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正新月形沙丘广泛分布于陆地表面,是形态最为简单、分布最为广泛的风沙地貌类型。微观上沙丘表面沉积物刻画了颗粒运动方式的差异,宏观上反映了气流、沙丘形态以及沉积物等耦合作用下的风沙输移、地表蚀积变化,以及随之而来的沙丘形态演化。新月形沙丘表面沉积物粒度特征,是沙丘形态、区域气流和风沙流相互作用的综合反映,是理解沙丘形态变化和动力学形成过程的重要视角,对于揭示沙丘形成演化及空间分异、沙物质来源和沉积环境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本探讨了新疆塔里木石油公路沿线全新世风沙地貌类型、发育条件、动力特征和演化历史。研究表明,公路沿线发育多种典型风沙地貌类型。在新月形沙丘的迎风坡,风速和输沙率向上坡增加,背风坡存在涡旋,促使迎风坡风蚀背风坡加积,以至整个沙丘向前的动量得以维持。在线性沙丘表面,沙粒沿着合成输沙方向呈曲折摆动式纵向输移,而在背风坡以显的侧旁气流和沙物质的侧向输移为特征。全新世以来,由于近地面东北风系中偏N风力减弱,偏E风力加强,因此沙漠腹地叠置沙丘落沙坡方位向西偏转。沙漠边缘河流作用与风力作用的相互消长对风沙地貌的形成演化影响巨大,而沙漠腹地风信条件和自然环境表现出相对稳定性。  相似文献   

3.
长乐东部沿海海岸风沙区域分异探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根据长乐东部沿海不同岸段风沙的化学成份、矿物成份、沙色、粒度特征和风沙地貌特征等研究结果,阐明了由于沙源、向岸风与岸线夹角、原始地形和海滩坡度等因素在时空组合上的不同,使得海岸风沙的堆积特征、发育模式、地貌类型及其组合在不同岸段显示出明显的区域分异性。邻近河口的北段沙源充足,风沙地貌类型多,沙丘带规模大,堆积特征接近于河口沙。中段沙源枯竭,有效风能大,地貌类型单一,堆积物具有二次搬运和分选的特征。南段则介于上述两者之间。  相似文献   

4.
蒙陕交界地区风沙活动规律及其防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描述库布齐沙漠和毛乌素沙地沙丘基底地形之后,分析了流动沙丘分布规律与基底地形的关系。在明确沙地形成时代概念的基础上,论证了该沙漠与沙地分布范围上的稳定性,库布齐沙漠为扩展型的,毛乌素沙地属稳定型的。库布齐沙漠的风沙危害包含了直接与间接危害2种类型;毛乌素沙地风沙危害主要是沙丘再流动,有3种危害途径,最后,根据毛乌素沙地沙丘分布规律,分析了引起沙丘再流动的人为因素和自然因素,及其各自所占的比重。  相似文献   

5.
科尔沁沙地范围确定及风沙地貌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尔沁沙地范围的界定,目前尚未达成共识.本文利用Landsat8OLI影像和ASTER GDEM数据,采用水系流域分割方法,划定科尔沁沙地的自然地理范围.并提取了各类沙丘分布信息,对沙丘格局特征和形态示量做了定量研究.结果表明,科尔沁沙地面积64 387.22km2,风沙覆盖面积37 381.00km2.风沙地貌分布及格局具有一定规律性,沙丘类型自西向东、自南向北趋于简单,并主要分布在西辽河干、支流沿岸的冲积平原上,不同河谷形态、走向其两侧沙丘发育呈现差异性,河流对沙地发育演化及维持其平衡态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海滩-沙丘系统耦合演变数学模型同时考虑近岸水沙和风沙过程,可以更好地预测砂质海岸在更大空间尺度上的地貌形态演变,为海岸带保护修复和综合管理提供依据。从概念模型、基于水沙过程的海岸地貌演变模型、海岸风沙输移模型、水沙-风沙耦合模型4个方面概述了海滩-沙丘系统耦合演变数学模型的研究进展。现有海滩-沙丘系统耦合演变数学模型可以模拟风暴作用下的海滩-沙丘侵蚀和泥沙交换、供应限制条件下的风沙输移和沙丘发育等物理过程,并初步具备多年时间尺度上的模拟能力,但在适用性、准确性和计算效率等方面仍存在不足,提出该类模型关键物理/生物过程的考虑、计算效率的提高、空间维度的拓展和实际应用的检验等今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7.
研究表明,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广泛发育着种类丰富的地衣、苔藓和藻类生物结皮,其形成、类型和分布状况与所处沙丘部位的环境条件密切相关,在沙丘顶部的流动或半流动沙面上,以微生物种类为主,沙丘两坡的上部至中部主要为藻类结皮,沙丘的中、下部为地衣结皮,苔藓结皮主要分布在沙丘下部及丘间地带.从沙丘上部、中部至沙丘下部及丘间,生物结皮的厚度及发育程度呈增强态势,并且与不同植物群落类型的分布形成显明对照.生物结皮在沙丘不同部位的发育特点和分异是不同类型生物结皮对区域环境条件综合适应的一种生态表现和自然选择,与沙丘不同地貌部位的土壤理化性状、地表基质稳定性等生态条件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华南海岸现代沙丘沙与海滩沙粒度的定量识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岸沙丘沙和海滩沙的粒度识别与区分是海岸风沙研究中争论较大的问题之一。以我国华南海岸为研究区域,基于在海岸风沙地貌广泛发育的闽南、粤东、粤西、海南岛沿岸4个区域的141个现代海岸沙丘沙和70个海滩沙样品的粒度数据,尝试运用多元线性判别分析和人工神经网络分析两种方法进行现代沙丘沙和海滩沙粒度的定量识别。结果表明,比较而言非线性的人工神经网络分析法较传统线性判别分析方法的识别率为高,人工神经网络分析可以通过粒度数据区分部分海岸的沙丘沙和海滩沙,但整体而言2种定量识别方法均难以完全对华南海岸的现代沙丘沙和海滩沙进行粒度的有效区分。  相似文献   

