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王晓艺 《广东科技》2014,(8):107-108
目前,沥青被广泛的运用在公路建设中,沥青路面的质量与沥青混合料中的沥青含量具有直接的联系。所以说如何对公路青混合料中沥青的含量进行快速、准确的测定,对于保证沥青路面的质量非常关键。目前经常采用的沥青混合料中沥青含量试验有射线法、离心分离法、回流式抽屉仪法、脂肪抽提器法四种。其中脂肪抽提器法的运用很少,所以主要阐述其他三种试验方法。  相似文献   

2.
采用CAVF法进行冷再生混合料级配设计,采用普通乳化沥青、SBR改性乳化沥青和自行研制的乳化SBS改性沥青对广深高速公路旧路面回收料(RAP)进行了冷再生室内对比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乳化SBS改性沥青冷再生混合料性能优于其它两种类型乳化沥青冷再生混合料.同时,在旧料评价过程中,提出了细度模数比这一新的量化评价指标以评价旧料的结团状况.研究表明,细度模数比与旧料和再生混合料性能指标密切相关,对于旧料质量控制和再生混合料配合比设计具有较大的工程意义.  相似文献   

3.
为掌握再生沥青中新旧沥青扩散特性,以提高再生沥青混合料性能和旧沥青的再生程度,采用老化沥青和新沥青制备双层沥青试样,保温使新旧沥青扩散,在此基础上,建立基于针入度和动态剪切流变(DSR)试验的新旧沥青扩散程度评价方法和指标,进而研究高温和中温条件下扫描保温时间、保温温度、老化沥青类型及老化程度对新旧沥青扩散程度影响,设计正交试验,并使用极差分析和方差分析方法研究各因素影响程度。结果表明:高温条件下新旧沥青扩散程度随保温时间的增加先增加后不变,随老化程度的增加基质沥青扩散程度逐渐增加,SBS改性沥青则基本不变,且老化程度较低时SBS改性沥青扩散程度优于基质沥青,但老化程度严重时正好相反;老化时间、保温温度和保温时间对新旧沥青扩散程度的影响程度依次降低,其中老化时间和保温温度对其有显著影响,而保温时间无显著影响;中温扫描时,新旧沥青扩散程度随扫描时间的增加而增加,随老化程度增加而减小,且基质沥青扩散程度优于SBS改性沥青;高温和中温条件下新旧沥青扩散程度均随温度的增加而增加,且基质沥青的最佳增长温度范围高于SBS改性沥青。故如需提高再生沥青混合料中新旧沥青扩散程度时应主要关注沥青老化程度及适宜的新旧沥青温度。  相似文献   

4.
沥青乳化剂及沥青乳液性能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测定了4种沥青乳化剂的临界胶束浓度,临界胶束浓度下的表面张力以及沥青乳液的油-水界面张力和ζ电位,考察了胜华100#道路沥青的最佳乳化工艺条件以及水中阴,阳离子对油-水界面ζ电位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乳化剂的性质是决定乳化效果及沥青乳液基本性质的主要因素,乳化剂水溶液pH值对乳化效果的影响比乳化剂浓度和乳化温度的的影响大。乳化沥青油-水界面张力越低,ζ电位越高,乳状液的稳定性越好。  相似文献   

5.
6.
近年来特立尼达湖沥青(TLA)的应用日趋广泛,但对其作用机理的研究涉及较少。采用分离抽提方法得到TLA中沥青类部分(ETLA),利用扫描电镜、组分、红外光谱、热分析和动态剪切流变仪(DSR)试验,研究其微观组成和使用性能。研究结果表明:ETLA沥青质含量远超过2种基质沥青,芳香分和饱和分含量正相反;ETLA热吸收峰明显小于基质沥青,热重数据也显示其热稳定性要优于基质沥青;ETLA抗车辙能力远强于2种基质沥青,随角速度ω增加优势更明显,G*/sin(δ)随温度的升高呈幂函数形式减小;ETLA对温度的敏感性也最强,而剪应力τ的影响程度较小。  相似文献   

