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徐茜  蒋毅 《科学通报》2012,(35):3358-3366
随着探索无意识信息加工实验技术的日渐精湛,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无意识的视觉信息能够对人类的认知和行为产生影响.本文综述了由自下而上的视觉输入强度不足而非注意资源不足而导致的无意识情况下人们对恐惧面孔加工的实验研究.采用视觉掩蔽、双眼竞争、眼间抑制等范式的研究和对脑损伤病人的研究均互为印证发现,一些皮层下结构(如上丘、丘脑和杏仁核)以及它们之间的功能连接对无意识的恐惧面孔加工起到重要作用,从而可以推测人类对情绪面孔(尤其是带有威胁性的恐惧面孔)的加工可能得益于一条绕过初级视觉皮层的皮层下快速通路.但这条通路对无意识恐惧面孔加工的贡献还需要更多来自于揭示因果关系而非相关关系的实验研究的证据,并且这条高效的通路在意识上又会发挥何种作用亦有待于今后的研究考察.  相似文献   

2.
尚玉昌 《自然杂志》2015,37(4):278-280
多数灵长动物都在一天中的某个特定时段进行活动,除了昼行性和夜行性的种类外,很多灵长动物都在清晨和黄昏时表现出一个活动高峰,而在中午有一个休止期,还有一些种类的活动方式非常不规律,在一天24小时内随时都可能活动。上述的每一种活动方式都有利有弊。灵长动物每天都要进行三项主要的活动,即取食、移动和休息。在一天内、一个季节内和一年内对食物选择的变化是现存灵长动物之间最大的差别之一,这种差别对于灵长动物的生活和形态具有深远的影响。灵长动物的食物大体可分为三种主要的类型,即果实、植物叶和各种动物。灵长动物所吃的食物在空间和时间的分布上有很大的变化。生活在同一栖息地内不同种类的灵长动物,其取食策略存在着微妙差异,这些差异说明在经历了6 000万年进化之后,它们已经形成了多种多样的适应性。任何其他目的哺乳动物都没有像灵长目动物那样具有如此多种多样的运动方式,其中包括跳跃、树上和地上的四足行走、悬挂或悬吊行为和双足行走等。有很多事例都说明,灵长动物的取食姿态在物种进化中所起的作用可能与运动方式一样重要。  相似文献   

3.
人文关怀是 2 0世纪末最为时髦的词汇之一 ,几乎所有的人都愿意使用这个词以显示形而上的理论深度和深得时尚之风。但是人类社会从来都没有像今天这样陷入自相矛盾的言行脱节之中。例如 ,一方面 ,今天几乎所有人都在谈论和强调“人文关怀” ,但另一方面 ,在行动上却很少表现出对人对自身终极命运的思考与关怀 ,甚至在行为上与这一提法的宗旨背道而驰。所谓人文关怀 ,是对人的生命和健康的细心呵护 ,是对人性和人权的尊重和保护 ,是对人独立思想和人格的容许与提倡 ,是要尽可能创造一切条件让人活得有尊严。这一切都可能也必然归结到一个基本…  相似文献   

4.
螽斯听觉上升神经元的结构与功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沈钧贤 《科学通报》1990,35(8):629-629
声通信是动物和人类常用的一种有效的信息传递方式。在细胞水平上探索动物声通信的奥秘,不仅有助于阐明听觉信息加工的基本原理,而且对于神经网络与人工智能的研究,以及计算机听觉系统原型设计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本文拟以美国心理学(从行为主义到认知心理学)的发展来说明文化传统对理论评价的影响。 1913年,华生打起行为主义大旗,宣称"心理学是自然科学的一个纯客观的实验分支,它的理论目标在于预见和控制行为。"行为主义主张完全客观的  相似文献   

