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对两型豆的营养器官进行解剖学研究表明,两型豆根的初生木质部为4原型;茎的初生维管束中有3大束和5~7小束,两个大维管束之间夹有2~3个小维管束,所有维管束在茎的横切面上呈环状排列;茎的次生结构中的次生韧皮部的韧皮纤维发达;地下茎的结构和茎的结构相似;叶片下表皮细胞内有单晶存在,上表皮无气孔;上胚轴的维管束呈“T”字形。  相似文献   

2.
芨芨草营养器官的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盐渍环境下芨芨草营养器官解剖结构的研究表明,芨芨草在形态结构上有如下特征:根系发达,外皮层明显,为5-7层扁平且极不规则的细胞,近内皮层处有几层小型的、排列非常整齐的细胞,形成环内皮层带。发育后期,3、4层外皮层细胞壁加厚变为厚壁细胞,环内皮层带的细胞也变为厚壁细胞,属多原型根;茎中表皮下由20-30层排列紧密、形状较小的纤维细胞组成发达的机械组织,维管束3或4轮,中央为发达的髓;叶表皮细胞外切向壁增厚,上表皮有发达的表皮毛,近上下表皮的叶肉细胞分化为引长的栅栏组织状,维管束鞘2层,具典型C3植物叶的结构特征。  相似文献   

3.
芝麻叶除中脉和1—3级侧脉上下两方的表皮细胞外,叶表皮细胞由一层表面观不规则的具有波状垂周壁的扁平体形细胞构成。表皮组织上除具有长柄和短柄两种腺毛外,还具有单列细胞表皮毛和粘液毛。气孔为毛茛型;叶肉为两面叶肉,栅栏薄壁组织与海绵薄壁组织的细胞间隙皆甚发达;中脉(基部除外)和一级侧脉均由一个维管束构成。木质部含有导管、管胞和木薄壁组织,韧皮部含有筛管,伴细胞和韧皮薄壁组织。叶柄基部含有9个维管束,端部含有9—11个维管束,木质部和韧皮部的组成成分基本上与茎中相同,但茎中未见到管胞。芝麻叶为典型的异面叶,叶柄和叶脉中的短针形结晶体与叶表皮上的粘液毛都可作为胡麻科的分类特征。  相似文献   

4.
荇菜营养苗端的生长锥具明显的原套原体结构,原套由一层细胞组成。腺毛仅存于苗端倒数第2至第5间隔期幼叶的近轴面,起源于叶原基近轴面,由叶原基表皮上的腺毛母细胞分化并分裂而形成。腺毛由单列细胞组成,在冬季和早春分泌拈液较旺盛。荇叶解剖结构可区分为如下几个部分:上表皮、下表皮、叶脉、栅拦组织和海绵组织等。气孔器仅分布于成熟叶的上表皮,而垩腺仅分布于成熟叶的下表皮。叶肉的气腔壁上有星状石细胞分布,其起始细胞由气腔壁上的异型胞分化而成。水孔分布于荇叶波状缘的“波峰”处,开口于荇叶下表皮。叶柄、茎均具同化功能,但机械组织不发达。同一不定根的维管柱有五原型和六原型两种。侧根的产生正对维管柱的初生木质部。  相似文献   

5.
观察比较了紫草科4种植物茎叶的组织结构。结果表明:4种植物茎的横切面结构相似,维管束的数量及排列的疏密成度表现出种问差异;叶的结构为表皮细胞呈单层,且上表皮细胞的体积较下表皮细胞的体积大,叶肉中通气组织发达;叶的类型除鹤虱为等面叶外,其余三种均为背腹叶。  相似文献   

