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科学通报》1955,(2):42-42
据塔斯社维也纳1月15日讯:世界和平理事会主席约里奥—居里1月13日发表声明。约里奥—居里在声明中指出:自从把原子弹投在广岛和长崎以来,已经差不多十年了。从那时候起,禁止使用大规模毁灭性武器问题被提了  相似文献   

2.
杨简 《科学通报》1955,(5):45-45
我们生活在原子能时代。原子能掌握在爱好和平的人民的手里,会给人带来无限的幸福;掌握在侵略者手里,就会给人带来惨痛的灾难。争取禁止使用原子武器,这是每一个爱好和平的人民的责任,我们应该对原子战争的残酷性有所认识。本文根据日本科学家的一些材料来说明1946年原子弹在广岛和长崎爆炸对当地居民的人体损害情况。应该指出,他们当时对原子弹是毫无防备的。一原子弹损害的种类原子弹在广岛和长崎爆炸後所引起的损害可分为三类:即机械性损害、温热性损害和放射性  相似文献   

3.
沦陷核冬天     
1945年7月 16日,美国新墨西哥州,人类进行了有史以来第一次原子弹爆炸试验。被命名为 “小玩意儿”的原子弹,在爆炸时产生了上千摄氏度的高温和上百万个大气压的压力,致使30米高的铁制发射塔一瞬间化为乌有,半径 1600米范围内的所有动植物全部死亡。 1945年8月 6日和9日;美国空军把首批研制成功的被命名为“小男孩”和“胖子”的原子弹投向了日本的广岛和长崎,顷刻间造成了12万人死亡。  相似文献   

4.
核战     
公元1945年8月6日9时15分,历史将永远不会忘记这一时刻,一个恶魔从潘多拉的魔盒中一跃而出,一瞬间就夺去了7万多人的生命,广岛也成为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遭到原子弹袭击的城市。接着,日本的长崎也遭到了美国原子弹的袭击,两座城市顿时化为废墟,几十万人死于非命,人类第一次领略到了核弹的威力。值得  相似文献   

5.
施征 《科学24小时》2009,(12):14-15
1942年,美国在芝加哥大学建成了世界上第一座核反应堆,首次实现了可控核裂变连锁反应,应用于试验,并于1945年建成投产了第一座用于生产军用核武器的裂变物质-一239的反应堆。同年,美国又建成了浓缩铀-235的高浓铀工厂。1945年8月6日和9日,分别装有铀-235和钚-239的两颗原子弹,先后投放在日本广岛和长崎,  相似文献   

6.
原子弹沉默的遗迹赵清译50年前的这个八月,所有战争中一场最可怕的战争终于灾难性地结束了。两颗原子弹投在日本的土地上,摧毁了两座城市。根据资料统计,到1945年底为止,广岛30万人口中约有一半已经死亡,而长崎25万人口中也有四分之一多已死亡。死亡大多数...  相似文献   

7.
大家都知道,本世纪的上半世纪是以原子核物理学发展的卓越成就为标志的。它不仅阐明了原子核构造的一般原理,指出了原子所储藏的能量,同时它还开辟了实际应用原子能的道路。广大社会人士从美国投掷在广岛和长崎的原子弹所造成的悲惨消息中,第一次了解了原子能的威力。以后关于原子弹试验的规模就越来越大,再往后并试验了  相似文献   

8.
自从美国人在日本广岛、长崎投下"瘦子"、"胖子"两颗原子弹之后,人们都为爆炸后的核威力而恐惧。在这次原子弹袭击中,有数十万人丧生,两座大城市瞬间变成焦土。对这样一个神秘可怕的怪物,历史上却曾有人用双手把原子弹掰开过。听起来十分荒唐,可这是事实。这位"超人"就是加拿大科学家斯罗达博士。  相似文献   

9.
自从美国人在日本广岛、长崎投下“瘦子”、“胖子”两颗原子弹之后.人们都为爆炸后的核威力而恐惧。在这次原子弹袭击中,有数十万人丧生,两座大城市瞬间变成焦土。对这样一个神秘可怕的怪物,历史上却曾有人用双手把原子弹掰开过。听起来十分荒唐,可这是事实。这位“超人”就是加拿大科学家斯罗达博士。  相似文献   

10.
犯罪的试验     
王乃粒 《世界科学》1989,11(4):34-35
关于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对广岛和长崎进行的原子弹袭击的受害者,已有过许多的报道。然而在这种新式武器正式投入使用以前已经有过一些人受害,这一事实却鲜为人知。开初,对此还仅仅是一种怀疑,直到1986年10月当美国众议院披露了一份由能源和商业会委员会提供的报告时,这件事才得到了证  相似文献   

11.
核让全世界绝大多数人知道它,是从美国在日本广岛、长崎扔下的两颗原子弹开始的。一开始,核的名声就不好。近年来,接连发生的美国三哩岛核电厂和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厂两次严重事故,再一次影响了核的名声,使得一些人对核电站的安全性产生了或多或少的怀疑和担心。特别是,随着我国浙江泰山核电站和广东大亚湾核电厂的建成投产,人们普遍关注我国核电站的安全性。核电站的核心设备是原子反应堆。提起核反应堆,总有人担心它会不会像原子弹一样发生爆炸或引起灾难性后果,事实上,核反应堆是一  相似文献   

