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沈阳工业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始建于1996年,2006年经国家科技部、教育部考核评估,进入了全国69家国家级大学科技园的行列,是全国为数不多的依托地方院校建设的国家大学科技园。  相似文献   

2.
协调发展是国家大学科技园的重要发展原则.国家大学科技园实现协调发展重在实现国家大学科技园与依托高校的协调发展、国家大学科技园之间的协调发展、国家大学科技园与区域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及国家大学科技园与地方政府的紧密合作.  相似文献   

3.
自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国内一些大学在积极通过技术转移、产学研结合,加速科技成果转化的同时,纷纷规划并建设大学科技园。大学科技园的建设,得到了各级政府、大学以及社会的积极响应和支持,至2003年10月,第二次全国大学科技园工作会议召开,全国已建成和在建的国家大学科技园总数已达到44个,依托104所大学。我国大学科技园已成蓬勃发展之势。  相似文献   

4.
孵化功能是大学科技园的核心功能。目前我国大学科技园受管理体制、增值服务能力、高校资源利用、与高新区关系等因素制约,影响了大学科技园孵化能力的提升,亟待完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探索以市场为手段、以服务社会为目的的国家大学科技园运营机制,转变大学科技园的建设与发展思路,理顺与所依托高校和高新区的关系,真正提高大学科技园的孵化水平。  相似文献   

5.
正合肥国家大学科技园是科技部、教育部于1999年12月批准的15个国家大学科技园建设试点单位之一,是2001年5月30日批准的首批22家国家大学科技园之一,也是安徽省唯一一家国家大学科技园。合肥国家大学科技园依托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肥工业大学、安徽大学建设,采取"多校一园"的经营管理模式,由合肥国家大学科技园创业孵化中心(国家大学科技园、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3U创客空间(国家备案众创空间)、科技企业加速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科技园、合肥工业大学科技园、安徽大学科  相似文献   

6.
正合肥国家大学科技园是科技部、教育部于1999年12月批准的15个国家大学科技园建设试点单位之一,是2001年5月30日批准的首批22家国家大学科技园之一,也是安徽省唯一一家国家大学科技园。合肥国家大学科技园依托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肥工业大学、安徽大学建设,采取"多校一园"的经营管理模式,由合肥国家大学科技园创业孵化中心(国家大学科技园、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3U创客空间(国家备案众创空  相似文献   

7.
正合肥国家大学科技园是科技部、教育部于1999年12月批准的15个国家大学科技园建设试点单位之一,是2001年5月30日批准的首批22家国家大学科技园之一,也是安徽省唯一一家国家大学科技园。合肥国家大学科技园依托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肥工业大学、安徽大学建设,采取"多校一园"的经营管理模式,由合肥国家大学科技园创业孵化中心(国家大学科技园、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3U创客空间(国家备案众创空  相似文献   

8.
东南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是全国15家首批试点及22家首批授牌的国家级大学科技园之一。5年来.东南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不断开拓创新,将大学科技园的建设和发展与学校创建世界一流高水平大学的奋斗目标紧密结合;将大学科技园作为学校服务于社会、服务于区域经济的重要渠道和重要窗口;积极、规范地推进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工作,  相似文献   

9.
大学科技园是高校服务社会职能的延伸,其高质量发展对推动高校科技成果转化至关重要。文章深入剖析我国大学科技园高质量发展面临的问题,运用对比方法分析概念验证中心和大学科技园的关系,探讨以概念验证中心促进大学科技园高质量发展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并从国家、高校和大学科技园等层面探讨概念验证中心对大学科技园功能平台建设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
创新环境是衡量大学科技园创新能力和发展水平的重要维度。大学科技园创新环境的主要构成因素包括区域基础环境、区域制度环境、区域文化环境、园区创新环境、园区依托环境。运用层次分析法对大学科技园创新环境评价体系进行了初步构建并运用该指标体系对以北京地区的国家大学科技园进行了评价,评价结果显示,北京地区大学科技园创新环境的总体情况还存在较大的改善空间,需要通过政府、大学、园区以及园区企业的共同努力,从根本上改善大学科技园的创新环境。  相似文献   

