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为研究NO对乳腺癌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本研究首先用梯度浓度NO供体SNP处理乳腺癌细胞MCF-7,MTT法检测细胞活性,发现高浓度SNP抑制细胞增殖;PI-AnnexinV和Hoechst细胞核染色检测结果显示,高浓度NO促进细胞凋亡.用低浓度SNP处理细胞,划痕愈合及小室迁移实验结果显示,低浓度SNP促进细胞迁移;RT-qPCR和Westernblot结果显示,低浓度SNP上调转录调控辅因子MRTF-A及其下游的迁移相关基因MYL9、MYH9和CYR61的表达.在MCF-7细胞敲低NOS2基因同样导致MRTF-A、MYL9、MYH9及CYR61表达下降;敲低MRTF-A则SNP不再促进上述迁移相关基因的表达.以上实验结果提示:NO的肿瘤生物学效应与NO浓度密切相关,细胞内源性或外源性低浓度NO可能通过刺激迁移相关基因表达而促进乳腺癌细胞转移,而MRTF-A参与了NO诱导的迁移相关基因表达.  相似文献   

2.
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可以诱导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的迁移,但其促进迁移机制尚不清楚.研究使用Calphostin C抑制剂来抑制PKCα的活性,从而研究TNF-α诱导MSCs迁移的作用是否通过激活PKCα来完成.利用50,ng/m L的TNF-α处理MSCs,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实验表明TNF-α可以诱导MSCs的迁移.加入PKCα的抑制剂Calphostin C后,可以抑制TNF-α对MSCs迁移或侵袭的诱导,并降低迁移标志基因MYL9(Myosin light chain 9,MYL9)、CYR61(Cysteine rich 61,CYR61)的表达.以上结果表明,PKCα抑制剂Calphostin C可以抑制TNF-α诱导的MSCs迁移.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HDAC抑制剂SAHA对宫颈癌HeLa细胞肿瘤生物学特性的影响,使用SAHA处理HeLa细胞后,在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台盼蓝染色法检测细胞增殖,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β-半乳糖苷酶染色法检测细胞衰老,划痕实验和小室迁移实验检测细胞迁移能力,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PCR)和免疫印迹(Westernblot)检测基因表达.结果显示:SAHA处理HeLa细胞后,细胞增殖能力下降,发生衰老,同时在分子水平上促进p21基因表达;抑制细胞迁移,在分子水平上迁移相关基因MYL9表达水平下降;SAHA处理的细胞没有表现出明显凋亡现象.本研究结果提示SAHA可能通过促进p21和MYL9基因表达发挥抑制细胞增殖、促进细胞衰老和降低细胞迁移能力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用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istone deacetylase complex,HDAC)抑制剂SAHA对人乳腺癌细胞MCF-7进行处理,抑制组蛋白的去乙酰化,进而检测SAHA对MCF-7的影响.体外划痕实验与Transwell实验表明SAHA可以抑制MCF-7细胞的迁移;免疫印迹(Western blot)实验表明SAHA可以抑制迁移相关基因MYL9蛋白水平的表达.MTT实验和克隆形成实验表明SAHA可以抑制MCF-7细胞的增殖;Western blot实验与逆转录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实验表明SAHA能够抑制细胞周期蛋白标志基因CyclinD1、CDK4的表达,促进周期蛋白激酶抑制剂p21的表达.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环状RNA细胞周期蛋白D1(circ-CCND1)靶向微小RNA(miR)-224-3p/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RT1)轴对食管癌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利用q RT-PCR检测食管癌组织和细胞中circ-CCND1、miR-224-3p、SIRT1 m RNA表达水平;生物信息学、双荧光素酶实验、pull down实验、RIP实验验证circ-CCND1、SIRT1与miR-224-3p靶向关系;EdU、CCK-8法测定细胞增殖,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Transwell小室实验检测细胞迁移和侵袭,Western blot检测SIRT1、Bcl-2、Bax、MMP9蛋白表达.结果表明,circ-CCND1、SIRT1在食管癌组织和细胞表达升高,miR-224-3p表达降低(P<0.05),选择ECa-109细胞进行后续实验;生物信息学、双荧光素酶实验、pull down实验、RIP实验证实circ-CCND1、SIRT1与miR-224-3p存在靶向关系;沉默circ-CCND1或过表达miR-224-3p可显著抑制ECa-109细胞增殖、迁移、侵袭,促进凋亡(P<...  相似文献   