6.
动物的节拍     
正乐感是人类独有的吗?来看看科学家们的新发现。音乐,人类耳朵独享的"奶酪蛋糕"?当你看到公园里或者街头上人们随着音乐的节拍舞动的时候,你可能不会感到奇怪,人类对于音乐的感知似乎是与生俱来的。但其实,人类并不是唯一的能够跟着音乐节拍舞动的动物,自然界有一些动物也具有这样的"节奏感"。动物对于音乐的这种认知行为到底是由于大脑的特化作用,还是建立在为了行使其他功能而形成的神经回路上的呢?  相似文献   

7.
人们往往认为,只有人类才有人性,然而,科学家对动物习性进行长期研究后发现,“人性”并不是人类的“专利”.越来越多的科学证据表明,所有哺乳动物的大脑中都具有“道德细胞”.美国科罗拉多州大学生态学家马克·比科夫教授对各种动物的习性进行研究后发现,世界上许多不同种类的动物都具有先天性的公平感和同情心,对人或同类都怀有扶危济困的情怀.  相似文献   

8.
编者按     
刘勋 《科学通报》2012,(35):3335
心理学的终极目标是要理解人的意识起源及其生物学基础,这首先要从研究人类行为出发.认知神经科学的兴起和发展反映了认知心理学和神经科学的交叉融合的趋势,它以理解人类的信息加工过程为核心,包括感知觉、注意与意识、学习与记忆、语言、情绪以及决策等,是一门探讨心理是如何被组织而产生意识和智能以及这些过程是如何在脑中实现的学科.对人类行为的研究,离不开各种技术手段的发展.在过去20多年里,脑科学、  相似文献   

9.
反馈一词原为通讯技术领域的概念,后广泛用于工程技术、生物医学和社会科学领域,它是指系统输出返回输入端.以调整输入信号对输出的影响。此概念一经提出很快被心理学家接受。可以说人和动物后天学得的一切行为都是反馈的结果。任何肢体动作或认知活动,皆因受到肯定的反馈而巩固,受到否定的反馈而消退。但心理学家对反馈的定义并未取得一致意见。有些人关注行为策略的选择。将其定义为“环境针对个体作出的反应所给予的信息.是个体通过比较现有策略与理想策略而进行后续活动的必要步骤”。  相似文献   

10.
气象模型表明,只需利用现行技术,人类就可以把红色行星──火星变成像地球一样的世界图为科学家计划于今年内在北极模拟火星生存环境;为人类登陆火星作准备40亿年前,火星曾经十分温暖而潮湿,还可能生意盎然。火星探测器发回的图像显示了峡谷和溪谷,这暗示可能曾有液态水在火星表面流动。然而今天,火星是一个寒冷、干燥、像沙漠一样的世界,只有极薄的大气层由于目前的火星上不大可能存在液态水这一生命所需的最基本成分,因此也就不大可能有任何有机体。尽管生命需要的所有化学元素火星都有,但20多年前,美国“水手”号和“海盗”号…  相似文献   

11.
对大脑的科学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林森 《世界科学》2000,(11):11-13
右脑之谜 科学家们发现,大脑之谜很大程度上就是右脑之谜。以下是科学家对右脑的评价。 右脑是祖先脑右脑有一个隐蔽得很深的重要功能:保留和储存通过遗传因子留给后代的全部信息,因而被指称为“祖先脑”。右脑储存的祖先遗传因子,随时随地都向后代昭示该怎样做、不该怎样做的方向。与右脑有别,左脑是储存着出生以后所有信息的“自身脑”。 右脑是无意识脑它是人类精神生活的深层基础。左脑是“意识的”心理过程的中枢。做梦、顿悟、灵感等“无意识”心理过程,则主要是右脑的功能。左脑不会“说话”,它缺乏语言功能。 右脑是节能脑右…  相似文献   

12.
人类的感情有父母的慈爱、朋友的友爱、男女相恋的情爱,以及大众奉献的爱心,等等,这些都是高级动物所独有的精神活动。那么,除了人以外,其他的动物具备这种爱吗?从社会生物学的观点来看,动物之爱的本质是由遗传的利己基因所决定的利他行动。应该说动物的爱是在物种淘汰、自然选择的过程中形成的。为此,动物之爱不能以人类的感情标准来衡量,因为一些行为对人类而言可能意味着绝情绝义,但对动物而言恰恰表示了一种爱意。那么动物又是怎样示爱的呢?与人类的爱有什么异同呢?  相似文献   

