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 毫秒
1.
汉代文人五言诗是不入乐的诵诗,它是诗歌发展的自然产物,不应将其起源限定在一人一诗。汉代文人五言诗以群体抒情为主,这是形成它的整体风格的一个特质,尤以《古诗》为代表。从班固《咏史》等作品中可以看出,其中又酝酿着个体抒情的因素,这是开启建安时期五言诗兴盛时代的关键因素。苏李诗的形成,也包含后人对汉代诗歌个体抒情因素的追认。个体抒情的张扬使得五言诗的独立价值更加彰显,由个人创作逐渐过渡到群体性的认同,完成了诗体的确立。  相似文献   

2.
江淹拟古诗"总杂"中体现了多元、兼容的审美追求;"肖吻"中熔铸了诗人深刻的人生体验.其"凄凉感伤"、"平和澹然"以及"苍壮悲凉"的情感色彩和风格特征,既是作者多元、兼容的审美追求的实践成果,其苍壮悲凉之音,又冲击和高扬了南朝诗歌的情调,也传递了诗人的英特豪情.江淹拟古诗,实乃"坎壈咏怀之作".  相似文献   

3.
陆机《拟古诗》作为一种创作现象,很值得关注。陆机《拟古诗》充分体现了作重视创作自身、重视创作表达的创作追求,表现了陆机为而的自觉的学创作观念。虽然作品自身有缺陷,但在学发展史上仍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比喻是修辞格中最常见的手法,由于它具有多重性、多向性,所以它在古诗中的妙用,往往能使诗歌增色添辉,形象生动。  相似文献   

5.
陆机的"缘情说"是艺术社会学走向审美心理学的产物,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在先秦、两汉时期,经儒家规范了的"诗言志"占主导地位."诗缘情"出现后,它对儒家的"诗言志"是个巨大的挑战.言情文学日益兴起,促进了我国五言诗发展.陆机早期受了儒家、道家思潮的影响,略有形式主义创作倾向,晚年深受道家思想的影响,他在<文赋>里着重阐述了文学的艺术特征和创作规律.其文学主张是"理扶质以立干,文垂条而结繁",强调文质的统一.这是他的审美意识的进步和提高.  相似文献   

6.
北宋初期科举制度的一系列改革,增强了知识阶层对新王朝的认同感和归宿感。由此产生的"诗赋取士"制度,使文人的日常创作深受科场文风的影响,文人的创作心态发生巨大变化。典丽、"重学"的文学观受到时人的推崇,为西昆体的兴起提供了广泛的社会土壤。  相似文献   

7.
梁元帝萧绎之诗在南朝可称一家,存世数量亦较为可观.从题材内容角度可将其诗分为写景、咏物、宫体、述怀等四种类型,结合创作主体的艺术修养,审其诗文审美祈向、创作手法及风格特色,萧绎可算中古时期较为重要的诗人之一.  相似文献   

8.
彭孙遹是清初著名的文人,海盐彭氏家族是嘉兴一带的望族。为便于学界更好地研究彭孙遹,本文结合海盐县志及清代文集等文献资料,就彭氏家族的沿革和世系进行了详细的考察。在此基础上,深入分析彭孙遹诗词创作风格与家族传统和创作氛围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9.
关于文学批评中的“清”这一范畴,已经有相当多的研究成果产生,或者以宏观的思想史为背景,从形上思维的角度来探讨它的发展、演变过程。或者以某位具体作家的风格、某个具体文本的风格为切入点对“清”的某个具体特征进行微观的考察。从艺术联类相通的角度来探讨诗歌批评领域中的“清”,其源头必然追溯至魏晋时代用于评论新声风格的“清”字,而通过考察魏晋新声与五言诗的关系,“清”在批评领域的迁移旁衍的轨迹在在可辨:它最初用于评论音乐(新声),然后兼而用来评论入乐的五言诗,再到评论不入乐的五言诗,最终旁衍至整个文学批评领域。  相似文献   