6.
肝细胞癌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其转移是肝癌患者主要的死亡原因.microRNA参与调控肿瘤的转移,具有成为治疗靶点的潜力.本研究通过生物信息学的手段挖掘公共数据库中的microRNA表达谱数据,鉴定出新的潜在的促进肝癌转移的microRNA hsa-miR-371a-3p.细胞愈伤实验和细胞迁移实验的结果证明hsa-miR-371a-3p的过表达能够促进肝癌细胞的迁移.而且,在hsa-miR-371a-3p过表达的肝癌细胞中,预测的靶基因MRVI1和UBR7的mRNA表达水平下降,说明hsa-miR-371a-3p可能通过下调MRVI1和UBR7的方式促进肝癌细胞的迁移.  相似文献   

7.
探讨二甲双胍是否通过调控STAT3的表达抑制头颈部肿瘤的EMT和迁移.在头颈部肿瘤686LN细胞株上给予二甲双胍处理,Western blot检测上皮-间叶样转化(EMT)相关蛋白的表达;通过Transwell实验检测二甲双胍对头颈部肿瘤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在高转移特性的头颈部肿瘤细胞株和配对的低转移特性的细胞株上,检测STAT3蛋白表达;用脂质体转染STAT3的小干扰RNA,检测头颈部肿瘤EMT相关蛋白的表达;在686LN上给予IL-6处理或者给予二甲双胍处理或者同时给予IL-6和二甲双胍处理,检测STAT3蛋白和EMT相关蛋白表达;以及通过Transwell实验检测二甲双胍对IL-6诱导的细胞迁移的影响.结果显示,给予二甲双胍处理,抑制头颈部肿瘤的EMT,并且细胞迁移能力减弱. STAT3磷酸化和总蛋白在高转移特性的头颈部肿瘤细胞株高表达.转染STAT3 siRNA抑制STAT3的表达可抑制头颈部肿瘤的EMT.二甲双胍抑制IL-6介导的STAT3磷酸化水平升高,抑制IL-6诱导的EMT,同时二甲双胍抑制IL-6诱导的细胞迁移.结论说明,二甲双胍抑制头颈部肿瘤EMT和细胞迁移,并且能抑制IL-6介导的STAT3磷酸化水平升高,其抑制头颈部肿瘤迁移作用机制可能与下调STAT3的磷酸化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索CCCTC结合因子(CCCTC-binding factor, CTCF)对人胆管癌细胞的生长、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及其潜在的分子作用机制,利用慢病毒感染法获得稳定过表达或敲低CTCF的胆管癌细胞系,采用蛋白质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 Wb)检测CTCF蛋白表达水平,采用Cell Counting Kit-8(CCK-8)法和克隆形成实验检测细胞生长情况,采用Transwell小室实验检测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采用GraphPad软件(v6)的Mann-Whitney U检验分析CTCF基因在癌和癌旁组织间的mRNA差异表达.结果显示:过表达CTCF可显著促进HCCC-9810和RBE胆管癌细胞的生长、迁移和侵袭能力;敲低CTCF呈现相反的表型.通过通路富集分析发现:CTCF的表达水平在胆管癌中与p53信号通路活性显著负相关,过表达CTCF可显著下调p53及其靶基因p21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而敲低CTCF则显著促进p53和p21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综上,本研究揭示CTCF可能通过抑制p53信号通路而促进胆管癌细胞生长、迁移和侵袭而发挥促癌基因的功能.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的临床研究显示人巨细胞病毒(HCMV)与神经胶质瘤关系密切,但HCMV促进胶质瘤进展的机制仍未阐明,而microRNA(miRNA)在神经胶质瘤中被检测到异常表达,因此提出潜伏感染的HCMV会通过调节宿主细胞miRNA从而影响神经胶质瘤发生发展的假设。首先通过转录组分析和细胞实验,证实miR-409-3p在HCMV感染后显著下调。生物信息学预测显示锌指结合蛋白1(ZEB1)为其下游靶基因。miR-409-3p过表达后的细胞划痕实验以及Transwell迁移实验证实,miR-409-3p的过表达会导致ZEB1下调并抑制胶质瘤U87细胞迁移,而外源性过表达ZEB1可恢复U87细胞迁移能力。研究结果表明,潜伏感染的HCMV能够通过下调宿主细胞中miR-409-3p,从而上调ZEB1表达,促进神经胶质瘤细胞迁移。  相似文献   

