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 毫秒
1.
完全氧化法测定高氯废水CODCr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完全氧化法对高氯废水CODCr测定方法进行了研究.首先进行不同浓度纯氨水样与其CODCr关系的实验,得出CODCr与氯离子浓度关系为:y=0.227 4x-49.422;然后配置CODCr为100 mg·L-1的标准水样,加入不同浓度氯离子进行实验,得出CODCr与氯离子浓度的关系为:y=0.227 6x+46.300;最后用某企业CODCr为249 mg·L-1的实际水样加入不同浓度的氯离子进行实验,得出CODCr与氯离子的关系:y=0.227 8x+188.46.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完全氧化法测定的CODCr与水样的实际CODCr相对误差全部小于7%,能够满足环境监测质量要求.  相似文献   

2.
CODCr作为评价有机物污染的重要指标,在测定中氯离子是影响结果准确性的重要因素.研究了完全氧化法消除Cl-干扰的可行性,测定了K2Cr2O7浓度对Cl-对应CODCr的影响,绘制了完全氧化法的标准曲线;研究了ρ(Cl-)对水样CODCr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完全氧化法适用于高氯废水中CODCr的测定.  相似文献   

3.
采用重铬酸钾法与高锰酸盐指数碱性法对水中化学需氧量(COD)进行了对比测定研究,考察了氯离子浓度对化学需氧量测定结果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对于低含氯水样(氯离子浓度小于1000mg/L),用重铬酸钾法测得的COD值(COD Cr)和用高锰酸盐指数碱性法测得的COD值(CODOH)存在线性关系;而高含氯水样的CODCr和CODOH之间无线性相关性。高浓度氯离子对CODCr值的测定影响显著,其影响规律可以用二次多项式表示。  相似文献   

4.
采用重铬酸钾法与高锰酸盐指数碱性法对水中化学需氧量(COD)进行了对比测定研究,考察了氯离子浓度对化学需氧量测定结果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对于低含氯水样(氯离子浓度小于1 000 mg/L),用重铬酸钾法测得的COD值(CODCr)和用高锰酸盐指数碱性法测得的COD值(CODOH)存在线性关系;而高含氯水样的CODCr和CODOH之间无线性相关性。高浓度氯离子对CODCr值的测定影响显著,其影响规律可以用二次多项式表示。  相似文献   

5.
陈磊  贾金平 《科技信息》2013,(1):189-190
本文对GB/T 11914-89《水质化学需氧量的测定重铬酸盐指数法》测定化学需氧量时在实验过程中把氯离子作为干扰进行掩蔽提出了疑问。根据GB/T 11914-89《水质化学需氧量的测定重铬酸盐指数法》的定义,氯离子不应成为干扰部分而掩蔽,相反氯离子作为在反应过程中消耗重铬酸盐的还原性物质,应该成为最后计算结果的一部分。因此,在整个测定过程硫酸银不适合作为催化剂,硫酸汞也无需作为掩蔽剂存在,它们会与氯离子产生反应降低计算结果。本文同时也对一些专家在催化剂的替代方面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6.
对于高氯离子质量浓度,低COD值的水样,用国标法测定COD值时会产生较大误差,且误差随着Cl-质量浓度的增加而增大.通过实验探讨了高氯离子质量浓度对水样COD测定的影响及消除影响的方法.结果表明:采取不掩蔽Cl-测定水样的COD总量,减去氯离子自身产生的COD值,能较准确地反映水样的COD值且结果重复性好.  相似文献   

7.
CODCr测定中H2O2的干扰及消除方法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化学需氧量(CODCr)作为废水性质的一个重要指标被广泛地应用,会受到无机物质双氧水的干扰。通过实验研究双氧水对CODCr测定的干扰程度,试图探索一种去除的最佳方案。针对水样中的双氧水干扰,探讨温度、双氧水初始浓度、pH值、金属离子、紫外光照等在固定时间里对双氧水分解效果,认为100℃水浴加热和调节水样pH为11是较优的两种去除双氧水方法。  相似文献   

8.
杨晴  魏天飞  孔定江 《科技资讯》2015,13(4):102-103
针对江河入海口通常采用重铬酸钾法(CODCr)方法,而大洋及近岸海水通常采用高锰酸钾法(CODMn),由于分析方法的不同使得监测结果不一致,从而使得入海污染物估算及海洋环境容量等研究无法衔接。开展CODCr和CODMn方法比对,更好地了解两个方法的异同点,同时对典型江河入海口进行COD采样监测,建立适当的校正关系式。得出:COD的测定受到氯离子的影响,氯离子浓度越高对COD值的测定影响越大;对江河入海污染物CODCr与CODMn监测结果存在一定的关系,但由于所测水样的典型性,不具有普遍应用性。  相似文献   

