物量未受到明显抑制,但对不同地区盐碱土的适应性略有差异.劣味乳菇(编号Li)在3种盐碱土壤中均能良好生长,表明其适应性广泛;红绒盖牛肝菌(编号Xc)较适应在山东德州和东营盐碱土壤中生长;美味牛肝菌(编号Be)则在江苏盐城盐碱土壤中生长较好.在3种外生菌根真菌中,Xc和Li具有较强的Na+和K+吸收能力,为吸盐型菌株;而Be抑制Na+的吸收,为拒盐型菌株.这些表明3种外生菌根真菌均具有较强的耐盐碱能力,而其耐盐碱方式不同.  相似文献   

19.
通过研究物种存活概率和局域多度间的关系, 对微生物群落动态是否符合中性假说进行检验. 使用野外采集的土壤进行土壤微宇宙实验,微宇宙经受了稀释扰动,剔除一些非常稀有的物种. 微宇宙经过恢复培养后, 用454高通量焦磷酸测序方法分别对土壤细菌16SrRNA 基因和真菌18SrRNA 基因进行测序, 检测多度≥1的物种, 从而探究细菌和真菌物种组成相对于源土壤发生的变化. 结果发现: 恢复生长过程中细菌和真菌物种丰富度都显著降低(>50%); 受到扰动的微宇宙恢复生长以后, 土壤细菌和真菌物种存活概率与其在源土壤中的初始相对多度之间呈正相关, 这个结果符合中性假说的预测,即最初多度较高的物种平均灭绝概率较低.   相似文献   

20.
几种野生花卉丛枝菌根发育状况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丛枝菌根是自然界中,植物与真菌形成的分布最广泛的一类互惠共生体。作者对山东省的6种重要野生花卉小黄花菜(Hemerocallis minorMill.)、萱草(Hemerocallis fulvaL.)、琥珀千里光(Senecio ambraceusTurcz.)、矮鸢尾(Iris chamaeiris)、甘野菊(Dendranthema lavandulaefolium)、锦鸡儿(Catagana sinicaRehd.)的AM真菌的侵染状况、典型结构的发育状况以及其根际土壤中AM真菌的孢子密度和根际AM真菌的相对多度和频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所调查的6种野生花卉都被AM真菌侵染,且可观察到典型结构泡囊,其根际土壤中AM真菌孢子密度也相当丰富。在本次调查中共分离到了5个属的AM真菌,其中无梗囊霉属和球囊霉属真菌是野生花卉根际AM真菌的优势类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