9.
长乐东部沿海及海坛岛风沙地貌发育条件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探讨长乐东部沿海及海坛岛两地海岸风沙地貌的成因,作者根据野外调查结果分析得出风况、沙源和地形空间是长乐东部沿海及海坛岛风沙地貌发育的基本条件,认为气候变干的趋势和人类活动因素是加速海岸风沙地貌形成的触发因素。  相似文献   

10.
数值模拟是研究风沙地貌形态动力学和风沙工程工作原理的有效途径.本文利用数值模拟方法,通过对比不同的迎风坡度以及迎风坡上部设置阻沙栅栏条件下的沙丘近地面流场特征,讨论了沙区道路防护体系前沿"栅栏沙丘"形成发育的流场条件.结果表明,随沙丘迎风坡坡度增大,背风坡回流区变高、变长,且坡度15°后背风坡回流区流场基本不再变化.沙丘迎风坡阻沙栅栏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气流的提前分离及其背风侧小涡的形成,回流区范围因叠加而变得更高、更远.这种流场变化特征对沙丘表面风沙过程具有显著影响,是形态趋于高大、断面趋于对称的栅栏沙丘形成发展的原因所在.  相似文献   

11.
From the analytical results of observed data onsand transport rates at different positions of dune surface atsoutheastern fringe of Tengger Desert, it has been found thatthe vertical distribution of blown sand flux exhibits a no-ticeable variation when sand grains move upslope anddownslope of dune surface under the action of wind force.Within the height of 20 cm above the sand surface, the verti-cal distribution of mass flux at different positions from toe todune crest of stoss slope of sand dunes coincides with a singleexponentially decaying law; while the vertical distribution ofmass flux over the lee slope occurs as two variable zones,with the height of 8--12 cm as the dividing line, the sandtransport rate below this height exponentially decreases withincreasing height, but above this height decreases in a powerfunction law. On the stoss slope, the relative sand transportrate in the upper layer of sand flow tends to decrease withthe increasing wind velocity and the total sand transport ratetowards the dune crest due to the shortened trajectory lengthof saltation sand grains moving upslope. On the lee slope, theincrease in lift-off height and trajectory length of saltationsand grains moving downslope leads to the increase in rela-tive sand transport rate in the upper layer of sand flow.  相似文献   

12.
针对新疆沙漠地区天然气管道风沙灾害现状,分析了管道沙害的基本形式和致灾机理,并根据风沙流运动的基本特点,经回归推导了新疆沙漠地区不同风速、不同沙丘位置的油气管道覆土风蚀速度与气流流速的相关方程,为油气管道风沙灾害风险评估和安全管理提供了可借鉴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塔克拉玛干沙漠平坦沙地风沙流结构的空间差异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高频率全自动集沙仪,于2015年4月28日至2015年7月30日在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平坦流动沙地开展了风沙流的空间观测,分析了该地区平坦沙地风沙流结构的空间差异性.结果表明:(1)4次天气过程4组集沙仪风沙流结构都符合幂函数分布,但是4组集沙仪同一高度的输沙率和输沙量以及总水平输沙量差异较大.4次天气过程中,25cm高度平均输沙量在3.31~5.35g之间,随着高度增加,平均输沙量差异性呈现减小趋势,100cm高度时平均输沙量在0.22~0.49g之间;4次天气过程中,4组集沙仪平均总沙尘水平通量在1.22~233.47kg/m之间.风沙流的不均匀性是造成此现象的主要原因.(2)采样频率对风沙流结构没有影响,5min以后风沙流结构基本稳定.  相似文献   

