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改进的酚酞分光光度法测定β—环糊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酚酞不溶于水的性质对用分光光度法测定β-环糊精的含量有一定影响,本实验研究了酚酞显色液吸光度变化的规律,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分光光度法进行β-环糊精含量的测定,能保证吸光度差的计算与空白吸光度的变化无关,有使酚酞工作液放置时间短和测定过程快速的优点,对β-环糊精样品的测定结果偏差小。  相似文献   

2.
在pH10.8的缓冲溶液中,β-环糊精和其二聚物分别与酚酞的相互作用,通过分光光度法进行研究,结果发现二聚物使酚酞的退色程度比β-环糊精的大,以此探讨了β-环糊精二聚物的包结研究。  相似文献   

3.
β-环糊精-酚酞与间硝基氯苯相互作用生成超分子包络物并引起体系光谱信号的变化,据此以酚酞与β-环糊精形成的超分子光谱探针建立了用分光光度法测定间硝基氯苯的新方法.方法的线性范围为1.0×10-4~1.0×10-3mol·L-1,检出限为9.95×10-6mol·L-1.此法操作简单、灵敏、可靠,用于废水中硝基氯苯的测定获得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根据比耳定律和吸光度的加和性原理,提出多波长线性回归分光光度法同时测定混合液中三组分含量的新方法,对5-Br-PADAP的铜、锌、钴体系合成样的测定,获满意结果  相似文献   

5.
分光光度法测定纺织品甲醛含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研究应用改进的乙酰丙酮分光光度法来测定纺织品中甲醛的含量,通过试验证明可用活化的硅镁吸附剂消除褪色引起吸光度变化的因素,并应用改进的乙酰丙酮分光光度法对不同织物进行了甲醛含量实测.  相似文献   

6.
用研磨法制备β-环糊精(β-CD)及羟丙基-β-环糊精(HP-β-CD)与鹰嘴豆异黄酮(CAI)的包合物,由红外吸收光谱对包合物进行表征,并运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试包合体系吸光度的变化.根据Benesi-Hildebrand方程确定了包合反应的表观包合稳定常数Kfθ和包合反应的热力学参数ΔGθ,ΔHθ和ΔSθ,并由此得出包合反应主要由焓变控制,推动力为范德华力.  相似文献   

7.
三元配合物分光光度法测定氧氟沙星新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研究了多元配合物光度分析的新应用-高敏度的三元配合物体系测定了有机药物,以氧氟沙星-铁(Ⅲ)-β-环糊精体系测定氧氟沙星含量与部颁标准法对照,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8.
在pH7.02,25℃下用分光光度法研究了β-环糊精对CTAB胶束催化PNPP,PNPA水解的影响。用胶束催化的相分离模型定量处理实验数据。通过对比结果可以看出,β-环糊精或β-环糊精与CTAB的复合物都不参与胶束的形成,也不影响胶束的聚集数。  相似文献   

9.
本文研究了三元配合物光度分析的新应用-用高灵敏度的三元配合物体系测定有机药物,以氟罗沙星-铁(III)-β-环糊精体系测定氟罗沙星含量,与部颁标准法对照,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0.
采用铬天青S作显色剂,抗坏血酸、盐酸羟胺作掩蔽剂,选用乙酸-乙酸钠缓溶液冲体系,用分光光度法比色测定水中铝含量. 结果表明,加入铬天青S溶液和溴化十六烷基吡啶溶液的量不同对吸光度有较大影响,显色时间在30~50min内吸光度值都较稳定;加入300~550mL缓冲溶液时,吸光度值变化平缓;对6份不同水样在不同时间重复测定,精密度和准确度良好,加标回收率为9825%~10350%.  相似文献   

