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双沟地幔岩中初始熔体的REE地球化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周德进 《科学通报》1993,38(1):96-96
云南新平县双沟蛇绿岩中发育有地幔岩初始熔融现象。初始熔体只分布在变质橄榄岩中,镜下通常呈液滴状、弯曲状或不规则状,最小粒径约0.1-0.4mm。冷却结晶成单斜辉石、斜方辉石、尖晶石、斜长石及玻璃的集合体,斜长石及部分玻璃蚀变或脱玻化形成钙铝榴石、绿泥石及少量绿帘石、葡萄石、蛇纹石。在变质橄揽岩中另有一些白色-绿色的细脉,宽0.5-17cm,长几米,主要由单斜辉石和钙铝榴石组成,为异剥钙榴岩脉,平  相似文献   

2.
张志诚  郭召杰  刘树文  郑海飞 《科学通报》1998,43(19):2092-2095
新疆库鲁克塔格南部阔克苏地区出露较多的斜长角闪岩类,这些岩石呈包体状产于花岗闪长质片麻岩中,地球化学研究表明,这类斜长角闪岩为正斜长角闪岩,原岩为弱碱性玄武岩类。这表明本区可能存在太古宙的镁铁质地壳,大约820Ma构造-热事件,可使得本区的变质杂岩Sm-Nd同位素发生了均一化,这一事件可能与广泛的塔里木运动有关。  相似文献   

3.
阿尔金山西段榴辉岩的确定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50,自引:6,他引:50  
刘良  车自成  罗金海  王焰  高章鉴 《科学通报》1996,41(16):1485-1488
继车自成等在阿尔金山东段贝克滩一带发现高压变质岩石之后,我们又在其西段江格萨依南确定了一套榴辉岩。该榴辉岩与石英石榴单斜辉石岩相伴生,有些已退变为榴闪岩。它们呈透镜体状出露于区内元古界中深变质岩系之中,向东断续可追索到茫崖石棉矿西北,全长约200km(图1)。  相似文献   

4.
彭琪瑞 《科学通报》1959,4(6):208-208
最近,在某地发玥有广大碱性岩分布,包括正長岩、霞石正長石、霓輝石正長岩、黑云母輝石正長岩等。这种碱性杂岩成岩林及岩牆侵入在寒武紀石灰岩中。在碱性岩附近,石灰岩变成大理岩。局部有接触变質帶。寬自数公尺至十余公尺,产生有透輝石、符山石、黑榴子石、黑云母、金云母、綠帘石、褐帘石、锆石、榍石,磷灰石等。黑榴子石和榍石普遍,局部很多。黑榴子石經光譜半定量分析含Nb大于0.3%。局部有霓辉石鉀長石和黑榴子石成互层的条帶状岩石,条帶寬約数毫米,紅部分化学分析有以下成分: Nb_2O_5 0.0612% ZrO_2 1.61% TR_2O_3 0.022%沿接触部分常有正長岩脈和黑云母(金云母)化。最有意义的是在本区有分布相当广泛的炭酸鹽岩脈(Carbonatites)。这些岩脈主要侵入在结晶石灰岩中,或沿层理,或切割石灰岩层,厚度一公尺至数公尺,沿走向及傾斜方向延長,尚未查明。岩脈多数沿  相似文献   

5.
王东方 《科学通报》1984,29(14):872-872
辽东是我国前寒武系地层出露较好的地区之一。本区太古界变质岩系属于高级区岩系,清原群、鞍山群古陆核由云英片麻岩、长英片麻岩。含辉石的斜长角闪岩、磁铁紫苏麻粒岩、二辉麻粒岩、斜长角闪片麻岩等组成,夹条带状含铁建造。除云英、长英片麻岩等外,多数岩石可恢复为基性-超基性镁铁质喷发岩。从早元古代开始,骤然扩大了水圈,辽河群下部还有一些酸性火山岩(下辽河亚群或宽甸群),从辽河群中上部开始,沉积建造占优势,在区域变质作用  相似文献   

6.
<正>宝音图群主要分布在内蒙古中西部霍各乞、狼山和图古日格一带,主要由云母片岩、石英岩、大理岩夹(石榴石)斜长角闪岩组成,其中云母片岩中出现有石榴石、十字石、蓝晶石等特征中压型变质矿物.前人研究认为宝音图群的原岩形成于中元古代(1426Ma),属于华北克拉通的一部分,代表被动大陆边缘的裂谷环境.本文选择其中石榴石斜长角闪岩进行变质作用和年代学研究.石榴石斜长角闪岩样品13LS08含角闪石63%(vol.)、斜长石11%、石榴  相似文献   

