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2 毫秒
1.
癌症的早期诊断与高效无毒的药物治疗是目前癌症诊疗的最大挑战,纳米技术的快速发展为癌症诊疗带来了新的希望.通过优化材料构建稳定、高效和安全的纳米载体,利用纳米载体结合抗癌药物和高准确度的癌症诊断探针,整合药物靶向运输、活体示踪、药物治疗和预后监测等功能于一体的多功能纳米体系将是未来的研究趋势,这将为有效地提高药物呈递效率和减轻药物毒副作用提供强有力的支持.本文总结了人类癌症治疗所面临的巨大挑战,综述了量子点、纳米金/银、碳纳米管/石墨烯、磁性纳米颗粒、脂类/聚合物类纳米颗粒以及介孔纳米材料等纳米颗粒的最新研究进展及其在癌症诊疗一体化领域的研究成果,并对纳米技术在癌症诊疗一体化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纳米诊疗体系正在不断走向完善,而且未来会有更多的纳米体系用于癌症的诊断与治疗,但将安全可靠和高效低毒纳米体系应用于临床诊断和治疗,还应对纳米体系对人体细胞、组织、脏器的影响,量化和标准化生产等基础问题进行深入探究.  相似文献   

2.
癌症新解     
癌症仍然是危害人们健康的主要敌人。不过,近来人类对癌症有了比较新的认识,对癌症的防治也出现了一些突破。全球每年死于癌症者达700万,目前,治疗癌症仍然采用化疗、放疗和手术,但是在具体的治疗、诊断方法上有了新的进展,而且在利用高新技术上,如纳米技术,研究人员也开创了一些新方法。新计划与新方法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的国立癌症研究所和国立人类基因组研究所于2005年12月13日宣布启动“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研究。这个研究有助于增进人类对癌症生物基础的认识。反过来也可通过进行新的试验,便于在早期最容易治疗的阶段及时发现癌症…  相似文献   

3.
很多人可能不会想到,不可或缺的氧气也在损伤着人类的DNA。实验证实,动物缺乏抗氧化剂时可以致癌,给动物补充抗氧化剂则可抑制癌症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纳米技术与信息技术和生物技术一起被称为21世纪科技发展的三大热点。科学家们预言,人类正在进入纳米时代,纳米技术将对各行各业产生深刻的影响,纳米技术产品将渗透到人类衣食住行各个方面,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巨大变化。总之,一场以纳米科学为核心的技术革命浪潮正滚滚而来。 随着各种媒体的反复宣传,人们对“纳米”二字已十分耳熟,“纳米技术”一词也常出现在人们茶余饭后的闲谈中。但对绝大多数人来说,知道纳米很神奇,却不知纳米究竟为何物;明白纳米技术很奇妙,却不懂它妙在何处。在许多人眼里,“纳米”还是云遮雾罩,神神秘…  相似文献   

5.
《世界科学》2008,(2):F0003-F0003
美国Popular Mechanics网站日前预测72008年可能走进人们生活的十大概念科技。电子科技.网络技术、纳米技术等领域仍会如往年一样有新技术问世或应用:手机、网络、游戏等将带给你新的惊喜:在人类的抗癌之路上纳米技术有望做出卓越贡献。同时,网络安全仍然让人放心不下,新型计算机病毒或许会魔高一丈,不但力量强大.还懂得自我防护。  相似文献   

6.
石磊 《世界科学》2009,(1):31-32
针对癌症治疗技术的发展,记者有时开玩笑会说,科学事件的理想表白应该用“黑洞治疗癌症”之类的标题;悲哀的是,这种事情永远不会发生。然而“纳米技术治疗癌症”却一个相当好的替补标题,而且有可能成为现实。  相似文献   

7.
免疫治疗是一种通过增强免疫应答反应,或解除免疫抑制作用来治疗癌症的方法.利用纳米技术能够防止抗原、免疫刺激分子等降解,提高免疫刺激分子等药物在肿瘤部位的富集,改善其生物分布和释放动力学,同时使其靶向作用于肿瘤微环境内的基质细胞、肿瘤细胞和免疫细胞,进行局部免疫调节,从而更有效地治疗癌症和预防全身免疫毒性.本文主要对免疫治疗的现状以及利用纳米技术提高免疫治疗效果的研究进行了总结,并对纳米技术在免疫治疗中应用的挑战进行了分析与展望.  相似文献   

8.
自从制造商将纳米材料用于工业生产和商品制造以来,就有人一直关注这些材料对人类健康或环境可能造成的危害。这些担忧催生了围绕美国“国家纳米技术计划(NNI)”展开研究的纳米技术协会出台了一项研究战略,以评估有关这种新技术对环境、健康和安全(EHS)的潜在影响。  相似文献   

9.
纳米技术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纳米技术正在向人类走来,速度比人们想象的快得多。当公众为纳米技术欢欣鼓舞时,一家非政府组织ETC却对其前景产生某种担忧。  相似文献   

