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为了探索出一条节能、环保、适合我国国情的热轧钢筋生产新途径,结合近年来国内外对棒线材控轧、控冷及相关技术研究的最新成果,对国内各棒线材厂十分关注的适用于钢筋混凝土用普通热轧带肋钢筋和细晶粒热轧带肋钢筋的新标准GB1499.2-2007中关于普通热轧及细晶粒钢筋的定义及说明不准确之处进行了分析,讨论了标准中有关化学成分、力学性能和焊接性能等问题,将标准与国外相关标准进行了对比,指出其中的差异。建议在修订标准时,明确有关规定,使生产厂家有章可循。  相似文献   

2.
快速穿水冷却装置对热轧带肋钢筋组织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一种新型热轧带肋钢筋轧后快速穿水冷却装置进行了应用.快速冷却后,可以大幅度降低热轧带肋钢筋上冷床温度,同时细化铁素体晶粒直径,抑制晶粒长大,从而提高钢筋的力学性能,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按照《金属材料低温拉伸试验方法》(GB/T13239—2006)的要求制作拉伸试件,对3种钢筋(热轧带肋钢筋HRB335、HRB400和热轧细晶粒钢筋HRBF400)共84根试件在-180℃~-80℃温度下的力学性能进行单轴受拉试验,研究低温下钢筋力学性能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降低,钢筋的应力-应变曲线形状及极限应变基本不改变,但屈服平台长度、屈服强度、极限强度、强化应变增加.根据试验结果,给出了低温下钢筋屈服强度、极限强度、强化应变等力学特征值随温度的变化规律,进而可建立超低温下钢筋的应力-应变关系.  相似文献   

4.
收集整理质量数据,找出热轧带肋钢筋裂纹的类型,从热轧带肋钢筋裂纹的宏观观察、微观观察、金相组织与裂纹显微分析,找出引起热轧带肋钢筋裂纹的主要原因,提出改进的措施与办法。  相似文献   

5.
杨金良  任慧平  金自力 《科技信息》2010,(17):32-32,400
20MnSi热轧带肋钢筋具有强度高、抗震性好、性能稳定、节约钢材等优点[1],对其全面推广使用可带来较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国家经贸委曾在2000年7月召开了"热轧HRB400钢筋推广工作应用会议"。决定建立国家创新科研项目,开发、利用400MPa热轧带肋钢筋(Ⅲ级螺纹钢筋),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和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联合发布《热轧带肋钢筋》新标准(GB1499.2-2007),自2008年3月1日起强制执行[2]。新标准关于钢筋标志的变化、性能指标的调整以及钢筋尺寸、外形、重量及允许偏差、订货合同内容、检测及判定方法等,都有了新的规定和要求。为尽快与国际接轨,节约钢材,我国正在加速建筑用钢的更新换代,大力推广应用400MPa级钢筋,使其成为主导钢筋。本文从优化材料成分、优化轧制工艺方面,分析20MnSi热轧带肋钢筋生产的技术改进方案,以期得到具有良好的屈服强度同时还具有良好的焊接性、延伸性和弯曲性的产品。这对于节约资源、提高产品质量、增强出口竞争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大型混凝土筒仓的设计一般都采用普通热轧钢筋混凝土结构,通过提高混凝土强度和加大仓壁厚度来满足裂缝控制要求,但实际效果不理想。提出采用冷轧带肋钢筋代替普通热轧钢筋的设想,并结合实际工程分析比较,得出了在钢筋混凝土筒仓中可以采用冷轧带肋钢筋作为分布钢筋的结论,为高效钢筋技术的推广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通过实验观察和理论分析,并针对热轧带肋三级钢筋制成的双钢筋混凝土构件,提出了裂缝计算的建议公式。并与普通构件对比进行技术经济分析,可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8.
电化学方法研究混凝土模拟液中细晶粒钢的耐蚀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腐蚀电位、线性极化法与循环极化法等电化学方法研究了细晶粒钢和普通低碳钢在模拟混凝土孔溶液中的均匀腐蚀与点蚀行为,并考虑了砂磨和未处理两种钢筋表面状况对钢筋腐蚀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细晶粒钢与普通低碳钢在模拟液中的耐均匀腐蚀的能力很接近;砂磨钢筋的钝化效果比未处理钢筋好;腐蚀末期砂磨钢筋表现出比未处理钢筋更强的抑制均匀腐蚀能力.循环极化测试表明:砂磨钢筋由于其相对均匀的表面组织形貌,故表现出比未处理钢筋更好的抑制点蚀能力;其次,由于细晶粒钢含有较多晶界,晶界处含有较多易发生点蚀的夹杂,故表面未处理细晶粒钢发生点蚀的概率稍大于未处理低碳钢.  相似文献   

9.
为降低HRB500E抗震钢筋生产成本,更好地促进其生产及推广应用,国内某钢厂采用钒氮微合金化控冷工艺试制HRB500E抗震钢筋。采用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透射电镜、X射线衍射仪、闪光焊接、材料试验机及力学性能测试,对该工艺析出强化和晶粒细化强化机理及效果,控冷终止温度和钢筋力学性能匹配关系,钢筋金相组织、焊接、时效及高应变低周疲劳性能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表明:钢中加入适量钒氮合金,V(CN)析出量占总钒量的66.67%,微合金析出强化效果明显;控冷后终止温度控制在680~710 ℃,钢筋强度具有25 MP  相似文献   

10.
高温后高性能混凝土和细晶粒钢筋间粘结性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配制了C100高性能混凝土,制作了标准立方体试块,并选用500 MPa级细晶粒钢筋制作了中心拔出粘结试件.分别对立方体试块和拔出试件进行了200,400,600,800 ℃的高温试验,完成了高温后的抗压强度试验和拔出粘结试验.基于试验结果,分析了高温作用对高性能混凝土抗压强度和粘结强度的影响,研究了高温后高性能混凝土抗压强度和粘结强度的关系,并通过与普通混凝土高温后粘结性能的对比,分析了高温后高性能混凝土和细晶粒钢筋间粘结性能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