7.
刘若新 《科学通报》1995,40(14):1304-1304
1 岩体地质及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碧溪岭石榴石橄榄岩-榴辉岩体是大别山超高压变质带中含柯石英榴辉岩或含微粒金刚石榴辉岩体中最大者,其面积略大于1km~2,平面略呈浑圆状.岩体与大别群花岗质片麻岩构造接触,其间可见宽十余米的糜棱岩带.糜棱岩中钾长石的多重扩散域构造-热年代学研究结果表明,它们是在165Ma时经快速抬升进入到相当于350℃左右的地壳水平,直到102~97Ma时又一次抬升定位于现今的位置.碧溪岭岩体是一个以榴辉岩为主(占90%以上)的镁铁-超镁铁岩体,超镁铁岩类包括有石榴石橄榄岩、石榴石橄榄二辉岩,榴辉岩可分出石英榴辉岩(包括蓝晶石榴辉岩)、铁钛榴辉岩、高镁榴辉岩(包括斜方辉石榴辉岩)三类,而以石英榴辉岩占优势.在剖面上,石英榴辉岩与高镁榴辉岩或铁钛榴辉岩可以呈互层出现.榴  相似文献   

8.
张儒瑗 《科学通报》1980,25(17):797-797
1978年,作者在冀东迁安娄子山确定了一种特殊的变质岩——英榴易熔岩.这种岩石长期被当作榴辉岩对待.但它既不同于狭义的榴辉岩和榴辉铁橄岩,也不同于与超镁铁质共生的石榴辉石岩.就我们所知,该类岩石还未报道过.英榴易熔岩作为夹层产在早太古代迁西群中,出露面积长1—2公里,宽几十米.上下围  相似文献   

9.
班公湖-怒江蛇绿岩带西段改则南拉果错蛇绿岩中的斜长花岗岩野外地质、岩相学、岩石学、地球化学和锆石组成综合研究表明, 拉果错斜长花岗岩为洋壳运移过程中含水条件下辉长质岩石剪切深熔作用形成的, 该类斜长花岗岩锆石年龄代表了与洋壳扩张时代同期或者稍晚于洋壳扩张时代的洋盆扩展时代. 拉果错斜长花岗岩锆石SHRIMP U-Pb年龄为(166.6 ± 2.5) Ma, 这一结果表明在班公湖-怒江蛇绿岩带西段存在中侏罗世洋盆.  相似文献   

10.
西藏丁青蛇绿岩中玻镁安山岩类的深成岩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张旗 《科学通报》1985,30(16):1243-1243
丁青蛇绿岩位于班公湖-东巧-怒江蛇绿岩带内。在丁青地区,分为东、西两个杂岩体。东部蛇绿岩从下至上有方辉橄榄岩、堆晶斜方辉石岩、堆晶辉长岩、辉长岩和岩墙杂岩,包括辉绿岩、辉长岩和斜长花岗岩。岩相学上,辉长岩和辉绿岩分别具典型的辉长结构和辉绿结构,辉绿岩岩墙的边缘具淬冷结构。岩石由斜长石(拉长石和倍长石)、石英和辉石等组成。大多数  相似文献   

11.
苏犁  宋述光  宋彪  周鼎武  郝建荣 《科学通报》2004,49(12):1209-1211
位于商丹断裂以北松树沟一带的“秦岭群(?)”主要由(石榴)斜长角闪岩/角闪斜长片麻岩组成并保留少量石榴辉石岩透镜体,著名的松树沟纯橄岩体呈透镜状产于其中研究表明石榴辉石岩是早期高压麻粒岩相变质的代表岩石,而(石榴)斜长角闪岩是其退化变质的产物,由于其构造位置的重要性,长期以来,该套岩石的形成环境和时代一直受到普遍关注,李曙光等人报道石榴辉石岩退化变质的石  相似文献   

