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本文以“醉态”为契入口,分析李白诗歌创作中的诗学思维方式:醉态诗学——一种不是采用分析性思维,而是采用浑融性思维的诗学思维方式。认为从本质而言,醉态诗学乃是一种审美形态的生命哲学,它通过对生命潜能的激发、宣泄、畸变、升华和幻化,于醉心腾跃和醉眼朦胧中,体验着生命的种种临界状态,看取了生命的内在秘密。李白的醉态诗学在一种非常态中恢复了生命的丰富多彩的真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醉态”为契入口,分析李白诗歌创作中的诗学思维方式:醉态诗学——一种不是采用分析性思维,而是采用浑融性思维的诗学思维方式。认为从本质而言,醉态诗学乃是一种审美形态的生命哲学,它通过对生命潜能的激发、宣泄、畸变、升华和幻化,于醉心腾跃和醉眼朦胧中,体验着生命的种种临界状态,看取了生命的内在秘密。李白的醉态诗学在一种非常态中恢复了生命的丰富多彩的真  相似文献   

3.
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为李白诗歌英译研究提供了具体可操作的衡量标准。以数词的英译为切入口,以美学视角下的“对等”比较李白诗歌意境美、气势美和情感美等非纯形式诗歌特质在译诗中的还原和再现,对李白诗歌英译研究具有指导和突破意义。  相似文献   

4.
乐府诗的音乐内质是本诗体的根本特征。特别是李白的乐府诗,无论从他的创作,还是历代评论家对其乐府诗的评价都可以看出他对这一诗体的本源艺术风貌的关注,以及他的诗作所具备的曲辞特征。本文试从音乐曲辞的角度立论,探讨李白乐府在继承和发展前代曲辞范式的过程中所表现出的独特的新变现象。  相似文献   

5.
刘禹锡诗歌的感情豪迈、深沉,具有比较强烈的感染力,这种感染力来自作品深刻的思想内蕴:人格魅力、执着精神、智慧力量。但是,由于情感的表现内敛而有节制,讲究蕴藉含蓄,重视向诗歌深层意蕴方面开掘,刘禹锡诗歌的情感力度又不表现为因重气势而具有巨大的冲击力。这种情感力度特征及其形成对他的诗风形成有较大影响,使得刘禹锡以峻朗的诗歌风格在中唐诗坛众多诗人中独树一帜。  相似文献   

6.
李白在诗中常常流露出一种"超人"情结,具体表现为对历史上高人奇士和神仙的仰慕崇拜。这种"超人"情结的形成与李白自身的性格、家世、求仙学道、生活方式有着直接的关系。"超人"情结注定了李白仕途的失败,但却让他的诗歌风格充满夸张、奇异、宏伟、旷达、豪迈等浪漫瑰丽的艺术特征,也使李白成为唐诗巅峰上伟大的"超人"。  相似文献   

7.
(中心论点:“三峡情结”是李白思想感情和诗文创作的重要情结之一,它对李白的思想和创作产生了直接或间接的巨大影响。论证:首先着眼于事实,叙述李白自志学之年开始直到暮年,在漫长的生活、创作历程中与三峡结下的不解之缘,尤其是李白三经三峡的独特经历,从而证明其“三峡情结”乃事由天成。接着从宏观上剖析李白三峡情结构成的主要因素,从客观与主体的辩证统一方面阐明:三峡的自然美和三峡民情风俗与文化积淀,形成了李白独特感悟的三峡情结和三峡精神。论证的主体是第三部分,以李白的大量诗文(25)篇分七个方面证明三峡情结对…  相似文献   

8.
李佩甫的写作,从《红蚂蚱绿蚂蚱》之后就确定了写作领域、叙述视角和结构方式,这是一个作家在返身寻找自我后的逐渐成熟。李佩甫在之后的中长篇小说中,时常体现出他作为乡村“外子”的叙述视角,而这个视角成全了他的写作成就,但并非“亲子”的经验局限也是他在写作中出现不可克服的某些问题的根本原因。李佩甫一旦进入写作就进入类似“三十二年后”的回望过往、审视当前,这回望几十年的时空结构的形成过程和文本体现,事实上是一个作家形成习惯和特征的思维行进方式。  相似文献   

9.
李佩甫的写作,从《红蚂蚱绿蚂蚱》之后就确定了写作领域、叙述视角和结构方式,这是一个作家在返身寻找自我后的逐渐成熟。李佩甫在之后的中长篇小说中,时常体现出他作为乡村“外子”的叙述视角,而这个视角成全了他的写作成就,但并非“亲子”的经验局限也是他在写作中出现不可克服的某些问题的根本原因。李佩甫一旦进入写作就进入类似“三十二年后”的回望过往、审视当前,这回望几十年的时空结构的形成过程和文本体现,事实上是一个作家形成习惯和特征的思维行进方式。  相似文献   

10.
“新古典主义”诗歌运动倡导者蓝海文,是香港资深诗人。他在创作中采用深具禅宗意识的思维方式,字里行间,禅意盎然。从他的诗中可以看到禅宗与中国诗学在观念和表现形式上有许多共同特征。  相似文献   

