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方言》中的联绵词有两个来源,一是在东汉以前的传世文献和出土文献中已经使用的联绵词,一是首次见于扬雄《方言》中的联绵词。两类联绵词在记音上呈现出无音转关系和有音转关系两个特点。有音转关系的联绵词在《方言》中表现为三种情况:一是通语与方言之间;二是属于同一个方言地域;三是分属于不同的方言地域。两类联绵词在语音结构上表现为叠韵联绵词居多和语音结构不太稳固的情况。两类联绵词所表记的基本上是名词、动词和形容词,其中名词最多,并且标记自然万物的名词多于社会生活方面的名词。  相似文献   

2.
《方言》中的联绵词有两个来源,一是在东汉以前的传世文献和出土文献中已经使用的联绵词,一是首次见于扬雄《方言》中的联绵词。两类联绵词在记音上呈现出无音转关系和有音转关系两个特点。有音转关系的联绵词在《方言》中表现为三种情况:一是通语与方言之间;二是属于同一个方言地域;三是分属于不同的方言地域。两类联绵词在语音结构上表现为叠韵联绵词居多和语音结构不太稳固的情况。两类联绵词所表记的基本上是名词、动词和形容词,其中名词最多,并且标记自然万物的名词多于社会生活方面的名词。  相似文献   

3.
合音是指两个(或以上)音节融合为一个音节的音变现象,融合后的语音形式就其语法功能被称为"合音词"。合音词是口头语言发展中因经济性原则发生的音节减缩的产物,是考察历史语音的重要依凭。鲁山方言中有大量合音词,其中程度副词、时间词两类合音词特征显著。  相似文献   

4.
合音词是豫北方言中常见的语言现象,使用频率高,方言色彩浓厚,发挥着重要的语言交际作用。合音词的形成和使用过程都符合语言的经济性原则,虽受到汉语普通话推广的影响,但在一定的范围内合音词仍会保持着较强的语言活力。  相似文献   

5.
合音词是豫北方言中常见的语言现象,使用频率高,方言色彩浓厚,发挥着重要的语言交际作用.合音词的形成和使用过程都符合语言的经济性原则,虽受到汉语普通话推广的影响,但在一定的范围内合音词仍会保持着较强的语言活力.  相似文献   

6.
覃怀文化周代阳樊城考……………………………………………………………………………………………………………程峰(1.1)论韩愈《平淮西碑》……………………………………………………………………………………………梁永照,任利民(2.1)浅析朱载土育散曲创作的历史背景及思想特色…………………………………………………………………………杨玉东(3.1)覃怀方言中的合音词……………………………………………………………………………………………………孙向华(3.5)博爱唐村千载寺与太极拳的起源…………………………………………………………  相似文献   

7.
本文就着王宝利同志<宝鸡方言代词--<关中方言代词概要>补正>一文予以补正,对王文中提出的一系列问题予以澄清;也称作对"补正"的补正.如王文有把宝鸡一带的方言与宝鸡方言点的方言混淆之嫌,把宝鸡方言一些代词的语音记录错了.本文的重点讨论代词问题.如讨论了"咱"字、"人家"的合音形式、"自己"的变体、远指代词的层次、表示承接关系"阿"的其本字是"那"、"个"字用作近指代词等问题.笔者指出:今宝鸡人有把"咱"字读作[tsa]的、别称代词有"别的"的,这不是原生态的宝鸡方言.笔者还特别指出,取得大量的第一手方言田野资料是方言研究的重要前提.  相似文献   

8.
刘瑞明 《晋中学院学报》2007,24(5):14-18,114
人民群众语言的生动活泼,一个突出的表现是把词中真实的理据用字隐去,用同音近音的字来代替,如同制谜,形成趣难。语言学家未曾研究,方言词典避释难点。太原方言有多量这类词语,值得细作辨析欣赏。  相似文献   

9.
介绍文水方言内部五点成山摄舒声字读音现状,并归纳其演变规律,认为其音系结构的调整是通过非平行演变和“无中生有”的方式实现的。在地域上呈现出中间慢、四周快的特点,细音字演变的速度最快,洪音中最先变化的是山摄合口字和开口见晓组字。文水方言[-n]韵尾消失,保留[-η]尾,符合北方大多数方言阳声韵韵尾脱落的顺序。  相似文献   

10.
介绍文水方言内部五点咸山摄舒声字读音现状,并归纳其演变规律,认为其音系结构的调整是通过非平行演变和“无中生有”的方式实现的。在地域上呈现出中间慢、四周快的特点,细音字演变的速度最快,洪音中最先变化的是山摄合口字和开口见晓组字。文水方言[-n]韵尾消失,保留[-耷]尾,符合北方大多数方言阳声韵韵尾脱落的顺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