10.
纳米医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曹志成 《科学》2005,57(4):8-10
纳米一词源出于希腊,意指“侏儒”,现作为微观世界里的长度单位,一纳米等于十亿分之一米.大约是三四个碳原子的宽度。美国物理学家、两次诺贝尔奖得主费恩曼(R.Feynman)早在1950年代末就指出,人类若能控制物体微小规模上的排序.将可获得许多具有特殊性能的物质,这是对纳米技术最早的构想。纳米技术一词则始见于1974年.出自科学家谷口纪南(Norio Taniguchi)对精密机械加工的描述。  相似文献   

11.
昭亮 《世界科学》2006,(9):44-45
在与癌症抗争了7年后,理查德·E·斯莫利(RichardE.Smalley),一位全身心推动全球纳米技术革命的杰出科学家,与2005年10月28日去世。他对科技突破的贡献,他不知疲倦地激励年轻人投身科学的努力,他对纳米技术有可能为解决人类面临的能源危机的预测,以及对全世界发出的要求加强对纳米技术研究的呼吁,如今都已成为他留给我们的不朽遗产。在近40年的科研生涯中,斯莫利用自己非凡的智慧完全改变了材料科学和相关科学实验装置的面貌,也使得人们能在纳米和分子水平上对材料有了更本质的了解。因对碳60富勒烯分子结构的揭示,他分享了1996年的诺贝尔…  相似文献   

12.
到2020年,人类在对抗疾病的几个重要研究领域内将会有重大突破,特别是治疗癌症."战胜癌症之战不可能只是一个大规模战役就能打赢,"发现第一个人类致癌基因的罗伯特·温伯格说,"尽管如此,我们将取得许多小规模抗癌战役的胜利,癌症死亡率将日益降低."  相似文献   

13.
自从制造商将纳米材料用于工业生产和商品制造以来,就有人一直关注这些材料对人类健康或环境可能造成的危害.这些担忧催生了围绕美国"国家纳米技术计划(NNI)"展开研究的纳米技术协会出台了一项研究战略,以评估有关这种新技术对环境、健康和安全(EHS)的潜在影响.  相似文献   

14.
海宝 《科学之友》2006,(2):58-58
植物和我们人类一样也会患癌症,人称“植物癌症”。  相似文献   

15.
21世纪是信息化建设的年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智能仿真的迅猛发展.给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提供了崭新的舞台。正当人们津津有味关注朝核六方会谈、伊拉克战后重建现状、伊朗核问题以及以巴之间领土争端矛盾等国际重大局势时,是否意识到纳米技术、智能仿真、微波探测等边缘高端科技已悄然在身边出现。  相似文献   

16.
问与答     
《大自然探索》2006,(11):75-75
问:人类能找到治愈癌症的方法吗? 媒体经常会有关于癌症治愈新方法的报道,人们也经常会想,如今的医学技术已取得了很大的进展,治愈癌症应该不成问题,事实并非如此。  相似文献   

17.
刘锦淮  孟凡利 《自然杂志》2008,30(4):211-215
纳米技术发展到今天,在短短的几十年时间里取得了重大的成绩、为人类社会创造了巨大的财富,但是我们是否忽略了对纳米技术本身安全性的研究呢?它的发展会不会给生态环境造成污染呢?这是纳米技术发展的一个新课题,纳米检测技术的发展是解决这个疑问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8.
寿命延长和生活方式的深刻改变,正导致全球癌症和其他慢性疾病的流行。例如,今后25年发展中国家的癌症和糖尿病例数预计至少翻一番,其结果将是人类受苦和残废的情况剧增。现在每年有几百万婴幼儿死于疾病,此外,还有成千上百万人将面临长期慢性病的痛苦,由此而产生了深刻的社会经济后果。每年发生的慢性病已引起2400万人死亡.相当于全球死亡人数的一半。寿命与健康寿命20世纪人类寿命的剧增对下一世纪的人类生活必将产生深刻影响。半个世纪前,大部分人死于50岁以前,而如今大部分人的寿命已超过50岁,发展中国家平均寿命为64岁,到202…  相似文献   

19.
纳米技术的标准化进程和伦理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电洪  王孝平 《科学通报》2011,56(2):131-134
纳米技术的快速发展和纳米技术产品的逐步进入市场, 引起了人们就使用纳米产品对人类健康、安全和环境产生影响的特别关注, 这也是目前伦理学所关心的问题. 标准化不仅在消除贸易障碍、促进国际技术交流和贸易发展、提高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方面具有重大作用, 对于保障身体健康、生命和环境的安全同样具有重要作用. 本文介绍了纳米技术的健康、安全和环境的标准化进程. 认为上述工作将促进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在纳米伦理问题上的交流与沟通, 以期共同解决纳米伦理问题.  相似文献   

20.
纳米技术(nanotechnology)是一个多学科交叉的领域,覆盖着源自工程学、生物学、物理学和化学的面广而多样的精密器具系列。这些精密器具尤以用于靶向输送抗癌药物和成像反差对照试剂的纳米导向器具为,其中纳米线圈(nanowires)和纳米悬臂(nanocantilever)系列正处于优先开发状态,以期用于从生物体的各种体液中早期检测癌前病变和恶变病灶,最终为攻克癌症在技术上提供关键性的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