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62 毫秒
1.
儒学的复兴是当前中国人必须思索的一个课题。文章探讨了儒学参与“全球对话”的可能性,如何实现儒学在21世纪创造性的转化,从而使儒学成为全球化语境中一种声音的可能。  相似文献   

2.
儒学是中国文化史上一个极其关键的哲学理论,曾支配了中国思想数千年,成为中国思想中的主流。但近代后儒学在西学的冲击下日渐式微。在全球化的今天,中国如何发展自己的文化成为了当代中国学人不断思考并积极探讨的问题。儒学实践理论是儒学中一个很重要的概念,但原来概念中强调知行的内容在时代需求面前已经没有更多理论上的吸引力。这样儒学实践理论实际就成为了一个开放而抽象的概念。既然是一个开放而抽象的概念,那么每个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思考对其进行不同的理论界定。本文主要尝试对儒学实践理论概念进行定义,并对其概念的内涵外延进行理解。  相似文献   

3.
中国古代哲学本体论的思维模式,在相当程度来自于佛教。隋唐时期,在思想文化上采取一种开放的政策,儒、释、道三足鼎立,为各种思想文化系统之间的相互交融、相互吸收创造了十分有利的条件。而隋唐佛教的佛性理论在相当程度上已被儒学化,这更为儒学吸收佛教的思想提供了方便。宋明新儒学之“心性”,无论是张载的“天地之性”,程朱的“天理”,还是陆九渊的“心”,王阳明的“良知”,都不是传统儒学的作为具体人的现实具体之心性,而在相当程度上已具有本体的性质,与佛教的“佛性”、“心性”没有什么本质的区别。也就是说,宋明新儒学区别于传统儒学之最根本处,就在于二者思维模式的不同。探讨佛教对儒学的影响,认识佛教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相互关系,是一个很有意义的课题。  相似文献   

4.
当前我国社会存在10种非社会主义思想,即民主社会主义思潮、新自由主义思潮、公共知识分子思潮、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大陆新儒学思潮、拜金主义思潮、拜权主义思潮、享乐主义思潮、极端个人主义思潮以及封建迷信思想.客观分析和认识这些非社会主义思想的本质和特点、警惕它们对人们思想的影响,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必须认真解决的一个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5.
多年来,有一普遍流行的看法,认为以儒学为主要内容的中国文化注意人与人间之伦理道德,而不重人对神的宗教信仰,如西方的黑格尔、中国的梁漱溟等人。因此儒学的宗教性问题一直是近现代中国儒学研究中的一个热点问题。本文试图对以往儒学宗教性研究中的一些核心观点进行梳理,考查诸位学者对儒学宗教性研究的不同纬度,以了解儒学究竟有哪些宗教...  相似文献   

6.
宋学,顾名思义,涵盖着宋代全部的思想、学术、文化,因此,考察家学及其对后代的影响,必然是多方面的。我这里只是就作为宋学最重要组成部分的理学,在其形成时的一个问题,提出一点看法。即我认为,作为儒学的一个理论形态的理学,它的形成可能会有多种社会的、政治的因素或条件,但就儒学本身的发展逻辑来说,有两个支撑点是最重要的:超越经学和消化佛学。宋代儒学所面临的理论课题是,唐代以来佛老思想笼罩和五代残唐时伦理名教崩溃所带来的理论挑战和精神危机。宋初儒家学者深感失望的是,以章句训估为主要内容而义理薄弱的汉唐经学…  相似文献   

7.
如果说“文学是人学”,是以形象、情感、意味表现人的喜怒哀乐,揭示人的生存状态,表达艺术家的审美思想,从而构成对人的把握剖析,那么,从更本质更深速更系统更完善的角度讲,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儒学,从人的言谈举止、衣食住行等外表特征到人的仁义礼智信、忠孝涕廉耻等内在特征上规范着人的个体行为和人际关系.并进而建构了以仁为核心的、以血缘杂情关系推衍至人伦民族国家的庞大而精微的儒学思想和社会体系,成为博大精深的“人学”.正是在“入”的本质点上,文学乃至整个艺术与儒学息息相通,中国文学艺术以儒学思想尤其是儒…  相似文献   

8.
儒学一直以来对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都有着深远的影响,如今的儒学不仅是在中国,也在全世界的范围都受到了极大的关注。儒家思想博大精深,处处体现着先人非凡的智慧。历史发展到21世纪的今天,西方管理的某些思想和中国的传统儒学有着一定的相似性,虽然两者分属不同的文化,这就给我们现代人以灵感,我们应从中国文化之根源去找到对现代管理有益的观点,以更好的适应中国的文化背景。  相似文献   

9.
巩春亭 《当代地方科技》2010,(18):156-156,170
语言与文化是一个民族长期生存繁衍期间创造的产物,它们有机联系并相互影响。韩国与中国是一衣带水的邻邦,同属儒学文化圈。至今儒学的尊卑思想思想还在韩国文化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韩国的尊卑思想主要分为两个方面。一是"长幼有序",二是"男尊女卑"。这两种思想对韩国人言语行为有着重要的影响,这种影响体现在韩国的语言规范中,也体现在民俗谚语里。  相似文献   

10.
黎汝谦《夷牢溪庐文钞》是近代中国社会政治、历史、文化与文学等的集中反映,其中蕴含丰富的儒学思想,主要体现在:其一,以仁、义、孝、敬以及乐善好施等道德标准去品评人物,特别是据《诗经》等儒家典籍去品评贞女节妇,而且,还以儒学标准品评外国士人.其二,主张以儒家思想修身、治学和为文.儒学成为黎汝谦生活行动指南,包括文学创作.其三,以儒家思想品评诗歌,尤其是据《诗经》评诗,并且以儒学标准品评朝鲜、日本诗人创作.《夷牢溪庐文钞》体现的不仅是黎汝谦个人文学创作的儒学化色彩,而且反映了近代中国儒学与文学之间的密切互动关系,更在一定程度上涉及到了对近代东方诸国儒学的发展以及儒学与文学关系的审视.  相似文献   

