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吕希山 《科技信息》2011,(15):304-304,329
沥青路面损害的原因相当复杂,其中水损害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问题。所谓沥青路面的水损害,是指沥青路面在水分存在的条件下,受交通荷载和温度胀缩的反复作用,一方面水分逐渐侵入到沥青与集料的界面上,同时由于水动力的作用,沥青膜渐渐地从集料表面剥离,导致集料之间的粘结力丧失面发生的路面破坏过程。  相似文献   

2.
徐义民 《科技资讯》2007,(25):58-59
分析了沥青路面水损害的机理破坏特征,论述了高速公路沥青路面产生水损害的直接原因与间接原因,提出了包括使用良好集料并对路面进行封层、掺加外掺剂、采用沥青玛蹄脂碎石混合料结构、足够压实以及设计良好的排水系统等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3.
由于动水压力是目前高速公路沥青路面引发水损害的主要原因 ,因此对沥青与集料界面的粘结作用提出更高的要求。强化冻融劈裂试验表明 ,开发研制的含铬外加剂能够显著提高酸性集料沥青混合料长期抗水损害能力。大量研究表明 ,配位键理论对认识沥青集料界面粘结机理具有重要意义 ,在沥青集料界面上增加难溶于水的离子键和配位键化合物 ,能够较好地解决混合料的水敏感性问题 ,特别是在界面上引入过渡金属阳离子有利于提高混合料的长期抗水损害能力  相似文献   

4.
提高沥青混合料抗水损害新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由于动水压力是目前高速公路沥青路面引发水损害的主要原因。因此对沥青与集料界面的粘结作用提出更高的要求,强化冻融劈裂试验表明,开发研究的含铬外加剂能够显著提高酸性集料沥青混合料长期抗水损害能力,大量研究表明,配位键理论对认识沥青-集料界面粘结机理具有重要意义。在沥青-集料界面上增加难溶于水的离子键和配位键化合物,能够较好地解决混合料的水敏感性问题,特别是在界面上引入过渡金属阳离子有利于提高混合料的长期抗水损害能力。  相似文献   

5.
基于细观尺度技术研究环氧沥青混合料(EA)早期水损破坏的力学特性,建立集料-黏结界面-沥青砂浆平面细观力学有限元模型.引入内聚力模型(CZM)对集料与沥青砂浆界面进行离散,模拟EA在水分渗透过程中集料与沥青砂浆界面裂缝的萌生、扩展直至失效的过程,分析载荷与水分耦合作用下EA出现集料剥离与裂缝的力学特性.研究表明:EA的力学响应受材料含水率的影响很大,剥落主要发生在体积较大且形状不规则的集料周围;材料含水率增加会加剧沥青混合料水损破坏的程度,集料剥离呈快速增大趋势;集料四周薄弱界面区域内的沥青砂浆在受力上最为不利,极易出现水损病害.集料体积特征对EA水损破坏存在较大的影响,应控制过粗集料在混合料中所占比例.  相似文献   

6.
牛思学 《甘肃科技》2010,26(15):122-124
随着甘肃省高等级公路的迅速发展,沥青路面作为一种高级路面被广泛采用,然而,沥青路面却易出现早期损害现象,水损害是其中首要的也是最严重的现象之一。在对路面破坏现象广泛调查、统计的基础上,沥青路面的早期破坏现象大多与水有关。通过对破损路面路况调查;芯样检测;芯样马歇尔试验;芯样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回收沥青等试验发现,由于沥青混合集料的配合比不佳,导致沥青路面的水稳性,强度下降。在水和车辆荷载作用下,造成沥青路面的早期损害。  相似文献   

7.
表面脱粒是沥青路面常见病害之一,会对沥青路面的耐久性和路用性能产生极大不利影响。为解决沥青路面脱粒预测和敏感性分析所需要的沥青-集料界面断裂能实测问题,本研究提出了摆式冲击试验的测试方法,通过对“集料-沥青-集料”试件施加横向剪切冲击荷载,使得沥青与集料界面发生破坏并测试其断裂能。研究中对温度、沥青种类、集料类型、水、矿粉等因素对沥青-集料界面断裂能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沥青-集料界面断裂能可作为评价沥青-集料界面性能的指标,综合体现了沥青-集料粘附性能和沥青内聚性能,以及不同温度、荷载条件作用下沥青-集料界面的力学特性;温度对沥青-集料界面断裂能影响较大,随着温度升高沥青-集料界面断裂能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且沥青与集料粘附性能逐渐提高,沥青内聚性能逐渐降低;SBS改性沥青和高粘改性沥青与集料的界面断裂能明显大于基质沥青,但两种改性沥青与集料的界面断裂能除峰值外差异不显著;集料类型对沥青-集料界面断裂能的影响不具有显著规律;在各个温度下水都会使沥青-集料界面断裂能发生衰减;在沥青中加入矿粉会使界面断裂能下降,基于沥青混合料性能的最佳粉胶比范围,并不一定对沥青-集料界面性能起到...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沥青路面水损害影响因素的分析,从提高沥青与集料的粘附性,级配选优,改善路面结构三方面提出改善沥青混合料水稳定性的措施。  相似文献   

