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4 毫秒
1.
在实地考察采集基础上记载了7种(变种)神农架地区野生苹果属(Malus Mill.)植物,即山荆子、湖北海棠、垂丝海棠、陇东海棠及其变种光叶陇东海棠、滇池海棠及其变种川鄂海棠,报道了大面积野生湖北海棠群落和陇东海棠群落,并对神农架地区野生苹果属植物保护与利用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神农架大九湖泥炭藓Sphagnum palustre沼泽特征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 ,本文对神农架大九湖泥炭藓沼泽的植被组成 ,群落学特征 ,发育趋势作了详细的阐述  相似文献   

3.
水青冈属(Fagus)植物是北半球温带森林的重要建群种,其中以米心水青冈(Fagus engleriana)分布最为广泛.以湖北神农架为研究点,采用标准样地调查法,应用物种丰富度、Shannon-Wiener指数、Simpson指数、均匀度指数对米心水青冈林群落物种多样性,群落结构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乔木层Shannon-Wiener指数为2.55,Simpson指数5.31,均匀度指数0.70,Shannon-Wiener指数与Simpson指数的顺序为草本层>乔木层>灌木层.径级分布研究表明整个群落更新状况良好.  相似文献   

4.
神农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沼泽皱蒴藓沼泽特征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神农架巴山冷杉采伐迹地第一次发现了沼泽皱蒴藓沼泽,阐述了沼泽皱蒴藓的生物学特征、群落学特征,初步探讨了沼泽形成原因和演替的过程。  相似文献   

5.
在神农架锐齿槲栎集中分布地带布设20个样方,对其进行植物物种及群落调查,分析其植物物种组成、区系地理成分和群落特征。结果表明:锐齿槲栎林群落中共出现维管束植物199种,隶属于71科145属,物种组成主要以蔷薇科、菊科和忍冬科等植物为主。区系组成中,在科的层次上,以世界广布科占优势,其次为泛热带分布科; 属的分布以温带分布属类型为优势,占总属数的50.3%,具有明显温带性质,同时也具有一定的热带成分。运用二元指示种分析(TWINSPAN)方法,可将神农架锐齿槲栎林划分为7个群落类型,并以锐齿槲栎+四照花-绿叶胡枝子-中日金星蕨群丛和锐齿槲栎+华山松-鄂西绣线菊-苔草群丛类型最为常见。  相似文献   

6.
洪平杏(Armeniaca hongpingensis)是我国特有的濒危植物,仅分布于湖北省神农架地区,了解其伴生群落特征对洪平杏的保护具有重要意义.通过野外调查,分析洪平杏伴生群落物种组成,乔灌层物种多样性、垂直成层及个体径级结构,乔灌层植物的重要值及洪平杏竞争指数.结果表明:样地中群落物种丰富,共有植物91种,隶属45科82属,群落垂直分层明显,群落中有乔木17种,灌木14种.在所调查的伴生群落中,洪平杏的重要值均较高,为群落中的优势种或亚优势种;从Hegyi竞争指数看,洪平杏所受竞争压力较低,以种间竞争为主,主要种间竞争木为胡桃(Juglans regia)和落叶松(Larix gmelinii).因此,根据实际情况,对竞争木进行剪枝或砍伐,可对洪平杏保护起到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7.
利用特尔菲法和层次分析法,从旅游吸引质量、生态背景条件、区域社会背景和旅游区位条件4个层次构建了神农架旅游区的评价指标体系,确定了指标体系因子的权重值。得到神农架旅游吸引潜力综合得分为7.41分,表明神农架非常适合开展生态旅游,对神农架旅游吸引进行特色定位。分析了将其旅游吸引转化为旅游产品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8.
神农架国家公园生态旅游环境容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态旅游环境容量是保护地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指标.在对神农架国家公园游憩区现状调查的基础上,分地采用面积法、游道法、卡口法估测各个游憩地旅游环境容量;经测算神农架国家公园游憩区生态旅游景区最佳日环境容量为21 968人次,限制日容量为43 936人次.通过对神农架国家公园游憩区生态环境容量空间利用现状的对比分析,进而对神农架国家公园今后生态旅游的转型升级提出合理建议,力争使国家公园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得到充分的发挥.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的版图上,有一块绿宝镶嵌在华中屋脊,异彩夺目,这就是蜚声中外的神农架。 巍巍神农架方圆千里,浩浩林海包罗万象,是奥秒无穷、如梦如幻的童话世界,充满了洪荒、神秘、离奇、诡谲的色彩。神农架的“野人“之谜、神农白熊等20多种白化动物之谜、独角兽(麒鳞)之谜,“水怪”之谜,驴头狼之谜,鸡冠蛇之谜及其它众多奇异动物之谜、古老孑遗植物(“活化石”)群落之谜、奇洞异穴之谜、南方古猿等化石之谜……近年来,学者们考证出神农架还是我国古代无价瑰宝和氏壁(卞和壁)的产地,我国汉民族首部创世史诗《黑暗传》和清代木刻珍本《太阳经》、《太阴经》、《太阳太阴经》也都发现于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盐城国家级珍禽自然保护区中的昆虫群落与湿地植被间的关系,课题组于2008年4月~2009年1月分四季在保护区核心区中的互花米草群落、盐蒿群落和芦苇群落3种生境中设立样地,分别采用网捕法、植物收割法和凋落物收集法采集昆虫,共采集昆虫标本3928头,经鉴定隶属于12目49科.分析表明:保护区内不同生境的昆虫群落组成与结构存在差异:昆虫的种类、数量以及优势类群都不相同;昆虫群落多样性指数在不同植物群落、季节以及季节一植物群落综合影响上均存在显著差异;互花米草与芦苇群落中的昆虫组成结构具有较高相似性.  相似文献   

