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敬 《奇闻怪事》2006,(12):5-6
新课程正轰轰烈烈实施的当前,各种教育媒体上“校本”二字随处可见,与“校本课程”,“校本培训”,“校本管理”一样,“校本教研”也备受各个导面教育工作者的关注。我们知道,“校本教研”是区别于专家教授的研究,是“基于学校”,“为了学校”,“在学校中”,“以校为本”的研究,是立足于一线教师需求,教育教学现实状态的研究,是解决教师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与困惑,把先进的理念,方法转化为一线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与行为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健康第一”思想是对学校教育目标的再认识,它继承了素质教育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符合时代发展对人类提出的特定要求,不仅为学校教育改革指明了方向,也为学校体育的发展带来了契机。对现代健康观,“健康第一”思想产生的历史背景,“健康第一”思想的内涵与外延以及它与体育教育的关系进行了剖解和探讨。  相似文献   

3.
自实行新课改以来,本校着眼现状,在实践中走出了一条具有特色的德育“品牌”之路。鉴于童谣易于上口好记忆,适合孩子们的特点,易于流传,孩子们愿说、乐说,我校编写了“学生常规教育童谣”来丰富孩子们的精神世界。把童谣与德育工作紧密结合起来,使学生时时、处处受到民族文化的熏陶的同时,也明确学校对他们一日言行的具体要求和规范,进而自觉地履行童谣中吟诵的道德规范并内化为自己的行为准则。  相似文献   

4.
“虎照事件”是2007年末媒介与公众的重要话题。在这一事件的传播过程中,传统的“沉默的螺旋”假说在特定的条件的干扰下产生了失效的表现,显示出“反沉默螺旋”特征。本文试从“中坚分子”、群体压力等角度论证了此事件中“反沉默螺旋”产生的原因,并指出“反沉默螺旋”只是特定条件下的产物。并不是对“沉默的螺旋”理论的否定。  相似文献   

5.
《镇江高专学报》2007,20(1):36-36
接苏高教会[2006]11号文,我校党委书记杨国祥研究员主持的课题“现代远程教育中的文化理性”获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十一五”教育科学研究规划课题立项。远程教育是我校三种办学功能之一(另两种是高职教育和师范教育),在2005年中央电大“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项目总结性评估中,得到专家组的肯定和好评。1992年合并办学以来,我校通过多种手段,积极鼓励教师员工研究借鉴现代远程开放教育的先进教育理念、手段和方法等,对本校高职教育部分专业、部分课程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初步形成了“讲训并重”的教学模式。主持研究员杨国祥的这一课题,拟通过对现代远程教育中的文化积淀、文化构建、文化自觉的理性探索和分析,提出现代远程教育不仅要加强文化建设,而且要在建设的过程中充分发挥文化的作用,进而提升远程教育的水平和质量。该课题的研究对提升学校文化内涵、推进远程教育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实践价值。这是继全国高等教育科研“十五”规划重点研究立项课题“创新人才实用新型人才培养与师资素质研究”后我校主持的又一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6.
龚咏梅 《科技资讯》2006,(33):74-75
基于对“双师型”教师的本质内涵即专业教师具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素质与能力的理解,应该认为,不只是调职高专教育需要“双师型”教师,普通本科教育也需要“双师型”教师,这种需求来自于普通本科高校办学理念的高速与变革、高等教育从精英化迈向大众化的发展趋势,学生对应用型学科,专业以及技能的求知欲,因此,在学校和专业教师双方面的共同努力下,形成“请进来,走出去”的培养与发展模式,将对“双师型”教师的培养理念引入普通本科高校。  相似文献   

7.
“法轮功”事件的出现对我们当前的社会主义建设工作敲响了警钟。通过对“法轮功”事件的斗争 ,我们必须加强思想政治教育 ,加强党的建设和法制建设 ,并大力提高全民科学文化素质  相似文献   

8.
北京市“民办公助”教育政策的产生有其利益调整的背景,该政策的受益者主要是:“民办公助”学校,希望择校的家长和学生 ,教育工作者和教育行政部门,同时,它也带来了一些负面效应:该政策有背于义务教育的基本原则;易导致地方政府铁视基础教育投资;助长公立学校的不规范收费,有碍公立学校的健康发展,为了消除其负面影响,必须采取以下积极措施;加强对“民办公助”学校的宏观指导和监控;改善公立学校教育条件。  相似文献   

9.
赫甦 《奇闻怪事》2007,(3):39-39,38
教师面对一时的问题,因不善于“冷”处理,在“恨铁不成钢”心理下,会对学生进行“训斥”、甚至“挖苦”,将本应是“春风拂面”式的“引导”,变成了“熊熊大火”式的“烘烤”,于是,“理解”和“信任”就化成“娴”随风而去,“感情”和“友谊”则成“灰”而无处可寻,由此,师生之间融洽的关系不再,相互抱怨之声连连,“教学相长”和“师生双赢”也就停留在“理想”上了。此情,如不及时解决,不用说什么教育教学效果,恐怕连起码的“师生情义”都无法建立,最终,学生“情商”的培养就会受影响,  相似文献   