12.
北祁连东草河蛇绿岩: 一个早古生代的洋壳残片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位于北祁连山俯冲杂岩带南面的东草河蛇绿岩是一个构造移置岩块(大小为3 km×6 km). 其下部岩石组合为多期次侵入的岩床状堆晶纯橄岩-橄长岩-斜(钙)长岩-斜(钙)长质辉长岩-辉长岩系列, 其中可见不谐合的纯橄岩-橄长岩侵入体. 往上过渡到均质的辉长岩-苏长质辉长岩系列, 顶部则有辉绿岩质岩墙与玄武岩质熔岩. 矿物结晶顺序为橄榄石±铬尖晶石→斜长石→单斜辉石→斜方辉石→钛铁氧化物矿物. 堆晶岩中的铬尖晶石成分(Mg#: 42-66, Cr#: 41-57)类似于现今的洋壳特征. 堆晶岩石与均质岩石系列中的斜长石与单斜辉石成分变化, 反映了岩浆结晶分异的过程且与现今的洋壳成分特征相似. 辉绿-玄武质熔岩的全岩地球化学成分与N-MORB类似. 东草河蛇绿岩组成岩石群的REE与微量元素蛛网图分布特征显示它们是N-MORB岩浆分异的结果. 利用SHRIMP锆石U-Pb定年法, 获得苏长质辉长岩的锆石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为(497±7) Ma, 代表东草河蛇绿岩的构造侵位年龄. 由岩石建造、矿物化学、全岩地球化学与定年学的研究结果, 可以确认东草河蛇绿岩是一个古祁连洋洋壳残片, 为古祁连洋向北俯冲的一个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13.
兴蒙造山带东段小兴安岭西北部出露的新开岭-科洛杂岩主要由变质岩、构造片岩和花岗岩类组成. 前人依据变质程度将该杂岩划归为前寒武纪变质岩. 本文报道了科洛杂岩(黑云斜长片麻岩)、新开岭群构造片岩、新开岭杂岩中的门鹿河顶子含黑云二长花岗岩和冷川花岗闪长岩的锆石SHRIMP U-Pb年龄. 研究表明: (1) 科洛杂岩(黑云斜长片麻岩)的变质年龄为216±3 Ma(2σ), 原岩年龄为337±7 Ma(2σ). (2) 新开岭群构造片岩的原岩为中酸性火山岩, 喷发年龄为292±6 Ma(2σ); (3) 门鹿河顶子含黑云二长花岗岩侵位于167±4 Ma(2σ); (4) 冷川花岗闪长岩164±4 Ma(2σ). 这表明新开岭-科洛变质岩并不是前寒武纪变质岩, 以前认为的本区古陆块可能并不存在. 结合研究区及区域资料, 新开岭-科洛杂岩可能代表了与印支期碰撞有关的变质杂岩, 在碰撞造山后或非造山伸展背景下, 新开岭-科洛杂岩中的主要花岗岩类于中侏罗世侵位.  相似文献   

14.
分布于皖北和苏北徐淮地区的早侏罗世侵入杂岩体主要由二长闪长斑岩组成,其形成时代为191Ma,岩体中含有大量的榴辉岩类包体,主要由榴辉岩和石榴辉石岩组成,它们经历了榴辉岩相高压变质和角闪岩相退化变质两个阶段。包体榴辉岩中的石榴石以铁铝榴石为主;单斜辉石主要是绿辉石和普通辉石。矿物组合及温度和压力计算结果表明,该类包体榴辉岩相变质的温度和压力条件为大于1.2-1.5GPa和709-861℃;角闪岩相退化变质的温度和压力条件为0.70-1.03GPa和666-738℃,该类高压捕虏体的发现不仅对了解华北陆台南缘深部陆壳的物质组成与结构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可能对认识大别-苏鲁超高压变质带的俯冲-碰撞-折返演化过程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5.
沂蒙矿,K(Cr,Ti,Fe,Mg)_(12)O_(19)——我国发现的一种新矿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董振信 《科学通报》1983,28(15):932-932
一、产状和矿物共生组合沂蒙矿发现于沂蒙山区一金伯利岩岩脉中。该区金伯利岩形成于中生代,现在剥蚀面上出露的围岩为混合岩化片麻岩。赋存沂蒙矿的金伯利岩主要由橄榄石和金云母组成,副矿物为镁铝榴石、铬铁矿、钛铁矿、铬透辉石、磷灰石、锆石、碳硅石、钙钛矿等。这些矿物具有富铬特征,例如,镁铝榴石含Cr_2O_3可达11.39%,  相似文献   

16.
西天山造山带以发育蓝片岩和低温榴辉岩著称,蓝片岩中的大量榴辉岩相脉体记录了蓝片岩-榴辉岩相转变时的流体活动.详细的野外调查发现,西天山超高压榴辉岩内也发育了大量的高压脉体,而与蛇纹岩伴生的榴辉岩则受到了明显的异剥钙榴岩化改造,这些都是俯冲带变质作用过程中流体活动的直接证据.超高压榴辉岩内发育的高压脉体主要有3种类型,分别为绿辉石脉、石英脉和黝帘石脉,这些脉体不同程度地切穿了早期的面理.脉体石榴石是物理迁移的结果,而其他脉体矿物如榍石、绿辉石、黝帘石、白云石和磷灰石等,是从高压流体中晶出的.高压流体对钡元素具有富集作用,流体成分在时空上存在不均一性.这些普遍发育的脉体形成于超高压榴辉岩折返阶段,表明在减压过程中也可以发生强烈的流体活动和微量元素迁移.西天山异剥钙榴岩的原岩年龄为-420 Ma,异剥钙榴岩化作用发生在折返阶段(-290 Ma).在部分异剥钙榴岩化阶段,流体富集Ca,Si,Ti,Mn,Nb,Ta,Zr和Hf,亏损Fe,Mg,Na,K,REE,Tb和Y,氧逸度高,流体对岩石的交代作用不彻底,发育不平衡矿物结构;在完全异剥钙榴岩化阶段,流体富集Ca,Mg,LREE,Ni和Cr,亏损Fe,Ti,Rb,Ba,MREE和HREE,流体作用强烈,富水流体相的强烈淋滤作用使大部分元素发生迁移.  相似文献   

