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前,甘肃省突发环境事件高发频发态势仍未彻底改变,环境应急管理面临严峻挑战。要有效降低突发环境事件发生数量和事件危害,围绕突发环境事件预防、预测、指挥、协调、处置、救援等各环节建立起一个结构完整、功能齐全、运转高效、符合实际的突发环境事件应急体系不失为一个长远之策。本文在研究甘肃省环境安全现状基础上,系统梳理我国"一案三制"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内容,探讨从应急管理组织体系、应急基础能力、应急保障、监测预警四个方面实现提升甘肃省环境风险管控能力,预防和妥善处置突发环境事件的对策,由此构建出一个科学、完整、实用的甘肃省突发环境事件应急体系,为甘肃省环境应急管理和突发环境事件处置决策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2.
王鹏 《甘肃科技》2022,(11):64-66+105
交通运输事故在突发环境事件中占比很大,交通运输事故会造成拉运危险货物进入河流水中,危险货品会引发河流水环境污染、威胁沿河群众饮用水安全等一系列问题成为突发事件的主要诱因。本研究从现场应急一线角度展开研究,总结分析全国多起典型交通运输事故次生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实践,详细阐述了现阶段此类事件环境应急处置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从健全机制、强化监管、提升处置能力几个方面提出了预防和有效处置此类事件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陈炳基 《科技信息》2010,(31):I0352-I0353
近年来,随着各地经济的高速发展,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的发生率呈上升趋势。为检验环境监测部门处置突发环境事件的应急监测能力,及时发现系统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提升应急监测的实战水平,各地环境监测部门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和预案等的要求,有计划地开展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监测演习。本文归纳了应急监测演习的基本概念,以及应急监测演习的各组成部分,并提出了相关建议,希望以此为相关部门策划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监测演习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针对突发环境事件,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及数据库技术,汇总现场数据和图像等有关信息,整合各种数据资料及应急处置情况,将有关信息网上发布,构建突发环境事件信息系统.  相似文献   

5.
王泳 《科技信息》2012,(7):617-617,625
建立健全突发环境事件应急体系,实行科学可行的应急制度和运行机制势在必行。环境应急监测是突发性化学污染事件应急处置的重要环节。构建应急监测组织体系、装备体系、技术体系和应急能力体系是保障环境应急监测方案科学性、响应及时性、数据准确性和报告可行性的重要前提,是实现应急监测体系成为应对突发环境事件实施统一指挥协调、现场快速监测和应急处理,以及对环境隐患进行监控和预警的应急响应系统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6.
建设完善的农村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路径.对湖南省岳阳县农村公共卫生应急体系处置新冠疫情进行实例研究,探讨农村应急管理体系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挑战和对策.研究发现,农村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面临着应急处置能力不足、应急条件不充裕、应急管理协调不佳、应急信息不统一等多重困境,亟须从构建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农村公共卫生应急体系格局、完善"上下联动、横向互动、内外协同"的农村公共卫生应急处置机制、树立医防融合理念、优化农村公共卫生人才培养体系、增强农村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等方面进一步优化农村公共卫生应急防控对策.  相似文献   

7.
曹兴  王金相  刘佳  梁佳 《甘肃科技》2014,30(21):8-9
为全面掌握甘肃省环境应急管理工作情况,提高环境应急管理能力,防范环境风险,妥善调查处置突发环境事件,开展了全省环境应急管理调研,总结分析了全省环境应急管理工作形势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下一步工作建议。  相似文献   

8.
该文从我国突发环境事件频发的现状出发,分析环境保护部门和公安消防部门在处置突发环境事件中各自存在的问题和优势,说明加强环境保护与公安消防应急联动的必要性及重要性,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深化应急联动机制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9.
试谈iEMS建设存在的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应急管理信息化的内容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系统iEMS(IntegratedEmeigencyManagementInformationSystem,下文也称应急联动系统)是一个以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响应全过程为主线,涵盖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监测监控、预测预警、报警、接警、处置、结束、善后和灾后重建等环节的复杂巨系统,包含应急管理业  相似文献   

