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川藏路:最危险的公路成都经芒康、波密到拉萨的川藏南线,全长2161km,山高谷深,要翻4000m以上的大山14座,但路面比新藏线好多了,沿途道班齐全、村落散布,只是雨季塌方太多。原有客运班车,后停开,近年又重开成都到拉萨的客班,经松潘、甘南、青藏线进藏。在"成办二所"(西藏饭店附近)发车,票价395元,3~4天可抵拉萨(尽量乘坐进口客车)。川藏线是进藏路线中风景最秀美的路,但也可能是世界上最危险的公路。  相似文献   

2.
清末拉萨有泰天气日志及其科学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林振耀 《科学通报》1984,29(12):768-768
最近,我们发现清朝光绪年间(1904年2月9日—1907年4月17日)驻西藏办事大臣有泰的日志中,每日都记录了拉萨天气概况,以及物候等自然现象和气象灾害的实况。这就为研究本世纪初拉萨气候的寒冷程度,气象灾害,物候期和农事安排提供了科学依据。经过整理后的有泰日志,堪称为我国最早的一部拉萨天气日志。  相似文献   

3.
长期以来,班怒(班公湖-怒江的简称)残留海何时消亡及消亡的方式等关键科学问题仍存在较大争议.本文对革吉地区发育的一套晚白垩世沉积进行了系统的地层学、沉积学和岩相学研究,发现其明显不同于北拉萨地体上广泛分布的竟柱山组陆相沉积,而以发育海相灰岩和混积岩为特征,野外露头呈现被竟柱山组不整合覆盖的接触关系.本文将这套地层命名唐杂组,代表着拉萨地体和班怒带迄今发现的最高海相层.沉积环境分析表明,唐杂组记录了早期由扇三角洲平原相到前扇三角洲相的水深加深过程,随后海水逐渐消退并变为扇三角洲相砂砾岩沉积.有孔虫化石约束这套地层的时代为Cenomanian期(101~94 Ma);砂岩碎屑组分、碎屑锆石U-Pb年代学和Hf同位素等数据指示唐杂组沉积物源发生了一次明显的变化:早期由北拉萨地体和班怒带向南供给,后期转变为来自沉积区南侧的中拉萨地体和下白垩统郎山组灰岩.结合区域古地理分析,本文认为革吉地区唐杂组约束了班怒海在西段消失的时间为~94 Ma,同时确认班怒海并非由东向西退出,而是大致同时退出中北拉萨地体.  相似文献   

4.
公元前6世纪是一个非常的历史时期,在这一世纪内产生了如此多的哲学天才:中国的老子和孔子、印度的释迦牟尼、波斯的查拉萨斯特拉以及希腊的毕达哥拉斯和赫拉克利特。这些先哲们都认为,用几个简单的基本定律就  相似文献   

5.
用FG5绝对重力仪检测青藏高原拉萨点的隆升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张为民  王勇  许厚泽  张赤军  郝兴华  刘明 《科学通报》2000,45(20):2213-2216
用观测精度高达2×10-8 m/s2 (μGal)的FG5绝对重力仪监测了青藏高原的隆起. 1999年与1993年拉萨点的重力观测结果分析表明:6年中重力值减小了12×10-8 m/s2, 证实拉萨在隆升, 且上升速率为10 mm/a.  相似文献   

6.
经过长途跋涉,我们终于扑进了拉萨的怀抱。进入拉萨市区,我特地提醒司机师傅,在经过布达拉宫时,提前告诉我一声。说话间,车就到了布达拉宫广场。顿时一座宏大的红白相间的建筑出现在我的眼前。我很虔诚地注视着这一多次在电视报纸杂志网络上见过,也曾梦见过的神秘建筑。  相似文献   

7.
封面说明     
<正>受早二叠世冈瓦纳冰川作用及冈瓦纳北缘裂解的影响,拉萨地块晚古生代构造演化环境演化及生物演变一直是学术界讨论的热点问题.拉萨地块下二叠统拉嘎组是一套与冈瓦纳地区晚古生代大规模冰川作用有直接联系的沉积地层,具有近岸冰海环境的特点,是对应冈瓦纳大陆北缘晚古生代裂解过程的沉积响应,其中所产早二叠世孢粉化  相似文献   