17.
辽宁盖县梁屯-矿洞沟碱性正长岩Rb-Sr年龄及其意义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辽宁盖县梁屯-矿洞沟岩体由霓辉角闪正长岩,霓辉正长岩,角闪正长岩,辉石正长岩以及正长霓辉岩构成,结合该岩体的Rb-Sr同位素测定结果进行了年代学和地质意义问题的讨论;提出该岩本形成于早元古宙,是辽东拉张性构造标志的看法;并认为该岩体的存在批示出其变质围岩应形成于1900Ma以前。  相似文献   

18.
张海祥  牛贺才  K.Terada  于学元  H.Sato  J.Ito 《科学通报》2003,48(12):1350-1354
研究显示, 库尔提蛇绿岩中斜长花岗岩的野外地质产状、岩石学和岩相学以及地球化学特征均与剪切成因的斜长花岗岩一致, 是由洋壳运移过程中下部第三层发育的剪切带中的辉长岩经低角度剪切变形形成的角闪岩的部分熔融形成的. 斜长花岗岩的锆石SHRIMP年代学研究表明, 该蛇绿岩形成于泥盆纪, 形成时间为372±19 Ma, 这同时代表了库尔提弧后盆地的扩张时代. 该年代学研究结果表明, 古亚洲洋板块向西伯利亚板块俯冲消减作用应始于晚古生代早期.  相似文献   

19.
闽东南晚中生代的壳幔作用:平潭火成杂岩的同位素证据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董传万 《科学通报》1997,42(9):959-962
幔源玄武质岩浆底侵并与下部地壳的相互作用,是地壳增生和改造的一种重要方式,也是形成钙碱性花岗岩类杂岩的重要机制,因此,在钙碱性花岗岩中往往保存着壳幔作用的信息,本文以福建平潭钙碱性火成杂岩为例,据其单粒锆石U-Pb法定年和全岩Sm-Nd同位素研究,结合闽东南的地球物理资料,讨论这一地区的壳-幔相互作用问题1 平潭火成杂岩地质概况福建平潭县是我国第五大岛,岛上出露角闪辉长岩、花岗闪长岩和花岗岩,它们的出露面积比约为6:12:82,构成以花岗岩为主体的钙碱性杂岩,这一面积比说明,不可能由一种基性岩浆演化出面积比之大约20倍的花岗岩类,野外观察表明,角闪辉长岩呈岩株、岩墙穿插在花岗岩中,岩墙边界弯曲呈细褶状,在岩墙附近的花岗质岩石中常集结着大量定向分布的浑圆状、鱼群状辉长质岩石包状,构成层流状(Stromatitic-like)构造,其中一些较大的岩石包体具冷凝边,有的又具反向脉(Back-vein),这些包体是同深成岩墙边缘的两种岩浆混合过程中的条带状辉长质岩浆碎块,以上地质学证据表明,平潭火成杂岩是由两种独立的岩浆,即辉长质岩浆和花岗质岩浆,近于同时结晶形成的,  相似文献   

20.
报道在敦煌地块东巴兔山干沟地区发现形成于中太古代(~3.06 Ga)的片麻岩.岩相学和岩石化学数据表明研究样品为花岗闪长质片麻岩,具有太古宙TTG质岩石特征.LA-ICPMS锆石U-Pb定年结果显示,锆石核部年龄为~3.06 Ga,表明这套片麻岩形成于中太古代,为敦煌地区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古老的岩石;锆石边部1.92~1.86 Ga的年龄记录了敦煌地块古元古代末期的构造-热事件.锆石核部Hf同位素结果显示,除2个锆石测点的εHf(t)值为5.6和1.2,对应的锆石Hf两阶段模式年龄为3091 Ma和3356 Ma外,其余26个测点的εHf(t)值均为负值,介于–9.4~–0.5,对应的两阶段模式年龄为4.00~3.45 Ga,峰值为~3.82 Ga,表明该花岗闪长质片麻岩原岩的岩浆源区以古老地壳物质为主,伴有少量新生地壳物质的加入;揭示该地区早期地壳物质最初形成的时间至少在始太古代(3.80~4.00 Ga).结合塔里木地块和华北地块前寒武纪地质已有研究成果,提出敦煌杂岩与米兰杂岩并非同一构造岩石单元;敦煌地块可能曾属于华北克拉通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