9.
对重铬酸盐法测定含氯废水中化学需氧量的方法进行了改进,通过加入适量硝酸银溶液屏蔽氯离子的影响,比传统硫酸汞屏蔽法对氯离子掩蔽范围更广,当氯离子质量浓度小于5 000 mg/L时对测定结果无影响。改进方法检出限为5 mg/L,对模拟水样进行测定,测定结果的相对误差为-13.3%~18.8%,标准偏差为0.73~2.74 mg/L,相对标准偏(n=6)差在1.76%~4.37%之间。方法应用于实际排污口水样的测定,测定值与国标法测定值相符,测定值的相对偏差在-11.99%~9.88%之间,相对标准偏差(n=6)在2.38%~4.75%之间。  相似文献   

10.
高盐废水中氯离子的存在会严重干扰COD的测定,因此,如何屏蔽氯离子干扰准确测定其COD的难点之一。为研究高盐榨菜废水中更为准确的COD测定方法,实验中采用了2种屏蔽氯离子的方法:硫酸汞屏蔽法和硝酸银屏蔽法,屏蔽后再通过传统回流冷凝法来测定实验模拟配水水样中的COD,并比较两种方法的屏蔽效果。结果表明:硫酸汞屏蔽法的最佳HgSO4/Cl -值为40,此时误差最小,为1.43%,硝酸银滴定法的误差为0.21%,得出硝酸银屏蔽法的屏蔽效果较好;再分别用这两种方法屏蔽榨菜废水中的氯离子后测定其COD值,结果显示两种方法测定的COD相差了20 mg/L,而硫酸汞屏蔽法更适合于榨菜废水中COD的测定。综合以上2种方法的屏蔽特点,采用先用硝酸银滴定氯离子浓度,再添加少量的硫酸汞的联合方法测定榨菜废水中的COD值,结果表明此方法更可靠。  相似文献   

11.
海洋环境下混凝土中钢筋表面氯离子浓度的随机模型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分析了海洋环境下氯离子在混凝土中的传输机理及其随机扩散过程.将扩散系数作为随机数,混凝土表面氯离子浓度、保护层厚度作为随机变量,建立混凝土中钢筋表面氯离子浓度分布的随机模型,推导出钢筋表面氯离子浓度的均值和方差.算例结果表明,该模型的计算值较传统的Fick扩散定律更接近试验值,可用于预测海洋环境下混凝土中钢筋表面的氯离子浓度.  相似文献   

12.
混凝土的抗氯离子渗透性是混凝土耐久性的一个重要指标,影响到引水隧洞等工程的使用寿命。为获得高地温对混凝土氯离子扩散的影响规律,在电通量法获得不同养护温度条件下,混凝土的抗氯离子渗透实验结果的基础上,采用非线性氯离子吸附模型与温度耦合的数值计算方法,分析了不同温度梯度条件下混凝土氯离子扩散规律。结果表明:20~60℃混凝土抗氯离子渗透性能随温度升高而增强; 60~90℃抗氯离子渗透性能随温度升高而迅速降低;随时间的推移自由氯离子在混凝土中呈非线性扩散且深度不断增大,直至穿透混凝土。因此,进行氯离子在混凝土中的扩散分布研究,可以客观地预测混凝土的服役寿命。  相似文献   

13.
混凝土中氯离子三维扩散模型及参数拟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基于ANSYS有限元分析和试验实测数据拟合的混凝土中氯离子三维非稳态扩散模型.该模型可以模拟混凝土与海水接触表面氯离子随时间变化的累积效应、氯离子扩散系数随时间和氯离子浓度的变化,以及氯离子反应率对扩散的影响.根据非稳态扩散方程与导热方程的相似性,用ANSYS有限元软件参数化设计语言编程方法,实现了数值模拟分析;利用ANSYS的优化设计功能,以有限元数值计算结果与实测数据的误差平方和最小为优化目标,拟合氯离子扩散试验的实测数据,得到数值模拟所需的模型参数.计算表明:模型能比较好地拟合长期海洋环境暴露试验的实测数据,为海洋环境中使用的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设计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在Fick第二定律公式的基础上,综合考虑了时间、氯离子的结合作用、温度、湿度、劣化效应、预应力、保护层脱落以及氯离子的对流区等因素的影响,建立了氯离子的侵蚀模型,给出了侵蚀模型的数学解.在该公式基础上,对钢筋初锈时间的各参数作了敏感性分析,经研究发现,当温度、湿度与矿渣掺量变化相同的倍数时,温度对氯离子侵入的敏感性最强.最后基于Monte-Carlo理论,利用本模型计算了一座实桥的初锈时间概率及其可靠度。  相似文献   

