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贺兰山地区寒武-奥陶纪地层发育良好,屡序完整.地层区划属华北地层区贺兰山小区.岩石地层序列自下而上由辛集组、朱砂洞组、陶思沟组、胡鲁斯台组、阿不切亥组、马家沟组、米钵山组构成.通过对各岩石地层单位沉积相及沉积环境的分析研究表明,贺兰山地区寒武-臭陶纪为陆表海沉积,其地史演化由陆源碎屑海岸—浅海陆棚—台地边缘浅滩—台地潮坪相—陆棚内缘斜坡相组成.整个寒武纪时期基本以滨海-浅海为主,奥陶纪期间地壳缓慢下降,海侵逐渐扩大,奥陶纪中叶达到高潮形成次深海.奥陶纪晚期受构连运动的影响,地壳隆起,海水退去结束了陆表海沉积,贺兰山地区进入风化剥蚀阶段.  相似文献   

2.
安徽省宁国县胡乐地区奥陶纪新厂期笔石动物群新材料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安徽省宁国县胡乐地区奥陶系发育良好,是我国重要的奥陶系代表剖面之一,也是宁国页岩和胡乐页岩两个著名的奥陶系地层单位命名地。数十年来许多人在此作过研究,但未发现新厂期的笔石化石。作者于1981年的工作中,在原划为上寒武统西阳山组的顶部发现了大量的奥陶纪早期新厂期的反称笔石科化石扣网格笔石,经研究有6个属14个种和亚种,其中新种和新亚种各一个。依据笔石的地层分布情况,本文建立了二个笔石带,并分别与广东台山新厂组的新一(X_1)和新二(X_2)二个笔石带对比。据此,本区奥陶系与寒武系的界线比过去划定的界线下延31米。  相似文献   

3.
江西修水流域的奥陶系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江西修水流域的奥陶系是我国江南区的典型剖面之一。本文对该地区的奥陶系作了比较全面的系统研究,根据地层的岩性与古生物群的特点,结合实践应用方便,对本区奥陶系作了划分,并建立19个化石带,在其底部与顶部建立了两个新的地层单位,分别命名为“塘畔组”与“新开岭组”。同时,对各组所含的动物群性质进行分析,讨论了本区与邻区奥陶系的划分和对比问题。本文还就中、下奥陶统的划分问题提出了看法。  相似文献   

4.
湘西北奥陶系新认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位于江南古陆西段北侧,扬子区南缘的湘西北慈利地区的奥陶系地层的研究,对全面认识扬子区与江南区奥陶系的过渡性质和阐明其古地理情况,关系重大。但以往研究程度较低,为此,笔者于近年选择慈利宜冲桥奥陶系进行较全面的工作,在该系中段大湾组至宝塔组的三叶虫获得丰富成果,并首次进行了牙形刺的研究。通过多门类化石面貌的分析,重新修正了若干“组”的厚度,确立了大田坝组的存在,并将本区该段地层与其毗邻的江南区同期地层进行了对比。对研究本区的区域地质特点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5.
苗军  李红霞  魏建成 《科技资讯》2012,(29):23+25-23,25
贺兰山地区奥陶纪地层发育良好,特征显著。依据形成时间,其岩石地层序列自下而上划分为马家沟组,米钵山组2个组级岩石地层单位;出露于贺兰山中一南段,隶属华北西缘地层分区和祁连一北秦岭地层分区。笔者认为奥陶纪初期,海侵进一步扩大,海侵范围几乎含盖整个本区,形成了以碳酸岩盐为主的台地相沉积。后期沉积环境发生了明显变化,以碎屑岩,泥岩为主夹薄层灰岩,砾屑灰岩,角砾岩,属次深海大陆斜坡沉积。从岩石地层.地层层序,沉积相及沉积环境相演化序列总体看来,反映了一个海侵沉积序列演化规律。  相似文献   