6.
对虎杖(Polygonum cuspidatun Sieb.et Zucc.)的营养器官进行了形态解剖结构观察,结果表明:地上茎与地下茎的芽形态不同,地上茎芽无鳞片叶包被,地下茎的芽有鳞片叶包被,细胞内淀粉及簇晶多;不定根、地上茎、地下茎均有初生生长和次生生长,其结构同于双子叶草本植物的根、茎结构,但有特点;根为四原型;不定根和地下茎的周皮发达,栓质化程度高,根、茎营养器官的纤维发达;叶的形态具有多样性,在叶上除了有钉状非腺毛,还观察到头状腺毛;叶柄基部发现有花外蜜腺.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三种高寒草甸毛茛科植物茎叶的观察研究表明:茎叶内均有发达的通气组织。叶较厚且均为同叶;叶脉维管束鞘的结构与C4植物的Kramz花环状有其相似;栅栏组织2-4层,细胞间隙发达,最大可达60μm,似腔状;气孔不下陷、表皮厚16-30μm,角质膜3.4μm;茎维管束外侧存在有呈束状的机械组织。此外,三种毛茛科植物的茎叶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旱生植物的特征,如被短毛(高原毛茛)、表皮细胞不规则(三裂碱毛茛  相似文献   

8.
木豆(Cajamus.cajan)营养器官的解剖学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解木豆营养器官的解剖学结构,采用石蜡永久制片、光学显微摄影等方法,对木豆根、茎、叶的解剖学结构进行了观察,并对根、茎、叶的发育过程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木豆主根的初生木质部多为4原型,少数3原型;侧根为3原型、4原型、5原型、6原型、7原型等,具有发达的根瘤;茎的初生构造维管束大小交替排列、成一环状,属于外韧维管束,髓腔较大,茎的次生构造木质部导管木化程度高,木纤维数量多,有髓;叶为异面叶,表皮毛为多细胞型,下表皮气孔密度多于上表皮,上下表皮均有角质层。  相似文献   

9.
对紫茉莉(mirabilis jalapa L·)营养器官的形态解剖结构进行了观察和研究。紫茉莉根的结构分周皮、皮层和维管柱三部分,除有正常的初生和次生结构外,还具有三生结构。茎的结构分表皮、皮层和维管柱三部分。表皮上有多细胞毛,皮层中有针晶细胞。维管束外韧型且比较特殊,既有双子叶植物同心环状的维管束,也有单子叶植物散生的维管束。叶的结构为表皮、同化组织和维管组织。栅栏和海绵分化明显,中脉由3个维管束构成。  相似文献   

10.
天女木兰营养器官的解剖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光学显微镜对天女木兰营养器官的石蜡切片进行了观察。解剖结构如下:根的初生木质部是四原型,内皮层无明显凯氏带;次生木质部维管射线不明显。茎表皮具腺毛,皮层有油细胞分布,茎的初生结构维管束排列紧密,无明显髓射线;茎的次生结构中,木栓形成层起源于皮层细胞,具皮层维管束,木质部内侧导管具明显复穿孔,髓细胞内含有大量晶簇和少量单晶。叶为异面叶,表皮具表皮毛和腺毛;栅栏组织细胞长方形,排列紧密,海绵组织不规则,具大的胞间隙;叶肉中具油细胞;叶主脉维管束呈环状排列,共8束,主脉维管束包围的薄壁细胞中含有大量晶簇和少量单晶。  相似文献   

11.
以籽银桂(Osmanthus fragrans ‘Ziyingui’)和日香桂(O.fragrans ‘Rixianggui’)为材料,采用石蜡切片技术,研究了桂花营养器官根和茎的形态特征与解剖结构。结果表明,桂花根的初生结构由表皮、皮层和维管柱组成。表皮上有根毛,表皮细胞长轴与根圆周垂直,有明显的外皮层和内皮层;维管柱(中柱)为五原型。次生生长旺盛,次生韧皮部中有少量的韧皮纤维;茎的初生结构由表皮、皮层和维管柱组成,表皮上有少量腺毛分布;外韧维管束;次生韧皮部中分布有较多的韧皮纤维,呈完整的一环,增加了茎的柔韧性。  相似文献   

