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运用随机前沿C-D生产函数,通过对全国和三大区域分别建模,对我国各地区的生产效率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实证结果表明:生产效率区域格局为:东部大于中部大于西部;生产效率变化率的区域特征为:中部大于西部大于东部,中西部与东部生产效率差距逐步缩小;各模型一致表明,对外开放程度与基础设施的实际有效利用对生产效率变化具有普遍积极的作用;产业结构优化对东西部生产效率的边际效应最为显著;对中部而言,科技创新投入的作用最为突出.  相似文献   

2.
基于耦合协调度测度模型、主成分分析以及面板门限回归模型,运用2013~2017年我国30个省市的面板数据,以产学研耦合协调度为门限变量,将区域R&D投入划分为R&D人员投入与R&D经费投入,探究R&D人员投入与R&D经费投入对科技绩效产生的异质性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当以产学研耦合协调度为门限变量时,R&D人员投入与R&D经费投入均与滞后3期的科技绩效存在明显的双门限效应;R&D人员投入对科技绩效的正向作用随着门槛值的提升不断增大,当产学研耦合协调度高于0.6135时,R&D人员投入对科技绩效产生显著的正向作用;R&D经费投入对科技绩效并不总是产生正向促进作用,当区域产学研耦合协调度小于0.5290时,R&D经费投入会对科技绩效产生负向作用;当区域产学研耦合协调度高于0.5290时,R&D经费投入对科技绩效产生正向作用;并且,R&D人员投入对科技绩效产生的作用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3.
以1991~2007年中国大陆29个省级地区的面板数据为基础,应用超越对数随机前沿模型,分析了各地区物流业TFP增长情况。研究发现:考察期间中国物流业TFP逐年增长,但近年增幅有所下降;技术进步是TFP增长的动力,技术效率持续下降,阻碍了TFP的增长;东部地区TFP最高,中部次之,西部最低;收敛检验表明:中国物流业TFP存在明显发散趋势,严重的技术扩散壁垒加剧了体制转轨过程中的马太效应。中国物流业的发展模式面临转型。  相似文献   

4.
根据1996~2015年我国31个省市区的面板数据,使用全要素生产率衡量经济增长方式,从专利产出的角度分析国内不同类型专利对全要素生产率所产生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专利产出对经济增长产生积极的作用,且专利产出在滞后期为1~3年时对经济增长有显著影响;(2)专利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在中国区域之间存在着差异,且专利对中国西部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大于对中国东部、中部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3)不同的专利类型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也不同,全国、东部地区和中部地区均显示技术含量高、原创性强的发明专利在经济增长中产生的影响大于技术含量低、模仿性高的实用新型专利和外观设计专利,而中国西部地区显示实用新型专利在经济增长中产生的影响大于发明专利和外观设计专利。  相似文献   

5.
我国上市公司董事会结构对R&D投入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2004~2007年披露R&D投入的790个上市公司为样本观察值,构建了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研究上市公司的董事会结构与R&D投入的关系.结果表明:研发投入与董事会素质正相关,董事会素质越高,R&D投入越大;当执行董事的比例在1/10~1/3时,或当董事长与总经理两职分任时,独立董事比例越高,越会弱化执行董事之间在R&D战略决策及监督管理层执行R&D活动的知识协同效应,导致R&D投入越小;具有研发、设计和营销等职业背景的董事长和第2影响力董事,往往从企业长远利益出发,其越年轻越倾向于增加R&D投入;董事长与总经理两职分任,会降低R&D投入.  相似文献   

6.
具有R&D溢出时的企业提成许可策略与政府R&D补贴激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一个带有R&D产出溢出的四阶段R&D竞赛模型,分析在单位提成许可策略下企业R&D溢出以及在许可得益上的讨价还价能力对政府的R&D政策的影响.证明在只有一个企业进行创新时,政府没有对本国企业进行补贴的动机.在两个企业都进行创新时,若R&D溢出小于二分之一,对于受许方而言,不管其讨价还价能力如何,其国政府都不会对其进行补贴.而对于许可方,其国政府则要根据其国企业在许可得益上的讨价还价能力进行激励,若本国企业讨价还价能力较大,政府将对其进行补贴,但如果本国企业讨价还价能力较小时,政府将对其进行征税;若R&D溢出等于二分之一,政府将根据其企业的讨价还价能力对其进行激励;若R&D溢出大于二分之一,政府将对本国企业的R&D进行补贴.  相似文献   

