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7 毫秒
1.
正《华北科技学院学报》是由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主管、华北科技学院主办的以安全科学技术为主要特色的专业性学术期刊,创刊于2004年,自2015年1月1日起由月刊改为双月刊,全年出版6期。《华北科技学院学报》以安全科技为主要特色,立足于基础理论与应用研究,重点刊登安全工程技术、矿业工程、环境工程  相似文献   

2.
《华北科技学院学报》2014,(3):F0002-F0002
正《华北科技学院学报》是由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国家煤炭安全监察局)主管、华北科技学院主办的以安全科学技术为主要特色的专业性学术期刊,创刊于2004年,自2014年1月1日起由季刊改为月刊,全年出版12期。《华北科技学院学报》以安全科技为主要特  相似文献   

3.
社会发展靠经济.经济发展靠生产.生产的第一位条件是安全.安全生产需要强有力的科技支撑.华北科技学院安全工程学院就是一个专注于为我国安全生产和安全科技进步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的高等学院。安全工程学院(安全工程中心)由中国工程院院士周世宁教授担任院长(主任).下设安全工程系、安全科学与技术研究所、人机工程实验中心。安全技术及工程学科是华北科技学院的重点学科.组建于1988年.安全工程专业是华北科技学院的优势专业.经过17年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华北科技学院学报》2014,(1):F0002-F0002
正《华北科技学院学报》是由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主管、华北科技学院主办的以安全科学技术为主要特色的专业性学术期刊,创刊于2004年,自2014年1月1日起由季刊改为月刊,全年出版12期。《华北科技学院学报》以安全科技为主要特色,立足于基础理论与应用研究,重点刊登安全工程技术、矿业工程、环境工程、土木工程、矿山机电工程、矿  相似文献   

5.
<正>《华北科技学院学报》是由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主管、华北科技学院主办的以安全科学技术为主要特色的专业性学术期刊,创刊于2004年,自2015年1月1日起由月刊改为双月刊,全年出版6期。《华北科技学院学报》以安全科技为主要特色,立足于基础理论与应用研究,重点刊登安全工程技术、矿业工程、环境工程  相似文献   

6.
《华北科技学院学报》2014,(11):F0002-F0002
正《华北科技学院学报》是由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主管、华北科技学院主办的以安全科学技术为主要特色的专业性学术期刊,创刊于2004年,自2014年1月1日起由季刊改为月刊,全年出版12期。《华北科技学院学报》以安全科技为主要特色,立足于基础理论与应用研究,重点刊登安全工程技术、矿业工程、环境工程、土木工程、矿山机电工程、矿  相似文献   

7.
<正>《华北科技学院学报》是由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主管、华北科技学院主办的以安全科学技术为主要特色的专业性学术期刊,创刊于2004年,自2015年1月1日起由月刊改为双月刊,全年出版6期。《华北科技学院学报》以安全科技为主要特色,立足于基础理论与应用研究,重点刊登安全工程技术、矿业工程、环境工程  相似文献   

8.
《华北科技学院学报》2014,(8):F0002-F0002
正《华北科技学院学报》是由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主管、华北科技学院主办的以安全科学技术为主要特色的专业性学术期刊,创刊于2004年,自2014年1月1日起由季刊改为月刊,全年出版12期。《华北科技学院学报》以安全科技为主要特色,立足于基础理论与应用研究,重点刊登安全工程技术、矿业工程、环境工程、土木工程、矿山机电工程、矿  相似文献   

9.
<正>《华北科技学院学报》是由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主管、华北科技学院主办的以安全科学技术为主要特色的专业性学术期刊,创刊于2004年,自2015年1月1日起由月刊改为双月刊,全年出版6期。《华北科技学院学报》以安全科技为主要特色,立足于基础理论与应用研究,重点刊登安全工程技术、矿业工程、环境工程、土木工程、矿山机电工程、矿  相似文献   

10.
《华北科技学院学报》2014,(4):F0002-F0002
正《华北科技学院学报》是由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主管、华北科技学院主办的以安全科学技术为主要特色的专业性学术期刊,创刊于2004年,自2014年1月1日起由季刊改为月刊,全年出版12期。《华北科技学院学报》以安全科技为主要特色,立足于基础理论与应用研究,重点刊登安全工程技术、矿业工程、环境工程、土木工程、矿山机电工程、矿山电子信息技术、矿山计算机应用等论文,适当发表安全哲学、安全管理学、安  相似文献   