12.
标靶 1946年6月,美军运输舰“瑟德尔”号的飞行甲板上,水兵们正进行着忙碌的操练,这次演习代号为“阿贝雷”。一架B 29轰炸机将携带试验核弹飞掠停泊的舰队;瞄准比基尼湾宁静湛蓝的水域。训练的主要目的之一是让水兵们知道在等同于2万吨TNT炸药爆炸所产生的可怕的白炽强光下如何保护双眼。 约一年前,原子弹在日本的长崎和广岛上空爆炸,冉冉升起的蘑菇云宣告了两个繁华城市的不复存在。而现在,军事家们想要清楚知道,在这种不可抗拒的力量袭击之下究竟将发生什么事情──生存还是毁灭。 这次前无古人的大规模核实验被称为…  相似文献   

13.
公元1945年8月6日9时15分,历史将永远不会忘记这一时刻,一个恶魔从潘多拉的魔盒中一跃而出,一瞬间就夺去了7万多人的生命,广岛也成为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遭到原子弹袭击的城市.接着,日本的长崎也遭到了美国原子弹的袭击,两座城市顿时化为废墟,几十万人死于非命,人类第一次领略到了核弹的威力.值得庆幸的是,在以后的半个多世纪里,人类再也没有爆发过核战争.然而,核弹的幽灵却始终飘在和平的天空中,甚至有几次险些就又一次爆发了一场可以置全人类于死地的核战争.  相似文献   

14.
肖洁 《知识就是力量》2005,(8):F005-F005
20世纪上半叶的8月,似乎注定与令人恐惧的核武器密不可分。1939年8月2日,物理学家爱因斯坦致函美国总统罗斯福,认为美国应当进行核武器研究计划,以免希特勒率先拥有它。不错,德国人在技术上总是领先:1885年8月29日,第一辆摩托车在德国问世;1939年8月27日,第一架喷气飞机又被德国人开上天空。在爱因斯坦上书总统6年之后的1945年,还是在这个酷热的8月,6日和9日,美国分别向日本的广岛和长崎投下了两颗原子弹,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画下了两个残缺的句号。翻过这些黑色的书页,我们宁愿相信人类历史上的8月还有更多的闪光。在最近一期的《自然》杂志上…  相似文献   

15.
2010年是中国和瑞士建交60周年,恰逢世界上最大规模的纪念爱因斯坦展览在北京、广州、香港和上海等地巡展.其中有一个分展区叫“第一颗原子弹”,主要由一部美国对日本广岛投放原子弹的记录短片,广岛和平纪念馆提供的10张《幸存者的回忆》的幻灯片,  相似文献   

16.
<正>70多年的时间无法弥合曾被灼烧的伤疤,70多年的时间无法淡化那段令人窒息的回忆,70多年前的罪证又怎能被青枝绿叶和亭台楼榭所掩盖!每年的8月6日,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们都会怀着无比沉重的心情在日本的广岛举行和平大会,纪念二战结束前在那里遭受原子弹攻击的死难者。广岛和平公园里那座残留的建筑以及象征和平的拱形纪念碑,就像一位饱经沧桑的老人,永远地诉说着当年那可怕的一瞬间。描写广岛遭受核打击实际情形的文章和书籍简直汗牛充  相似文献   

17.
竹子是地球上最有生命力的植物之一,从海平面到海拔4000米高度都能见到竹子的身影。据统计,在不同环境下生长的竹子多达1500多种,这简直称得上是植物界的一大奇迹。然而更大的奇迹还来自于它的深加工产品———竹炭,仅就环保而言,一方面它可以取代木炭,减少木材消耗,保护生态环境,另一方面,他本身也具有环境保护功能,而且生态环境、居室环境兼而有之。环境保护的生力军竹子可以帮助我们解决许多环境问题。1945年,美国在广岛和长崎投下了原子弹,它的核辐射给地面植被留下了严重隐患,爆炸中心的周围区域,动植物几近绝迹,可是,后来人们惊讶地发…  相似文献   

18.
1945年8月6日8点15分,美国在日本广岛投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颗原子弹——"小男孩"。在核爆区内,几乎一切生物荡然无存。有人甚至断言,广岛将从此变成一座死城。同年9月,在对核爆中心附近的树木进行科学调查时,人们惊奇地发现,5株银杏树竟然在"末日武器"的强大威力下生存了下来。到了第二年,存活的银杏树还长出了新芽;其中一株离核  相似文献   

19.
正极为复杂的模型可以模拟数百万模拟人的灾难情景假如一颗原子弹落在华盛顿5月的一个星期一上午11:15,一辆看似普通的货车驶入美国华盛顿市中心西北第16大街和K大街的交叉路口,就在白宫北边相隔几个街区远的地方。货车中,自杀式炸弹袭击者接通了开关。这颗原子弹以恐怖分子几个星期前劫持的5公斤高浓缩铀为动力,爆炸后形成的火球是日本广岛原子弹的2/3,整  相似文献   

20.
走向核时代     
自从1945年第一颗原子弹爆炸至今已有整整31年了.在这期间发表的有关原子弹、氢弹的文章成千上万,但由于种种原因,在介绍一些重大事件时出现了众说纷纭的情况.本文作者彭岳查阅了大量当事人的回忆,并对照有关国家政府公开发布的材料,写成了一组有关原子弹、氢弹的文章,共九篇.自本期起陆续发表,以飨读者.为使读者对这组文章有一个概略的认识,我们将后面七篇文章的题目披露于下:(三)英国战时核研究,(四)原子弹在美国诞生,(五)广岛事件前后,(六)战后美国核研究的转变,(七)泰勒和氢弹研究,(八)奥本海默与美国核计划,(九)原子弹、氢弹研究的历史教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