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1,43(5)
为了研究油藏内源微生物好氧和厌氧激活规律,在亨盖特厌氧微生物操作平台上,对沾3区块油井产出液分别进行好氧和厌氧激活研究。结果表明:油藏内源微生物在好氧和厌氧激活方式下均能被有效激活,激活5 d以后,菌密度超过10~8个/mL,但不同激活方式激活的菌群结构、驱油功能菌存在显著差异。在好氧激活下的微生物代谢速率快,开始产乳化剂时间比厌氧激活早;厌氧条件下,加入磷酸盐、硝酸盐,提供电子受体能够显著促进厌氧乳化,乳化指数可达100%。但氧化还原电位的提高,对内源微生物厌氧代谢产酸、产气有一定抑制作用,总酸含量从2.769 g/L降至1.046 g/L,气压从0.156 MPa降至0.060 MPa, CH_4含量从31.1%降至5.6%。室内模拟研究揭示的微生物厌氧激活特征为中高温油藏内源微生物驱油厌氧代谢调控提供了重要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2.
3.
胜利油田S12块内源微生物群落选择性激活条件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在考察了胜利油田S12块注入水和油井产出水中细菌群落状况的基础上,针对烃类降解菌、产甲烷菌、硝酸盐还原菌等有益于采油的细菌群落,研究了营养条件对细菌群落激活的影响。结果表明,激活剂配方St-12能较好地刺激有益内源菌群落的生长,且对硫酸盐还原菌、铁细菌及硫细菌等对采油不利的细菌起到了一定的抑制作用。室内岩心模拟试验表明,在水驱基础上内源微生物驱可以提高采收率最高达9.14%。 相似文献
4.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6):112-118
以胜利油田沾3区块油藏内源微生物为激活对象,筛选得到具有长效功能的激活剂组分,并利用功能菌定量化检测技术,研究了不同长效激活剂组分条件下产甲烷菌功能基因mcr A、硝酸盐还原菌功能基因nir S、硫酸盐还原菌功能基因dsr A这3种功能基因的增殖情况。研究发现,经过实验筛选的长效激活剂组分,在模拟油藏环境下,相比较现用玉米浆配方均能较好地、长时间地激活内源微生物。含有植物多糖组分(淀粉)的激活剂体系厌氧产气效果显著,气压最高可达到0.064 MPa,甲烷含量最高可达1.44%,mcr A基因随着时间的延长,上升趋势明显。 相似文献
5.
应用最大可能数法(MPN)和高通量测序分析新疆油田氯化钙水型油藏产出液中微生物群落结构。应用离子色谱分析了油藏地层水的离子组成,确定了激活内源微生物的基础及目标。确立以原油乳化效果、激活后烃氧化菌浓度为筛选激活剂的主要指标,进行了内源微生物激活剂的筛选。在单因素实验筛选最佳碳源、氮源和磷源后,采用均匀设计优化了激活剂组分含量,并进行了激活效果评价实验。实验结果表明:优化的激活剂激活地层水中内源微生物后,原油乳化效果明显,提高功能菌群烃氧化菌等菌浓5~6数量级,而硫酸盐还原菌被明显抑制;同时微生物群落结构发生明显改变,细菌生物多样性有所降低,实现了对Pseudomonas、Bacillus、Stenotrophomonas、Pusillimonas和Acinetobacter等常见采油功能菌的高效激活。 相似文献
6.
8.
针对陆梁油田陆9井区边底水油藏特性,运用聚合物驱等方法提高采收率在该油藏中受限;采用最大可能数法(MPN)分析油藏产出液中微生物四类菌浓度及分析了油藏地层水的离子组成;确定了激活内源微生物的激活思路。确定以菌浓、原油乳化效果和界面张力作为优化激活剂配方评价的依据;并以物理模拟实验为指导,通过调整激活剂中蔗糖、钠盐的浓度,比较激活剂是否注气两种方式;优化了激活剂配比,进行了激活效果评价实验。结果表明,对于陆梁油田陆9井区油藏,在一定范围内,提高激活剂中蔗糖、钠盐的含量,注入空气,可以有效提高微生物驱采收率;其中激活剂体系优化选择质量分数0. 55%的蔗糖、质量分数0. 6%钠盐,可提高驱油效率6. 45%,能较好满足生产效益,为陆梁油田陆9井区开展内源微生物驱提供了可靠的室内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9.