10.
淋巴细胞特异性蛋白-1(LSP1)在部分多发性骨髓瘤中表达升高,但其在肿瘤中的作用仍知之甚少.研究了LSP1在多发性骨髓瘤中抗新型抗肿瘤药物万珂(Bortezomib)诱导细胞凋亡的作用及机制.筛选LSP1高表达和低表达的多发性骨髓瘤细胞IM9和KAS6作为实验模型.应用RNA干扰基因沉默IM9细胞中的LSP1,或在KAS6细胞中转染LSP1表达质粒,用Bortezomib等化疗药物处理细胞后,PI/Annexin V染色并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和分析细胞凋亡率.同时RT-PCR方法检测和分析被LSP1所影响的重要细胞凋亡相关基因的变化.结果发现,LSP1在多发性骨髓瘤细胞IM9和KAS6中差异性表达高和低,与Bortezomib诱导的细胞凋亡效率密切相关.利用RNA干扰敲低IM9细胞中LSP1,可显著增强IM9对Bortezomib的敏感性,同时在KAS6中转染LSP1表达质粒,可降低Bortezomib诱导的细胞凋亡.对部分重要凋亡基因的RT-PCR检测发现,LSP1可诱导BCL-xl基因表达,同时抑制p53表达.因此,发现LSP1可通过调节凋亡基因的表达促进肿瘤的抗药性.  相似文献   

11.
检测灯盏乙素对乳腺癌MDA-MB-231细胞中的长链非编码RNA(LncRNAs)的相对表达量的影响,进一步探索灯盏乙素对肿瘤的作用机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的方法,检测对照组与不同剂量组的灯盏乙素处理后的乳腺肿瘤细胞中lncRNAs MALAT1、NEAT1和p53基因mRNA的相对表达量,并观察细胞存活率.结果发现,灯盏乙素在低剂量(1、10、25μmol/L)时促进细胞增殖,而在高剂量50μmol/L以上时抑制细胞增殖.灯盏乙素在低剂量时使得乳腺癌MDA-MB-231细胞中MALAT1,NEAT1和p53基因的表达水平下降,而在100μmol/L的高剂量时MALAT1,NEAT1和p53基因的表达水平上升.灯盏乙素影响乳腺癌MDA-MB-231细胞中LncRNAs MALAT1和NEAT1基因以及p53基因的表达,并且存在剂量反应关系,低剂量与高剂量呈现出相反的表达量变化.  相似文献   

12.
在人肺肿瘤细胞H1299中稳定表达含R273H点突变的p53蛋白(p53-R273H),观察到细胞中E-cadherin mRNA和蛋白水平下调,同时细胞迁移能力增强.免疫荧光方法检测发现p53-R273H显著降低E-cadherin在肿瘤细胞间的表达.这些结果表明p53-R273H突变蛋白具有下调E-cadherin基因的表达和促使肿瘤细胞迁移的新功能.  相似文献   