8.
回到拉萨/回到了布达拉宫/在雅鲁藏布江把我的心洗清/在雪山之巅把我的魂唤醒/……经过长途跋涉,我们扑进了拉萨的怀抱。进入拉萨市区,我特地提醒司机师傅,在经过布达拉宫时,提前告诉我一声。说话间,车就到了布达拉宫广场。顿时一座宏大的红白相间的建筑出现在我的眼前。我很虔诚地注视着这一多次在媒体上见过,也曾梦见过的神秘建筑。将车停在广场上,一种无以伦比的舒畅感油然而生,就像爬一座山,历尽艰辛后终于站在群山之巅,胸怀四野、踌躇满志的感觉荡漾于胸。我们沿色拉路至林廓路漫步,不知不觉间走进了布达拉宫后宗角禄康公园。公园里藏…  相似文献   

9.
重力潮汐变化是固体地球对日、月及近地行星等天体引潮力的响应,是地球内部结构和介质分布特征的综合反映,是其他全球和局部动力学过程研究的基础.本文采用拉萨台超导重力仪(SG)一年多连续观测资料,研究青藏高原地区重力潮汐变化特征.通过与LaCoste-Romberg ET20弹簧重力仪的对比观测,将拉萨的重力潮汐观测归算到武汉国际重力潮汐基准,精密确定了SG的格值为-777.358±0.136nms-2V-1,比其厂家提供的格值小2.2%.观测结果表明,拉萨台SG重力潮汐观测精度非常高,标准偏差为0.459nms-2,4个主要潮波的观测精度均优于0.006%,近周日共振特征表现得非常明显,可以作为区域重力潮汐基准,为青藏高原及其邻区重力观测提供参考.海潮负荷对拉萨重力潮汐观测的影响非常小,仅导致振幅因子不足0.6%的扰动;局部大气负荷效应没有明显的季节性特征,但对重力潮汐和非潮汐变化的观测和研究的影响非常显著,气压改正导致SG观测的标准偏差显著降低.经过海潮和局部气压负荷改正以后,拉萨台SG重力潮汐观测与理论模型之间仍然存在大约1%的差异,可能与青藏高原活跃的构造运动和区域巨厚的地壳有关,当然,要得到确切的结论还有待观测资料的长期积累和相关理论研究工作的进一步深入.  相似文献   

10.
青藏高原班公湖-怒江缝合带中部的Moho错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分析横跨班公湖-怒江缝合带中部的Hi-Climb剖面的53个宽频带台站记录的196个远震事件, 总共获得了4764个接收函数. 利用接收函数包含的Moho的Ps和PpPs的走时信息, 获取了每个台站下方的地壳厚度和泊松比. 接收函数CCP时深偏移的方法也被用来研究地壳和上地幔间断面的横向变化. 研究结果显示: (1) 拉萨地体和羌塘地体的Moho在班公湖-怒江缝合带附近叠置和存在约10 km的错断, 其构造的几何形态表现为拉萨地体的Moho向北抬升, 而羌塘地体的Moho具有向南加深的趋势, 推断和新生代以来班公湖-怒江缝合带构造活动的重新活跃有关; (2) 泊松比沿整个剖面的变化为0.237~0.280, 表明地壳物质主要为中酸性岩石. 获得的所有台站的地壳厚度和泊松比呈现反相关关系, 意味着羌塘地体南部地壳的增厚和拉萨地体的中酸性岩石逆冲插入羌塘地体有关; (3) 地幔过渡带的厚度沿剖面维持在255 km左右, 说明印度板块和欧亚板块的碰撞所引起的构造活动局限在410 km深度范围内.  相似文献   

11.
高敬振 《科学通报》1991,36(16):1276-1276
一个图称作无爪图,如果它不含同构于K_(1,3)的导出子图。很重要的一类图——线图就是无爪的。目前已有的结果表明:相对于一般图而言,无爪图具有较好的性质。 关于无爪图的Hamilton性质,近年来  相似文献   

