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信息系统中的信息粒与熵理论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信息粒度与熵理论是两种有效进行信息系统中不确定性研究的重要工具,已有许多成功的应用范例.文中研究了不同二元关系下信息系统中信息粒的刻画和表示,给出了信息系统中信息粒度的公理化定义,证实了一些已有的信息粒度度量都是其特殊形式.发展了信息系统中的熵理论,证明了这些熵度量的粒化单调性.同时,在信息系统意义下,建立了信息粒度与熵之间的互补关系.这些研究统一了完备信息系统与非完备信息系统中不确定性度量的相关结果.  相似文献   

2.
随着人类生活水平和质量的不断提高,民众的自我保健观念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药膳食疗不再是属于专业人士而走进了千家万户.本文运用数据库技术和面向对象技术对药膳食疗信息系统进行了建模与分析,建立了药膳食疗的敷据库模型,为用户提供药膳,食疗的信息咨询,方便用户对照症状查找相关的药膳食疗配方.药膳食疗系统包括三个模块:药膳食疗信息收集,编辑,查询模块;配餐服务模块:药膳食疗在餐饮行业的应用;医疗服务模块:药膳食疗学在医疗行业的应用.利用药膳食疗信息系统,没有药膳食疗相关知识的人们只要会一般的计算机操作,就能够自己掌握药膳食疗.  相似文献   

3.
在对水信息系统模型内涵与外延分析的基础上,综述了水信息获取与处理技术的研究与应用的内容:①水信息获取的基本理论框架;②水信息获取技术及发展;③多源信息融合处理技术。探讨了水信息系统的信息获取技术互补、信息融合算法选择和系统评估3个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4.
基于多活性代理的复杂信息系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越  陶然  李炳照 《中国科学(E辑)》2008,(12):2020-2037
文中在系统理论指导下分析了信息系统(特别是在激烈对抗环境下,需要多种功能动态运筹发挥作用的复杂信息系统)的特点,提出了基于多活性代理的复杂信息系统研究方法.首先,给出了多活性代理方法的基本描述,初步得到了代理的“活性”表征及丧失的定性定量描述与分析,并从系统功能发挥剖面给出了多活性代理的基本动力学表征;其次,从系统自组织功能剖面给出了活性自组织机理的两集合模型;再次,给出了信息安全与对抗领域多活性代理复杂信息系统构建的功能模型,以及在此模型基础上多活性代理的3层次协商、协调模型;分析了基于Swarm群体结构的多活性代理复杂信息系统的3层次机理模型;最后,通过2个具体实例说明了如何利用多活性代理方法分析信息安全对抗领域复杂信息系统.多活性代理理论的提出将衔接应用基础层和应用层研究,对信息安全与对抗领域复杂信息系统的构建和分析提供基本的研究方法与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5.
矿产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对国民经济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分析社会经济发展对矿产资源科技的需求的基础上,从世界矿业大国的矿产资源科技计划入手,对矿产资源国际科技前沿领域和重点研究方向以及未来发展趋势等进行了分析、阐述,以期为我国制定矿产资源科技发展战略以及开展相关研究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本文分析了全球信息科技领域近两年的发展态势,综合比较了重要的科技战略、规划与政策,回顾了重大科技前沿及突破性进展,梳理了信息科技中长期发展主要趋势和发展规律。分析表明,世界主要科技强国在近两年均加强了在人工智能、量子信息、网信安全、高性能计算、5G和大数据等方面的战略规划与部署。同时,人工智能在越来越多的专业方向已接近甚至超越人类水平;量子保密通信开始走向大规模应用,量子计算机研发已接近实现"量子霸权";高性能计算新型体系结构不断突破、能效显著提升,且呈现出与大数据、人工智能协同发展的态势;集成电路沿着继续缩小尺寸、集成多种功能、探索后摩尔时代新型器件与技术等三条路径往前发展;区块链技术日益获得金融、税收和政府管理事务部门的重视;边缘计算成为新兴技术理念,其业界影响力正快速提升;网络与信息安全问题爆发趋于大规模化。未来,信息科技将沿着多项趋势快速发展并重塑相关产业和人类社会,同时也需要克服能耗、安全、物理极限等若干挑战。  相似文献   