15.
利用电容测量法及电化学阻抗谱技术研究了温度、氯离子浓度和铬元素对目前广泛使用的J55油套管钢在模拟土壤环境中所成钝化膜半导体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钝化膜呈现n型半导体特性,随着成膜温度的升高、铬元素的加入和氯离子浓度的增加,Mott-Schottky曲线直线部分的斜率减小,表明膜内杂质密度增加.阻抗谱结果表明:在同一温度下,离子在膜内的传递电阻R1随着氯离子浓度增加而减小,膜内的扩散系数YW增加;同一氯离子浓度下,随着成膜温度的升高,扩散系数YW减小.表明温度升高、溶液中氯离子浓度的增加以及铬元素的加入会使钝化膜对J55油套管钢基体的保护作用减弱.  相似文献   

16.
以循环式准好氧垃圾渗滤液为主要研究对象,探讨了渗滤液中氯离子对有机物电解去除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一定条件下,渗滤液中难降解有机物的电解去除率随氯离子浓度的增加而增大.氯离子初始浓度和渗滤液COD等工艺条件对氯离子的作用效果有一定的影响.氯离子初始浓度在较低的范围内时氯离子对COD的去除比电耗的影响作用较明显,当渗滤液中氯离子初始浓度大于12.5 g/L时,COD的去除比电耗随氯离子初始浓度的增加变化不大;在电解处理低COD渗滤液时氯离子初始浓度对有机物降解效果的影响作用更明显.  相似文献   

17.
粉煤灰与应力水平对混凝土渗透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氯离子加速渗透试验,测定阳极溶液中氯离子浓度,分析了粉煤灰掺量、应力水平和渗透时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养护至28 d的未加载混凝土中,粉煤灰掺量越大,混凝土氯离子渗透性越高;较长养护龄期的粉煤灰混凝土的氯离子渗透性均比相应养护至28 d粉煤灰混凝土的氯离子渗透性有所降低;施加5次0.4fcy(轴心抗压强度)重复应力后,氯离子渗透的非稳定阶段显著缩短,粉煤灰混凝土的氯离子渗透性增大;施加5次0.8fcy重复应力后,粉煤灰混凝土的氯离子渗透性进一步增大.粉煤灰混凝土强度等级设计的龄期采用相对较长龄期为宜.  相似文献   

18.
离子色谱法测量酸性镀铜液中微量的氯离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碳酸钡沉淀法去除酸性镀铜液中SO^2-4,Cu^2+的干扰,建立用离子色谱法检测酸性镀铜液中微量氯离子的测量方法,在实际检测中表明该方法灵敏度高,结果准确。  相似文献   

19.
利用动电位扫描法,结合电化学交流阻抗技术研究了用传统电弧熔炼制备的Cu^-50Cr合金在不同Cl^-浓度介质中的腐蚀电化学行为.结果表明:随Cl^-浓度的增加,自腐蚀电位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负移,腐蚀电流增大,腐蚀速度加快;Cu-50Cr合金在中性Na2S04溶液中未出现钝化现象,加入Cl^-后,出现了钝化现象,但钝化区间很窄.从交流阻抗谱及拟合结果分析得知:在0.05mol/LNa28O4和0.05mol/L Na2SO4+0.02mol/L NaCl腐蚀介质中交流阻抗谱呈单容抗弧特征,没有出现Warburg阻抗,表明电极表面的腐蚀受电化学反应控制,随Cl^-浓度增加,开始出现Warburg阻抗,表明腐蚀过程由电化学反应控制转化为扩散控制.随Cl^-浓度的增加,容抗弧减小,电荷传递电阻减小,腐蚀速度加快.  相似文献   

20.
考虑对流条件下氯离子在混凝土中的输运计算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将氯离子在混凝土中的输运区分为对流-扩散耦合区和扩散区,分别采用分离变量法和变量代换法对耦合区和扩散区氯离子输运进行求解,得到对流作用条件下氯离子在混凝土中输运的解析解.通过对耦合区解答稳定性分析确定了耦合区氯离子计算参数取值范围:叠加项n≥100,耦合区氯离子影响深度l≥1 000mm.算例分析表明,在对流作用条件下,对流深度、渗流速率和C0(初始自由氯离子质量与混凝土质量比)与C(混凝土中自由氯离子质量与混凝土质量比)累积呈正相关,但随计算时间增大,对流深度和渗流速率增大时,C差异增大,而C0增大时,C差异变小.通过对38年的对流区混凝土中C的拟合验证了计算模型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