12.
<正>以籽银桂(Osmanthus fragrans ‘Ziyingui’)和日香桂(O.fragrans ‘Rixianggui’)为材料,采用石蜡切片技术,研究了桂花营养器官根和茎的形态特征与解剖结构。结果表明,桂花根的初生结构由表皮、皮层和维管柱组成。表皮上有根毛,表皮细胞长轴与根圆周垂直,有明显的外皮层和内皮层;维管柱(中柱)为五原型。次生生长旺盛,次生韧皮部中有少量的韧皮纤维;茎的初生结构由表皮、皮层和维管柱组成,表皮上有少量腺毛分布;外韧维管束;次生韧皮部中分布有较多的韧皮纤维,呈完整的一环,增加了茎的柔韧性。  相似文献   

13.
獐毛解剖结构初探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相似文献   

14.
具有特殊生理活性的r—亚麻酸(GLA)为月见草种子油所特有。为开发月见草这一新油料植物资源,本文对拉马克月见草茎的解剖构造进行了研究。其结构分表皮层、皮层和维管柱三部分。表皮层上有表皮细胞、单细胞腺毛、单细胞表皮毛、多细胞表皮毛和毛茛型气孔,皮层较窄,同化层3—5层细胞,皮层薄壁组织中有针晶细胞,皮层外周由3—5层厚角组织细胞构成连续层,内皮层不显著;维管柱与皮层的界限难以划分。幼茎中初生维管组织排列成束,为双韧维管束。韧皮部合有筛管、伴细胞和韧皮薄壁组织细胞。横切面上筛管与伴细胞常聚集成小堆。内生韧皮部含有较多的针晶细胞。次生生长时,外生韧皮部的外方有成束分布的韧皮纤维。木质部由管导、管胞、木薄壁组织细胞和木纤维组成。老茎的维管组织排列成圆筒形。具单列和多列维管射线。髓大型。  相似文献   

15.
通过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了喜树成熟叶的表皮细胞、气孔器、表皮毛形态,以及上、下表皮细胞外壁上的角质膜和蜡质纹饰.结果表明,上、下表皮层的形态结构差异较大.仅下表皮有气孔分布,气孔类型属不规则类型,常可观察到两个气孔着生在一起.上、下表皮均分布有非腺性单细胞毛  相似文献   

16.
对欧活血丹营养器官解剖学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欧活血丹营养器官具有双子叶植物的基本特征.根由表皮、皮层、维管柱组成,初生木质部二原型,外始式发育;次生生长时不形成周皮,只形成次生维管组织,次生木质部发达.茎横切面为正方形,由表皮、皮层、维管柱组成;茎的表皮有少量的腺体与表皮毛,4个角隅处有厚角组织分布,厚角组织内侧为4个大维管束,髓发达;上、下叶表皮细胞差异显著,上表皮细胞大,疏被表皮毛,腺点及气孔多分布于下表皮;叶肉栅栏组织发达,海绵组织形态多样、排列疏松;叶为网状脉,主脉维管束发达,侧脉及各个支脉的结构因大小不同而逐渐简化.叶柄横切面为马蹄形,有三个维管束,中央大维管束发达,角隅处小维管束简化且具厚角组织.  相似文献   

17.
广藿香叶的发育及不同发育期挥发油的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常规石蜡切片、半薄切片和组织化学等方法,对广藿香叶的发育及发育过程中挥发油分布部位的变化作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广藿香叶的发育可划分为原分生组织、初生分生组织和初生结构形成3个阶段,在叶的原分生组织中,未见有挥发油滴;在初生分生组织和叶初生结构形成早期,叶表皮上着生大量腺毛(其中盾状腺毛比较多),此时腺毛是挥发油的主要分布部位;叶的初生结构形成后,叶肉组织、尤其是栅栏组织成了挥发油的主要分布部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