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近年来,滨海滩涂已成为人类围垦开发的主要区域。围垦,一方面改变了土壤基本的理化性质,另一方面也加速了土壤有机碳库的变化,特别是对围垦活动比较敏感的活性有机碳,因此研究围垦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下土壤有机碳及其活性组分的含量与差异,能够为合理开发利用滨海湿地,了解围垦区的土壤碳循环特征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目的】掌握江苏北部滨海盐碱地土壤盐分特征及其与杨树生长的关系。【方法】分析江苏盐城市大丰区林场的35杨(Populus deltoides ‘I-35’)林地、农耕地以及未开垦的盐碱地土壤盐分状况,并对杨树胸径、树高和成活率进行了调查。【结果】不同类型的土壤含盐量差异较大,农耕地土壤含盐量(质量分数)普遍低于0.1%;杨树林地土壤含盐量多数低于0.2%;未开垦的盐碱地土壤含盐量明显较高;含盐量较高的土壤盐分具有明显的表聚特征;土壤pH普遍为8~9,平均为8.23,属于碱性土壤;土壤含盐量、电导率和pH三者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其中土壤含盐量与电导率之间用二次多项式方程拟合的效果最好;土壤含盐量与pH之间、土壤电导率与pH之间均是指数方程的拟合效果最好;土壤含盐量与杨树的成活率、胸径、树高之间均呈显著的负相关,相互之间的关系可以用指数方程或乘幂方程拟合。【结论】不同利用类型的土壤含盐量及其盐分特征存在较大差异;土壤含盐量对杨树的生长和成活率影响较大,当土壤含盐量高于0.3%时,杨树的胸径和树高生长以及成活率均明显较低;当土壤含盐量低于0.2%时,杨树的胸径和树高生长以及成活率均比较正常。  相似文献   

3.
土壤盐渍化是影响干旱区农业可持续发展、制约绿洲稳定性的重要因素,分析土壤盐分对土壤盐渍化的动态变化有着重要意义。文章以精河流域为研究靶区,基于GIS和地统计学方法,研究了精河流域表层(0-10cm)土壤盐分的空间变异性。结果表明:(1)表层土壤盐分电导率平均值为6.13ms·cm-1,属于中度盐渍化类型,变异系数较高,呈强变异性;(2)土壤表层盐分变异函数最优模型为指数模型,决定系数0.766。空间变异比为9.4%,表层盐分变异与空间强烈相关,格局受制于土壤自身性状;(3)研究区表层土壤盐分空间上整体呈条带状分布,局部表现为斑块格局;(4)土壤盐分与土壤水分状况显著相关,线性拟合R2为0.769;(5)土壤含盐量与土地利用相关分析表明,人类活动干扰具有明显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4.
干旱区绿洲内部植被与水土的相互作用直接影响到绿洲的稳定。为了探索绿洲植被-地下水埋深-土壤盐分的空间分异与耦合关系,本文以典型干旱区绿洲——新疆和田地区克里雅绿洲为实例,根据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地下水埋深和土壤盐分数据,采用地统计、3S技术、回归分析及K-S检验等方法,在耦合系数模型的基础上,研究植被覆盖、地下水埋深及土壤盐分的空间分异规律及相互关系。结果表明:(1)植被覆盖空间格局围绕克里雅河新老河道、平原绿洲内稻田区和绿洲外围过渡带等景观呈梯度分布;(2)克里雅绿洲区域内地下水埋深整体上由北向南逐渐增加,土壤表层含盐量整体上由西至东呈带状分布;(3)研究区植被覆盖、地下水埋深及土壤盐分的空间分异趋势比较一致;(4)克里雅绿洲地下水埋深、土壤含盐量及植被覆盖指数三者存在较高的耦合关系,耦合度在0.6以上,属中级协调。  相似文献   

