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中国生态协会、甘肃省野生动物保护协会联合于1990年8月19日.在兰州兴隆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召开这次会议.会议的主要内容是:(一)我国经济和濒危动物的现状、保护、利用和生态对策;(二)人工驯养(包含动物园饲养)在保护和拯救濒危动物中的作用;(三)我国西北地区经济和濒危动物的保护、管理和主要科学问题.  相似文献   

2.
第二次大熊猫国际研讨会于1987年11月10~13日在日本东京举行.这次会议是由日本水族馆协会及上野动物园主办的,中国、日本、美国、英国、法国、联邦德国、西班牙、墨西哥、卡塔尔、朝鲜和澳大利亚等国的有关专家学者50多人聚集一堂,共同研讨饲养环境中繁殖大熊猫的有关重大问题.中国有8名代表到会,宣读论文并即时答复问题.与会各  相似文献   

3.
动物园事业,是野生动物保护事业整体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部门,它有自己的管理体系,是一门综合科学。我国的动物园事业经过40多年的艰苦创业、逐步发展壮大。随着国内、国际野生动物饲养、交换、宣传、科研、展出以及物种保护形势发展的需要,1985年正式成立了中国动物园协会。它的成立,是我国动物园事业发展的必然,是我国改革开放形势和国家社会、经济、文化建设的需要,也是我国开展濒危物种保护的需要。  相似文献   

4.
拯救华南虎刻不容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动物园协会从1994年制定出华南虎移地保护计划后,在国际自然资源保护同盟物种保存委员会保护繁殖专家组的帮助下,连续三年对圈养华南虎的个体体况、现有繁殖能力及其潜在繁殖能力等基本情况进行调查了解:对整个种群存在的普遍性问题,及某些个体存在的特殊性问题也基本掌握。检查、化验、分析所获得的资料和数据使我们认识到,要拯救华南虎这一濒临灭绝的物种,今后的任务非常艰巨,要做的工作很多很多,而且困难重重。拯救华南虎的工作,已到了非常关键的时刻!在《圈养华南虎现状一览表》中所列的50只华南虎,都饲养在我国的动物园内。由于目前全世界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和地区的动物园饲养展出华南  相似文献   

5.
保护雪豹和华南虎的两个国际讨论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自然》1992,(4)
(一)1992年7月26日至30日,在青海西宁召开了第七属国际雪豹学术研讨会(Symposium).笔者作为国际雪豹基金会的国际顾问组成员和IUCN猫科专家组成员参加了这次会议.首届国际雪豹学术研讨会是1978年在芬兰赫尔辛基召开的,赫尔辛基动物园是国际上饲养繁殖雪豹最有成就的动物园.其后每两年召开一次,即1980年在瑞士苏黎世,1982年在美国西雅图,1984年在西德克列菲尔德,1986年在印度斯利那加.1986年后改为三年召开一次,即1989年在原苏联阿拉木图,今年在我国青海西宁.  相似文献   

6.
大熊猫是人所共知难于饲养、不易繁殖的动物,但从1955年在北京动物园饲养展览,到1963年繁殖成功,只用了八年多的时间。可是雪豹这一驰名中外的高原珍兽,从在动物园中饲养到1984年在青海西宁人民公园创我国首次繁殖成功的记录,却经历将近三十个春秋。所以将雪豹繁殖成功,誉为1984年中国动物园中特大喜讯是很恰当的。现就雪  相似文献   

7.
李德勇  黄浦 《应用科技》1999,(11):27-28
丹顶鹤又称“仙鹤”。丹顶鹤和其它鹤类一样,在生物进化、生态学、仿生学、遗传学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科学研究价值。在医药、卫生。体育、文化教育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因此,解放以前,我国先后有多家动物园开展了丹顶鹤的饲养与繁殖工作,从1963年起取得了繁殖工作的首次成功。近年来沈阳、天津、北京等市的动物园在繁殖工作上取得了可喜的进展。在野生丹顶鹤的越冬地盐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与繁殖地黑龙江省扎龙国家自然保护区先后开展了丹顶鹤的人工驯养和繁殖工作,并取得了成功。丹顶鹤为我国一级保护动物,属国家濒危物种,…  相似文献   

8.
大熊猫是世界驰名的濒危兽类,它每年的饲养及繁殖情况,为世界动物学家所重视.1990年全世界共有四头雌性大熊猫在人工饲养下孕育产仔,共生五仔,育成四仔.育仔成活率80%,是大熊猫饲养繁殖史上育仔成活率最高的一年.成都动物园雌兽"庆庆"一胎成活两仔,创世界记录.  相似文献   

9.
人工饲养下的大熊猫,其繁殖史只有23年。在这23年中间,国内外动物园对大熊猫的饲养及繁殖,进行了大量的工作。我国的动物园、养殖场和自然保护区饲养站共繁殖大熊猫50胎,产生86仔,哺育成活28只。哺育成活的比例甚低,只有33%左右。各动物园总结以往大熊猫繁殖的经验教训,于1986年在大熊猫繁殖工作中取得了史无前例的好成绩,全国共繁殖大熊猫11胎,产生16仔,哺育成活8仔,幼兽成活率一跃为50%。北京动物园育成两仔在北京动物园的繁育室内,饲养员和几位专家自9月初关切  相似文献   

10.
会讯:     
1995年10月26日,在北京召开了中国动物园协会第三届会员代表大会。来自全国的170多位代表和30多位国际知名专家参加了会议。出席会议的各位专家对中国动物园在保护自然、保护野生动物方面所发挥的作用,给予了充分肯定。目前,全球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对野生动物的生存构成极大的威胁。对此,人类必须采取措  相似文献   

