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伍德的遭遇     
莫斯大夫医术高明,但道德败坏.不久前,他发明了一种新的大脑移植方法.这种手术用不着把整个大脑从一个头颅搬到另一个头颅里去,而只要把大脑皮层下面的一粒球形腺取出来,移植到另一颗头颅里去,就能起到支配整个大脑的作用.做这种手术不会留下大的疤痕,创口很快就会愈合. 在做动物试验的阶段,莫斯曾把老鼠的球形腺植入兔子的脑部,手术后的第二天,那只兔子就恢复知觉,但它的动作却变得活像一只老鼠.莫斯又把一只兔子的球形腺移植到一只老鼠的身上,那老鼠的一举一动又像兔子.  相似文献   

2.
千百年来,人类始终没有放弃对自身,特别是对大脑奥秘的探索。而在过去,人们一直认为记忆只能储存在大脑里。但美国阿拉巴马州立大学的教授柯特利·米勒和戴维·斯维特在研究中却发现,记忆很可能并不是由大脑来完成,而是存储在DNA的基因中。当细胞分裂时,这种“细胞记忆”将被传递下去形成我们的记忆。而这种观点,在人体器官移植方面可得到一定的佐证。当某个器官被移植到另一个人身上之后,器官中储存的信息就会同时被转移,这些器官包括有心脏、肾脏、肝脏,甚至是骨髓和肌肉……  相似文献   

3.
五、生化、生态与奇异生物题材 早在第一部科幻小说《弗兰肯斯坦》中就谈到了生物技术。后来苏联作家别里亚耶夫写出了脍炙人口的《陶威尔教授的头颅》:一名科学家把另一名科学家的头颅从身体上切割下来,并利用营养管道维持了它的存活,最后还研究出如何将一个人的头颅接到另一个人的身上;  相似文献   

4.
日本独协医大第一外科的长岛金二教授于5月28日在日本大阪皇家饭店(Royal Hotel)召开的日本儿外科学会上宣称:手术分离一例头部并联的双胞胎已经成功。这对双胞胎的头颅有一部分是联接在一起的,手术在出生后第四十天就进行。头颅打开后,为了将硬膜下包围脑部的薄蛛网膜、软膜分别分开,作了谨慎而细致的分离工作,硬膜只有一块,仍附在一个婴儿头上,另一婴儿用移植别人的硬膜。至今虽还只有一年零三个月,但发育均无异常。  相似文献   

5.
把细胞移植进动物大脑的成功,使人们增加了信心,这种疗法最终将实际用于人类疾病的治疗。直到最近以前,似乎还很少有直接治疗帕金森斯病、爱尔海默病或其它形式的大脑损伤的希望。许多研究者仍然认为,新的大脑细胞移植技术应用于临床实践是遥远的将来的事。然而,最近的工作表明,至少有一个瑞典医疗小组,曾两次通过移植肾上腺以治疗帕金森斯病病人,并且,他们正准备作进一步的探索。  相似文献   

6.
人类会寻药求医治病。其实,动物也有这种本领,只不过它们当中没有专门的医生。 坦桑尼亚贡贝国家公园里有一只黑猩猩,每隔五六个月就带领小猩猩去一个特殊的地方,找寻一种向日葵科的植物,然后它们把这种植物的嫩叶摘下来囫囵吞咽下肚。但在平时,黑猩猩是从来不把这种植物当作正餐的。  相似文献   

7.
大脑外科手术在任何情况下都是需要细心处理的。若再与试验性的基因疗法结合 ,复杂性就更令人震惊。然而圣地亚哥加州大学的一个研究小组正在进行这种尝试 ,以期发现治疗早老性痴呆症的新方法。塔斯吉恩斯基领导的科研小组在 4月中旬举行的一次新闻发布会上宣布 :他们已经把一簇经基因改造的组织移植到一名 60岁罹患早老性痴呆症妇女的大脑深层。这次历时 1 1小时完成的手术 ,是首次尝试用基因疗法治疗早老性痴呆症。其主要目的是支援位于前脑下部的称为类胆碱功能细胞的神经元。这些脑细胞在人们推理和处理信息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不过它…  相似文献   