6.
文章根据露头层序地层原理和方法,考虑层序关键界面、体系域特征、层序区域追踪对比性,对江南过渡带周边(石台—黟县一带)江南地层分区、江南过渡地层分区及下扬子地层分区奥陶系进行了露头层序地层研究。研究表明:江南过渡带周边奥陶系可识别出2个完整二级层序(SS1、SS2)与1个二级层序低水位体系域(SS3-LST)和11个三级层序(OSQ1~OSQ11),平均每个三级层序约为4.05 Ma,反映了研究区奥陶纪具有11次相对较大的海平面升降旋回;三级层序发育海侵体系域(transgressive system tract,TST)和高水位体系域(highstand system tract,HST),有时缺失低水位体系域(lowstand system tract,LST),局部凝缩段(condensed section,CS)难以识别;二级层序能进行较好的区域对比,三级层序不能完全对比;研究区北西高南东低,海水向北西方向持续海侵;北西侧灰质成分较高,水体相对较浅,而南东侧泥质成分较高,水体较深,在中间的江南过渡带,主体为斜坡相沉积,局部发育重力流沉积,其成因可能与江南断裂为同沉积断裂有较为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塔里木盆地塔中良里塔格组层序及岩相古地理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塔中低凸起是塔里木盆地隆起带由多级次级构造带组成的大型台背斜构造.奥陶纪海平面多次升降以及晚奥陶世末期抬升剥蚀的作用,使良里塔格组成为该地区沉积范围最为广泛的地层.在对该地区奥陶系层序地层研究的基础上,良里塔格组识别出SQ1和SQ2层序.以体系域为单位,结合多种地质因素和条件,编制良里塔格组层序—岩相古地理图.结果表明,塔中地区奥陶系良里塔格组沉积相带和古地理演化与构造运动和海平面变化密切相关,从塔中中央隆起向北斜坡和南斜坡依次发育碳酸盐陆棚—棚缘—斜坡—混积陆棚—半深海的沉积体系.  相似文献   

8.
桃源、慈利一带位于江南地层区边缘,与扬子地区相邻,寒武系与奥陶系界线附近的地层发育良好,沉积连续,化石丰富,生物具有扬子型和江南型之间的过渡性特征,是我国研究寒武系与奥陶系的理想地区之一。本文描记了界线附近的地层,建立了三个笔石带,自下而上为:(1).Dictyograptus wutingshanensis带,(2).D.flabelliformis带,3).Anisograptus带。寒武系与奥陶系界线位于D.wutingshanensis带与D.flabelliformis带之间。本文还对笔石动物群的性质进行了分析,与邻区和国外相当地层进行了对比,并讨论了本区寒武系与奥陶系界线。  相似文献   

9.
详细描述了米仓山南缘奥陶系剖面。将该区奥陶系划分为湄潭组、宝塔组和龙马溪组三个岩石地层单位,并探讨了其空间变化规律,同时根据生物组合特征建立了四个生物带,发现了Hirnantia-Kinnela组合带的存在。拟定后的龙马溪组为一跨晚奥陶世-早志留世的岩石地层单位。  相似文献   

10.
本区奥陶系划分下统阿克萨依湖组,中统落石沟组(或兽形湖组),上统饮水河组。早奥陶世的腕足类、三叶虫及头足类的生物区系较复杂,与华北、藏南-滇西和扬子区关系较密切,属混生型。中晚奥陶世的头足类、三叶虫及腕足动物与藏南-滇西和扬子区接近,基本上属扬子区系。说明奥陶纪时亚洲大陆的海洋通道由早期南北向到中晚期近东西向的转变过程,即古特提斯海由早期萌发到中晚期雏形形成过程。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苏里格地区44口井66个下古生界奥陶系马家沟组地层水样品测试结果的统计与分析,发现马家沟组地层水以偏酸性为主,具有矿化度高、Cl-和Ca2+占优势、以CaCl2水型为主等特征,反映出下古生界马家沟组地层水处于比较还原的阻滞—停滞水文地质状态,封闭条件较好,有利于天然气的聚集与保存.对苏里格地区马家沟组地层流体水化学组成变化与天然气藏关系的系统研究表明,地层水总矿化度高值区(>150 g/L)、CaCl2型水分布区、rNa+/rCl-低值区(≤0.3)、rCI-/rMg2+高值区(>15)、rMg2+/rCa2+低值区(≤0.2)等均与天然气富集区有较好的对应关系.从地层流体水化学特征平面变化来看,以乌审旗为中心的中部是最大的天然气富集区,中北部的苏11井区也是天然气较有利区,推测南部的陕185井区也将是天然气藏的分布区.  相似文献   

