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出访前人类     
在亚马逊的热带丛林里度过两年艰苦的淘金生活后,淘金工比克和考尔决定回他们的家乡.两人的背囊里都有一包沉甸甸的金砂,他们的心里充满成功的喜悦.他们现在恨不能一步穿越热带丛林,立刻和自己的亲人团聚在一起.  相似文献   

2.
曹虎 《科学之友》2006,(7):58-59
病毒是地球最古老的生命,它们以特殊的寄生方式生活在动植物和人的细胞中。每种生物都有自己的特有病毒,在正常情况下同宿主和平相处。但一旦转移到别的生物体中,核酸的变异就会使病毒带来致命的危险。国王带回来的灾难费德希是南太平洋深处的一个小岛,在蔚蓝色的干净海面上,茂密的热带丛林将小岛装扮得像一只翡翠。岛上居住着1万多坡里内亚人,由于远离大陆,他们世世代代过着自给自足的农耕和捕鱼生活。1875年,费德希国王带着家眷到澳大利亚旅行,在回来的路上国王病了,得的是澳洲大陆所有孩子都患的麻疹。国王回到他的寝宫,迎接管乐还在耳旁…  相似文献   

3.
去年10月,我乘丛林飞机去了一趟新几内亚岛荒僻的诺玛河谷原始森林区,去拍那里的风貌。我们的小飞机在杂草丛生的跑道上勉强着陆了,周围是密密的热带丛林。迎接我们的是一位年轻的澳大利亚军官一罗宾上尉,他是驻守丛林哨所的一员。"对不起,"他笑道,"我们还有个例行公务要去办。"后来我们知道,在这最原始  相似文献   

4.
假如让你变成一种动物,你愿意自己是什么动物?我们的问题一经刊出就陆续收到了不少读者的来信,他们纷纷表达了自己的愿望,说出了自己的想法。本期我们继续摘录部分来信与读者一起分享:如果真的有可能,我想变成一条金鱼,因为我羡慕金鱼在池塘里自由自在的生活状态。金鱼拥有美丽的外表,可以在水里无忧无虑地生活,而且金鱼呼吸的样子好可爱啊……如果我变成了金鱼,我定能给像我那样孜孜以求的同学带去快乐和甜蜜……金鱼美丽的外表,预示着你希望自己拥有美丽的外貌。你渴望生活得无忧无虑,说明目前你可能面对一些困惑,不过相信你是可以独自去…  相似文献   

5.
在巴西的亚马孙热带丛林中,生活着一种十分神奇的刺豚鼠。遇到毒蛇或猛兽之类的敌害时,它们会运气发功,全身鼓得像足球,凭借突然胀大的身体吓退敌  相似文献   

6.
南非的沙比亚丛林,至今还生活着一些相当古朴的西布罗族人。他们几乎都不劳动,故而有人称他们为"不劳而获"的人。其实,这并非对他们的不恭,而是对他们过人的智慧的一种赞扬与推崇。据说,很早以前,沙比亚丛林除西布罗人外,还生活着另外两个部落。那里野兽成群,人们受到这些野兽的巨大的威胁与危害。其中一个部落,每当野兽袭来时,所有的人无不是拼命逃跑,可他  相似文献   

7.
丛林魔影     
正科学家通过研究苍鹰在野外的巢穴,向人们揭示了这一远未被深入了解的丛林顶级捕食者。谁杀死了雀鹰?眼前的这片森林就像一座沉寂的大教堂,康纳马克·詹姆森等人不禁压低了声音,下意识地侧耳倾听苍鹰的声音。然而,除了风声,四周听不到别的任何声音。或许是人们将它们传得太神,或许是它们根本就不住在丛林里,只不过是存在于人们脑海中的想象而己。詹姆森他们有些沮丧,但就在这时,戴夫突然轻声喊道:"是苍鹰!"詹姆森是一位自然学家,从事自然保护工作已近20年。苍鹰研究将他从城市中央公园带到了遥远的丛林。詹姆森走过去,看到地上有一堆散落的羽毛,看上去很像是苍鹰的。他蹲在地上仔细检查,希望能再发现些什么。  相似文献   

