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所谓农艺节水就是利用农业综合技术提高作物水分利用率,它是众多节水环节中较为关键的一环,是节水农业的主导地位。随着我国政府逐渐对农业技术实施力度的重视和增强,有关部门已提出许多行之有效的技术和方法,例如选用抗旱高产作物和品种、改良耕作方法、农田水肥耦合及高效利用技术、地面覆盖技术、化学节水技术等增加农业的增产增收。  相似文献   

2.
节水农业指在充分利用自然降水的基础上高效利用灌溉水的农业。主要包括工程节水、农艺节水和管理节水。其中农艺节水是指通过农田土壤调控技术和作物生理调控技术节约用水,是节水农业发展的潜力所在。近年来,随着土壤水动力学、植物流体力学、植物生理、生化学等理论不断取得可喜进展,转基因技术的应用,以及化学领域农用膜剂产品降解性的实现,农艺节水技术在传统模式的基础上增添了现代模式。  相似文献   

3.
在全球范围内,干旱是限制作物生产力的重要环境因子,提高作物的水分利用效率倍受人们关注,提高单位水量的生产率是缺水地区农业面临的严峻挑战。除了节水灌溉和水土保持耕作技术之外,深入了解那些限制和调控作物产量的重要因素,有助于人们准确地鉴定和筛选生理和育种性状,从而有可能在水分有限条件下,大幅度提高作物水分利用效率和抗旱性。生物节水就是实现上述目标的一个重要途径。生物节水的机理就是通过遗传改良和生理调控来提高水分利用效率。加强生物节水的机制与途径的研究,无疑会为节水作物品种的选育开拓新的思路,同时也将为节水灌溉和旱作栽培提供新的科学依据和技术。  相似文献   

4.
作物抗旱性是极为复杂的生物适应现象。越来越多专家认为抗旱性是复杂的系统,但经过专家大量艰辛细致工作,培育出了抗旱节水作物新品种,增强了节水农业技术集成创新能力,使我国节水农业技术应用面积达世界之最。目前,我国已获得一系列抗旱节水作物技术和节水作物新品种,如抗旱节水小麦、棉花、牧草、陆稻等。通过对作物种植结构和作物水肥高效利用联合调控技术,建立了抗旱节水型种植结构评价指标体系和区域节水型种植结构模式,在豫、晋、冀、陕、甘、蒙等地推广20余万亩,新增产值近亿元,农田作物水分利用效率提高18%~20%;筛选出抗旱节水小麦新品种15个,并已辐射推广5306万亩,累计增产增收9.95亿元;基于生命需水信号与环境信息作物高效用水调控理论,研究人员建立了作物调亏与非充分灌溉技术指标体系,与传统灌溉技术相比,在冬小麦与夏玉米连作模式下,亩均节水30~50立方米,作物水分利用率提高25%~28%。值得一提的是,在作物水分信息快速监测诊断、土壤水分动态快速测定、区域作物水分分布监测等方面,科学家开发了植物蒸腾速率热脉冲探头和可实现定位自动连续监测的土壤水分传感器,使测量精度提高10%~15%,造价降低20%,而性能达到国外同类产品水平;监测结果被农业部作为主要信息源实时发布,用于指导生产实践。这些新产品、新技术的形成,大幅度提升了我国节水农业技术的原创新能力,使相关领域研究水平与国外差距缩小了5~10年。  相似文献   

5.
关中地区典型作物农业节水潜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节水潜力的研究对节水农业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分析总结了灌溉节水农业发展现状及趋势,并综合以往研究计算农业节水潜力的方法和经验,将节水潜力分为资源型和效率型两类.在建立节水潜力计算模式基础上,以渭河流域关中地区5个城市为例,对典型作物进行资源型和效率型农业节水潜力分析,为关中地区水资源利用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6.
营养钵播种高效节水种植技术是集取“旱地贮水营养钵补灌节水抗旱增产技术“的精华,以营养钵育苗、中心坑补灌为主要技术,以高收益为技术目标的高效节水种植技术.运用于西瓜种植可确保西瓜苗全苗壮,提早上市,达到增产增收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节水农业与作物高效用水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就节水农业技术体系及作物自身高效用水在节水农业中的地位进行了论述。提出作物高效用水的基本原理在于一定生育阶段适度水分亏缺后覆水作物可以产生生理、生长和产量形成上的补偿效应,促使水分利用效率显著增高。本文还对提高作物水分利用效率的若干技术途径作了介绍与展望。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清徐县农业用水现状和作物需水量的分析,阐述节水灌溉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并提出了节水灌溉的措施。  相似文献   

9.
王川 《广东科技》2013,(16):128-129
我国水资源分配不均,发展农业节水灌溉十分必要,几十年来我国农业节水灌溉的发展思路侧重于在输水过程中节水,根据土壤结构节水和根据作物发展需要节水的思路没有被充分的发掘。这主要是由于我国节水灌溉的科研投入不够,科研成果转化能力较低,同时相应的制度和政策不够完善。只有加大科研投入,完善政策、制度,才能推动我国农业节水发展思路的多元开展,从而使水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介绍了玛纳斯县灌区节水改造工程、灌区水资源、灌区内土壤、灌区内作物种植情况,及灌区经过节水改造后所产生效益。  相似文献   