11.
分别采用分光光度法、液相色谱法和气相色谱法、滴定法测定了香瓜子煮制工艺汤料水的吸光度值、甜味剂含量及食盐的含量,根据测定的吸光度值、甜味剂及食盐含量变化特性并结合汤料水的pH值变化来确定香瓜子煮制工艺的稳定性及适宜连续煮制锅次.结果表明:采用文中所述的香瓜子煮制工艺,汤料水的pH值在4.7以上的连续煮制锅次可达到80锅,汤料水的吸光度值及甜味剂含量在一定范围内基本趋于平稳,从而验证了该煮制工艺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2.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对去甲柔红霉素电离常数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者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UV-Vis)研究了抗癌药物-去甲柔红霉素的电离常数。配制了一系列pH值的去甲柔红霉素溶液并在去甲柔红霉素的特征波长485nm处分别测定它们的吸光度,根据吸光度的变化求得去甲柔红霉素的pHa值。该方法简单、易行,操作方便。  相似文献   

13.
报道在常压下制备β-环糊精与联苯包结物的方法,并用差热-热重分析法、紫外分光光度法分析研究了包结物的形成,初步探讨了包结物机理和条件,为β-环糊精与联苯包结物在柑桔保鲜中的应用提供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14.
通过考察缓冲溶液pH值和显色时间对吸光度的影响,确立了氟试剂分光光度法测定水中氟化物含量的试验条件,同时用氟离子选择电极法对试验结果进行了比对,证明了用该方法测定水中氟化物含量是准确可靠的.  相似文献   

15.
报道了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大黄中大黄素含量的方法,实验发现,微量的大黄素与NaOH呈显色反应,当pH大于12.00时,在530nm处有最大吸收峰,且大黄素在1-200μg范围内与吸光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回归方程为:Y=0.029X 0.002,r=0.9994,检出限为0.5μg,测定了在Tween80-(NH4)2SO4液固萃取体系萃取大黄中大黄素的含量,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16.
用重量分析法分离得到的沥青质和正庚烷可溶物复配已知沥青质含量的复配油作试样,考察了影响双波长分光光度法测沥青质含量的各种因素,表明目前仪器条件下难以达到测量之目的.但实验中发现单波长分光光度法测定的复配油样吸光度与其沥青质含量间有良好的线性关系,提出以此线性关系为基础的沥青质含量测定方法值得进一步讨论.  相似文献   

17.
详细考察了溶剂、测量波长、样品浓度等影响分光光度法测定沥青质含量的重要因素.发现以正庚烷为溶剂,沥青质含量与溶液吸光度有良好线性关系,但对以甲苯为溶剂则同一波长吸光度与沥青质含量的线性关系斜率与复配油中沥青质和正庚烷可溶物的比例有关,从溶剂化角度对此现象予以解释,探讨了分光光度法测定的适宜浓度和波长范围,并对沥青质的分散状态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8.
张群英 《科技资讯》2014,(36):48-48
分光光度法测定水中有害物质,主要是根据被测有害物质在特定波长中表现出的吸光强度,判断水中是否含有被测的有害物质,同时分析有害物质在水中的含量。水中有害物质在分光波长的作用下,能够表现出不同的强度,得出特有的光谱,分光光度法中比较常用的是紫外-可见光源测定,因此,该文以分光光度测量中的紫外-可见光源测定为主,分析了水中有害物质的测量。  相似文献   

19.
应用计算机图形分析技术结合普通分光光度计进行导数分光光度法的测定。给出了计算机曲线光顺,拟合等算法以及导数分光光度测定的计算机图形分析程度“UV-DS”和回归分析程序“UV-HG”工作框图。采用本方法,以盐酸麻黄碱滴鼻剂为例,使用“UV-DS”程序,给出了盐酸麻黄碱和干扰组分尼泊金乙酯的各阶导数光谱曲线图以及测定参数,完成了含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20.
目的建立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生大黄和醋大黄总蒽醌的含量。方法以大黄素为对照品,浓度为1%的醋酸镁甲醇溶液对其进行显色,在513 nm波长处测定吸光度,测定生大黄和醋大黄总蒽醌的含量。结果比较其含量差异,揭示大黄炮制前后总蒽醌的含量变化。结论该方法可作为大黄不同炮制品的质量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