5.
以江苏省东台市弶港镇不同围垦时期的植被为对象,采用实地踏查法结合样方调查法进行野外调查,并采用群落优势种、物种丰富度、Simpson指数、Shannon指数等分析群落特征,对群落土壤进行取样,测定土壤p H、电导率和含盐量。结果表明,土壤含盐量和电导率是影响植物在滩涂上分布的重要因素;滩涂围垦对植物群落类型和物种丰富度等有影响,尤其会影响植物群落特征和分布格局。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对海南大学农学实习园地近200亩滨海盐土的性质和自然环境进行的多次的调查研究与采样化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部位的土壤含盐量及土层质地的分布,主要受着生物和气候条件的影响。园地中部至南部以1—0.1mm砂粒为主,物理性砂粒大于0.01mm较多;南部0—40cm深度的土壤,在夏季雨水较多时土壤含总盐量为0.15%,而春季雨水较少时则为0.366%。笔者认为滨海盐土利用改良的关键,应着重于开沟引水洗碱和灌溉等行之有效的措施。  相似文献   

7.
在崇明东滩围垦区,采用Licor-8100A土壤碳通量观测系统及分层去根法,连续测定5种土地利用类型(芦苇湿地、白茅湿地、幼龄林、中龄林和农田)的土壤呼吸、异养呼吸和自养呼吸,以及0~10 cm表层土壤温度、体积含水率和电导率等环境因子,系统地比较了崇明东滩围垦区不同用地类型土壤呼吸及其组分的差异.结果表明:(1)幼龄林、中龄林和农田样地的土壤呼吸显著低于芦苇湿地和白茅湿地样地;(2)幼林龄、中林龄和农田样地的异养呼吸占比显著高于芦苇湿地和白茅湿地样地;(3)土壤呼吸及其组分与土壤温度呈显著的指数关系,但与土壤含水率和电导率的相关性较弱.与残存湿地相比,不同的农林利用方式显著降低了围垦区土壤呼吸,但大幅增加了异养呼吸,这可能说明土壤有机碳库在围垦20年后仍处于净损失状态.因此,需要采取有效措施进一步提升该区域土壤的碳固持能力.  相似文献   

8.
滨海地区土壤盐分空间分布预测方法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天津滨海地区为例,利用4种确定性方法(反距离权重、径向基函数、全局多项式、局部多项式)和5种地统计方法(普通克里格、协同克里格、泛克里格、指示克里格、序贯高斯模拟)对典型样区进行土壤盐分空间分布估计、土壤盐渍化风险区域识别及其不确定性评价,并针对不同方法的预测效果进行了综合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地统计方法的插值精度整体上优于确定性方法,序贯高斯模拟具有相对最高的预测精度;模拟结果的统计特征与实测数据的一致性较高,预测表面对局部细节的反映能力较强;在以含盐量0.6%,为阈值的土壤盐分含量不确定性评估中,序贯高斯模拟可通过多次模拟实现将环境风险性定量化,是科学管理滨海地区盐渍化土壤资源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9.
新围海涂地葡萄建园及优质高产配套新技术 浙江省农科院土肥研究所科技人员经过八年对新围海涂葡萄建园及优质高产配套技术的研究,明确了土壤盐分过高是新围海涂区建葡萄园的主要限制因素,探明了葡萄苗木正常生长的根际土壤含氯化钠必须在0.2%以下。研究提出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防治盐害和培肥土壤的配套技术,从而实现了新围海涂葡萄3年亩产1000公斤,5年亩产3500公斤,果实糖度、品质均达到优质标准的早产、丰产、优质、高效的目的。与此同时,还创经济效益1451万元。该项成果目前已通过省级鉴定。专家们一致认为,该项成果改变了滨海盐土原以抛荒养淡自然脱盐的传统旱改习惯,为加速我国新围海涂的农业综合开发利用提供了一项新的配套技术,值得在我国南方新围海涂地区推广应用。该项成果达到国内同类研究的领先水平。  相似文献   

10.
在滨海盐土地区进行城市绿化的过程中,同时采取了铺设隔盐层和埋设排盐暗管两种最常见的盐渍化土壤工程改良措施,以对比其改良效果的差异.试验区经8个月的正常养护管理,结果表明,虽然隔盐层处理区域发生了表层土壤积盐现象,但0~60cm土壤的总含盐量没有显著上升;排盐暗管处理区域不仅表层土壤未发生积盐,总含盐量更是显著降低,改良效果最佳.与此同时,对照区域发生了严重的次生盐渍化,土壤总含盐量及垂直分布特征均接近未受任何人为干扰的原貌地水平.因此在滨海盐土地区,城市绿化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宜的工程改良措施,建议采取埋设排盐暗管的处理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