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 毫秒
1.
运用液体-固体粒子两相流理论及计算流体动力学SIMPLE方法,对液-固两相流动特性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物理模型和数学模型,编制了计算程序,并以空心全在压力筒内产生破裂的现象为实例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结果表明,本文的理论研究方法,数值计算方法及计算程序是正确可靠的,不仅为液-固两相流动的研究提供了了手段,还进一步研究三相流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渣浆泵叶轮中固液两相湍流的计算和实验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为了深入了解渣浆泵叶轮中固液两相流流态,利用连续湍动能k方程、耗散率ε方程及湍流代数型Aρ模型(k-ε-Ap湍流模型)及SIMPLEC算法,计算了渣浆泵叶轮内部的固液两相湍流。计算了渣浆泵叶轮内固液两相流动的主要流动参数。比较了固液两相流动下的压力分布的计算结果与叶轮中压力分布的量测数据,以及叶轮中的流速分布的计算结果与PIV技术的试验结果,证明了计算方法和程序的可靠性。研究结果表明:在稀释的固液两相流条件下,固相的存在对液相的流态影响很小,但会造成叶轮出口压力的降低。固相浓度越高,叶轮出口压力降低越多。  相似文献   

3.
浓密液固两相流动的数值研究与理论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IPSAR算法基础上,推导了适用于考虑浓度变化影响的浓密液固两相流动数值计算的DIPSAR算法,并考虑了颗粒湍流强度梯度传输对颗粒浓度分布的影响,对竖直上升管中浓密液固两相流动分别采用IPSAR和DIPSAR算法进行了数值计算和理论分析,结果表明,DIPSAR算法能更有效地预测浓密液固两相流动.  相似文献   

4.
气—液两相瞬变流的流固耦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了国内外气-液两相瞬变流流固耦合的研究成果及现状,阐述了气-液两相瞬变流的流动规律和流固耦合研究的各种方法。评述了气-液两相瞬变流、流固耦合等方面的理论模型和数值计算方法,并对不同模型和数值方法进行了比较和分析。指出了目前两相瞬变流流固耦合研究中存在的问题,预测了流固耦合研究的方向应为两相流体瞬态时的流固耦合实验研究和耦合模型的数值计算方法研究。  相似文献   

5.
论述了国内外气液两相瞬变流流固耦合的研究成果及现状 ,阐述了气液两相瞬变流的流动规律和流固耦合研究的各种方法。评述了气液两相瞬变流、流固耦合等方面的理论模型和数值计算方法 ,并对不同模型和数值方法进行了比较和分析。指出了目前两相瞬变流流固耦合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预测了流固耦合研究的方向应为两相流体瞬态时的流固耦合实验研究和耦合模型的数值计算方法研究。  相似文献   

6.
宾汉流体与颗粒间的密相两相湍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参照密相液固两相湍流方程,并考虑到宾汉流体的本构关系,建立了描述汉流体与颗粒间的两相湍流流动的控制方程,编制了计算程序,为数值计算奠定了理论基础,采用IPSAR(Inter Phase Slip Algorithm Revised)算法,对直圆管内的宾汉流体与颗粒间的两相湍流流动进行了数值计算研究。结果表明:在直圆管中,颗粒相的速度分布比较均匀,且其在壁面处高于宾汉流体,随着屈服应力的增加,两相主流速度均减小,同时宾汉流体动能有减小的趋势,而颗粒相体和浓度则呈现出增加的趋势,因此宾汉流体的了应力及对其湍流流动有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对稳定的液态金属钠沸腾两相流动压降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和理论分析.得到了不同工况下液钠沸腾两相流动压降特性的实验数据,建立了环形通道内液钠两相流动压降特性计算模型Na-TPDP,并将Lockhart-Martineli,Kaiser-Peppler,Chen-Kalish等人不同的两相摩擦压降倍增因子关系式进行了计算分析和比较.计算结果表明:Kaiser-Peppler的两相摩擦压降倍增因子计算式与文中的实验结果符合较好.  相似文献   

8.
微重力条件下气固两相界面耦合燃烧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建立气固两相界面耦合燃烧计算模型的基础上,对微重力条件下火焰在固相可燃物表面的蔓延过程进行了三维非稳态数值模拟.考虑气相燃烧过程的同时,对固相可燃材料也用有限差分法研究其内部的传热和热解过程,给出了体现两相耦合作用的相界面处理方法.还研究了强迫流动对微重力火蔓延的影响.为了分析对比,进行了正常重力条件下的计算.数值模拟得了微重力燃烧的一些基本特点,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9.
耗散粒子动力学在流动数值模拟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耗散粒子动力学方法在流动问题中的应用进行了理论及数值研究,给出了耗散流体粒子运动的控制方程组、边界条件、数值方法及随机数据统计方法等.提出用固壁粒子层结合流体粒子反弹运动的方法来处理固壁边界有滑移流动边界条件,有效地消除了目前耗散粒子动力学及分子动力学模型在固壁附近的粒子密度波动问题.利用该方法编程计算了2类流动问题:方腔驱动流动与泊肃叶流动,计算结果与现有的理论及数值结果比较吻合,验证了所采用的数学模型、计算方法在流动数值模拟中的可行性及潜在优势.  相似文献   

