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4 毫秒
1.
竖管降膜蒸发器多层喷淋盘式分布器的流量计算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为应用于竖管降膜蒸发器的多层喷淋盘式分布器的结构设计提供理论依据,对该分布器的流量计算公式进行了推导。多层喷淋盘式分布器的流量计算应按薄壁孔口出流和管嘴出流2种情况分别处理。给出了相应的计算公式,并进行了分析。以此为依据可确定各分布盘上筛孔的直径,给出了计算方法。用此方法对分布器进行了设计,进而通过实验验证了其精确性。  相似文献   

2.
水平管降膜蒸发器的管束列数优化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分布参数方法,对大型制冷系统中水平管降膜蒸发器的换热特性进行管束列数优化数值模拟,计算了饱和液态制冷剂HFC-134a在水平铜管束外的流动蒸发换热特性,并考虑不同降膜管束列数和蒸发器中的满液管排数对蒸发器换热特性的影响,提出采用质流场均匀性因子来评价降膜蒸发器的换热性能.结果表明:在满液管排数一定的情况下,降膜蒸发器的管束布置列数越少,则降膜传热管外干斑面积越小;质流场均匀性因子越大,蒸发器换热特性越好.  相似文献   

3.
溴化锂溶液竖管内降膜蒸发传热性能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直接高效利用低温烟气余热驱动制冷,对不同热流密度、不同浓度溴化锂水溶液竖管内层流降膜蒸发的传热性能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降膜传热系数随溶液进口浓度升高而减小,随热流密度增加而显著增大。对实验数据进行多元线性回归计算,得到实验范围内降膜传热系数关联式。用该关联式设计降膜蒸发传热的降膜式发生器,并对相同传热量的沉浸式发生器进行设计,性能对比表明,降膜式发生器在传热系数、换热组件重量和体积上有十分显著的优势。  相似文献   

4.
结合板式降膜技术与膜反转技术的优势,提出了一种新型膜反转板式降膜再生器.通过建立和求解其再生过程传热传质数学模型,得到液膜内的浓度、温度分布特征.揭示了再生过程蒸汽发生的特点,比较了不同倾斜角度、反转次数和分段位置的降膜板布置下再生过程的再生效果,确立了设计条件下一次反转的最佳膜反转板式降膜再生器结构.研究结果表明,膜反转板式降膜再生器比竖板降膜再生器更加高效紧凑.  相似文献   

5.
水平管外降膜蒸发传热性能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了降膜蒸发实验台,研究了在低压状态下水平管喷淋降膜蒸发的传热性能.实验蒸发管分别使用光管和某种型号强化管.实验测试了管子结构、喷淋流量以及在喷淋液中加入添加剂对换热的影响.结果表明,喷淋流量增大,管外换热系数和总传热系数都会有一定的增加,当增大到一定程度会出现换热效果变差的情况.强化管的总传热系数比普通光管高62%.本次实验使用的质量分数为4.15%的添加剂对于换热无强化效果.  相似文献   

6.
从传热机理出发,对波纹管降膜蒸发器的结构特点和传热特性进行了分析,在一定的实验条件下,进行了波纹管蒸发浓缩葡萄糖溶液的传热性能实验研究,得到了湍流传热分系数经验关联式,为降膜蒸发器的改进和设计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7.
水平管降膜蒸发器是广泛应用于海水淡化和化学工业等方面的换热设备。建立了三维数值模型,采用VOF(volume of fluid)方法结合UDF(user defined function)程序对水平管外降膜蒸发过程的换热特性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深入研究了光管和强化管针对不同管间距、喷淋密度、蒸发温度和管径对液膜厚度以及平均传热系数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在相同条件下,强化管的平均传热系数要明显高于光管,可见基于仿生学原理优化换热表面结构能有效提高水平管外降膜蒸发的换热效率。光管和强化管的平均传热系数随着蒸发温度的升高都呈上升趋势,随喷淋密度的增加呈先上升后减少的趋势。光管和强化管的平均换热系数随管间距的增大而增大,随喷淋密度的增加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换热管的平均传热系数随着蒸发温度升高而升高,随喷淋密度的增加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  相似文献   

8.
降膜蒸发器蒸发性能的好坏取决于换热管内液膜的厚度及其稳定性.布膜器是决定液膜厚度和稳定性的关键部件.为了提高液体在切向狭槽布膜器中的布膜效果,建立切向狭槽布膜器液体流动的数学模型,对液体在布膜器中的流动进行分析,推导液体流动的轨迹方程.通过搭建降膜流动实验台,对实验轨迹和理论轨迹进行对比.实验结果表明:理论轨迹方程与实验轨迹基本吻合,添加修正系数之后,理论方程得到进一步完善.此理论方程可为切向狭槽布膜器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采用流体体积函数(VOF)模型对浓硫酸(w=98%)在降膜微通道内的降膜流动及气-液两相传热行为进行了二维数值模拟。重点分析了液相入口流速对液膜厚度、液膜内速度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液膜厚度与入口流速成正比,液膜内速度呈抛物线型分布。模拟研究了气-液两相入口流速、温度等因素对相间传热系数的作用规律,结果表明传热系数随气、液入口流速的增加而增加,随气相入口温度的增加而降低。与传统设备相比,降膜微通道内模拟所得的液膜努塞尔(Nu)数提高约8.77倍。  相似文献   