11.
伟大诗人屈原是轻型躁郁症患者,那是一种情感障碍性疾病。病人不仅脑子聪慧、灵敏,且易创造出不朽的艺术品。屈原之所以创造出如此辉煌的诗篇与他的创作心态和思维方式有直接关系,他的病症中的一个突出表现是思维奔逸和意念飘忽,其中表现为创作诗文时下笔千言、一挥而就,且内容丰富、充实,写出的诗文在意象表现上既飘逸又有意象的深刻体验。即在抒情的文字中有意联现象,意象与作者的情感之间有密切的关系,且由此意象连续生发,不可休止,词句之间也是意义相联。即是说诗文中的意象具有象征、隐喻作者情感的特征,形成的语言系统在情感上也相互关联。  相似文献   

12.
蒋士铨是清代文坛上享有盛名的诗人之一。他从十五岁学诗,用四十多年的心血,写下了二千五百多首诗歌。这些诗,从思想内容看,反映了人民的疾苦,揭露了统治阶级的凶残,在一定范围内展示了清中期社会的历史画面,真实地记录了诗人一生坎坷的经历和思想感情。在艺术上他继承了李白的浪漫主义和杜甫的现实主义精神,兼取苏黄,饱览百家,综合诸家之长而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在诗歌形式上,他的格律诗远追唐,近效宋,既严谨又潇洒。他又善于向民歌学习,并融合宋词和元代散曲的格调,写了大量的“新体诗”。他自称这些诗为“今体诗”。在古体诗中,他除了能熟练运用七言、五言古风抒情叙事外,还写  相似文献   

13.
从心理学的人格生成理论出发,牛虻抑郁质气质的形成来自于家族遗传和早期教养方式;他少年期生活的突然变故和艰辛的流亡生涯是促使其性格结构发生重大变化和重组的决定性因素;而他内心情感的强烈冲突和矛盾,则是其人格多面性、异组性和内在同一性等动态特征的具体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14.
郭沫若对李白与杜甫的评价和态度,不少人认为是扬李抑杜。文章认为,事实并非完全如此。从郭沫若对李白与杜甫的一贯态度和总体评价看,可以说,他一生对李白始终是偏爱和崇拜的;虽然不甚喜欢杜甫,但对杜甫也是尊敬、肯定的。在文化大革命中,郭沫若作《李白与杜甫》,强烈地表现出扬李抑杜的倾向,那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造成的思想逆转,有其复杂的原因,并不能代表他对杜甫的总体评价。“文革”结束以后,他又回到了肯定杜甫及其诗歌的正确立场。  相似文献   

15.
吴海中 《科技信息》2010,(12):I0142-I0142
中国诗歌特别是乐府诗歌在中国艺术长廊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乐府诗歌以它无穷的魅力在中华民族的历史进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乐府诗歌的创作中,唐代的诗人李白更是在乐府诗歌的创作中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他傲岸不群的诗歌风采、潇洒飘逸的诗歌风神,独立自如、汹涌澎湃的语言气势无不充满着极大的人格魅力,李白的诗歌,是中国诗歌的脊梁。  相似文献   

16.
整体、直觉、顿悟是中国传统思维方式的主要特征,它不会产生近代科学。逻辑分析是西方思维方式的主要特征,它引发了科学发达。二者都不是完美无缺的。本文认为人们认识自然的过程是一个从逻辑分析到直觉顿悟的过程。  相似文献   

17.
提到浪漫主义诗人,人们不自觉的想到的是诗仙李白,但对杜甫诗篇的研究让笔者感觉杜甫的浪漫主义更有一种感天动地的气魄和力量,一如他自己所言,有一种“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的气势,一种“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力量。  相似文献   

18.
李白从璘辨     
唐天宝年间入朝与“安史之乱”时从永王李璘,是影响李白一生的两大政治事件,也是最能体现李白政治理想,政治态度的重要史实。其入朝事,早已为人们所条分缕析,情形颇为明了,而从璘事,却历来有“自愿”与“迫胁”两说,并且彼此各持一端,至今尚未能有确论。然而,李白从璘是直接关系到对李白评价的大事,我认为很有进一步探讨、辨析的必要。  相似文献   

19.
学校文化是指学校在长期办学中形成的共同的思维模式、行为方式和情感态度价值观,认同教育是学校文化形成的重要保证。认同教育有着丰富的内涵,它具有沟通性、宽容性、和谐性、渗透性的基本特征,它有利于塑造先进的学校文化,凝聚师生的情感和葸志,激发师生的热情和创造力等。  相似文献   

20.
陈巧巧 《科技信息》2008,(5):261-262
不同的文化背景,孕育不同的思维方式和文化特征。本文通过对中西方思维方式的比较分析,尤其是中西方语言表达方式的差异分析,探讨了大学生口语表达中思维模式负迁移的影响,并提出在语言学习中排除汉英思维模式差异的负迁移来提高语言表达水平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