10.
基于计算流体力学中欧拉模型,研究了气-液两相在球形多孔介质填充床内同向向上流动情况.分别采用Tung&Siefken模型、Schulenberg模型以及Attou模型通过用户自定义功能的形式添加气固、液固、气液间曳力程序对填充床流动情况进行CFD三维数值模拟.对其模拟结果与实测数据进行对比发现:Tung&Siefken的模型更适合模拟在常温常压下直径在2~8mm的球形多孔介质内气-液两相流流动,此模型CFD数值模拟的压降差、持液量结果均与实测数据吻合很好.  相似文献   

11.
运用气-液两相流理论及改进的计算流体力学SIMPLE方法,将已有的内破裂数值模拟及计算模型扩展到内、外破裂的数值模拟分析,并对广泛的内、外破裂压力的组合进行了模拟分析,从而拓展了预报的范围。  相似文献   

12.
层流泡状流运动的数学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在绝热条件下层流泡状流在垂直管段中充分发展段的运动情况。在对气泡受力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采用双流体模型及时间平均方法,建立了用于预测空泡率、液相速度等重要参数径向分布的数学模型,并针对实验条件进行了数值计算,计算值与实验数据吻合得很好。计算结果表明,壁面存在的影响是空泡率分布在近壁处产生尖峰的原因。该文提出一种新的壁面存在引起的作用力的表达式,可以较好地预测层流泡状流的运动情况。  相似文献   

13.
管束间气液两相流动的数值计算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单相流体圆柱绕流以及管束间气液两相流动的数值计算方法进行了综述,在对各种方法进行介绍分析的基础上,着重阐述了使用离散涡方法进行管束间气液两相流动现象数值模拟计算的有关问题及其解决方法的一些新设想.  相似文献   

14.
毛细管中两相流动特性的电导测量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了单毛细管中两相流动传递参数实验系统,基于该系统开发了测取泰勒流下气泡速度气含率、气泡频率以及液栓长度等参数的双电导测试系统。结果表明,与常用的摄像法进行比较,双电导探针具有在线、实时和动态响应快等特点,可替代摄像法,并可扩展应用于结 构化催化剂内部测定气液两相流动参数分布。同时,采用电导法对毛细通道中多种流型——包括分散气泡流、气泡串流、泰勒流、膜流及多种过渡流型——进行辨识,取得了较好的实 验结果.  相似文献   

15.
缝洞型油藏储集空间类型多样,且尺度差异非常大,储层中多种流动状态共存,既有孔隙渗流,又有溶洞自由
流,属典型的多尺度多相复杂流动,物理仿真实验及常规数值模拟难以准确地描述此类油藏流动特征。基于拟颗粒方
法建立油水两相流动多尺度离散计算模型,利用其在界面追踪上的优势,通过在两相界面处引入一种斥力的方式实现
表面张力模拟,建立了表面张力模型,实现了缝洞型油藏的油水流动模拟,并通过理论分析及与实验现象对比的方法,
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在不同尺度上刻画此类油藏油水流动特征,可以取代室内物理仿真实
验,确定不同缝洞组合类型下的剩余油分布情况,能够进行宏观油藏模拟,为此类油藏的高效开发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6.
对垂直下降中高粘液体两相流的流型转变进行了深入的理论研究。  相似文献   

17.
单榀钢混框架结构内爆法拆除模拟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了研究内爆法拆除混凝土框架结构的基本规律,作者使用LS-DYNA中的MAT159本构,采用分离式constrained方法建立钢筋混凝土模型,建立了一个10层5跨的混凝土单榀结构模型,待重力平衡后,采用不同拆除顺序对内爆拆除进行了数值模拟.模拟结果显示了不同内爆方法的倒塌规律,并提出了延期时间的确定原则.  相似文献   

18.
基于SUPG/PSPG稳定化方法,在处理两相流不连续问题时,引入修正扩展有限元方法使混合单元附加形函数满足单位分解原理,给出一种模拟两相流体流动问题的扩展有限元方法.在模拟两相流体流动过程中采用水平集方法捕捉流体运动界面.利用编制的计算程序模拟液体自由晃动问题,数值模拟结果与理论解一致.进一步采用本文方法和有限元方法模拟了溃坝流动问题,并将数值结果与实验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本文方法更有效.本文方法能够准确捕捉流体运动过程中两相界面的变化,且具有在计算过程中无需进行网格重构的优点.  相似文献   

19.
在污水生物处理中,一种新的节能曝气方法,需要管道中的气、液两相流动。利用普通镀锌钢管中的气、液两相流进实验,考察气、液两相流在水平管道中压力变化,并对气、液两相流在水平管段中流动时的实验数据进行了数学拟合,得出了统计计算公式和参数,为未来的节能曝气所需的气液两相流管路设计,作了初步工作。  相似文献   

20.
气液两相流压差信号数据的分形插值拟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具有强烈非线性且极不规则的两相流压差信号的分形插值非线性数据拟合与重构方法进行了探索研究,用气液两相流中4种典型流型--泡状流、段塞流、环状流和分层流下的两相流压差信号进行了数据拟合实践与分析检验。结果表明分形插值方法能很好地重现原始压差信号,并较完整地保留了原动力系统中反映其非线性特性和内在规律的动力信息。其压缩因子反映了信号的波动程度,而剪切变形率反映了动力系统的稳定性。从这一新的角度,对两相流机理作了新的分析,指出两相流动现象及其变化正是摄动项和稳定项相互作用的结果,据此提出了一种改进以往两相流压力降数据经验关联式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