11.
采用物种丰富度S和物种多样性香农指数H、物种均匀度指数J以多样性-面积曲线研究缙云山常绿阔叶林次生演替序列物种多样性近十年的变化,结果表明,10年后,群落各层物种多样性指数均有下降趋势,草本层下降最为明显;群落及乔、灌木层的多样性指数(S,H,J)在演替中后期阶段均呈下降趋势,而演替前期的马尾松和林龄较短的混交林Ⅰ却有上升趋势;群落各层多样性最小面积按马尾松林、混交林到常绿阔叶林顺序增长,两个混交  相似文献   

12.
13.
福建永定县的常绿阔叶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据对永定县常绿阔叶林的31处共3100m~2典型样地统计,共含维管束植物136种,分属43科86属.单种和两种属共占总属数的93%.群落区系以樟、壳斗、山茶和茜草等科以及热带,泛热带地理成分(分别占总属数的43.0%和31.4%)为主.优势树种有栲属多种、木荷、青冈、蕈树和马尾松.群落类型有槠林等12个群系并具中、南亚热带植被过渡性特点.树种年龄结构和乔灌木多样性分析表明,群落已趋向中一晚年发育期并开始转为恢复发展的前期阶段.  相似文献   

14.
万木林主要森林群落特征及演替动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选择闽北较有代表性的建瓯万木林自然保护区封禁保护达600多年的中亚热带森林,包括常绿阔叶林,马尾松林及与万木林相连的七道村罗浮栲次生林作为研究对象,据群落中各组成成分的重要值对群落进行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及演替分析。  相似文献   

15.
琅琊山森林群落演替及其经营利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正>本文根据3200m~2样带和15条样线上的抽样资料,以优势种群组为主线,研究结果表明:1.琅琊山森林群落25年后将进入平衡态;如无外界大的干扰,终将演替为以青檀、五角枫、榉树为优势种群的顶极群落。2.麻栎、化香不耐荫,林下幼苗长势微弱,枯损严重;若不采取人为促进更新措施,麻栎、化香将从群落中消退。3.琅琊山森林公园可划分为三个地理区域,即主景区、缓冲区和生产区。  相似文献   

16.
四川缙云山森林群落演替机理初探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据根对缙云山森林群落中优势种生长量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发现有的种间线性相关显著,有的不显著.对线性相关显著的优势种,进一步应用Lotka-Volterra竞争模型进行了预测,预测结果同其它方法预测结果及实地调查结果基本一致.分析说明了在这些线性相关显著的种间,种间竞争是演替的主要动力;而那些线性相关不显著的种间,其它因子才是演替的主要动力.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飞播油松林的形成与演替过程中群落的组成、成分消长以及群落结构变化的特征,并分析了影响飞播油松林的形成与演替的主要环境因素。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把中心点——四分面和我们提出的“树冠权重更新面积”(TCWRA)结合起来,运用于野外植被资料的取样。在此基础上,用Markov过程描述了琅琊山森林群落线性和非线性演替,预测了平衡时群落空间各层次林木的组成状态。研究结果表明,琅琊山森林群落在没有外界大的干扰下,麻栎、化香种群将从该群落中消退,发展成以青檀、五角枫、榉树为优势种群的顶极群落。  相似文献   

19.
南京牛首山南京椴群落的结构分析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在调查南京牛首山森林公园的南京椴天然次生林典型群落样地基础上,分析了该群落的植物区系特点、群落组成及其特征、群落的层次结构特征以及演替趋势。研究表明,该群落的植物区系特征具有一定的热带性质,温带区系成分占相当的比例。群落中木本植物占绝对优势;层次分明,有乔木、灌木和草本3个层次。南京椴林在演替过程中能够保持落叶阔叶林的稳定结构,但有人工毛竹林种群侵入该群落,若不及时清除,将最终对南京椴林的顺行演替产生威胁。  相似文献   

20.
广西红树植物群落特征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下载免费PDF全文
梁士楚 《广西科学》2000,7(3):210-216
从生境条件、种类组成、类型、外貌、结构、物种多样性和演替等方面系统地分析广西红树植物群落的生态特征。广西红树植物群落的建群种有白骨壤、桐花树、秋茄、红海榄、木榄、海漆、老鼠Le和银叶树8种。主要群落可划分为8个群系,15个群落类型。群落外貌由单叶、革质、中型叶的高位芽植物决定。群落层次结构简单,单层或两层。组成群落的红树植物的物种多样性较低。随着海平面的相对降低和土壤理化性质的改善,红树植物群落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