13.
武夫 《科学之友》2004,(6):52-53
人和其他动物都来自自然界,但是因为进化程度不同,二者就产生了分歧,道德范畴就只存在于人类世界。例如“偷情”。受人类道德的影响,这种行为被冠以“偷”式的不光彩,而在其他动物那里,偷情在很大程度上是它们选择更多基因确保后代生存的手段。  相似文献   

14.
《大自然探索》2014,(6):13-13
正一项新研究发现,人类祖先(指人类最早的祖先,其外形并不像人。如图)曾经与恐龙分享地球。这种人类祖先是最早的胎盘生动物,它生活在8830万年前~9160万年前。今天的胎盘生动物包括人类和除了产卵或有袋动物之外的其他所有哺乳动物。这项研究推翻了之前的基于化石证据的研究结论:"一切胎盘生动物之母"是在恐龙灭绝后才出现的。当然,如果恐龙没有灭绝,胎盘生动物也不可能发展到今天这样的多样化,也就不可能进化出人类。  相似文献   

15.
正成像技术和荧光传感器的进步,已经实现了在大鼠、小鼠、鱼类、蝇类和蠕虫等多种动物体内分析带来一系列行为的神经元活性。限制动物的活动可以使实验者对实验对象的感官环境有很好的控制,这对于研究视觉引导或嗅觉引导的行为是有利的。但是,受控制动物在展示更为复杂的行为,尤其是社会行为方面的能力是有限的。近年的技术进展已经使得在自由生存动物体内对神经元活性进行成像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6.
编者按:仅仅在20多年前,西方人才提出了“动物福利”这一概念。而对于绝大多数中国人来说。“动物福利”、“3R理论”等理念还非常陌生。在这里我们编发了一组文章,客观地反映国外在此方面所做的研究和存在的争议。但无论如何,我们相信善待所有的生命,就是善待我们自己,就像人们为拯救黑熊所做的一切。  相似文献   

17.
世界上所有的动物和人类,都希望能有效地保护自己,不被别的动物和人伤害或侵犯.但要真正做到这一点,实在不是一桩容易的事.人类和动物的许多行为,一方面是保护着自己,另一方面又往往在伤害着自己,有时,伤害远远大于保护.  相似文献   

18.
机器的主人让机器思考AI,这只是一个很简单的缩写,但却包含了人类智慧中最雄心勃勃的一个目标:让机器模仿人类最感到自豪的行为——思考。人工智能并不是一种科学冒险,它实际上是技术的创新、生理上的认知和哲学上的担忧的集合体  相似文献   

19.
时间到底是什么?千百年来,人类一直在寻找这个令人困惑的难题答案。尽管我们早已可以度量时间,对于时间的思考也涉及到哲学、科学和文学等各个领域,但人类迄今为止仍不能像描述其他任何事物那样给时间下一个确切的定义。对于信奉善恶报应的人来说,这个既亲近又神秘的“时间”往往是造成悲哀、怨恨的罪魁祸首,而对于那些膜拜天长地久的人来说,稍纵即逝的“时间”则是人生最大的遗憾。一、打开“时间之门”1895年,英国小说家H·G·威尔斯发表了著名的科幻小说《时间机器》,第一次提出了人类驾驭时间机器遨游未来世界的设想。尽管威尔斯没有提…  相似文献   

20.
仅仅在20多年前,西方人才提出了“动物福利”这一概念。而对于绝大多数中国人来说,“动物福利”、“3R理论”等理念还非常陌生。在这里我们编发了一组章,客观地反映闷外在此方面所做的研究和存在的争议。但无论如何,我们相信善待所有的生命,就是善待我们自己,就像人们为拯救黑熊所做的一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