7.
中国的碳达峰承诺是对中国碳排放的硬约束,碳排放EKC的研究中蕴含着碳达峰的启示.论文检验了中国碳排放EKC假说,运用规模报酬可变的数据包络模型,对收入进行了分解,实证分析了资本深化、技术进步在中国碳排放EKC形成中的作用.结果表明,中国在全国范围内存在碳排放EKC,中国的碳排放EKC是资本深化与技术进步共同作用的结果.东部地区存在碳排放EKC,且主要受技术进步的影响;中部、西部地区并不存在碳排放EKC,中国的碳排放EKC受东部地区碳排放EKC的主导.在西部地区内,资本深化与技术进步皆以倒“U”形方式影响碳排放,西部地区的碳达峰可期.资本深化、技术进步对中部地区的碳排放呈复杂的影响,中部地区的碳排放对中国碳达峰的风险值得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8.
对环境效率评价模型ISBM-DEA进行了改进,在此基础上对中国30个地区2009年环境效率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我国东部地区环境效率明显高于中、西部地区,中部地区略高于西部地区;从投入产出冗余看,导致不同地区环境效率较低的原因不同,这些原因主要包括:水资源、人力资源、能源投入冗余和环境产出过剩;同时利用stepwise model方法对各投入指标进行分析表明,减少水资源、人力资源及能源的投入对期望产出的降低或非期望产出的增加影响程度相对较低。这对我国降低要素投入、提高要素利用效率和排污标准提供了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9.
为了明晰碳排放背后制度因素的影响,本文运用面板固定效应模型,基于1997~2015年全国29个省级面板数据,探究经济政策不确定性、环境规制和碳排放之间的联系。结果表明,全国范围内:环境规制促进碳排放,"绿色悖论"成立;经济政策不确定性抑制碳排放;经济政策不确定性负向调节环境规制与碳排放之间作用,即抑制"绿色悖论"效应。区域层面:在西部和中部地区,环境规制促进碳排放;而在东部地区,环境规制与碳排放的相关性为负且不显著。在西部、中部和东部地区,经济政策不确定性抑制碳排放;在中部地区,经济政策不确定性负向调节环境规制与碳排放之间的关系,而在西部和中部地区上述关系并不显著。根据所得结论,建议有关政府部门:一是需要健全环境信息披露监管体系;二是需要注意经济政策不确定对环境政策与宏观经济政策的交互影响;三是需要注意经济政策不确定对政府公信力的影响,有效保障经济政策制定的合理性和平稳性。  相似文献   

10.
为获取竞争优势,企业在资源和能力有限的条件下需要对创新模式作出合理的选择。利用演化博弈理论,对企业的创新模式选择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吸收能力、R&D投入对创新模式选择的影响。结果表明,吸收能力与R&D投入对创新模式选择的影响效应是相反的:吸收能力的增强会导致企业选择颠覆性创新模式的可能性增大,选择渐进性创新模式的可能性减小;而R&D投入的增大会导致企业选择渐进性创新模式的可能性增大,选择颠覆性创新模式的可能性减小。  相似文献   