7.
唐子龙 《中国科学(E辑)》2008,38(9):1469-1477
针对材料腐蚀科学中数据源众多的特点及腐蚀信息挖掘的需要,提出了腐蚀科学通用数据模型及整合腐蚀信息系统的构想。根据各种数据源特征的分析,提出了统一腐蚀数据模型和接口界面的解决方案。分析单元腐蚀数据应具有完整,自备和相对独立等特征的原因;剖析了整合腐蚀信息系统中若干关键问题;勾画了腐蚀信息交换系统的基本架构和信息流动模式;分析了系统中各种角色及相互作用关系,数据和信息的生成和流向。最后从计算机科学的角度,探讨了实现整合腐蚀信息系统的途径。  相似文献   

8.
信息几何是在Riemann流形上采用现代微分几何方法来研究统计学问题的基础性、前沿性学科,被誉为是继Shannon开辟现代信息理论之后的又一新的理论变革,在信息科学与系统理论研究领域展现出了巨大的发展潜力.本文首先从参数化概率分布族的内蕴几何结构特征与信息的几何性质出发,精炼了信息几何的科学内涵,指出信息几何相比于经典统计学与信息论的理论优势与方法的革新.然后简要阐述了信息几何与微分几何的联系,综述了信息几何理论的发展历史与近20年来信息几何在神经网络、统计推断、通信编码、系统理论、物理学和医学成像等各领域应用的研究现状,归纳和总结了其中所体现的信息几何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并对信息几何的发展给予注记.特别地,对信息几何在信号处理领域中的应用成果进行了较全面的总结和概括,阐述了信息几何在信号检测、参数估计与滤波等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最后,展望信息几何的发展前景,提出了信息几何在信号处理领域中的若干开放性问题.  相似文献   

9.
网构化软件处于开放、动态、难控的环境之中,需能感知并适应环境的变化,以持续提供用户满意的服务.传统软件构造技术缺乏对环境感知和适应的系统支持.本文在前期工作基础上,提出一种面向网构软件的软件结构,通过为软件系统配备先验的环境模型和环境规约来实现环境处理的显式化.进而,介绍了我们使用这种方式来处理开放环境之分布异步性、感知信息的不一致性以及环境中人类用户行为特性等的若干具体技术进展.而后,讨论了一种先验环境模型及环境规约的开发方法原理,给出了相应的环境驱动逻辑的静态表达与运行实现机制.该方法和机制可较好地支持环境处理与应用业务逻辑间的关注分离.  相似文献   

10.
编者按     
《中国科学(E辑)》2008,(10):1539-1539
据统计,互联网目前已成为人类社会最重要的信息基础设施,占人类信息交流的80%.对社会进步、经济发展和国家安全具有重大战略意义.但是,30多年前发明的互联网技术不可能永远满足它的发展和支持新的应用.  相似文献   

11.
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渗透性发展,复杂软件系统正在成为一种泛在的新型软件形态.此类软件系统通常由相当数量的局部自治的软件系统相互耦合关联而成,具有"系统之系统"、"信息—物理"融合系统和"社会—技术"交融系统的特点,表现出成员异质、边界开放、行为涌现、持续演化等一系列新的性质.这些特征打破了传统基于"还原论"思想的软件工程理论和技术所基于的基本假设,使其难以适用于复杂软件系统的构建.本文分析复杂软件系统的内涵、形成特征和基本性质,深入讨论复杂软件系统在构造和演化环节所面临的挑战,借鉴互联网以及生命系统、社会系统和经济系统等复杂系统的形成和演进模式,提出复杂软件系统的"成长性构造"和"适应性演化"法则,阐述这两条法则所涉及的主要科学问题和关键支撑技术.本文试图为复杂软件系统的构建和发展提供新的方法学和架构层面的支持.  相似文献   

12.
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韩国的科技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其科技管理体制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针对韩国科技管理体制形成与发展演变过程中经历的科技管理体系初步形成,以科技部为宏观管理决策部门的集中协调型管理体制,以及李明博政府对科技管理体制的重大调整等三个重要阶段进行了系统的分析研究,并对韩国科技管理体制的特点进行了总结和讨论.  相似文献   