10.
多层喷淋盘式分布器的边缘效应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介绍了多层喷淋盘式分布器的结构,提出并分析了多层喷淋盘式分布器存在的边缘效应现象及影响。指出了边缘效应主要是由料液在分布盘上的流动不均而造成的液面落差及落入边缘降液管的料液量不同而引起的。为保证分布器的正常运行,应对边缘效应进行处理,可通过改变孔径、减小布孔数量及增加分布盘的数量等措施予以消除或改善。通过试验进行了印证,获得了满意的效果,为多层喷淋盘式分布器的设计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1.
为了探究水平管降膜蒸发器壳程区域流场与温度场的分布特性,基于三维分布参数模型开发蒸发器整体数值模拟程序,获得蒸发器内热力参数分布,并分析壳程区域流场和温度场以及其他各主要参数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前密后疏的喷头布置方式可以有效改善海水的流场,使1管程下部海水分布更加均匀;在文中结构下海水流经2管程后已经达到饱和状态;1管程和2管程蒸汽进口区总传热系数最大;在1管程进口的下半区,海水盐度最大值已达到56 g/kg;为避免结垢发生,应当控制海水浓缩比不超过2.5,最高温度低于70℃.  相似文献   

12.
流体食品常常局部地脱水以减少水的含量.增加贮藏的稳定性.蒸发是流体浓缩景广泛应用的一种方法本文描述浓缩的一种新颖系统,该系统在减压的情况下,水蒸气从流体食品中蒸发而使其浓缩本试验是在设计的单效降膜式蒸发器上进行的.研究了流体浓缩速度,流体食品流速,流体食品浓缩及流体食品温度对蒸发速度的影响,并讨论了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13.
板式降膜蒸发器在氧化铝生产中的运行情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氧化铝生产过程中采用板式降膜蒸发器浓缩铝酸钠溶液是一种新的尝试,运行实践表明,板式降膜蒸发器的建设是成功的,但是,仍有一些问题有待解决。  相似文献   

14.
以分形几何为理论基础,研究和设计出一种具有优良的分布质量、较大的操作弹性、适用于任何直径填料塔等优点的新型高效液体分布器———分形液体分布器.并通过实验验证了:与传统的液体分布器相比较,fractal液体分布器具有Klemas分布质量高、操作弹性大、空间高度小等一系列突出的优点;在处理小流率液体分布时,fractal液体分布器仍具有非常高的Klemas分布质量,因此解决了液体分布器设计上长期没能解决的难题.  相似文献   

15.
COREX熔化气化炉炉顶布料设备由煤-溜槽和DRI-挡板两种布料器组成,其中DRI-挡板属于新型布料器,布料规律尚不明晰.通过离散单元法(DEM)建立了DRI-挡板布料过程的数学模型,通过该模型分析了DRI-挡板的操作参数对布料过程带来的影响.其中包括考察了挡板角度对布料落点位置的影响,获得了布料档位与挡板角度的对应关系.还考察了料堆的形成过程和单一物质多粒度混合布料形成的料堆内部偏析情况,获得了不同档位半径物料的粒度偏析信息.同时也考察了矿石和焦炭混合布料过程,获得了矿焦的径向分布规律.研究结果为COREX现场合理调节布料模式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光阶分器及其网络的设计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光分路器的光路数目及其分光比,通常都是由网络设计者根据网络具体结构设计完成的,每个光分路器都需由生产厂家特制,大大增加了成本造价,而且在网络中的位置都是固定的,不能互换和替代,没有通用性.根据目前光接收机输入光功率动态范围都比较宽的特点,为便于光分路器的设计、生产、销售、使用、备份和维修,有必要将光分路器规范化、系列化,做成为数不多的几种型号和规格,供网络设计者选用.通过实例介绍了用几种实用的光阶分器设计和构建多元光阶分网络的原理与方法.  相似文献   

17.
等直径流量分配管的计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流量分配管是将主管流体分配以各个孔,或者是流体由各孔汇入主管的流动过程,设计多孔管的任务是要流程各段的流体流动速度,压强;计算各孔的流速和孔径。本文通过能量和质量衡算关系导出等直径流量分配管的计算式,配液均匀度的表达式。理论计算值和实验值的最大误差为:压强0.23%,孔速1.7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