11.
节水灌溉技术是比传统的灌溉技术明显节约用水和高效用水的灌水方法、措施和制度等的总称,包括工程节水、管理节水、农艺节水、生物节水等。是否节约灌溉用水,用水是否高效是以单位作物产量总耗水量(从水源算起直到田间)多少来衡量,或以单位耗水量所取得的产值多少来衡量。  相似文献   

12.
对我国现行节水灌溉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节水灌溉技术是比传统的灌溉技术明显节约用水和高效用水的灌水方法,措施和制度等的总称。是否节约灌溉用水,用水是否高效是以单位作物产量总耗水量(从水源算起直到田间)多少来衡量。本文主要针对我国现行的一些节水灌溉技术进行了研究探讨。  相似文献   

13.
刘向荣 《甘肃科技》1999,15(4):10-11
目前我省节水灌溉大多以工程形式来定,如实行喷灌、微灌、渠道防渗、管道输水或田间地块改划即为节水灌溉。节水灌溉技术包含从水源引水到输配水、灌水、管理及作物耗水等环节。我省各地的自然条件差异较大,节水灌溉工程的形成和规模亦不相同,因此,节水灌溉工程绝不能用单一指标来衡量,应是一个体系,包含有一整套相互关联的指标内容。甘肃省节水灌溉工程评价指标体系必须建立在严格遵循水利部1998年颁布的《节水灌溉技术规范》基础上,结合本省实际、制定评价指标不宜过多,且便于操作。根据我省目前节水灌溉工程统计,分为常规节…  相似文献   

14.
中国节水农业战略思考与研发重点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从分析我国战略水安全与粮食安全所引发的农业用水矛盾出发,认为解决这一矛盾的唯一出路在于依靠科学技术大力发展现代节水高效农业。据此,从战略层面对我国发展节水农业的总体思路进行了思考,提出到2020年,即近15年内,在不增加农业总用水量的前提下,通过提高农业用水利用率和作物水分利用效率,可基本满足我国粮食安全用水需求的重要观点,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为实现上述目标近期我国节水农业领域应研究的若干重点。  相似文献   

15.
通过旱地全膜双垄沟播技术与水地全膜垄作沟灌技术的比较,对全膜垄作沟灌技术的机理及技术进步做了阐述;通过分析大田示范及田间试验结果,总结归纳了农田节水技术在生产实际中推广的制约因素和瓶颈问题;就如何在灌溉农田大面积推广节水技术做了深度思考,分析探讨了管水、供水、用水之间的关系,提出了抗旱与节水并举互补、建立现代技术支撑下的"旱作补灌"灌溉耕种农作制的理念和针对不同供水设施条件、不同农田立地环境因地制宜推广节水技术的思路。并提出了建立与水权配置相适应的灌溉耕作制度方面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作物蒸发蒸腾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物蒸发蒸腾量的研究在节水灌溉中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介绍了作物蒸发蒸腾量的估算、测量方法及特点,分析了影响作物蒸发蒸腾量的因素,时如何做好作物蒸发蒸腾量的估算和测量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7.
田间真实节水是通过调控作物的生理生长过程,减少无效耗水即土壤蒸发和奢侈蒸腾耗水的节水概念.本文针对陕西省关中灌区特殊的农业种植耕作模式,从真实节水的角度,提出了地面覆盖和合理的灌溉制度相结合的节水模式,以减少田间实际蒸腾蒸发量,提高灌溉水分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18.
膜下滴灌技术是改变千百年来大水漫灌方式的一种节水措施,将过去水直接浇地改变为水直接浇作物,按照作物最佳的需水量进行灌溉,用少量的水取得较高的效益,从而提高了水的利用率,是传统农业向高产优质高效农业转变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9.
在四川丘陵旱坡地上,研究了不同种植技术对节水保水和粮食产量、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①在秸秆覆盖、免耕种植基础上,合理安排种植模式,可收到节水保水,提高产出的效果,"麦、玉、花、苕"模式节水保水效果最好,经济效益最高,"麦、玉、苕、豆"模式节水保水效果较好,粮食产量最高.②节水保水的关键措施,除免耕种植外,一是秸秆还田和间种豆科以增加土壤有机质;二是恰当配置匍匐作物和矮株作物,构建良好的地表植被增强生物覆盖.③秸秆还田和间种豆科有良好的改土培肥作用,对土壤有机质、氮素的效果最为明显,对钾和磷也有较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杜伟 《巴州科技》2010,(2):27-30
低压大流量滴灌系统具有投资和运行费用低,节水、增产、管理方便等特点,适合棉花、番茄、辣椒等作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