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杜威认为经验方法是克服传统哲学二元论的惟一方法。这种方法不仅对自然科学的探究是适用的,而且对人文科学也同样具有指导意义。他以艺术和道德领域为例来分析经验方法在人文领域中的具体运用,给出了对道德领域进行经验探究的三条途径。正是在这一意义上。科学与人文价值构成了一个系统的文化结构。另外,杜威的经验概念不仅与康德意义上的经验概念不同。与实证主义的经验概念也存在根本的区别。  相似文献   

2.
科学实践哲学认为科学知识本性是地方性的,根本就不存在普遍性的科学知识.所谓普遍性知识是知识标准化的结果.那么科学知识是如何被标准化成今天大众所理解的科学知识呢?美籍科学哲学家琼·藤村通过深入癌症科学研究实验室的实证研究工作,描述了科学地方性知识的标准化过程,有力地支持了科学实践哲学关于科学知识从始至终就是地方性知识的观点.  相似文献   

3.
塞拉斯借助黑格尔感性确定性不可能性论证,批判所予是神话,但由于他依据了康德的直观与概念二元思维方式,仍陷所予困境中。为了摆脱困境,麦克道威尔的黑格尔式转向依据概念能力无边界性,使世界被动处在概念能力范围内。这虽摆脱了所予,但却陷于经验论困境,即被判断实在性先验地示例的实在性东西并不是具有概念化感觉内容的知觉经验,而只是当前印象,它不能确证普遍性知识。因此当代分析哲学需要推进黑格尔式转向,依据概念能力的设定性,主动运用逻辑的纯粹理念展示关于当前印象的思维规定的感觉内容。只有如此,当代分析哲学才能摆脱所予神话和经验论困境,使知觉经验确证知识。  相似文献   

4.
中国传统数学家在数学哲学观念上受到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受到中国传统哲学的影响,这也形成了中国传统数学家所理解的数学本体及存在方式与中国传统哲学本体及存在方式与具有一致相通性。这种一致相通性决定了中国传统数学的本体可以由中国传统哲学的本体推导出来,其结论就是中国传统数学研究对象是数,存在方式为抽象的存在于可感事物之中。而且这种方式推导出的以上结论与个别中国传统数学家所理解的数学对象及存在方式大体上是相同的,但更具有普遍性。  相似文献   

5.
为了打破传统二分法的禁锢,普特南提出了内在实在论的哲学立场,成为分析哲学反对形而上学实在论的重要发言人。普特南的内在实在论对形而上学实在论进行反驳,主要从三个要点展开:第一,内在实在论承认知识总是有经验的输入,以此反对形而上学实在论所认为的世界独立于心灵;第二,内在实在论提出以真理的融贯论代替形而上学实在论的真理的符合论;第三,内在实在论以真理的多元性与模糊性反对形而上学实在论关于世界的唯一的、真实的描述理论。通过对这三个方面的考察,还将获得关于普特南内在实在论富有教益的哲学洞察。  相似文献   

6.
哲学是什么?哲学家应该做些什么?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什么是哲学?我国的哲学教科书、辞书和辅导读物,无一例外地下了这样一个定义:“哲学是关于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这个定义全面涉及了哲学的研究对象、任务和方法。值得我们思考的是,这样界定哲学是否恰当?笔者的意见如下:1.20世纪知识的增长,使得哲学的“概括和总结”既无必要,也不可能。一、关于“不必要”。任何一项知识活动,各自有各自的概括和总结。具体知识的专家比非专业化的哲学家更熟悉也更善于总结自己知识领域的学术成果。在这方面,哲学家们未见得有特别高明之处。事实上,那些缺乏专门知识…  相似文献   

7.
第三种知识论纲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第三种知识问题可以上溯到康德,但它的系统论证却是现代西方科学哲学在认识论上最有代表性的成果之一,而从西方科学哲学的正统解释向后实证主义转换中产生的所有重大问题,几乎都与第三种知识问题有关。本文认为,第三种知识是不同于经验和理论的前提性知识形态,它包括世界图景、科学基准和思维方式等三个维度,在产生方式、论证方式和作用方式上都与经验和理论迥然不同,而经验一理论二分法的知识类型论,是已被打破的传统哲学的又一教条。  相似文献   

8.
对直觉(Intuition)的关注一直是西方哲学的重要维度,传统观点把直觉看作知识的重要基础和评判标准,直觉方法更被看作是哲学特有的优先方法。但是"直觉是什么?直觉是否具有证据意义?以直觉为方法的传统哲学是否合理?"三个问题却并没有得到很好的解释,它们构成了当前哲学界尤其是知识论领域直觉探讨的焦点。基于当前自然主义与传统直觉辩护者在这些问题上的争论,论文认为传统直觉观点的核心问题是过分解读直觉的可信赖性,而过强的自然主义则威胁到了哲学的自主性和权威性。主张采用一种"最低限度的"自然主义来维系二者之间的张力,从而尝试为哲学提供经验的基础,同时丰富哲学论证的方式。  相似文献   

9.
对心理技术的哲学反思包括三个方面的内涵:从心理技术的在场性、心理场域的作用及其对身体映像的控制来分析心理技术的实体性存在;从知识建构、知识扩展以及思维的形成等方面可以为认识论反思提供启示;从心理技术的研究、心理技术的实施以及心理技术与道德的涉身性了解心理技术的道德困境。  相似文献   

10.
社会建构论认为,科学实验室中不存在天然自然,都是主体介入后的人工自然,所以由此形成的科学理论也具有主观性,从而表明科学不具有传统意义上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分析人工自然的哲学内涵,可以表明主体对于天然自然的干预只是对其运行规律的选择性重组,而不是创造关于天然自然的规律;量子测量也是通过主体干预后使得天然自然的隐性属性转化为显性属性,并且通过研究显性属性来把握隐性属性。这表明,对人工自然的研究只是认识天然自然的中介和手段,而非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