8.
心海波澜 我一有闲暇时间通常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打开电脑去网店漫无目的地闲逛。我的电脑收藏夹里有很多店铺,我每天都要把这些店铺逛一遍,几乎每次都要买点东西,不然就会觉得手痒心痒。网购俨然已是我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把大量的时间、金钱和精力统统都贡献给了网络购物,正因如此遭到了家长的极力反对。难道整个暑假就这样与网购结缘了?再说,我这样一个高中生也没有这么多的钱呀!  相似文献   

9.
美国斯坦福大学的贝格(P.Berg)和他的同事已经成功地把兔子的结构基因移植到猴细胞中,并得到了表达。科学家应用重组DNA技术,把结构基因从一种哺乳动物移植到另一种哺乳动物中去的尝试,终于首次获得成功。遗传工程以往取得的成果虽然鼓舞人心,但还只是将高等生物的基因移植到原核生物中去,它们并不能定向改变高等生物的遗传性状。只有实现真核生物种间的结构基因移植,才有希望按照人的愿望  相似文献   

10.
坚守还是改变 在未来的3万年甚至10万年里,我们的身体和大脑会发生什么变化?我们的样子会和现在一样吗?假若你相信某些未来学家的话,他们会告诉你,我们将最终变成机器人。当然,这是一种生物机器人,和纯粹的机器人不一样。这些科学家说,未来的人类有可能成为由微电子和生物体组成的结合体.它可以是具有人类大脑功能的机器。亦可以是具有电子大脑的肉身。事实上。在今天,这样的结构已经出现了某种雏形,例如美国南加利福尼亚大学的科学家们制造出了一种电子芯片.它可以替换人类大脑里负责控制短时记忆和空间知觉的海马体。在人类的大脑中,海马体经常会因老年痴呆症和中风受到损伤,而这种芯片就相当于一个人造的海马体。它可以帮助患者维持正常的大脑机能。  相似文献   

11.
1997年2月,《自然》杂志上发表了英国罗斯林研究所Ⅰ.维尔莫特等人关于克隆羊的论文,在科学技术界引起强烈的振动,至今余波未息。论文宣布了克隆羊“多莉”的诞生,这是一件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成果。 Ⅰ.维尔莫特等人首先把一头成年羊乳腺细胞的细胞核取出,通过显微注射的方法注入另一只去掉细胞核的羊卵细胞中,然后让这个装配的卵细胞在代孕母羊的子宫里发育成一个完整的胚胎,这就实现了动物的无性繁殖。这种克隆技术使用的是体细胞核移植,打破了生物学上所  相似文献   

12.
驴的大脑     
狮子和狐狸一起去打猎,狮子按照狐狸的建议,发了写有建议关于两个家庭之间结为联盟的信息给驴。驴特别高兴,它期待着和王室的联盟,去了开会的地方。可是,当塔吊到达那里的时候,狮子上去一把抓住了驴,然后对狐狸说:“这是我们今天的晚餐。我去打个盹,你在这里看着,如果你想先尝为快,有你好瞧的。”狮子走了,狐狸在那儿等着。然而狐狸知道他的头儿还没有回来,于是冒着危险把驴的大脑挖出来吃掉了。狮子回来后马上发现驴缺少了大脑,于是用恐怖的声音问狐狸:“你把大脑弄哪儿去了?…大脑?大王,它没有大脑,否则它就不会掉进您的陷阱。”  相似文献   

13.
在一间手术室里,医生们正准备对一个年轻的妇女进行外科手术以切除几乎每天都要引起癫痫发作的脑肿瘤。除去这种危及生命的肿块应该是有疗效的,但手术是危险的。这一肿瘤正在压迫运动原皮层,它是一片狭长的控制随意运动的组织。仅凭肉眼很难把这一肿瘤与皮层区别开来。如果部分肿瘤被留了下来,它就会恢复。  相似文献   