11.
许平 《杭州科技》2011,(4):42-42
7月15日,杭州市"青蓝计划"正式启动实施,确定浙江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中国美术学院国家大学科技园、浙江省国家大学科技园、杭州市高科技企业孵化器等6家大学科技园和科技企业孵化器为"青蓝计划"实施试点基地。  相似文献   

12.
复旦科技园--凝聚持续创新发展的动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创办于2000年4月的复旦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F称复旦科技园),第二年就被科技部、教育部联合认定为国家大学科技园。在两部组织的联合专家组对全国首批国家大学科技园进行的评估认定中,复旦科技园名列前茅。目前,复旦科技园人驻企业约350家,企业注册资金总额达20亿元人民币,上交税收近1亿元。科技园现有用房10万平方米,规划建设20万平方米,各类从业人员l万余人,初步形成了研发基地一孵化基地一产业基地的有机链条,正在构筑以源头创新一高新技术孵化一产业化的支撑服务平台。这标志着复旦科技园已顺利跨越初创阶段,步人快速成长期。  相似文献   

13.
国家大学科技园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科技园的建设,为大学这一智力资源高度密集的系统融入国家创新体系搭建了有效平台,为高校实现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三大功能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东北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创建于1990年,是全国建立最早的大学科技园,世界大学科技园协会中的首家中国会员.2001年5月成为全国首批被认定为"国家大学科技园"的22家单位之一,是全国15家创办国家大学科技园试点单位之一.  相似文献   

15.
孟辉 《安徽科技》2005,(3):17-18
合肥国家大学科技园是经国家科技部、教育部批准的首批22家国家级大学科技园之一,坐落在合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内,一期规划占地面积63.67公顷,由创业孵化中心、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产业园、合肥工业大学产业园、安徽大学产业园4部分组成。合肥国家大学科技园根据“政府引导、多元集资、市场运作”的原则,按照“统一规划、分园建设、创新分开、创业集中、  相似文献   

16.
长期以来,寻求大学和地方政府有效开展“政产学研”合作的途径,以达到资源优势互补,“校府”合作共赢之目的,是大学科技园建设中的重要课题。实践表明,校府合作共建是大学科技园发展中的重要环节,合作中形成“达共识、消内耗,求共赢,促发展”的良好氛围,校府双方有效开放各自资源,并实现优化配置,实现互补机制,将有利于促进大学科技园的健康发展。东南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下简称“东大科技园”)自建园以来,积极开展学校与地方政府间的合作,经过不断探索和磨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校府合作共建大学科技园模式,已达成共建大学科技园“一园多区”的办园格局。  相似文献   

17.
2001-2002年5月。国家科技部、教育部先后批准认定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43所高校为“国家大学科技园”。为配合国家大学科技园建设宣传。促进高新技术成果产业化、商品化、国际化,本刊将陆续对国家大学科技园进行宣传报道。——编者  相似文献   

18.
西安交大科技园于1996年建立,1997年建设起步区,1999年进入国家大学科技园试点,2001年被国家科技部、教育部认定为“国家大学科技园”。到2002年,已发展成为占地1400亩、建筑面积268000平方米、入驻企业近百家、技工贸总收入33亿元的高科技园区,成为各类创新要素资源汇集、融合的聚焦点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新亮点。  相似文献   

19.
大学科技园作为一项国家创新举措,已经推行了十多年.十几年来,全国各地兴办了八十多家国家大学科技园,各个园区由于基础、资源、学科、运作模式等多方面的差异,发展的过程与结果也各有特色.大学科技园对处于现阶段社会的基本价值应体现在何处,不仅涉及到对现有各大学科技园绩效的评估,更关联到今后大学科技园的发展导向.  相似文献   

20.
正5月13日,由福州大学、晋江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福州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晋江分园揭幕并举行科技成果对接活动,16家科研平台正式入驻,14项校地、校企合作项目签约落地。据介绍,福州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是福建省属高校唯一一家获国家科技部、教育部联合认定的国家大学科技园。2015年11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