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现在实行的是以"减、贷、补、助、奖"为内容的高校资助体系,由于资助主体和经费来源比较单一,我国当前的资助仍然存在着资助力度小和资助范围狭窄的问题。面对与日俱增的学费和学生人数,政府要确保更多的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就要加大资助的力度和范围。可以通过增加财政对口资助、行业对口资助、社会群体对口资助的方式来增加资助主体扩大经费来源。  相似文献   

2.
李子夏 《科技信息》2009,(12):354-354
关心和解决好高校经济困难学生的学习和生活问题,帮助他们顺利完成学业,切实保障其身心健康发展,是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工作所要关注和解决的重要课题。本文试图构建以资助为主、辅助为辅、救助为补、自助为本相互补充的完整的高校贫困生资助管理体系,已达到国家在经济方面给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提供资助,保障其完成学业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高校学生资助工作既是高校学生教育与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高校育人的重要手段。民办高校现行学生资助工作的主要内容是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提供经济资助,由于在具体的实践层面存在干扰因素,民办高校现行学生资助程序在运行过程中存在资助方式单一、育人导向不明显、行政化色彩重等诸多亟需解决和完善的问题。因此,必须转变工作思路,结合民办高校地方应用型院校灵活性、机动性的办学特色,探索和构建“以资助育人导向为价值理念,以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内在需求为导向,以促进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个人能力全面提高为目的”的发展性的学生资助模式。  相似文献   

4.
华鑫鹏 《科技信息》2013,(12):98-99
高校资助经历了60多年的探索,现已形成"奖、贷、助、补、减"等多种方式并存的资助制度基本适应了经济社会转型与全面发展、高等教育事业全面调整的需要。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提高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水平",是对新时期高校资助工作的新要求,构建发展型资助模式是新时期高校资助体系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5.
困难学生资助工作是高校工作的重要内容,困难学生资助体系是国家针对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而制定的资助政策,高效完成困难学生资助工作需高校学工系统和教育管理者不断探索,该文就此进行了一些研究和思考.  相似文献   

6.
高校困难学生资助体系的探索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蕊 《科技信息》2008,(15):219-219
高校学生资助工作的机构体制日益健全,许多高校逐步建立了学生资助工作的初步体系,即以“奖、勤、助、贷、减、免”为主的基本模式。文章通过对现行学生资助体系的分析,对高校学生资助体系进行了全新的探索。通过建立健全学生资助工作机构,进一步规范学生资助工作的制度,加强学生资助工作的信息化建设和对学生的各项指导,建立贫困生心理援助体系,拓宽社会资助渠道等手段方法帮助困难学生完成学业,逐步困难学生资助体系。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广西民族学院资助困难学生的工作作了回顾和展望,对资助形式,资助原则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总结和分析。  相似文献   

8.
段艳艳 《科技信息》2011,(15):177-177
我国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已基本形成了多元化资助体系,使绝大多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受到了资助。但这种资助大多数是无偿资助,使得部分受资助的贫困生回报社会的意识淡漠了。本文对新形势下如何创新贫困生资助模式、提高"造血"功能进行了探析。  相似文献   

9.
高校贫困生问题日渐突出并成为全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现行的以经济资助为主的资助体系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贫困生经济困难,但忽略了他们的精神、能力、心理等方面的困难。本文探索资助育人新模式,形成资助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的良性循环,实现贫困生的精神脱困,从而使贫困生成长成才。  相似文献   

10.
关于进一步完善资助育人工作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新资助政策体系的建立,国家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力度进一步增强,学生受助面进一步扩大。加强资助育人工作是中国社会发展和学生个人发展的必然要求,而且当前受助学生中存在的心理问题、诚信缺失等现象,也反映出改进资助育人工作的必要性。改进资助育人工作应该从提高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心理素质,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进行全方位的思想道德教育,营造全员育人的校园环境,提升资助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创新资助育人形式,丰富资助育人内容等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1.
为使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工作更有利于高校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育人目标的实现,针对现行资助体系中物质资助远大于精神资助导致的对经济困难学生心理援助匮乏问题,基于问卷调查结果分析,结合资助工作实践,提出加大经济资助力度、改变奖助学金评比发放方式、完善贫困等级认定和改变资助工作方式等措施,将经济救助与心理援助有效结合,构建适宜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心理特征的资助体系。  相似文献   