8.
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如今在都市里悄然兴起一个颇富传奇色彩的生活群体——“网上淘金族”。这些人手里虽没有大笔资金,却能坐在家中的电脑前自成一统当老板,利用因特网这一信息平台进行“时尚创业”,演绎出一个个真实的白手起家“神话”!那么,他们的生活到底有何神秘之处?这些时代“弄潮儿”又是怎样在网上淘金的?  相似文献   

9.
<正>刚果盆地是世界上最大的热带雨林之一。那里气候炎热、雨量充沛,动植物资源非常丰富。每年都有数十个国家和地区的森林探险队和考察团到这里探险考察,一些外国的科研机构还在这里设置了常年考察站。丛林考察蟒蛇突袭意大利野生动物保护协会的考察站就设在刚果东部重镇卡莱尔附近的丛林里。基耶萨和佩尼诺是考察站的两名成员,他们来到这里已经快两个年头了。他们跟踪犀牛、野象,观察狒狒和黑猩猩,拍摄猴子围猎捕食的壮观场面……他们在被这里种类繁多的野生动物种群吸引的同时,也深深爱上了这块古朴而神秘的土地。  相似文献   

10.
<正>中学的生活紧张充实,你是否渴望到大学校园里去走一走,到大学教室里和大学生一起上一堂专业课?北京市第一六六中学(后文简称166中学)生命科学实验班的同学就得到了这个宝贵的机会,来到著名的高等学府清华大学,提早体验了梦想中的大学生活。进入生命科学实验班学习的同学,对生命科学有着浓厚的兴趣。为此,166中学和清华大学医学院合作,请生命科学实验班的同学与清华学子一起上了一堂课。到大学里上课,对于很多同学来说确实是第一次,一路上大家都显得兴奋  相似文献   

11.
我国有少数民族50多个。长期以来,他们辛勤劳动,生息繁衍,为繁荣和发展中华民族的经济、文化等作出了重要贡献。各少数民族由于起源、经历、生活方式的不同,均有自己的生活习俗。他们的婚俗习惯,就颇有情趣,咬情郎:瑶族青年当爱情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姑娘就要在恋人手臂上咬一口,咬得越重,表示爱得越深;倘若小伙子手臂被咬得伤口化脓,就表示有缘。捶新邮:哈尼族卡多人在结婚日子里,新娘要面色愠怒,举  相似文献   

12.
当你进入中学时,你的同学关系必定在扩大,认识的人亦会越来越多。这时你感到自己长大了,在不知不觉中,你越来越疏远父母,更喜欢和同伴在一起,你感到和父母的共同语言渐渐减少,好像出现了代沟,而与同学的话却多了不少,因为和他们在一起,你觉得大家的兴趣、爱好相同,彼此看问题的态度、价值观接近,更容易彼此交往。有朋友在身边,苦闷时和他们说说,高兴时与他们分享。但也许你是喜欢独来独往的学生,你认为你自己生活得很好,没有必要和别人来往。也许你想交朋友,但是总也交不好,朋友关系不稳定。朋友能给我们带来什么?我们该如何交朋友呢?拥有朋…  相似文献   

13.
岌岌可危的越南犀牛借助遥感照相机和一堆粪便的线索,人们终于寻觅到了越南犀牛的踪迹,并拍摄到了几张珍贵的照片。越南犀牛生活在热带植物肆生的丛林里。这种头上长着短短独角的犀牛被称为爪哇犀牛,是一种多代进化而来的犀牛物种。它们曾不可一世地遍布越南、老挝、柬埔寨、泰国、缅甸和印度尼西亚,主要栖息在丛林低洼的沼泽地里,其分布之广甚至在印度也发现过它们的足迹。犀牛角在传统的东方医学中一直被描述成一种神奇的催情药。偷猎者为了满足自己贪婪的私欲,大肆地捕杀犀牛。经过几百年的猎杀,几乎所有的犀牛今天都濒临灭绝,爪…  相似文献   