11.
当代大学生作为社会中的一个特殊群体,是未来技术创新的主力军,肩负着推动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历史责任。但地方高校大学生存在科技风险防范意识淡薄、防范观念滞后、科技伦理和方法论缺失的现状,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科技风险防范意识教育已经成为高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地方高校可通过更新观念、创造条件、营造氛围等培养模式,强化、优化大学生科技风险防范教育,培养大学生的科技风险防范意识,提高他们的科技风险防范能力。  相似文献   

12.
在大学教育中,应将提高大学生科学素养放在重要位置。通过设立大学科普工作岗位、开设相应的公共选修课体系、定期开展科学讲座、合理利用大众媒介中的科技传播内容等,全方位提升在校大学生的科学素养。  相似文献   

13.
法制教育是职业院校教育的重要内容,我们在提高职业院校学生职业技能的同时,要不断培养学生的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当前职业院校法制教育还存在许多不足,我们要从充分认识职业院校法制教育的重要性、理性看待职业院校学生的异常行为、建立科学的法制教育课程体系等方面来最终实现学校法制教育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14.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经济社会的发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成为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一种趋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是指大学生在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同时,以学校为主导,借助全社会的资源和力量,实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社会教育相互渗透、相互作用的过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的实现主要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念、教育内容、教育主体、教育载体实现社会化。  相似文献   

15.
公共政治课教学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大学生思想认识,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环节,也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内在要求。随着新阶段国际国内形势的深刻变化,对大学生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行为方式和价值取向产生重大影响,给高校公共政治课教学带来新的问题和挑战。构建以创新为目标、学生为主体、研究性学习为策略的教学模式,是提高公共政治课教学质量、增强教学实效的重要途径,也是促进当代大学生健康成长的客观需要。  相似文献   

16.
学校素质教育的缺失,确实需要更多的社会科学知识来弥补;一代青少年学子,真切需要更多的优秀传统文化来熏陶。被歌德曾经赞叹和敬畏的"头上的星空和内心的道德法则"的哲学,对现代人类认知世界、理性世界和情感世界所发挥的作用日见重要和迫切。而在当前建设和谐社会、和谐校园的主流语境中,如何以中国经典和谐哲学引领大学生的理性思维,当然就成为社会科学进校园的一个重要话题。《周易》"推天道以明人事"的阐发,几乎是对中国哲学的概括和总结。沿着这条理路,我们正可探索中国经典"和谐"哲学发生与演进的历史轨迹。人类"轴心时期"的先秦,哲学的元始结晶出了"天道—人事"的真理颗粒。把握这一真理颗粒,应该看做大学生人生"人之为人的必修课目"。  相似文献   

17.
新媒体的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给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分析我国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现状,提出通过建构课程体系,优化利用高校教育资源,增强大学生媒介素养的自我意识等措施,提高大学生的媒介素养.  相似文献   

18.
软件技术基础课程是一门面向高校理工科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开设的专业基础课程。该课程融合了多门软件技术理论,包括程序设计、算法与数据结构、软件开发过程、操作系统、数据库等。该课程的实验教学环节对于学生掌握多种软件技术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文中提出了一种全新的实验教学改革新模式,将学生按照兴趣爱好分为数据结构方向和数据库方向,通过学习和使用本方向的软件开发工具,完成一个本方向的大作业,提高学生的软件开发能力和上机动手能力。实践证明,该模式对于培养学生的软件开发能力、上机动手能力、创新精神和团队意识,起到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郭春雨  赵大刚  刘桂杰 《实验室科学》2013,16(4):152-154,158
创新思维是大学生培养的重点。船舶与海洋工程科技创新中心为学生创新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激发着学生敢于创新、勇于创新和勤于创新,在培养创新性人才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展望未来,大学生科技创新中心—"船舶设计科技创新中心",将进一步完善管理机制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为培养创新型人才做出更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20.
现今的社会,已经进入到“视觉化时代”,尤其是数码科技和互联网技术的日新月异,更进一步促进了视觉文化的繁荣。现今的大学生是在视觉文化的影响、侵染、包围之中成长的,他们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与生活习惯都不可避免地与视觉图像发生着千丝万缕的关系。适应时代的要求,在高校中大力开展视觉素养教育,对提升当代大学生的综合人文素养具有不可忽视的特殊价值,成为大学生素质教育的一个崭新的领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