11.
通过构建中央政府干预的地方政府研发补贴区域竞争模型,运用空间面板方法基于中国31个省级地区2009-2015年的数据,分析地方政府在企业研发补贴上的区域竞争模式.研究发现,地方政府对国有企业的研发补贴呈现负的空间效应,地方政府采取相互替代的竞争策略,财政分权度系数显著为负说明国有企业所从事的基础性、全局性研发活动具有较大的外部性,地方政府对国有企业的研发补贴主要依靠中央政府的引导和支持,地方政府在国有企业研发补贴上的竞争实质上是对中央政府转移支付的竞争.对非国有企业的研发补贴则呈现正的空间效应,地方政府为了吸引和留住以市场为导向、流动性强的非国有创新企业采取相互模仿的竞争策略.研究结果表明,中央政府主导下的地方政府区域竞争会根据经济发展方式的变化而不断调整,竞争的对象向创新要素转移,充分体现了中国的制度优势以及市场在创新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2007-2016年我国非金融类国有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了混合所有制对国有企业研发投入的影响.研究发现:混合所有制促进了国有企业研发投入,即股东股份比例多样化能够显著地提升国有企业研发投入.进一步研究发现,与集体股东和外资股东相比,私有股东更能提高国有企业研发投入;与地方国企相比,混合所有制对中央国企研发投入的促进作用更为显著;此外,混合所有制能够提升国有企业管理层薪酬与业绩敏感性,改善国有企业公司治理.本文的研究发现为评价混合所有制、推动和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提供了政策依据,也为推动国有企业研发投入提供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本文首先对三维空间中面板数据的曲面几何特征进行了描述,并从"绝对数量"、"增长速度"、"几何相似性"和"空间绝对距离"等几个方面对曲面相似性指标进行了定义和构建,对模糊C均值聚类方法进行了优化.在此基础上,对2000-2010年中国31个省市专利产出活动的类型特征及其地域分异规律进行了探索.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聚类效果良好,中国专利产出无论数量、绩效还是增速在总体上均呈上升趋势并存在空间异质性和自相关性.创新能力较强的省区虽集中在东部,但正在向中西部地区扩散.同时,创新总体上仍主要来自于政府推动尤其是研发资金投入,并且研发资源投入总量以及研发人员可支配资金的区域配置极不均衡.此外,财政拨款对于东、西部地区创新效率的作用也存在很大差异.因此,政府可根据区域研发能力和资源现状的不同,制定合理的区域科技发展战略与相关政策工具,从而挖掘区域创新动力,提升区域专利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4.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研发(RD)活动对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日益重要.本文将企业研发投资项目所承受的风险分为两种:研发前期不可对冲的技术风险,以及研发产品投入市场时因价格和需求的不确定性所承受的价格风险,而后者是可以部分对冲的.本文考虑一个以创新研发投资为主的企业,如何进行相应的投资消费问题.通过建立效用最大化模型,运用随机最优控制理论与方法得到关于指数效用函数的最优策略,同时阐述了研发投资价值及其投资/中止阈值.数值结果表明:较大的技术风险,会产生更大的信息生成价值,使得研发的总价值不减反增;风险厌恶态度对企业的研发价值以及研发/中止阈值都有较明显的影响;因研发信息生成价值的存在,使得研发/中止阈值不同于传统净现值(NPV)降为零的阈值.  相似文献   

15.
为探索企业通过研发国际化所建立的跨国知识网络对其创新绩效影响的内在机理,本文以研发单元为分析单元,探讨知识连接和关系强度对其创新绩效的单独影响和共同交互效应,区分了跨国与本地知识连接和关系强度的作用差异,并进一步考察了研发单元年龄和规模等内部环境条件的调节作用.利用华为2002至2013年的PCT专利申请数据,构建了其37个研发单元12年跨度的面板数据集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知识连接和关系强度对研发单元的创新绩效均有正向促进作用,但是二者对创新绩效的影响具有负向交互效应;跨国知识连接的作用效果高于本地知识连接,但跨国关系强度的作用效果低于本地关系强度;研发单元的年龄越小、规模越小,知识连接和关系强度对研发单元的创新绩效的影响效果越高.这些发现也表明,虽然在不同国家建立研发单元能够帮助企业获得异质性知识,但是研发单元与内外部合作组织间的知识连接和合作关系才是促进这些多样化知识传递、吸收和转化为创新的内在动力.本文研究结果能够为我国和其它发展中国家的企业拓展海外研发、促进创新能力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2011-2016年中国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建立了企业研发支出与主营业务收入之间关系的计量经济模型.研究发现研发支出调整与主营业务收入变动之间存在非线性关系,证实了研发支出存在粘性特征:当主营业务收入上升1%时,研发支出增加0.634%;而主营业务收入下降1%时,研发支出减少0.401%.进一步研究发现,当主营业务收入连续两年下降时,研发支出粘性会降低;研发支出粘性也会随着宏观经济增长幅度、劳动密集程度增加而增大;与民营企业相比较,国有企业的研发支出粘性更大.研发支出粘性的研究有助于揭示企业管理层研发支出调整"黑箱".  相似文献   

17.
研发人员随机离职事件对新产品研发项目组合调度具有重要影响.以多技能研发人员为调度对象,采用离散马尔可夫链描述人员离职过程,考虑人才培养战略收益、研发周期以及研发成本三个目标,建立了新产品研发项目组合调度随机多目标约束优化模型.采用自适应帕累托抽样算法求解模型,算法中采用马尔可夫蒙特卡罗抽样技术进行随机离职抽样,基于启发式串行进度生成机制计算确定性情况下目标值,采用快速非支配遗传算法(NSGAII)获取多目标期望值模型的帕累托解集.将算法和模型应用到国内某公司一种新的电气节能产品研发项目组合人员调度问题中,结果显示:随机模型较确定性模型更为贴近企业实践情况;设计的算法能够有效地求出问题的帕累托解集,收敛性能较好.研究结果可为企业进行随机离职情况下新产品研发项目组合多技能员工调度方案的制定提供有效的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