13.
研究一个网络系统抵抗干扰的能力,系统科学里有"鲁棒性"的概念,社会—生态系统里用"脆弱性"、"恢复性"和"适应性"等概念.这些已有的概念是否已经全面地描述了系统抵抗干扰的能力呢?在综合灾害风险管理的实践中,整个社会凝心聚力,行动协调一致,往往发挥着至关重要的决定性作用.然而,现有学术研究中所用到的各种系统属性,都不能很好表述一个系统凝心聚力的能力或水平.鉴于此,本文提出一种全新的网络系统属性:网络凝聚度(consilience degree),专门用以度量一个如社会—生态系统一样行为的网络系统凝心聚力,行动协调一致,以抵抗干扰的能力.网络凝聚度实际上是一种更具普遍意义的"联结度".它可以象联结度一样,派生发展出一系列的系统新属性和网络新模型,从而形成一个研究复杂系统的新的理论体系.本文将重点阐述这个体系的雏型.理论分析和仿真研究都证明:本文所提出的网络凝聚度是现有各种系统属性所无法涵盖或替代的,是研究现实复杂系统所必需的新理论工具.  相似文献   

14.
为了能够更准确地把握医疗器械行业的发展趋势,根据医疗器械行业与科学技术的密切相关性,利用 D S证据理论的数据融合方法,建立了应用于医疗器械行业中评估科学技术的发展评估模型,并以“超声”技术在医疗器械行业中的发展进行了实例分析,获得了满意的效果,说明了所建模型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15.
通过回顾控制科学的发展历程,总结其成功经验,阐述了控制科学的定位以及当前控制科学面临的新局面,并结合信息时代控制科学的新特点提出了促进我国该学科发展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6.
Science denialism poses a serious threat to human health and the long-term sustainability of human civilization. Although it has recently been rather extensively discussed, this discussion has rarely been connected to the extensive literature on pseudoscience and the science-pseudoscience demarcation. This contribution argues that science denialism should be seen as one of the two major forms of pseudoscience, alongside of pseudotheory promotion. A detailed comparison is made between three prominent forms of science denialism, namely relativity theory denialism, evolution denialism, and climate science denialism. Several characteristics are identified that distinguish science denialism from other forms of pseudoscience, in particular its persistent fabrication of fake controversies, the extraordinary male dominance among its activists, and its strong connection with various forms of right-wing politics. It is argued that the scientific response to science denialism has to be conceived with these characteristics in mind. In particular, it is important to expose the fabricated fake controversies for what they are and to reveal how science denialists consistently use deviant criteria of assent to distort the scientific process.  相似文献   

17.
科技评价中遇到的诸多问题往往不是具体方法或指标的问题,而主要是由于对科技评价的系统特征缺乏认识。文章从科技评价活动的本质出发,跳出具体的评价活动,运用系统论理论抽象地研究科技评价的系统特征,对科技评价基本要素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8.
操作系统是计算机系统中最为关键的一层系统软件.长期以来,操作系统发展的主线是面向单机,追求更好地发挥计算机硬件的计算能力,同时为上层应用和用户提供更友好易用的接口.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如何更好地支持网络构成了操作系统发展的一个重要辅线.近年来,由于互联网的迅速普及,面向网络的操作系统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并逐渐成为操作系统发展的新主线.为了更好地管理互联网上的分布海量资源,同时为互联网时代的新型应用和服务提供支持,操作系统技术正在产生许多重要的变革.本文简要回顾了操作系统的发展历史,分析了在互联网时代操作系统面临的主要挑战.在总结现有面向网络的操作系统的研究进展的基础上,讨论了其主要特点和未来发展趋势.最后,也介绍了我们在此领域针对网构软件的研发尝试.  相似文献   

19.
演化是计算机软件的固有特性.了解演化规律,可以改进软件演化过程,提高软件质量,降低维护成本.本文定义类依赖图,将软件系统描述为软件网络,基于网络度量验证软件演化规律,并讨论软件演化建模的可行性.首先针对Lehman的8项演化定律,设计3个方面的网络度量:网络规模、网络质量、以及结构控制.然后基于四个开源软件系统构建软件网络,统计网络度量;实证研究表明:支持Lehman的4项演化定律,否定另外3项,即复杂度提升、持续增长、以及质量折旧定律.最后分别采用E-R模型和模块依附模型模拟软件系统的演化过程,所生成的随机网络同软件网络的比较结果说明,软件演化存在客观规律,能够通过建模来重现甚至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