13.
探讨e IF4E在CXCL12诱导胃癌细胞形态学改变和迁移中的作用和机制.在胃癌细胞株(SGC7901,MGC803)上给予CXCL12处理,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的改变;通过transwell实验检测CXCL12对胃癌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在SGC7901上给予CXCL12处理,用Western blot检测e IF4E磷酸化和总蛋白水平的变化;用脂质体转染e IF4E的小干扰RNA,检测e IF4E对胃癌细胞形态学和迁移的影响;以及用qRT-PCR检测与肿瘤侵袭转移密切相关的因子MMP9的mRNA水平的表达.结果显示,给予CXCL12处理,胃癌细胞形态由上皮表型向长梭形的间叶样表型转变,细胞的迁移能力提高.在相同浓度的CXCL12处理情况下,转染e IF4E siRNA抑制e IF4E的表达,可抑制CXCL12诱导的细胞的形态学改变和迁移能力.另外,CXCL12引起与肿瘤转移密切相关因子MMP9的mRNA水平的表达升高,而用siRNA抑制e IF4E的表达,可下调MMP9的mRNA表达水平.结论:CXCL12激活了e IF4E,阻抑e IF4E的表达抑制CXCL12诱导的形态学改变和细胞迁移,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上调MMP9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4.
摘要:p53 是最重要的抑癌基因之一。在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超过50% 的人类肿瘤组织和细胞中存在 p53 基因发生突变,而且大多数为点突变,其中包括 R273H,由此产生的点突变蛋白会失去 p53 的DNA结合和特异的转录活性。最近的研究表明p53突变蛋白还可能获得一些野生型p53蛋白不具有的新的生物学活性。在本研究中,我们在人肺肿瘤细胞 H1299 中稳定表达含R273H 点突变的p53 蛋白(p53-R273H),观察到细胞中 E-cadherin mRNA 和蛋白水平下调,同时细胞迁移能力增强。免疫荧光方法检测发现 p53-R273H 显著降低 E-cadherin 在肿瘤细胞间的表达。这些结果表明p53-R273H 突变蛋白具有下调 E-cadherin 基因的表达和促使肿瘤细胞迁移的新功能。  相似文献   

15.
SCP1是一种膜定位的磷酸酶,可以去磷酸化RNA聚合酶Ⅱ并沉默神经元基因.目的:探讨SCP1对人乳腺癌MDA-MB-231细胞迁移和增殖能力的影响,并研究其机制.方法: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多种癌细胞中SCP1的表达;体外划痕实验检测SCP1对MDA-MB-231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Transwell TM细胞侵袭实验检测SCP1对MDA-MB-231细胞侵袭能力的影响;MTT法检测SCP1对MDA-MB-231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Western blot法检测SCP1对细胞信号通路分子p-AKT表达的影响.结果:SCP1多种癌细胞中均有表达;SCP1能抑制MDA-MB-231细胞的迁移及增殖能力;抑制SCP1的表达能显著上调MDA-MB-231细胞p-AKT的表达.结论:SCP1可能通过去磷酸化AKT抑制MDA-MB-231细胞迁移和侵袭.  相似文献   

16.
采用慢病毒介导的小RNA干扰技术,靶向干扰神经胶质瘤U87细胞中ATF5基因的表达,构建ATF5基因下调稳定表达的细胞株,并用Real-time PCR检测ATF5基因的下调表达效率。CCK8实验检测下调ATF5基因表达后对U87细胞增殖的影响;Semi-quantitative RT-PCR及Western-blot分别在mRNA、蛋白水平上检测下调ATF5的表达后对感染的HCMV复制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下调ATF5基因的表达可以抑制U87细胞的增殖,并且可以分别在mRNA、蛋白水平上抑制HCMV的复制。抑制U87细胞的增殖可以减慢神经胶质瘤的增长速度,抑制HCMV的复制可以减慢或者阻止神经胶质瘤恶性转化过程。由此可以推断出,下调ATF5基因的表达不仅可以直接抑制神经胶质瘤细胞的生长,还可以间接的抑制神经胶质瘤的发生发展。因此,下调ATF5的表达可能成为治疗神经胶质瘤的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PSF作为真核细胞中的抑癌蛋白,在Hela细胞发生基因突变导致其蛋白功能改变.为了阐明突变体PSF蛋白在肿瘤细胞的作用,本文分别采用siRNA干扰、细胞生长曲线、细胞划痕等实验检测muPSF对Hela细胞增殖及迁移的影响,半定量PCR实验分析PSF调控的下游靶基因的可变剪切情况.研究结果显示,当通过siRNA干扰muPSF的表达后Hela细胞的增殖迁移能力下降,高表达突变体PSF可增强Hela细胞的增殖与迁移,半定量PCR实验分析PSF下游调控基因显示muPSF可以改变增殖和迁移相关基因的可变剪接形式.因此,我们的实验证明,Hela细胞中muPSF通过调控下游靶基因的可变剪切影响Hela细胞的增殖和迁移能力.  相似文献   

