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基于概念的起源和演变,区分了"数据密集型"和"大数据"两个相互联系的概念;结合库恩的"范式"理论,分析了将"数据密集型"研究方法作为"第四范式"、并将其与"大数据研究方式"混用的逻辑矛盾以及由此带来的相关问题;最后从库恩的"范式"和"不可通约"两个概念出发,分析了"大数据"与"小数据"的关系,并且从"范式"的认识论意义和纲领意义两个方面,阐述了将大数据作为与小数据不同的科学范式所具有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2.
大数据带来了因果与相关的显明观点,共鸣者众,争鸣者也不乏其数。因果与相关本来就是哲学上的老问题,老问题新讨论,大数据视域下重新审视两者的关系是对哲学或者大数据哲学的有益补充。相关关系可以细分为(决定论)因果、统计因果与非因果关系。相关关系包含了决定论的因果关系,决定论的因果关系必定是相关关系;统计因果找到了协调传统科学哲学的方法论与大数据方法论的中间桥梁,是大数据研究的一个中间驿站;大数据视域下通过统计因果相关可以推测集体的和个体的因果关系,但不能给出明确的证明依据;可以借助统计因果相关对因果与相关进行区别并联系起来。  相似文献   

3.
巴什拉是当代法国新认识论的最主要代表.他的科学认识论主要是通过反思科学史来认识理性问题,认为科学史是由一连串的"认识论断裂"构成,必须克服"认识论障碍"才能达到对科学的全面认识.  相似文献   

4.
《自然辩证法研究》2016,(11):109-113
<正>在进行的大数据技术革命之所以能够发生,是因为具备了如下条件:流行的思想潮流、核心的技术支持、坚实的科学基础、直接的哲学源流。从思想潮流来说,信息社会的提出,第三次浪潮的流行、信息高速公路的推动、虚拟世界的出现为大数据革命奠定了前期的思想基础;从技术前提来说,数字计算机、人工智能、互联网络和云计算等前沿技术为大数据革命奠定了核心的技术基础;从科学基础来说,数理逻辑、离散数学、系统科学和数据科学等学科的发展为大数据革命奠定了坚实的科学理论基础;从哲学源流来说,毕达哥拉斯的数本原说、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后现代主义和复杂性哲学已经为大数据革命奠定了良好的哲学基础。  相似文献   

5.
随着"大数据监控"时代的到来,一种新型的资本主义形式——监控资本主义——悄然出现。这种监控资本主义依靠现有的大数据监控技术,近乎零成本地剥削用户"剩余数据"实现原始积累,再藉助"算法式生产"方式将"剩余数据"转化为"预测性产品",再通过大数据监控系统将"预测性产品"精准地出售给各种广告客户,以此谋取高额"寄生性利润"。监控资本主义巧妙地"寄居"于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它一方面弥合了资本主义体系中的"信息鸿沟",但另一方面它的"寄生性本质"危及到了现有资本主义体系的持存。  相似文献   

6.
《自然辩证法研究》2016,(1):109-114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大数据方法越来越得到普遍的应用。从哲学层面分析大数据方法的本质,可以揭示这一方法相对于传统方法的异同,大数据方法用海量数据代替少量样本、用混杂数据代替精确数据、用相关关系代替因果关系,由此引发的宏观性和直接性是传统的认识方法所难以完全替代的。因此,可以将大数据方法看作是科学方法论的一个划时代的变革,是继演绎法和归纳法之后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的第三种工具。  相似文献   

7.
基于以大量、多样和快速为特征的大数据归纳,可以实现传统经验归纳无法替代和完成的工作,导致了一种极端的数据主义观点,以为人们已经不用再寻找现象背后的原因,不再需要科学的理论或模型了。本文旨在厘清大数据方法的意义及其与现实世界的关系,厘清相关性与因果性的关系等,以理性地看待大数据带来的挑战。  相似文献   

8.
作为主体的人在运用大数据进行网络舆情治理实践中,肩负着重要的伦理责任。然而,责任伦理的缺失在一定程度上引发了公正困境、主体消解、隐私泄露、自由受限等伦理问题。传统信念伦理由于其内在的局限性,在网络舆情治理中表现出明显不足。责任伦理克服了传统信念伦理的缺陷,契合了大数据语境下网络舆情治理的伦理诉求。因此,应在实践中通过重塑责任伦理,以实现大数据语境下网络舆情治理。具体而言,主体层面,强化主体的责任伦理意识;行为层面,构建多元责任主体协同共治格局;制度层面,建立健全责任伦理规范。  相似文献   

9.
社会物理学与大数据技术的融合具有鲜明的时代背景。大数据技术以数据驱动取代了理论驱动的科学认知模型,深化了人们对于社会系统多领域、多层面和多维度的科学认知;大数据技术为当代社会物理学的研究提供了一种整体性的本体论立场定位,促使社会物理学研究由局域-个体化思维向整体-社会化思维转变,并且推动了社会物理学研究的科学认知"统一性"建构;以大数据技术为基础的社会物理学研究所坚持的非精确性思维原则是一种认识论层面上的有效策略,它拓展了社会物理学研究的空间和范围;大数据技术的相关性分析为社会物理学的研究提供了一种重要的方法论工具,它为社会科学预测功能的实现起到了有力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0.
新实验主义的创始人伊恩·哈金提出"实验有自己的生命"的命题,认为实验先于理论,实验干预并创造现象,实验室科学可以自我辩护。哈金高举实验的旗帜,试图把哲学从传统的"理论优位"转向"实验优位",为科学哲学指明了新的发展方向。在协调论看来,哈金的新实验主义试图从"实验"的窗口考察科学哲学的新图景固然有益,但并不能证明实验优位,也不能否证理论优位。协调论不坚持理论优位,也反对实验优位,通过对哈金新实验主义实验优位论的批判,协调论主张理论和实验都是认识论的研究窗口,其研究结果在更深层面上可能是一种等价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