10.
大规模的突发公共事件一般具有跨行政区划的特点,这就需要建立有效的跨区域应急处置体系。本文从跨区域突发公共事件的特点出发,讨论了我国现有应急处置体系法规中存在的缺陷,并对改进跨区域应急处置体系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1.
对校园突发公共事件的定义及其类型进行了界定,结合当前校园突发公共事件的主要特点,分析了我国高校一些政工干部应对和处置校园突发公共事件不力的主要原因。针对部分政工干部存在政治敏感性不高、责任意识不强、应对突发事件实际能力不足等缺陷,从培养高度的政治敏感性、提高应急处置综合素质、树立先进的信息公开理念等方面提出了培养提升高校政工干部应对和处置校园突发公共事件能力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宿瑛 《甘肃科技纵横》2023,(2):13-17+26
随着我国城市化建设的持续推进,社会经济发展面临着生产环境安全的突出问题,其中防控突发环境事件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尤甚。兰州市地处我国版图几何中心的战略位置,受地形地貌特殊、危险化学品泄露、危险废物及工业生活污水处置不善等因素影响,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土壤污染等突发环境事件频出。基于“海恩法则”,兰州市需构建“四位一体”突发环境事件防控体系。具体到实践层面,应优化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的修编及执行,准确界定第三方服务者角色,加强危化品运输车辆和人员追踪管理,借鉴区域成功经验,采用技术促进环境应急信息化建设,提升信息报告时效性和真实性。  相似文献   

13.
孔小燕 《海峡科学》2023,(9):46-50+71
该文从分析应急监测在突发水环境事件全过程的作用和意义入手,以实际案例为研究对象,详细介绍应急监测前期、中期和后期的监测目的及其对应急处置方案选取和实施的影响,梳理全过程的应急监测数据,为处置方案的效果评价提供数据支撑,并对突发水环境事件应急监测进行总结与思考,以期共同促进突发水环境事件应急监测技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李睿 《甘肃科技》2012,28(18):64-66
阐述了市(州)环境监测站在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中如何做好应急监测的响应、制定应急监测方案、完善应急监测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措施,为环境保护行政管理部门在突发环境事件的应急处置中提供重要的决策支持和技术保障作用.  相似文献   

15.
图书馆应建立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机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介绍了突发公共事件的含义及其特征,分析了图书馆突发公共事件的主要类型,阐述了图书馆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基本原则和应急机制。  相似文献   

16.
2006年1月8日,国务院发布《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其明确了各类突发公共事件分级分类和预案框架体系,规定了国务院应对特别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的组织体系、工作机制等内容,是指导预防和处置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规范性文件。  相似文献   

17.
基于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管理分析,根据水源地突发环境事件特点与全过程管理的思想,以辽源市拦河闸水源地作为研究实例,运用SQL Server数据库和Microsoft visual studio前台开发技术,对水源地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管理进行了数字化研究.结果表明:建立的水源地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对策管理系统,不仅可以实现水源地区域范围内相关污染源等数据的快速查询,而且可以满足对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的日常管理与维护需求,为管理部门应急体系建设提供了合理科学的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18.
甘肃省生态环境脆弱、经济发展滞后,是国家老工业基地之一,部分企业环保治理欠账较多,加之河流水系分布复杂,全省环境风险节点多,突发环境事件的诱因复杂多样。但目前应急物资储备和救援力量非常薄弱,环境安全形势严峻。因此,整合优势力量,提升区域环境应急能力水平,补充构筑科学合理的环境应急救援体系,不断提升应急处置的能力,已经成为当务之急。本文就我省环境应急资源管理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9.
周良 《科技资讯》2013,(3):148-149
环境应急监测是突发性化学污染事件应急处置的关键环节,针对各级环境监测站的应急监测工作分析了当前影响应急监测工作快速化的多种因素,并且从4个方面提出了快速响应和高效监测的对策和建议,指出只有建立健全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监测体系,实行科学可行的应急监测预案和程序,构建科学快速的应急监测组织体系才能够切实提高应急监测能力。  相似文献   

20.
突发公共事件的院前应急医疗救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规范开展突发公共事件的院前应急医疗救援.方法:对国内、省内近年政府颁布的相关行政法规、行政规章进行复习综述.结果:突发公共事件的院前医疗救援应按应急预案定期进行演习,处置突发公共事件时按应急预案分级分类实施.结论:突发公共事件的院前急救极为重要,快速、有序、高效地实施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院前医疗救援工作应重视应急预案的制定,做好应急准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