11.
马一浮哲学和学术思想的特点,是以儒家的易简思想为核心,主张以佛证儒、以儒融佛,以及对宋明儒学的程朱和陆王的理学与心学之间的矛盾提出调停之说.马一浮在对待儒佛的思想关系上,跳出了宋明儒学划定的儒佛壁垒.马一浮以儒融佛和调停朱陆之说,既是宋明思想的延伸,也是对宋明思想的超越.而他的思想的根本方法和出发点是"不分今古,不分汉宋,不分朱陆",表明他要跨越两千年汉宋之争以及数百年朱陆纷争的藩篱,破除历史上的一切宗派门户之见,反映了他关于整个中国传统文化的根本性看法,以及关于现代儒学重建或复兴的根本性态度.从他的这种看法及态度中可以得出结论:马一浮阐述的儒家思想虽然十分传统,但是他对于儒家思想的观念和态度包括他的以儒融佛和调停朱陆甚至朱王的思想,却是超越历史的及非常现代的.马一浮心目中的中国文化的重建和儒学的现代复兴,归根结底,就是要摆脱历史的种种纠葛,放下历史的种种包袱,直接孔孟儒学的真谛.  相似文献   

12.
法律儒家化是中国古代法律发展的一个重要过程,儒家思想向法律的渗透影响着中国法律的走向。西汉中期,随着儒家独尊地位的确立,以儒家思想为主体的正统法律思想得以形成。“春秋决狱”是法律儒家化的开端。此后,在官方的认同和儒学大师们的推动之下,儒家法律思想全面贯注到了古代立法与司法领域。  相似文献   

13.
法律儒家化是中国古代法律发展的一个重要过程,儒家思想向法律的渗透影响着中国法律的走向。西汉中期,随着儒家独尊地位的确立,以儒家思想为主体的正统法律思想得以形成。“春秋决狱”是法律儒家化的开端。此后,在官方的认同和儒学大师们的推动之下,儒家法律思想全面贯注到了古代立法与司法领域。  相似文献   

14.
马一浮的儒学教育思想与教育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一浮的儒学教育思想与教育实践金荣昌马镜泉在中国的文化传统中,儒家学说是与教育密不可分的。孔子是儒学的创始人,又是伟大的儒学教育家。马一浮自语直接孔孟,一生笃信和深研儒学,并以讲学、刻书为手段弘扬儒家绝学,成为近现代的儒学大师、儒学教育家。纵观马一浮...  相似文献   

15.
儒家学派创自孔子,迄今二千五百余年,是一个植根中国影响世界的重要学派.二干多年来,儒学的发展大体上可分几个阶段.孔子终生从事教育,孔了卒后,其弟子散游诸侯国,宗师孔子,设教于四方,“徒属弥众,弟子弥丰,充满天下”.(《吕氏春秋·当染》)战国时号为“显学”,而以孟轲、苟卿为两大流派.孟荀的取向不同,但宗师孔子,祖述六艺,则是一致的,是为先秦儒学.两汉经学盛兴,汉代儒学为经学时代.魏晋为玄学时代,玄儒会通儒道,后来又兼摄佛理用来解释儒家经典,而以《周易》为中心.宋代以来,理学兴起,理学以儒家思想为主体,而又吸收消化了佛道思想,反映了以儒为主,三教合一的时代思潮.现代的新儒学则是与西学结合,汲取西方思想来丰富发展儒学.从这个发展过程看来,儒学具有两个特征:其一是孔子为“圣之时者也”.儒学随着时代发展,“与时偕行”是儒学的传统.其二,儒学是开放性的而不是“固步自封”的.它能融摄各种新思想新东西,因之具有很强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6.
儒家学说在中国文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广泛渗透并影响着中国2000多年的思想文化、礼文化、道德文化、建筑文化等。随着近年来儒学文化的复兴和全球文化旅游热的兴起,作为儒学文化发源地的曲阜,具有发展文化旅游得天独厚的条件。对曲阜发展儒学文化旅游的条件和价值进行分析,以探讨其旅游发展的思路。  相似文献   

17.
当前学习和研究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和孟子倡导的儒学盛行于中国和世界,在中国和世界掀起儒学热时有不少问题值得思考。本文探讨了五个问题:儒学在中国发展的基本回顾;儒学热盛行于世界的根本原因;孔孟学说的研究中存在什么问题;当前国内儒学热的成就和不足;儒学思想对广西区域文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梁漱溟先生是中国现代史上著名的思想家和社会活动家,作为现代新儒学的开启者,他被美国学者艾恺称为“最后的儒家”。其“援西学入儒学”,将民主、科学与儒家人生态度融为一体的儒学观,彰显了“五四”时期儒学观的时代特色和思想特点。  相似文献   

19.
儒学既重人文,又尊理性,是高扬人文理性的哲学。儒学的这种品格是儒学思想长期发展的产物,它已经在中华民族历史上和社会生活中积淀下来形成了中国特有的文化传统。正确看待这一传统,发掘儒学的这种文化内涵、道德伦理,必然成为推动现代社会发展的内在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20.
面对科技伦理危机,科技工作者的科技伦理观需要重新审视。科技伦理观的形成源自传统文化的累积,而中国儒家思想对其有着积极的意义。从儒学思想和中国古代科技之间的关系说明儒学思想不但对古代科技发展起到了很大的规范、导向和推动作用,而且其中的合理思想对现代科技伦理的良好发展也是不可缺少的智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