10.
动画具有高度简化现实世界的特点,其中影片主旨和风格的确立通常是由角色造型来显示和表达的。以动画符号学为理论依据,借助动画角色造型的符号化特征而对法国动画电影《叽哩咕与女巫》中所汲取的西非民间传统元素在影片角色造型上的创作手法和对影片整体的影响进行分析,探究符号意义及其影响力,希望能对中国动画的创作有所借鉴和启发。  相似文献   

11.
郁达夫是现代文学史上重要的作家之一,学界最重视的是他的小说和散文,对他诗歌方面的研究很少。其实,郁达夫的旧体诗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且影响了其小说和散文的创作。  相似文献   

12.
新诗的生成问题,从二十世纪至今一直是诗歌界极具争议性的话题之一,绝大部分诗人、诗评家们认为,新诗更多地吸收了西方文学的养分,得益于“横的移植,而非纵的继承。”[1]这一观点的主要倡导者有梁实秋,他认为:“我一向以为新文学运动的最大成因,便是外国文学的影响;新诗,实际就是中文写的外国诗”[2]。另外,还有些与这一观点截然相反的声音。而杨景龙先生的见解则比较独特,他认为“横的移植”和“纵的继承”应各占事实的两个方面,尽管中国新诗的发展壮大离不开西方近现代文学和文化的营养,但也不能不承认,几千年来的诗歌传统已经浸入诗人们…  相似文献   

13.
“后朦胧诗”是以“朦胧诗”群体为整体超越目标,活跃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今的庞杂诗歌群体。与“朦胧诗”相比较,“后朦胧诗”的审美现代性转变主要表现在:抒情客体化的写作倾向、“反英雄”“反崇高”的诗歌价值观念和“反意象”“口语化”的艺术观念和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14.
辞格是汉民族人民喜闻乐见的语言表达方式,辞格中蕴含着丰富的民族文化,包括语音文化、汉字文化、心理文化及人文性的语言文化。  相似文献   

15.
16.
陆游推崇梅尧臣诗的"平淡",但对"平淡"诗美的涵义和价值认识不够全面、深入,遂不免以琐屑题材、庸常情感信笔入诗,写出一些平熟、粗率之作。分析陆游的诗歌,可知他的"诗中三昧"说在不同阶段有不同内涵,不是成熟的诗学概念。"诗外功夫"并非只强调"现实对于诗歌创作的重要性"或是"江山助诗",它还包括养气、读书等所有诗歌技巧文字之外的积累。陆游承袭传统的"厚古薄今"诗歌史观,对晚唐诗和宗晚唐的诗歌创作持批评态度。  相似文献   

17.
从音乐开始之初,音乐就有两类娱乐功能:娱神和娱人。两汉时代乐府诗的主体是雅乐作品,这是娱神功能在后代的体现;魏晋乐府诗从表演体制上来分析,有明显的世俗享乐主义特点,这一时期乐府诗的功能指向是娱人。  相似文献   

18.
汤鹏是近代经世派之一,他在政治上主张变革,文学上主张为政、修身、文章三者贯而一之。其诗歌创作无体不工,作品古朴深厚,多怀古刺今,反映现实,抒发幽愤。其整体风格是雄健苍劲,爽快流宕。  相似文献   

19.
卢照邻是"初唐四杰"之一,其现存诗文中,始终充溢着忧愁悲苦的孤独寂寞之气。通过对其诗歌用韵情况进行统计,并与《广韵》进行比较,得出其诗歌用韵特点,即卢照邻诗歌用韵中同用独用与《广韵》中同用独用基本相同,且卢诗严格遵守四声分押,韵摄之间界限分明,没有跨摄押韵的现象。  相似文献   

20.
中国诗由于汉语单音独字的使用形成一定的韵律节奏并构成各种稳定的句式。韵律节奏的本质在于人的声气吐纳,这体现于字的单、双组合,并决定了中国诗各种句式的成型、兴衰及其造语特点。由此可以说明一言未足舒怀、二言殆可成语、三言尚且短促、四言优婉简质、五言坚整简炼、六言软媚平衍、七言纵畅有致的句式特征。诗之造语必然因顺不同的句式特征,从而产生原则上的独特讲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