7.
沥青乳化剂及沥青乳液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测定了 4种沥青乳化剂的临界胶束浓度、临界胶束浓度下的表面张力以及沥青乳液的油水界面张力和 ζ电位。考察了胜华 10 0 # 道路沥青的最佳乳化工艺条件以及水中阴、阳离子对油水界面 ζ电位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 ,乳化剂的性质是决定乳化效果及沥青乳液基本性质的主要因素 ,乳化剂水溶液 pH值对乳化效果的影响比乳化剂浓度和乳化温度的影响大。乳化沥青油水界面张力越低 ,ζ电位越高 ,乳状液的稳定性越好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沥青混凝土路面面层的施工方案、施工组织和安排、质量检测、沥青面层施工质量影响沥青路面早期破坏的因素等方面较详细地阐述了沥青混凝土路面面层的施工工艺。  相似文献   

9.
10.
沥青与沥青混合料的流变特性比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沥青与沥青混合料作为一种非常重要的土工材料,被广泛应用于道路路面和建筑防水,有关研究也在世界各地展开。然而关于这两种材料的流变特性之间的联系在目前来说还是个未知数。通过比较青与沥青混合料的均质性、颗粒性,粘弹性及其流变模型,来分析这两种材料在力学方面的相似性和差异性。研究表明,沥青和沥表示昆合料具有相同的粘弹性性质,它们之间的唯一区别是材料的结构组成不同。  相似文献   

11.
沥青含量是沥青混凝土生产中最主要的控制指标之一。较详细地分析了沥青抽提试验误差、拌和楼系统误差的来源,提出了减少沥青含量误差的措施。  相似文献   

12.
选择SMA-10热拌橡胶沥青混合料,通过马歇尔击实实验,研究了混合料最佳油石比随级配变化、胶粉类型、胶粉掺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混合料的最佳沥青用量与级配关键筛孔通过率有较高的相关性,由于橡胶沥青中的胶粉颗粒有着填料的作用,橡胶沥青混合料适宜采用较粗的级配;最佳油石比随胶粉粒径的减小呈增大趋势,当粒径减小到一定程度时,最佳橡胶沥青用量增大趋势不再显著,宜采用60目胶粉;胶粉掺量与混合料的体积指标具有良好的相关关系,高胶粉掺量拌合困难,胶粉掺量范围不宜超过24%(外掺),油石比在8.5~9.5范围内。  相似文献   

13.
为了评价蓖麻油生物沥青调和沥青混合料的使用性能,设计了具有5种蓖麻油生物沥青掺量且级配均为AC-20C的沥青混合料,根据各掺量最佳油石比制作试件并进行混合料使用性能试验.根据试验结果分析了不同掺量调和沥青混合料的高温稳定性、水稳定性、低温抗裂性、路面设计参数等性能指标.分析表明,随着生物沥青掺量的增加,调和沥青混合料的高温稳定性、水稳定性、抗压回弹模量逐渐降低,但在一定掺量范围内满足JTG F40—2004《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的要求,此外水稳定性在加入消石灰后得到显著改善.随着生物沥青掺量的增加,劈裂抗拉强度降低至一谷值后略有提高,低温抗裂性得到改善.由此可见,将蓖麻油生物沥青调和沥青替代石油沥青用于混合料,在一定掺量范围内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4.
笔者在大量文献的基础上,对沥青及其一些主要的沥青混合料的录用性能进行了评析,对这些材料的性能的优劣进行了评价,并建议在实践中根据不同的情况选用不同的材料,以提高高速公路的路用性能。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生物沥青及岩沥青复合改性沥青结合料使用性能,在60%范围内对不同掺量(质量)生物沥青及岩沥青复合改性沥青进行针入度、软化点、延度、黏度和RTFO短期老化试验,考察基质沥青在生物沥青和岩沥青复合改性作用下各性能的变化.试验结果与分析表明:在保持生物沥青及岩沥青复合改性沥青结合料与对照组基质沥青结合料的25℃针入度一致时,岩沥青与生物沥青的比值和复合改性剂的掺量变化成正比例关系;复合改性沥青针入度指数PI值增大,温度敏感性得到改善;复合改性沥青的高温性能先略有降低而后一直提升,复合改性剂掺量约为15%时达到对照组基质沥青水平;复合改性沥青RTFO后残留针入度比先略有减小而后一直增大,复合改性剂掺量约为20%时达到对照组基质沥青水平,软化点变化提升明显;然而,沥青的延度随着复合改性剂的掺入而大幅降低,但沥青混合料弯曲试验对低温性能的验证显示,复合改性剂的掺量不超过30%时,复合改性剂的掺入不会降低沥青的低温性能,反而有一定改善.综上所述,在20%~30%掺量范围内,将复合改性剂替代部分石油沥青不会降低沥青的各类性能,甚至均有一定提高,且适应不同性能要求时掺量范围上限或下限可适当放宽.  相似文献   

