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李勇 《广东科技》2012,21(13):252+251-252,251
本文以220kV临港变电站地基强夯检测工程为例,首先在试验区静力载荷试验点上布置瑞雷波试验点,将瑞雷波波速分层结果与静力载荷试验结果有效结合在一起,并采用数学回归的分析方法,建立了瑞雷波速与地基承载力特征值的关系模型,然后将此关系模型应用于该场地其他瑞雷波检测点处,以此推算其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并判断是否满足设计要求,最后,在承载力特征值偏低处,通过钻孔验证的方式,证明了瑞雷面波检测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
瑞雷波在地基强夯检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针对填海造地以及低丘整平等场地地基强夯工程中的质量检测问题,基于瑞雷波传播的波长与测试深度呈负相关的动力学特性,提出了态瑞雷波检测法工作原理与方法。瞬态法是激震时产生一定频率范围的瑞雷波,该波以复频波的形式传播,而检波器接收瞬态震动引发的地震波(地面波为主)并做信号处理,以形成由面波信号换算出的频散曲线。与传统方法比较,瞬态瑞雷波检测法能全面,直观和快速地检测强夯地基加固的效果,提高强夯地基工程建设质量,缩短质量检测周期。  相似文献   

3.
瑞雷波法检测路堤压实度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江波  韦世卓 《科技信息》2011,(20):I0278-I0278
由于瑞雷波具有的频散特性及其传播速度与介质物理力学性质的密切相关性,瑞雷波检测技术可应用于各类浅层勘探,具有方便快速的优点,路堤压实度作为路基土体的重要介质特性,可以利用瑞雷波动测法进行快速检测,本文对该技术进行了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4.
为寻求快速、高精度的瑞雷波数值模拟方法,将常用于流体动力学中的通量校正传输技术(FCT)与交错网格有限差分方法相结合,对浅层各向同性弹性介质进行包括瑞雷面波和体波在内的全波场模拟。模拟结果表明:该方法有效地压制了粗网格条件下的数值频散现象,并保留了真实的波场振荡,特别是层状介质中瑞雷波的频散特征被凸显;在同一精度下,该方法与细化网格方法相比,计算效率提高1.3倍。  相似文献   

5.
结合实例,对瞬态振动法瑞雷面波资料采集技术进行了研究与探讨.分析了影响瞬态瑞雷波勘探的几个因素,如激发因素、接收因素、观测参数、各点记录和多次叠加以及应采取的数据采集技术,从而达到提高瞬态振动法瑞雷面波资料采集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瑞雷波法在回填地基加固处理效果检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阐明瑞雷波法在回填地基加固处理中的应用,该物探方法不失为一种岩土测试的勘探手段,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7.
瞬态面波法检测路基压实度的研究与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提出利用瞬态瑞雷面波频散特性、瞬态瑞雷波传播速度与路基土的干密度的关系,进行公路路基土的压实度的无损检测.通过现场工地的瞬态瑞雷波与灌砂法同位测试结果的对比分析,建立了瞬态瑞雷波波速与压实度的回归经验公式,并分析了瑞雷波波速测试路基土压实度的优缺点及今后的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8.
对多阶模式下的瑞雷波信号进行分离,利用S变换计算2道数据单模式的频散曲线并进行反演得到二维横波速度剖面,以提高瞬态瑞雷波法横向分辨率。对理论模型和实际瑞雷波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利用S变换计算2道数据的频散曲线时,采用F-K分离后的单模式瑞雷波数据可有效提高计算精度,在此基础上对多条频散曲线进行反演得到的二维横波速度剖面可提高瑞雷波法勘探的横向分辨率;采用该方法还可计算2道数据的高阶模式频散曲线。  相似文献   

9.
应用Fourier变换法分离提取地震记录中不同模态的瑞雷面波,其原理是:利用瑞雷面波各模式传播速度的差异,将时间域中叠加在一起的瑞雷面波信号在频率波数域中分开,以此实现分离提取各阶模态瑞雷面波。研究结果表明:τ-p变换只能提取浅部能量较强的部分瑞雷面波,不能提取瑞雷面波的全部频散成分且不能使不同模态瑞雷面波分离;利用Fourier变换可以准确分离提取不同模态的瑞雷面波,且经分离后计算所得频散曲线的频带宽度扩展,有利于提高瑞雷面波勘探的能力。  相似文献   

10.
地面军事目标如坦克、装甲车辆行进时会产生地震波:在地层中传播的体波和在地表面传播的瑞雷波。当探测点距目标较远时,传感器检测到的目的运动产生的地震信号成份主要为瑞雷波。利用地震波对地面军事目标探测,主要是对瑞雷波探测和识别。该文根据地质模型假设,推导出多层介质条件下由点震源的作用在介质中引起的瑞雷波的传播模型,并用此模型对不同目标运动时所产生的瑞雷波信号加以预测。  相似文献   