14.
毛乌素沙地的形成与治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毛乌素沙地的历史已有几十万年,它处在年降水量一般在350mm~500mm之间,是森林草原和草原为主的地区。就降水和植被条件而论,该区不是沙漠形成和分布的地区。造成目前类似沙漠景观的最重要的因素是该区砂岩风化产生的大量沙物质条件,其次是较强的风动力条件。根据毛乌素沙地形成的特殊成因分析,提出了治理毛乌素沙地的新思路,即除植树种草之外,更要注意以利用该区以南丰富的黄土物质改良沙地,这能够阻止大气降水通过砂层响深部的快速渗透,能有效增加土壤的持水性,改善土壤水分条件,有利于植物生长和植物固砂,能够加速植被的恢复。由于该区紧邻黄土高原,采取以土盖沙的物质改良方式对解决该区沙漠化问题应当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5.
《科学通报(英文版)》1999,44(18):1690-1690
The comparisons of grain size distributions among eolian deposits along the monsoon wind trajectory are a fundamental task for the reconstruction of the past wind regimes. Here the authors sampled the dune sands in Hunsandak desert, loess deposits in Beijing region and red earth in southern China. Grain size analyses show that the distribution models of the loess and dune sand samples are unimodal whereas the red earth and paleosol are polymodal. The red earth, paleosol, loess and dune samples are distinguished and closely related to one another in grain size parameter diagrams. Moreover, the grain size distributions and parameters of the red earth and paleosol are similar, implying that the red earth in southern China and the paleosol in northern China had the same origin.  相似文献   

16.
The comparisons of grain size distributions among eolian deposits along the monsoon wind trajectory are a fundamental task for the reconstruction of the past wind regimes. Here the authors sampled the dune sands in Hunsandak desert, loess deposits in Beijing region and red earth in southern China. Grain size analyses show that the distribution models of the loess and dune sand samples are unimodal whereas the red earth and paleosol are polymodal. The red earth, paleosol, loess and dune samples are distinguished and closely related to one another in grain size parameter diagrams. Moreover, the grain size distributions and parameters of the red earth and paleosol are similar, implying that the red earth in southern China and the paleosol in northern China had the same origin.  相似文献   

17.
塔克拉玛干沙漠简单横向沙丘形态学示量特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对塔克拉玛干沙漠不同区域发育的简单横向沙丘的形态学示量特征分析,表明简单横向沙丘的形态特征与沙源的供应有十分密切的关系,沙源的不同丰度导致简单横向沙丘的形态学参数之间有明显的不同,简单横向沙丘在发育过程中并不存在稳定的平衡状态,可能随沙源供应的改变其形态有所改变,而次生的横向沙丘由于主体沙丘对其有足够的沙源供应,因而形态可以得到充分发展,沙丘形态参数的统计数据表明,在简单形新月形沙丘-简单形横向沙丘-沙丘复合体的发展模式中,随沙源供应的增加,沙丘发育时间系列的延长以及其他因素如:风环境、植被等因素的作用,沙丘形态参数之间很难有确切的关系表达式。  相似文献   

18.
准中沙漠区沙丘起伏剧烈,厚度变化大,二维勘探时主要采用小折射法进行近地表调查,近地表结构测量不
准确使激发井深设计不合理,造成沙漠区资料品质较差,圈闭可靠程度低。近期开展的新一轮勘探,主要利用深井微
测井近地表调查结果,对沙漠区顶、底板结构、厚度、速度、深度–时间关系、吸收衰减等地球物理参数进行了研究。研
究发现,准中沙漠区属于固定或半固定沙丘,具有平缓稳定变化的沙丘底界面,深度–时间对应关系一致性好,不同
位置相同的深度具有近似的速度与品质因子有良好的对应关系等特点。针对不同厚度沙丘分别采用逐点设计井深单
深井激发、多井浅井组合激发,研发了综合沙丘量板拟合静校正、近地表吸收补偿等针对性技术,获得了高品质地震
资料。  相似文献   

19.
对鄂托克前旗畜牧业生产环境和生产现状进行了综合分析,并计算了气侯生产潜力和草地载畜量,根据自然条件、生产现状和牲畜生态地理分布特征,把鄂托克前旗分为4个牧业经济区,并阐述了各区的优化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