16.
炭材料是一种重要的功能和结构材料,能否保障炭材料制品质量的关键在于使用粘结剂性能的好坏,沥青树脂粘结剂因与炭素材料有良好的亲和性而倍受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以中低温煤焦油沥青为原料,多聚甲醛为交联剂,对甲苯磺酸为催化剂合成沥青树脂.考察了合成条件对沥青树脂的软化点、结焦值和β树脂等指标的影响,采用FT-IR表征了沥青树脂的合成机理.研究结果表明,中低温煤焦油沥青与多聚甲醛发生了阳离子型缩聚反应,沥青树脂的软化点在136.2~177.3℃、结焦值在27.64%~38.05%、β树脂在22.79%~41.89%可以进行调控.  相似文献   

17.
沥青氧指数测试方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隧道路用沥青的阻燃性能提供可行的比较测试方法,借鉴化工等行业的氧指数测试方法,对沥青持续燃烧能力进行初步试验,分析了沥青氧指数测试的有关影响因素,并重点对试样温度、试样量以及燃烧时总气流量等进行了分析和测试。认为沥青的持续燃烧能力可以通过氧指数评价,但必须提供对应的参数说明。建议对测试仪器设备进行改造,以适应沥青氧指数的检测。  相似文献   

18.
《河南科学》2016,(3):358-361
采用延度试验和弯曲梁流变试验对不同TLA掺量改性沥青的低温性能进行研究,并利用差热扫描(DSC)研究不同TLA掺量的改性沥青组分在温度变化过程中的状态变化,最后通过低温小梁弯曲试验对混合料的低温性能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随着TLA的掺量增加,湖沥青改性沥青的延度值逐渐减小、蠕变劲度S值和玻璃化转变温度Tg逐渐增大,TLA改性沥青的低温抗开裂能力变差,掺加35%TLA的改性沥青混合料的破坏应变与SBS改性沥青混合料破坏应变值相差不大;三种TLA掺量的湖沥青改性沥青的吸热峰都出现在125~145℃之间,加入TLA后,吸热峰位置的变化说明沥青组分的存在方式、数量以及相态转化方式发生了变化.  相似文献   

19.
用沥青大碎石柔性基层对旧路面进行补强,可以有效地提高路面的使用性能,减少反射裂缝的产生,延长道路的使用寿命。对沥青大碎石柔性基层用加德士AH-70#、SBS改性沥青和MAC改性沥青分别进行试验,通过试验结果和经济性能对比分析,找到适合这种结构的最佳沥青。  相似文献   

20.
通过大量筛选试验,从7种可能对沥青烟气有一定抑制作用的备选沥青烟气抑制剂中选出了既能显著降低沥青烟气,又不影响沥青路面性能的2种沥青烟气抑制剂纳米碳酸钙和SBS。通过对单掺和复配2种抑烟剂对3种沥青的烟气抑制效果对比试验,得出了抑烟效果达30%左右的复配纳米碳酸钙和SBS的最佳配比。研究了抑烟沥青混凝土的性能,探讨了纳米碳酸钙和SBS减少沥青烟气的机理。研究成果对于减小隧道、城市街道等不良通风条件下沥青路面施工产生的沥青烟气有一定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