14.
20年前,一个叫玛丽莲·齐切罗的妇女居住在美国福罗里达的珊瑚湾,这里长期以来让她不得安宁,她每天总会受到一些莫名其妙的声音的困扰,这些声音好像就是从自己的房间里发出的,她认为自己可能和什么"幽灵"生活在一起了.而与她仅隔两个门的邻居芭芭拉·皮特也听到了同样的奇怪声音.  相似文献   

15.
心理信箱     
老师:您好!我是一名高中二年级的学生.现在学习挺紧张的,明年就要高考了,我为自己定好了大学的目标.正在奋力地拼搏,在班级里的成绩也总是名列前茅,爸爸妈妈和老师对我寄予了厚望。但恰恰在这个关键的时候,我的生活出现了不平静,这让我很苦恼,就是班上的一个男同学最近向我表达了他喜欢我.经常会在放学的时候等着我,要和我一起走。  相似文献   

16.
在玛鲁南尼城恩青葱丛林的心脏里,有个以昔日女杰命名的废镇,登山者能追寻往日牙买加复仇者的幽灵,但那小镇已经迷失于丛林深处……南尼城的咒语依然存在一本旧日导游书上写着,去南尼镇需要“两天的路程……走过18世纪遗址无与伦比美丽的处女林。”但当我到了牙买加北海岸的安东尼奥港时,每个人都对我说那里不能去。镇上的旅游官员说已经有多年没人去那儿了,当地的导游坚持说那里的小道上已长满了树,根本过不去了。南尼城是用一个女骑士命名的,她是当时牙买加自由战士的精神领袖,生活战斗在那丛林里。蓝山的空气清冷,占地300平方英里,是那个…  相似文献   

17.
<正>"地球是人类的摇篮,但是人类不会永远生活在摇篮里,开始他们将小心翼翼地冲出大气层,然后去征服太阳系。"正如"火箭之父"康斯坦丁·齐奥尔科夫斯基所说的那样:只要人类可以仰望星空,就绝不会甘于禁锢在地球上,人类迟早会征服太阳系,并且还会走得更  相似文献   

18.
俾格米人是中部非洲最早的居民,现在只剩下大约25万人,濒临灭绝境地。几千年来,俾格米人世世代代生活在热带雨林中,如今被迫离开家园,失去了传统的生活方式和狩猎场所,失去了几千年来相依为命的生存空间,他们无法在栖息了数千年的丛林中合法地拥有自己的土地,同时还要面对战争和新的疾病的威胁。国际幸存者组织呼吁,根据国际法,俾格米人的领地应该受到保护,否则他们将很快遭遇灭绝的厄运。  相似文献   

19.
1540年,一支西班牙征服者探险队进入了亚马孙腹地,他们此行的目的是为了寻找印第安人传说中深藏在丛林里的黄金国——一个遍地黄金、非常富有的奇异王国。他们在热带雨林里穿行了8个月之久,当他们最终返回西班牙时,奥雷兰拉带回了许多令人着迷的故事,它们都是有关一个此前从不为人所知的文明。然而,几年后当人们再次去寻找黄金国时,却什么也没有找到。难道黄金国不存在吗?  相似文献   

20.
修路问题     
《科学24小时》2009,(3):47-47
一位数学家雇用了两名工人挖一条从新房子到公路的百米小道。他同意支付100美元,不管他们两人如何分工。两人从头开始向中间挖路。从房子一头开始挖路的工人倒土需要走的路要长一些,但是土的数量少一些。因此,两人商定这名工人每挖一米得90美分。另外一人每挖一米得1.1美元。路修好之后,他们按照协定计算,两人各得50美元,于是他们两人平分了100美元,而数学家雇主却认为,根据他们两人的协定,他们不可能算出相等的报酬。这让两人都不高兴。请问,两人要得到相同的报酬,他们各应该干多少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