11.
北京动物园产两胎育成两仔北京动物园饲养的大熊猫近年种兽年龄偏高,?性种兽配种不佳.1990年中国动物园协会大熊猫繁殖技术委员会研究决定北京西安两动物园合作繁殖大熊猫,北京送雌兽到西安与正值壮年的雄兽"湾湾"配种.1991年初春,北京动物园的雌大熊猫"岱岱"远往西安与"湾湾"交配,140多天后于8月22日21时产1仔.产后"岱岱"顺利抱起幼  相似文献   

12.
简介了《IUCN物种红色名录濒危等级和标准》(3.1版)和《IUCN2002年受胁物种红色名录》的产生和作用,据此查出福建濒危物种共有92种,其中极危(CR)6种、濒危(EN)15种、易危(VU)33种、近危(NT)29种、数据缺乏(DD)9种.经分析研究,发现其中有许多是至今在中国没有或较少关注的分类单元,因此希望今后能从生态系统的整体观点保护濒危物种,建议主管部门系统整理福建野生动物分布名录,加强湿地与海岛濒危物种的调查研究等,这对于保护生物多样性和持续利用野生动物资源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大自然》2013,(1):62-63
南京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的热心读者沈一骑来信询问:长沙动物园的鼋(音:yuan)有没有产下后代?本刊编辑通过电话采访到长沙动物园动管部的张老师,对该问题解答如下:首先,长沙动物园的"鼋"并不是鼋,经著名龟鳖类专家吕顺清和杰拉德·库克林博士等人鉴定,它是濒危珍稀物种——斑鳖。斑鳖,俗称癞头鼋,  相似文献   

14.
波音飞机穿透云层,越过美丽的英吉利海峡,稳稳地降落在伦敦加特威克机场.世界雉类协会主度基思·霍曼先生的夫人琼·霍曼女士正在机场大厅迎候我和兰州大学的刘乃发副教授,我们是应世界雉类协会的邀请,前来参加第一届国际鹑类学术研讨会的.世界雉类协会创立于1975年,最初一些鸟类饲养学家联合在一起,对濒危的雉类进行人工饲养和繁殖,防止它们绝灭.当时饲养的种类已超过世界上已知的49种雉类的三分之一.后来它成为国际公  相似文献   

15.
主要依据世界自然保护联盟 (IUCN)的《2000年受胁物种红色名录》分级标准体系,并根据中国实际情况制定的《中国濒危物种红色名录》正在编制中。2000年7月在四川召开了第一次红色名录濒危等级标准研讨会。2001年7月2~5日在北京举行了第二次研讨会。《中国濒危植物红皮书》和《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自出版以来,已成为濒危动植物保护领域必不可少的参考资料,并广为濒危动植物研究与保护部门所使用。而另一种重要的濒危动植物评价工具——《中国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以下简称“红色名录”)预计初稿将于  相似文献   

16.
会讯     
《大自然》1993,(2)
中国自然科学博物馆协会三届二次常务理事会决定,1993年8月将在北京召开首届国际学术会议.会议主题为"自然科学博物馆与环境",下分六个子题:(1)博物馆与生物多样性;(2)博物馆与海洋环境;(3)博物馆与濒危物种;(4)博物馆与社会环境;(5)科技博物馆与未来;(6)科技-博物馆-环境.会期四天.  相似文献   

17.
<正>据英国《每日邮报》7月12日报道,英国布里斯托尔动物园近日成功孵化出翠蓝壁虎,动物园管理员表示,动物园会悉心照料这些"外来客",最开始的两个月将其置于恒温(25摄氏度)孵化箱内,孵化后则以果蝇、蟋蟀喂养。小壁虎略长大些就会被送往园内的爬行动物专区,同"爸爸妈妈"一起生活。动物园正积极寻求其他育种计划,增加该壁虎的数量,使其不再位列濒危物种。  相似文献   

18.
《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以下简称《公约》)第13届缔约国大会于2004年10月14日在泰国曼谷落下帷幕。这是一次议题繁多、影响深远的会议。我国作为缔约国,派出以国家林业局副局长兼中华人民共和国濒危物种进出口管理办公室(以下简称国家濒管办)主任赵学敏为团长,由外交、林业、农业、海关、国家濒管办、国家濒科委及港、澳特区政府有关部门等共同组成的中国政府代表团出席了会议。会议背景《公约》于1973年签署,1975年正式生效。经过30多年的发展,现已有166个缔约国。《公约》所管制的物种由最初的几百个扩展到3万多个,使60%至65%…  相似文献   

19.
东方白鹳(Ciconia boyciana)国家I级重点保护鸟类,山东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自1997年发现东方白鹳迁徙种群,至2003年发现第一对繁殖以来,经过十几年的生境恢复、种群恢复、保护与管理等工作,使东方白鹳由繁殖种群数量稳定上升,2005年2巢,2006年16巢,2008年15巢,2009年21巢,2010年23巢,黄河三角洲东方白鹳留居繁殖种群的不断壮大,有力促进了该种的物种恢复工作,为该物种的保护与恢复做出重要贡献,将给该物种保护和濒危水鸟的保护生物学研究带来新机遇。  相似文献   

20.
大熊猫在饲养状况下,多数雄性不具交配能力,雌性能受孕产仔的也少。通过在野外进行繁殖生态学的研究,揭示了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为抢救这一濒危物种和保护管理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