18.
为了研究Zfx基因在精子发生过程中的作用,本实验利用RNA干扰技术针对猪Zfx基因m RNA的不同靶位设计构建了4个不同的sh RNA干扰载体:3个RNAi-Ready-p SIREN-Retro Q-Zs Green(p SIREN)质粒重组载体(a、b、c),1个p LL3.7慢病毒骨架质粒重组载体(p LL3.7-sh RNA)。通过对仔猪睾丸体外培养生精细胞中的Zfx基因进行人为干扰后,提取总m RNA,利用q RT-PCR对Zfx基因m RNA表达进行丰度测定。结果表明:p SIREN质粒重组载体干扰组对Zfx基因没有明显地作用,慢病毒骨架质粒重组载体干扰组对Zfx基因表达抑制效果显著,抑制率为51%(P﹤0.05)。结论:筛选获得了慢病毒骨架质粒重组干扰载体,其对仔猪睾丸体外培养生精细胞中的Zfx基因表达具有显著地干扰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即刻早期基因Cyr61在宫颈癌中的表达及与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的关系.方法收集183例宫颈病变患者,根据术后病理检查结果分为良性病变组、宫颈上皮内瘤变组、宫颈癌组,留存宫颈病变组织,免疫组化检测Cyr61表达水平,并分析Cyr61阳性率与患者病理特征的关系.采用RT-PCR及Western blot法检测人宫颈癌细胞株C33a、Caski m RNA和蛋白表达,并使用HPV16 E6特异性抑制序列si RNA转染Caski细胞株72 h,检测Cyr61 m RNA和蛋白表达.结果宫颈癌组Cyr61阳性率明显低于良性病变组和宫颈上皮内瘤变组,宫颈上皮内瘤变组Cyr61阳性率明显低于良性病变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情况的宫颈癌患者中Cyr61阳性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分化程度G1~G2、无宫旁浸润、有淋巴结转移的宫颈癌患者Cyr61阳性率偏高.宫颈癌细胞株C33a的Cyr61 m 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宫颈癌细胞株Caski,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si RNA组宫颈Caski细胞中Cyr61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yr61在宫颈癌组织中低表达,且与病变程度呈负相关;HPV16可能通过E6蛋白相关信号通路下调Cyr61的表达,促进宫颈癌的发生与发展.  相似文献   

20.
为了研究绵羊Zfy基因干扰载体对性控效果的影响,本试验利用RNA干扰技术针对绵羊Zfy基因m RNA序列设计、构建3个sh RNA干扰载体(p LL3.7-A、p LL3.7-B和p LL3.7-C),并对体外培养的生精细胞进行转染,利用q RT-PCR测定Zfy基因m RNA表达丰度,从而筛选出有效的干扰载体。然后将效果较好的干扰载体通过绵羊睾丸注射,进行体内干扰试验。q RT-PCR检测结果显示:成功构建了3个干扰载体,其中p LL3.7-A、p LL3.7-B对生精细胞Zfy基因的表达水平分别下降了54%(P0.05)、26%(P0.05),而p LL3.7-C对其干扰效果不明显(P0.05);p LL3.7-A、p LL3.7-B干扰载体的体内干扰试验结果显示,后代雌羔率分别为64.7%(P0.01)、44.4%(P0.05)。本研究结果表明,本实验构建的干扰载体对绵羊Zfy基因产生干扰作用,且使后代性别比例发生一定程度的偏移,为进一步研究绵羊性别控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