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曹勇  柳炳成 《科技信息》2011,(16):I0074-I0075
当前高职院校学生道德教育面临如下几点新问题:社会中的多元价值观对高职院校道德教育的冲击;计算机网络对学校德育的影响;学生思想品德的失真。究其原因,学校道德教育的自身缺陷是其中的主要根源。这包括:学校德育"非道德"化和"单一化"。关于对策问题,本文提出了六点构想:从德育的环境、对象、内容和形式以及学校道德教育的主客体方面进行分析和阐述。  相似文献   

2.
赵艳 《科技信息》2007,(32):260-260
在教学过程中渗透高职院校学生道德教育,对如何处理好职业教育与德育素质教育之间的关系展开研究,进一步提高高职院校一线教师在授课过程中的教书与育人相结合的能力,结合社会的时代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摆正高职学生的处事心态和人生定位,针对高职院校学生自身素质特点和理论教学时间相对较少的现状展开有针对性的德育教育。  相似文献   

3.
本文在对高职院校学生网络道德教育内涵进行概述的基础上,分析了高职院校学生网络道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高职院校学生的群体特征,从增强社会网络道德教育作用、创新学校网络道德教育体系等方面探讨了加强和改进高职院校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对策,以期为我国的高职院校学生的网络道德教育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4.
道德不是外在于生活的东西,而是和生活融为一体。道德是生活中的道德,因此真正有效的高职学院德育模式的选择必须是以生活为依托进行的主体性道德教育。文章在对高职学院德育处于"边际情势"或"无效状态"的归因分析后,从高职学院生活德育模式的内涵和特征出发,对高职学院生活德育模式作了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5.
浅谈"两课"教学如何突出高职特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职院校与普通高校培养目标的不同,决定了高职院校的"两课"教学既有与本科院校的共性,又有高职院校的特殊性。我们应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等方面突出高职特色,更好地发挥"两课"的德育功能。  相似文献   

6.
陈加荣 《咸宁学院学报》2011,31(10):102-104
海峡两岸有着地缘、血缘、商缘、法缘、文缘的"五缘"优势,因此两岸的高职院校在思想道德教育方面也有着各种各样的关连之处,本文正是试图从这"五缘"出发,来进一步分析和阐述海峡两岸高职院校近二十年来在德育方面的异同,为我省的高职院校德育方面的研究略尽绵薄之力。  相似文献   

7.
高职院校和其他高等学校相比,有其自身的特点。在对高职院校的学生进行德育工作要根据高职院校的特点,有的放矢地进行。要增强高职院校德育的有效性,必须拓宽高职院校德育的途径。本文旨在探索拓宽高职院校德育途径,希望能为高职院校德育工作提供一定的理论和实际操作的借鉴。  相似文献   

8.
陈梦薇 《科技信息》2009,(34):I0056-I0057
高职德育目标是高职院校德育工作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不仅是高职德育的出发点,也是高职德育的落脚点。本文从高职德育目标的基本内涵,思考构建高职德育目标的立足点和新思路,以明确高职院校德育工作者和学生的努力方向。  相似文献   

9.
教育模式的选择取决于教育对象的认知水平。审视高职院校德育的立足点,对大学生进行分层次的引导,加强主体性建设和双向性调整,通过单项或多项选择的理论教育、学科渗透、集体活动、行为践履、生活指导、情感体验、心理疏导、文化涵育、自我教育等德育模式加强大学生的道德教育,才能取得德育的实效。  相似文献   

10.
传统文化教育与高职院校德育功能实施存在一定的关联度。针对目前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在高职院校德育中缺失的现象,有必要确立传统文化教育在高职院校德育工作中的实施路径,以加强高职院校的德育工作。  相似文献   

11.
人格教育与高校德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德育从结构上看包括政治教育、道德教育、思想品德教育和人格教育,其中,人格教育是高校德育其他要素的基础,因此,高校德育必须重视人格教育,从多个渠道、多种途径对学生实施人格教育。  相似文献   

12.
传统学校道德教育的强制性、灌输性压抑了学生道德学习的自主性和选择性;传统学校道德教育的封闭性、限制性阻碍了学生道德学习的开放性和生成性;传统学校道德教育忽视了学生道德学习的实践性和发展性.探究性道德学习则彰显了学校道德教育的本体价值,突出了道德实践能力和创造性人格的培养,实现了学校道德教育向学生生活世界的回归,构建了以自我教育为核心的道德教育方法体系,并使学生学会了交往与合作.  相似文献   

13.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美德,也是中国当代思想道德建设的重点。高校是中国思想道德建设的主阵地,以诚信为重点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应是高校德育工作重中之重,具有重要的价值意蕴,它是继承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的客观需要,高校思想道德教育的切入点,是贯彻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客观需要,是促进大学生成才的道德基础。  相似文献   

14.
江泽民提出“以德治国”,是时代的呼唤,是法制的发展。青少年的德育教育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关系到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大局,所以,青少年德育教育是“以德治国”的基础。而当前学校的德育问题令人忧虑,学校德育工作的不力,少数教师的德育意识不足以及德育教学中的知行脱节等,都将严重阻碍教育事业的发展。因此,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及学校领导要切实转变教育观念,建立和完善德育政策机制,加强德育教师队伍建设和德育研究队伍的建设,认真研究德育的内容。  相似文献   

15.
本文剖析了性、性道德、性道德教育的涵义及性道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在此基础上,论述了对大学生进行性道德教育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大学生社会公德教育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论述了社会公德的含义、内容和大学生社会公德现状,分析了大学生社会公德意识缺失的原因,提出了大学生社会公德教育的根本路径,对加强大学生社会公德教育,提高大学生社会公德水平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7.
道德情感培育原则探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道德情感培育与科学文化知识的传授有联系也有区别。道德情感的生发、提升、强化、转变有其特定的条件和规律,由此决定道德情感培育必须遵循特定的原则。要使培育人们道德情感的努力收到实效,必须坚持全面性培育与针对性培育相统一、理性说教与动情感染相结合、社会实践与个体省悟相发明、主导性与主体性相激扬、家庭熏陶学校教育社会影响相衔接。  相似文献   

18.
我国现行的道德教育在教育对象的理解、教育目标的设置、教育内容的构建、教育方法的选择、教育效果的评价和教育理想的预设等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应然与实然的二元对立。这种对立与道德产生的历史渊源、道德所属的学科背景和社会主流意识的倡导都有关系。在崇尚以人为本的今天,只有在实践中强调道德教育主体的积极参与和体验,道德教育才能够回到本源,学校道德教育才能够真正进入应然状态。  相似文献   

19.
短信媒体为高校德育工作提供了新的教育平台和研究视角的同时,也为高校德育工作的教育模式和教育目标提出了新的挑战。只有在学校和整个社会的共同努力下,积极发挥"第五媒体"的积极作用,才有利于把高校的德育工作提升到新的水平。  相似文献   

20.
大学生德育工作的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德育工作在大学生的教育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德育工作直接影响到大学生的成长过程。从创新的视角,剖析了大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现状,提出了以人为本、顺应大学德育工作的时代脉搏、与学生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在交往中提升大学生的整体素质和加强大学生的自我教育等德育新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