不同激活剂条件下油藏内源微生物激活过程中DGGE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胜利油田沾3区块油藏状况分析的基础上,模拟地层高温高压的条件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研究了不同激活剂对内源微生物的激活效果.实验分别以葡萄糖、蔗糖、玉米浆、淀粉作碳源,以油井产出水和注入水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微生物的激活优化.结果表明,激活以后水样中微生物种群发生了明显变化,以葡萄糖为碳源激活效果尤为突出.另改变葡萄糖的浓度对激活效果进一步研究,结果表明,当葡萄糖的浓度为5 ~ 7.5 g·L-1时较为合适,细菌密度能达到107 cell·mL-1.产出水的激活效果比注入水要好. 相似文献
10.
沾3内源微生物驱的生物特征变化及其对驱油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内源微生物驱油通过激活油藏中特定的微生物群落提高原油采收率。分析胜利油田沾3区块内源微生物驱现场试验产出液中微生物群落结构以及优势菌的动态变化,考察油藏生物特征与现场开发动态之间的对应关系。结果表明:生物多样性、优势菌含量与现场生产动态之间存在明显的相关性,其中菌群多样性与原油产量之间呈明显负相关关系;4类优势菌的交替协同作用直接影响了原油产量,优势菌总量的变化与原油产量之间呈明显正相关关系,而且油井产量的变化滞后于生物特征的变化。 相似文献
11.
从水环境微生物的种类出发,梳理了典型微生物的致病特征及其感染风险;比较了中国相关标准中指示性微生物种类与美国及欧盟的差异,并分析了中国7大流域中指示性微生物与病原微生物的相关性;基于污染微生物的来源明确了影响水环境中微生物污染的主要因素;对水环境中微生物的检测方法和应用现状进行综述.总体而言,中国各大流域均受到微生物的... 相似文献
12.
战友 《黑龙江科技学院学报》2006,16(4):216-218
为了寻找氯类杀菌剂的替代产品,研制了ZY-105溴基杀菌剂.实验室测试和工业应用实验表明,ZY-105高效溴基杀菌剂具有杀菌速度快、腐蚀性小、液体形态、无刺激性气味等优点.ZY-105方便连续投加和自动控制,运行稳定,弥补了现有氧化型杀菌剂的不足,是目前工业及生活水消毒杀菌的理想杀菌剂. 相似文献
13.
14.
15.
从土壤中分离得到一株高效絮凝剂产生菌A 9,经鉴定为芽孢杆菌,首次发现芽孢杆菌产生絮凝剂·通过碳、氮源及初始pH等培养条件实验,获得了该菌产絮凝剂的最佳培养基(g/L):溶性淀粉10,KH2PO42,K2HPO45,MgSO4·7H2O0-2,NaCl0-1,酵母汁2,初始PH=9-0·絮凝实验结果表明,用该菌产生的絮凝剂处理高岭土悬浮液,絮凝效果优于其它种类微生物絮凝剂,且不需添加Ca2+及Al3+等助凝剂,用量仅为一般生物絮凝剂用量的1/10~1/100· 相似文献
16.
捕收剂乳化提高浮选性能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用捕收剂以煤油为主,采用的乳化剂有RM-1(非离子型)、油酸钠(阴离子型)、十二烷基硫酸钠(阴离子型)。实验室和工业结果均表明,捕收剂乳化以后,可节约用量,而且非离子型的RM-1乳化剂制取的煤油液具有良好的浮选促进作用和浮选选择性。 相似文献
17.
江苏泥质海岸防护林土壤微生物数量分布及其类群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凡营造防护林的林地,其土壤微生物的总量平均比对照滩涂高出100余倍,比农田高出20余倍,其中刺槐林、竹林土壤微生物总量明显高于水杉林;微生物类群以细菌为主体,放线菌为次,真菌最少(细菌在每克干土中约900 ̄8000万,放线菌为200 ̄2400万,真菌为0.8 ̄1.7万);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垂直分布随着土层深度而递减,以0 ̄20cm范围内居多;土壤微生物的数量春季略大于秋季。 相似文献
18.
明胶-十二烷基硫酸钠复配体系表面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明胶-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复配体系,研究了SDS浓度、明胶浓度、明胶种类及分子量对其表面活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随着SDS浓度的增加,体系的表面张力降低,并在其变化曲线中有一“平台”区域,同时体系的乳化力增大,其乳化力顺序为纯SDS溶液>水解皮明胶-SDS>水解骨明胶-SDS>骨明胶-SDS>皮明胶-SDS体系;各体系的起泡力及其稳定性亦随之增大。而明胶浓度的增加导致了各明胶-SDS体系表面张力的增大,且明胶浓度对大分子明胶体系的影响较之小分子明胶体系要大;明胶浓度的增加降低了体系的泡沫稳定性;但明胶浓度及其种类、分子量对体系的乳化力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