11.
Rayleigh表面波理论频散曲线的特征方程解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弹性波在层状地基中的传播方程,求出介质中的位移和应力分布,然后按照边界条件和各层面之间法向和切向作用力的连续条件,导出Rayleigh表面波传播的特征方程,求解该特征方程,得到表面波的理论频散曲线,这一方法不仅简单有效,计算速度快,而且避免了其他方程在数值计算中出现的困难,因而在无损伤检测的表面波谱分析方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强夯法有效加固深度影响因素的理论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强夯法有效加固深度是强夯实践中最为关注的问题之一,夯锤设计参数与加固地基的土性是其主要的影响因素,本文采用弹性半空间理论和瑞利波理论对强夯法有效加固深度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理论分析。  相似文献   

13.
瑞利波泄漏模式的模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瑞利导波相速度频散曲线有时会出现截止或截断现象,此时必须考虑泄漏模式波的存在,如何快速求取泄漏模式波的相速度大小是研究的核心问题.采用添加附加层的方法,使瑞利波实频散方程求根的范围包含所有的层速度区域,从而可用Abo—zena,Menke和Bixing Zhang等学者研究过的传递矩阵理论,利用二分法求解相速度大小,即用导波来模拟计算泄漏模式波相速度大小.从模拟计算结果来看,附加层法不仅能模拟出原模型的实数导波,而且还能计算出泄漏模式波的变化.由此可见,用附加层法来计算瑞利波的泄漏模式是可行的;同时,若将该方法应用于瑞利波勘探的反演,它不会增加未知数的个数。  相似文献   

14.
利用辛几何的高频近似理论的新方法 ,求解电磁波在一电参数缓变的二维非均匀媒质中的传播与焦散问题。通过辛空间上的坐标变换 ,使电磁波传播中的焦散问题转化为非焦散的问题 ,并结合几何光学的方法 ,求得了包括焦散区在内的高频近似解。解决了几何光学法无法在焦散区求解的问题。计算结果与有限元法所得结果基本吻合。本方法还可以推广到复杂的二维及三维的情况  相似文献   

15.
基于瞬态多道面波分析法(MASW)的数据采集方式, 对矢量波数变换法(VWTM)、相移法和高分辨率拉东变换法3种瑞雷波频散成像方法进行对比分析。首先, 采用合成地震数据对比3种方法的成像效果, 发现VWTM在成像精度和成像质量方面都有很大的优势, 成像分辨率高, 与理论频散曲线拟合准确, 高阶模式成像效果突出, 且抗噪能力也优于另两种方法。然后, 采用实际多道瞬态面波数据进行对比分析, 发现与相移法和拉东变换法相比, VWTM在瑞雷波基阶模式成像精度和高阶模式成像质量方面仍具有优势。采用遗传算法对比基阶与高阶频散曲线反演结果, 发现含有高阶模式的多模式频散曲线联合反演的多解性明显降低, 反演结果精度更高, 也更稳定。在实际瞬态瑞雷波勘探实践中, VWTM能够高质量地提取多模式瑞雷波频散特征, 可为多模式面波频散联合反演提供可靠的基础数据。研究结果表明, 将VWTM法与有效的反演方法相结合, 可以极大地提高瑞雷波浅地层探测能力和探测精度。  相似文献   

16.
瑞利波法试验研究和理论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8 8 7年瑞利 (Rayleigh)发现半空间弹性介质中存在一种由压缩波和剪切波干涉产生的波 ,即瑞利波 ,此后利用瑞利波法解决工程问题在理论和实践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进展 .据此简要地回顾了瑞利波法的现场数据采集和反演方法等方面发展及需要解决的问题 ,简要地介绍了瑞利波勘探技术的应用 ,指出了面波法勘探技术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7.
 利用有限元方法对Rayleigh 面波的波场特征进行数值模拟,比较不同网格长度对Rayleigh 面波频散的影响,针对20 Hz的主频震源,确定当网格划分长度为0.5 m 时可满足要求。由于Rayleigh 面波散射的时距关系为双曲线,在地面布置检波器可接收到地震信号,根据地震记录所携带的地质信息对非均匀地质体进行查找,通过数值模拟验证其有效性。以Lafayette 体育馆的空洞为例,研究表明Rayleigh 面波勘探结果与电法探测的结果吻合。通过频散数据按等效半空间法,反演得到V-H 频散曲线排列和x-H-V 速度等值线图,在勘探深度范围内,能较准确地确定地下空洞的位置。  相似文献   

18.
计算瑞利波频散曲线的快速矢量传递算法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基于轴对称柱面瑞利面波,得到了一种计算层状介质中瑞利面波频散曲线的快速矢量传递算法,频散方程类似Menke方法的F矢量上传形式,上传矩阵F为3个五阶矩阵的乘积形式,提高了计算速度,而且各矩阵的元素均为无量纲量且为实数值,避免了以往方法中同一矩阵中各元素的数量级相差较大、出现复数运算的缺陷,提高了计算的精度及稳定性。此算法方法也避免了高频数值精度丢失问题和高频数值溢出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