10.
学校管理中的人性因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学校管理的对象是教师,是活生生的人,适应人性,学校管理就有较高效率,反之,则效率低下,在现代制度化教育背景下,众多都现一协同劳动,没有规章制度(外因)是不行的,但外因必须得到被管理者认同,才能完全发生功效,因此,学校管理应以“以人为本”的“Y理论”为主,辅之以“以规章制度为本”的“X理论”。  相似文献   

11.
当今世界的科学技术迅速发展、日新月异,使人们深深地感到“学海无涯”。如果不会学习,了解他人、了解世界、了解新生事物的需要就无法得到满足。可一个人不可能一生都在学校里度过。那么终身学习就成了人们的必然选择。怎样才能有效地学习——也就是说“学会学习”呢?在我看来,达到了“愿学”、“乐学”、“爱学”的境界,学生也就迈向了“学会学习”的第一步。[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在学校教育中,教师偏爱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不足为怪,加之长期的“应试教育”影响,优秀生更成了学校的“顶梁柱”,教师的“眼珠子”,学校和教师对他们可谓关爱有加。相对而言,那些后进生却倍受冷落,甚至白眼,甚至歧视。在素质教育大旗高扬的今天,面向全体学生实施教育教学手段,[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当今教育三令五申,严禁教师以各种形式的责罚来对待学生。因此以往那种居高临下、耳提面命式的偏激式管理已远不能适应教育的步伐,这使得“疏导”成为教育教学中一种常见的方式。而“讲道理”则成为这种方式的具体表现。但如果场合不适,方法不对,那道理也不是万能的。因此,“智慧”+“道理”,才会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相似文献   

14.
导语     
“民以食为天”。近年来,“瘦肉精”、“苏丹红”、“孔雀石绿”、问题海产品等事件接连发生,食品安全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消费者信心大受打击。一件件食品安全事件冲击着人们脆弱的神经,同时也提出了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在食品安全保卫战中,科技如何为食品的安全提供强有力的支撑与保障?  相似文献   

15.
班级是学校赖以生存的“细胞”,是学校对学生进行德、智、体全面发展教育的基层组织。班主任是培养学生良好思想品德和指导学生健康成长的导师,是学生的组织者、领导者和教育者,也是联系各科教师的纽带,是沟通学校与家庭、社会的桥梁,是班集体的真正“灵魂”。  相似文献   

16.
高中教育是社会关注的焦点,升学考试决定学生的前途,寄托了社会的希望。高中学校为了生存的需要,顺应家长、学生的需求,也把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变为了“理直气壮追求升学率”作为奋斗目标。教师为了达到这一目标,教学主要采取知识灌输型、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学生为顺利通过大学入学考试也被迫接受了这种教学方法,导致高中教育成为教育改革的盲区。为了改革高中教育的落后现状,我们以主体性教育思想为指导,进行了“一体两翼”教育模式的实践,贯彻实施主体性教育,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发展学生的主体能力。  相似文献   

17.
本文试图通过对阐释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三大主张的内涵,联系我国现今高等教育的现状,提出有针对性地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8.
叶青 《吉安师专学报》2004,25(B12):29-32
“立人”是鲁迅关于现代“人“独立人格和自主精神的一次伟大思考,也是中国知识界一次明确地对自由解放、独立尊严的现代入本思想的呼吁和倡明。与两千年封建王权专制统治下中国读书人的一种对权势的依附性人格相比,鲁迅的“立人”代表了一次伟大的精神自觉。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说,鲁迅区别于中国历史上传统文人,完成了自己由传统文人到现代知识分子的转变,而这一转变也同时预示着五四风潮中,中国现代知识分子迎来精神自觉的一个新时期。  相似文献   

19.
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工程的实施对农村小学产生了深远影响,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如对三种模式的应用问题。针对江西省赣州市三个县市九个乡镇的9个“模式一”、14个“模式二”、9个“模式三”的项目学校实地调研,通过分析“模式二”与“模式一”项目学校的应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为“模式二”环境下的“模式一”的应用提出一些有效的建议,以达到各种资源的有效利用。  相似文献   

20.
自“我爸是李刚”事件后,“拼爹”不仅作为网络流行语,更是一种时常发生的现象一次次刺激社会的神经,这类和谐社会中不和谐的“拼爹”声,也揭示了社会公平正义的缺失。通过对各类“拼爹”事件的阐述,提出社会公正的警钟已然骤起,建议政府部门站在全局的角度多管齐下.缓和阶层之间的矛盾,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