12.
川西甘洛苏雄震旦系剖面位于小相岭之东,四川西部凉山彝族自治州甘洛县苏雄区境内(图1)。震旦纪地层围绕一穹窿状背斜分布,沿着通过穹窿大致南北向的公路,地层出露良好,南翼顺次出露峨边群(Pt_(ob))、苏雄组(Z_as)、开建桥组(Zk)、列古六组(Z_sl))观音崖组(Z_bg)、洪椿坪组(Z_bh),直至寒武、奥陶系等。南翼部分  相似文献   

13.
华北其他地区一样,仅发育有寒武系及奥陶系中、下统。上奥陶统、志留系、泥盆系在本区全部缺失。 寒武系在本区发育较全,可分为三统七组,奥陶系下、中统共有四个组,地层系统及主要岩性见表1。寒武系沉积总厚在全区一般为550—650米,奥陶系因遭受剥蚀,残余最大厚度为680米。各剖面地层厚度数据见表2。  相似文献   

14.
江西武宁奥陶系与志留系界线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江西武宁官圹源奥陶系—志留系界线剖面露头良好、沉积连续、化石丰富、笔石序列完整、交通方便,是一条国内外理想的界线剖面之一。本区奥陶系顶部与志留系底部的笔石十分丰富,为国内外少见,这为解决奥陶系—志留系分界问题提供了很重要的化石依据。作者认为奥陶系—志留系的界线应置于 Diplograptusbohemicus带(W6)和Glyptograptus persculptus 带(L_1)之间。原来全部划归志留系的梨树窝组应是一个跨系的岩石地层单位。作者研究了本区“Dalmanitina层”中的笔石,认为本区“Dalmanitina层”应归于奥陶系,在层位上相当于五峰阶第五笔石带(W5)上部。  相似文献   

15.
沉积盆地中分散有机质是油气生成的物质基础,所生成的油气的质量与数量取决于盆地内分散有机质的类型和丰度。有机质类型决定烃源岩的质量的优劣,一个没有优质烃源岩的盆地不是一个具有良好前景的含油气盆地。鄂尔多斯下古生代地层由于受沉积作用和多幕地壳构造的影响,使得研究区奥陶系碳酸盐岩有机质普遍处于高成熟和过成熟作用阶段。鄂尔多斯地区奥陶纪碳酸盐岩形成于海相环境,远离陆源物质供给区,其有机质的生源组成属腐泥类,干酪根类型应归为Ⅰ型为主。通过研究区碳酸盐岩类型热解分析结果得到研究区有机质类型为Ⅲ型,一般认为是高演化程度造成的。为了研究导致碳酸盐岩有机质类型与其生源不一的原因,需要排除热演化的干扰,对有机质类型进行恢复,将结果进行具体分析。本文旨在通过恢复有机质类型,对研究区碳酸盐岩有机质类型转化的因素进行系统的研究。  相似文献   

16.
乌当地区奥陶系湄潭组的地层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贵阳市乌当地区处于黔北早古生代沉积区及黔南晚古生代地层沉积区交界处,具有独特的地质及地层发育特征,其中奥陶系湄潭组地层发育,但研究程度不高。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作者等测制了6条湄潭组地层剖面,对该组的岩石地层、生物地层及年代地层进行研究,并与黔北地区的湄潭组、大湾组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显示,乌当地区的湄潭组特别是上段明显有别于黔北地区标准的湄潭组上段及大湾组,建议用"湄潭组上段"来表示该段地层。乌当湄潭组的笔石地层研究较好,可建5个笔石带及一个层位;本文把中奥陶统底界暂放在湄潭组上段底部硅质岩之下,说明湄潭组是一个跨时的岩石地层单元。乌当地区是贵州大学等高校的地质实习基地,湄潭组的地层学研究不仅具有学术意义,也有助于实习基地的建设。  相似文献   