12.
吕涛军 《科学通报》1987,32(13):1036-1036
图G的哈密顿路图,记作H(G),是指这样的图:它和G有相同的节点集,其中任意两个节点有边相连当且仅当它们在G中有哈密顿路相连。利用公式:  相似文献   

13.
k-连通无爪图中的Hamilton路和Hamilton-连通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正声 《科学通报》1991,36(2):154-154
本文涉及的图都是无向简单图。而无爪图就是不存在顶点的导出子图同构于K_(1,3)的图。 1985年,Matthews等讨论了无爪图中的最长路和最长圈。证明了:设G是一个n阶无爪图,其最小次δ≥1/3(n-2)。若G  相似文献   

14.
吴正声 《科学通报》1987,32(7):556-556
本文讨论的图都是无向的简单图。图G称为无爪的,如果G没有同构于K_(1,3)的顶点导出子图。 关于2连通正则图的Hamilton性,1980年B.Jackson证明了:若G是2连通、k正则图,且G的顶点数不大于3k,则G是  相似文献   

15.
李杰  纪杰  张英  孙金华 《科学通报》2009,54(8):1127-1132
为了揭示可碳化固体可燃物在高原地区的火蔓延特性, 实验选取了质地较为均匀的白木为研究对象, 分别在海拔3658 m的拉萨和50 m的合肥进行了一系列实验, 通过测量不同宽度、倾斜角度下白木表面火焰高度、火蔓延速度、火焰温度、试样表面温度等参数, 定量分析了高原环境下可碳化固体表面火蔓延的特性. 结果表明, 在高原低氧浓度和低压力条件下, 火焰高度和表面火蔓延速度都有所降低, 但火焰温度却略有升高; 当试样宽度增大时, 合肥与拉萨的火蔓延相对速度差值越来越小.  相似文献   

16.
王建方 《科学通报》1989,34(20):1594-1594
G+e表示由图G加上边e而得到的图。表示G的补图,B(G)表示图G的带宽。Erds于1971年提出下述问题: 对任意一个图G和任一条边e,是否有  相似文献   

17.
施容华 《科学通报》1986,31(4):316-316
简单图G的联结数记作bind(G),它是满足下式的最大实数c:■这里V(G)是图G的顶点集,表示图G中与顶点u相邻接的所有点作成的集合。 1973年Woodall提出一个重要的猜想:  相似文献   

18.
夏季青藏高原地面反照率和净辐射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福康 《科学通报》1989,34(21):1639-1639
1979年5—8月,我国在青藏高原进行了第一次大规模的气象科学实验,获取了大量的高原常规资料和热源观测资料。 1986年6—7月,在拉萨和那曲地区又进行了中美青藏高原联合气象考察,中美双方的气象学家共同研究高原上的辐射收支和热状况。这次考察安置了两套装置:一是辐射、降水、风、状态参数和地面热量、水汽监测站;二是塔式的四层涡动通量监视站。  相似文献   

19.
1953年Landau引进了竞赛图中“王”的概念:如果竞赛图T的顶点v能通过长至多为2的有向路到达T的其他各个顶点,则称v 为王.他证明了,竞赛图中出度最大的顶点是王.1980年Maurer 证明了,对于整数n≥k≥1,不存在恰有k 个王和n 个顶点的竞赛图的充要条件是k=2或k=n=4.1982年Bridgland 和Reid 引进了下述概念:设T 是竞赛图,t、c  相似文献   

20.
孙志人 《科学通报》1998,43(4):445-445
令G是一个n阶图.设C是G中的一个圈,如果G-V(C)是空图,那么称C是控制圈.令δ,κ和α分别表示图G的最小度、连通度和独立数.用σk表示G中任意k个独立点的度和的最小值.Bauer等人[1]证明了:设G是n阶2连通图.若σ3≥n κ,则G是Hamilton图.本文证明了:定理 设G是n阶3连通图.若σ4≥n 2κ,则G包含一个最长圈C,使得C是一个控制圈.界n 2κ是最好可能的.我们能构造一类图,它们满足定理假设,但不是Hamilton的.根据定理,我们有如下结论:推论1 设G是n阶3连通图.若σ4≥n 2κ并且δ≥α,则G是Hami…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