9.
对典型沥青路面水损害进行调研与试验分析.构造深度试验、无损密度检测试验及芯样空隙率试验表明,沥青上面层离析严重;钻芯样冻融劈裂试验表明,该试验同实体工程坑槽病害相关性较差.为深入分析水损害成因,又进行了沥青混合料抽提试验及集料含泥量试验,结果表明路面存在离析现象且集料含泥量偏大.由此可知,沥青路面水损害的典型原因为空隙率过大及(或)沥青混合料离析严重,集料含泥量偏大,混合料水稳性相对不足,多雨季节等.最后给出了若干对策以及既抗水损害也抗车辙的级配.  相似文献   

10.
大量的路面损害状况调查和分析表明,水是导致沥青路面早期损害的重要原因。渗入沥青面层中的水在车辆荷载及温度作用下引起沥青膜从集料上剥离,导致沥青路面松散,进而出现坑槽等损坏形式。  相似文献   

11.
简析沥青路面水破坏的产生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晓舜  刘明光 《科技信息》2009,(5):310-310,188
水破坏是指降水透入路面结构层后使路面产生早期破坏的现象,它是目前沥青混凝土路面早期病害中最常见也是破坏力最大的一种痛害:本文总结了沥青路面水破坏的主要形式,从沥青路面设计、施工、管理等方面分析了沥青路面水破坏产生的原因,并针对性地提出了切实可行的预防措施,以减小水破坏对沥青路面的损害程度。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影响路面水损的因素进行了分析,介绍了沥青混合料水稳性的评价,详细阐述了减小水损害的措施,以保证沥青路面的质量,从而延长路面的使用寿命,提高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影响路面水损的因素进行了分析,介绍了沥青混合料水稳性的评价,详细阐述了减小水损害的措施,以保证沥青路面的质量,从而延长路面的使用寿命,提高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4.
梁高荣 《科技信息》2013,(3):376-376,443
我国目前在对沥青路面病害形成机理、预防及处治措施等方面的研究还处于探索阶段。加上沥青混凝土路面和路基早期病害的具有种类多、成因复杂、破坏严重、持续发展等特点,因此对它的研究和处治就成了摆在科技工作者面前迫在眉睫的课题。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影响路面水损的因素进行了分析,介绍了沥青混合料水稳性的评价,详细阐述了减小水损害的措施,以保证沥青路面的质量,从而延长路面的使用寿命,提高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影响路面水损的因素进行了分析,介绍了沥青混合料水稳性的评价,详细阐述了减小水损害的措施,以保证沥青路面的质量,从而延长路面的使用寿命,提高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7.
汤立志 《科技信息》2010,(18):I0303-I0304
水损害是沥青混凝土路面早期病害的重要原因之一,预防混凝土路面早期水损害,可以大大延长沥青路面使用寿命。本文从设计、施工、外部环境等方面,系统地分析了沥青路面水损害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系列预防沥青水损害的措施。  相似文献   

18.
袁伟涛 《科技信息》2012,(25):362-362,397
在我国北方地区,路面主要以半刚性基层的沥青路面为主,但是路面裂缝现象屡见不鲜,这不仅破坏路面连续性和平整性,影响行车舒适性,而且容易造成水损害,降低公路使用寿命。因此,科学分析、预防和处治沥青路面裂缝,是提高公路服务水平和延长公路使用寿命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为了研究有机蜡温拌沥青—集料界面之间的黏附性及其混合料水稳定性,基于表面自由能理论,利用躺滴法分别测试了无水及有水条件下有机蜡温拌沥青(Sasobit温拌沥青和RH温拌沥青)与集料(石灰岩和玄武岩)的表面自由能和黏附功,并通过冻融劈裂试验评价了混合料水稳定性能.结果表明:集料中的残留水分阻碍了沥青在集料表面形成沥青膜,降低了有机蜡温拌沥青—集料界面之间的黏附性;有机蜡温拌剂类型对沥青—集料界面之间的黏附性影响较小;与石灰岩相比,玄武岩由于表面自由能中的极性分量显著,SiO_2、Al_2O_3等主要化学成分与水化合成酸,可降低残留水分对沥青—集料界面黏附性的负面影响;有机蜡温拌沥青—集料界面之间的黏附功与混合料的水稳性之间存在良好的线性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20.
水泥混凝土再生集料是建筑垃圾经分选、破碎、筛分工艺处理后的天然集料替代物,包含了水泥砂浆、原生集料、水泥砂浆与原生集料复合体。沥青混凝土内部界面损伤是沥青路面开裂的主要诱因,探究再生集料对沥青混凝土内部界面损伤的影响,有利于水泥混凝土再生集料在路面工程的推广。本文研究首先采用再生集料制备再生集料沥青混凝土(recycled aggregate asphalt concrete, RAAM),将RAAM中内部界面分为水泥砂浆-沥青砂浆界面(cement mortar-asphalt mastic interface, CMI)和天然集料-沥青砂浆界面(natural aggregate-asphalt mastic interface, NAI),通过电镜扫描试验和X线计算机体层成像(X-ray computed tomography, X-ray CT)试验获取了沥青混凝土内部界面的微细观特征,并采用半圆弯曲试验和有限元模型分析了RAAM的界面力学特征。试验结果表明,再生集料中的附着水泥砂浆具有多孔结构,增加再生集料用量会加剧沥青混凝土高温压缩过程中的内部界面损伤,水泥砂浆内部、水泥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