17.
本文主要通过对岩石地层、生物地层、测井地层及地震地层等资料的综合分析,认为塔中地区存在上奥陶统的恰尔巴克组,并将塔里木盆地奥陶系地层划分为2个二级层序和8个三级层序,SSQ6层序对应奥陶系中下统、SSQ7层序对应奥陶系上统。SQ1层序对应蓬莱坝组,SQ2层序对应鹰山组下部云灰岩段,SQ3层序对应鹰山组上部灰岩段,SQ4层序对应一间房租,SQ5层序对应恰尔巴克组,SQ6层序对应良里塔格组,SQ7+SQ8层序对应桑塔木组,塔中大部分地区缺失SQ4层序。在沉积演化上经历了弱-无镶边陆架型台地→孤立台地的演化,最后晚奥陶系为一套桑塔木组混积陆棚相沉积。  相似文献   

18.
对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马家沟组CO_2封存的地质条件,从基本物理条件、储层条件、盖层条件、水文地质条件4方面展开研究。研究认为,马家沟组的地层埋深、正常压力系统和中低温系统为CO_2的有效注入和封存提供了合适的基本物理条件;马家沟组储层具备储集CO_2的空间和能力;马家沟组之上不同规模封盖层的相互配置,有效提高了其封盖能力;马家沟组卤水层更是提供了适于CO_2封存的绝佳的流体环境。因此,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马家沟组具备卤水层封存CO_2的优越条件,非常适宜进行CO_2的地质封存。  相似文献   

19.
山东省禹城市地热田被齐河-广饶断裂将其分为南北两部分,北部地区位于临邑凹陷(Ⅴ级),南部地区位于阳谷-齐河凸起(Ⅴ级)中,面积为990km2。通过已有钻探资料及近年的勘查项目研究成果,对禹城市地热田的地热资源的地质背景、水文地质特征、地球物理化学特征等进行了综合研究分析,认为,禹城市地热田属于层控型低温地热田,在凹陷区热储层主要为新近纪明化镇组下段、馆陶组、古近纪东营组地层;隆起区热储层主要为新近纪馆陶组及下古生界寒武-奥陶纪地层。该区的地温梯度主要受构造控制,地下热水矿化度较大,成因主要为大气降水。  相似文献   

20.
塔河油田奥陶系碳酸盐岩储层埋藏深,厚度变化大,非均质性强,给地层对比工作带来较大困难.为认清油气分布规律,提出以自然伽马能谱测量比值的组合交会为基础的测井特征比值参数法来研究碳酸盐岩地层的沉积特性,并建立了该区奥陶系自然伽马能谱测井的地层划分模式.研究表明,该区奥陶系碳酸盐岩储层自然伽马能谱测井的铀相对含量远大于钍/铀比,为岩溶淋滤带,应在此带内寻找岩溶储层;上奥陶统恰尔巴克组地层沉积稳定,为区域标志层;一间房组上段发育礁滩相裂缝-孔隙型储层,具有连片分布的特点,下段发育块状致密泥微晶灰岩,与中下奥陶统鹰山组相隔.连井对比发现,奥陶系顶面(T07)的区带存在岩溶台地,在有中、下奥陶统顶面(T47)的地区,岩溶地貌变化多样,反映奥陶系及中奥陶统一间房组和鹰山组上部碳酸盐储层都有油气存在的可能,表明塔河油田具有广阔的油气发展空间.经过50余口井的应用验证,采用以自然伽马能谱比值参数为基础的多参数综合评价方法来划分地层和储层是可行的,且效果明显,已推广应用于油区各新钻井的储层评价及老井的进一步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