12.
李昕 《科技咨询导报》2010,(22):212-213
随着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的实施,高校资助工作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全面贯彻实施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成为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各高校要集中精力,全力以赴,贯彻落实的工作。  相似文献   

13.
季昌勇 《科技资讯》2014,(10):155-155
新时期,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和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的不断完善,在我国各大职业院校普遍都建立了完整的贫困生资助政策,并在职业院校贫困生资助方面取得了不少成绩,帮助了不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然而,在职业院校贫困生资助政策实施过程中仍然存在许多问题,这都给学生带来了不少心理上的障碍,因此探究职业学院贫困生资助政策,建立完善科学、合理的职业院校贫困生资助政策体系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4.
适宜高校经济困难学生心理特征的资助体系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梅 《辽宁科技大学学报》2011,34(2):200-203,207
为使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工作更有利于高校"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育人"目标的实现,针对现行资助体系中"物质"资助远大于"精神"资助导致的对经济困难学生心理援助匮乏问题,基于问卷调查结果分析,结合资助工作实践,提出加大经济资助力度、改变奖助学金评比发放方式、完善贫困等级认定和改变资助工作方式等措施,将经济救助与心理援助有效结合,构建适宜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心理特征的资助体系。  相似文献   

15.
徐震 《科技信息》2010,(9):126-126,417
本文从“人文关怀”的思想渊源和理论依据入手,分析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中增强人文关怀的必要性,解析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中进行人文关怀的内涵,并对如何在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中增强人文关怀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和生源的特殊性,导致了高等农业院校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的相对复杂性和弱效性。在新的形势下,如何做好贫困生的资助工作,是实现教育公平、落实人本理念的重要方面,也是高校综合实力的重要体现。建立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评价体系、物质资助和精神资助三大体系,实现鉴别与资助两步走、物质与精神两手抓,将有助于提高资助的功能,提升资助的水平。  相似文献   

17.
乐美卓 《科技资讯》2014,(35):189-189
作为高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资助工作虽然经历了几个阶段的发展和演变,但受限于多种因素,其工作仍存在一些难点急需解决。该文简单回顾了我国资助工作的发展过程,再从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出发,针对困难学生的身份认定困难、无偿资助比例过高,资助对象的不良状况有所增多的现象进行探讨。并提出以完善贫困生的认定机制和优化构建新型资助体系的解决方案,对高校资助的工作的实际操作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当前高校资助认定工作任务重,且琐碎、繁杂。为更加科学、有序地开展资助工作,帮助困难学生顺利完成学业,文章以池州学院数学与计算机科学系为例,分析研究高校困难资助认定特点,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发展建议,为高校困难资助认定工作顺利开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党和政府高度重视贫困生资助工作,及时研究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制度,初步建立了一整套资助贫困生的政策体系,并不断地加以研究和完善。本文分析了现行资助政策的运行效果和存在问题,提出了建立以助学贷款为主,其他资助方式为辅的资助模式,并分析了贫困生在成才过程中的需求和存在的困难,提出尊重贫困生的主体需求,以贫困生的需求为资助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促进贫困生全面发展,并就构建贫困生成才资助体系给出了思路和具体建议,提出了完善国家助学贷款政策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20.
我国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与育人工作,明确高等职业院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的有序进行要坚持以育人为本,提出资助是方法,育人是最高目标,提倡新形势下高等职业院校开展资助育人的新方法、新手段。本文以我国高等职业院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的现状为背景,探索资助与育人两者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