14.
睡眠开关     
<正>每天把你喊去休息的是什么?是时间,是哈欠,还是父母的叮咛,或是明天的压力?来自英国的科学家发现,这些都不是真正喊你去睡觉的原因。在我们的大脑中有一种"开关",正是它会告诉你什么时候应该睡觉。科学家认为,这种"睡眠开关"通过大脑神经细胞进行调控,它类似于一种"同态调节器"。当你已经很久没有休息,身体正处于疲劳状态时,这个开关就会启动,不断向你的大脑发出信息:我的"主人"该睡觉了。  相似文献   

15.
多方面的器官移植医学同一物种之间的器官移植器官移植有许多种。它可以在同一个体内进行,例如把一个人的臀部健康皮肤移植到他(她)自己受伤的手臂的皮肤上,骨胳移植或者头发移植都属于这种类型。目前通常采用大腿动脉代替通往心脏的不可逆损伤的动脉,这种在同一人体内的冠状动脉旁通手术已经非常成功。也许更为不寻常的是一位纽约人在一次事故失去了一只手的所有手指后进行的移植手术。整形外科医  相似文献   

16.
移植的新面孔到底会像谁?手术后患者还能不能接受自己? 烧伤、受伤或疾病有时会导致毁容.整形外科现在虽已取得巨大的进步,但对一些太严重的病历仍无能为力.这使许多毁容者只能足不出户,与世隔绝,生活也就毁了.目前正在试验的面部移植手术可能给这部分人带来福音.不过,面部移植所需的整片供体只能来自死去的人--把死者的面部移植给一个活人,这种手术带来的就不仅仅是技术上的问题了,而更多的是心理承受上的问题.一个接受心脏移植的患者不会每天早晨对着镜子琢磨自己新移植的部位,而接受面部移植的人就不同了."对一个人面貌特征的‘偷梁换柱',会引起各种心理上的错位和混乱,"伦敦皇家医院整形外科的世界顶级专家彼得·巴特勒博士承认,"移植面孔的计划引起了非常强烈的反响."  相似文献   

17.
<正>比如,星形胶质细胞可能在抑郁和焦虑中发挥作用。许多人假如思索过这件事的话,大概认为思考是由庞大的神经元网络完成的一些事。神经元是一种专化的电传导细胞,占据人类头颅的上半部分。就现状而言,这种想法是正确的。人类大脑中的860亿个神经元确实承担大部分的认知工作,但并不是全部认知工作。  相似文献   

18.
父亲爱吃大葱。小时候我常记得,父亲饿了的时候,就去煎饼筐里摸一个煎饼,然后去家门前的菜地里拔一棵大葱,把根和葱叶掐了,掰开放在煎饼里,卷上,就像一个大喇叭,然后大口扁腮吃起来。从菜地回到家,一个“大喇叭”也就被父亲消灭了。煎饼是我们鲁南这边的主食,就是把小麦、玉米、地瓜等粮食用石磨磨成浆状,然后在鏊子上滚烙而成的圆形的成纸状的物件。  相似文献   

19.
记忆之谜     
有一个40来岁的女病人葛露利亚得了一次脑病毒感染后,完全丧失了记忆力。凡是她刚读过、看过的东西,很快就忘得一干二净;刚见过面的熟人,人一走,就忘了;刚发过脾气或遇到激动人心的事情,不到一分钟的工夫,什么都忘了。使科学家们感到奇怪的是,她依然能够学会把数据输入到电子计算机中去的成百条程序和条例。 记忆到底是什么?它储存在大脑的哪一部分?为什么印度门格洛尔的拉嘉·斯里尼瓦森·默哈德温  相似文献   

20.
陈壮叔 《世界科学》1997,(10):20-20
这是一门全新的自动控制技术,利用脑波通过电脑系统去操纵装置。自动控制技术似乎沿着一条手控-→(语)音控-一脑波控的路线渐进。所谓脑波控制是指利用大脑脉冲去控制电脑、发动机和其他装置。科学家目前称此为大脑驱动控制技术。这听起来有点神,但确已是我们现实生活中的一环。我们不妨去看看赖特一佩特森(Wright-Patterson)实验室,它是这方面的先驱。在一个无窗似洞的实验室里,塔曼(B.Turney)钻进了一只架在四轮平面架上的钢箱,它连接着一台电脑,并通过电脑与一个电子控制系统相接。这只钢箱其实是一般的6行模拟器。在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