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为了提高生防生产中七星瓢虫的存活率与利用率,达到更好的生物防治效果,以实验室自繁的七星瓢虫为研究对象,采用每日蚜虫单次饲喂和两次饲喂(间隔7小时)两种模式,对七星瓢虫的种内捕食行为进行研究.在单次饲喂试验中,七星瓢虫在二龄与三龄期未发生种内捕食现象,但在四龄期发生了种内捕食行为,其捕食发生率为38.8%,其原因为单次饲喂无法满足四龄期幼虫的食物需求量.在两次饲喂试验中,同龄七星瓢虫在各龄期均未发生种内捕食行为.本研究表明,同龄七星瓢虫在足量饲喂蚜虫条件下不会发生同类捕食行为,为七星瓢虫在规模化生产应用中的食物供应提供了重要指导.  相似文献   

2.
七星瓢虫,俗名“花大姐”或“花包袱”,是孩子们最喜欢捉来玩的一种昆虫。七星瓢虫的体型小巧,呈半圆球形,背面高高隆起,腹面平平紧贴着地,鲜红的鞘翅上有7个大黑斑。爬行时,6条腿微微外露,一遇危险便装死逃过劫难。七星瓢虫不仅长得惹人喜爱,而且还是吃蚜虫的能手。最令人感兴  相似文献   

3.
七星瓢虫的研究概况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荆英  黄建 《武夷科学》2002,18(1):218-221
本文从七星瓢虫的迁飞行为、觅食行为、捕食作用、人工饲料、天敌及抗药性等几个方面对其进行了综述 ,旨在使人们对七星瓢虫这一蚜虫的优势种天敌的重要习性 ,生防作用等方面有所了解 ,从而加强自然天敌的物种保护意识  相似文献   

4.
七星瓢虫是多种蚜虫的天敌。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以来,我国河南省广大贫下中农与科技人员相结合,在党的领导下,创造了人工助迁瓢虫大面积消灭棉田蚜虫的成功事例(安阳县农业局,1973),既节约了农药和劳力,保证了人畜安全,又避免了环境污染。但是,当春季田间七星瓢虫的发生量过少或发生期过迟时,就难于应用人工助迁的方法。为了今后更好地推广以瓢治蚜,在释放瓢虫的时间、数量和适宜的虫态等方面取得主动  相似文献   

5.
鲜明的颜色是警戒色 天气渐渐变暖时,瓢虫们开始了自己的活动。瓢虫的种类很多,既有以蚜虫为食的七星瓢虫,又有以菌类为食的黄瓢虫……现在就来看看瓢虫们不同的姿态和生活吧。  相似文献   

6.
 采用室内生物测定方法对七星瓢虫在亚致死剂量百草枯作用下的捕食和限域搜索行为进行了测定.毒力实验研究结果表明,田间常用百草枯体积比(20 mL/L)低于七星瓢虫成虫的LC50,对七星瓢虫幼虫的杀伤作用死亡率为95.7%.捕食速率测定结果显示,LC20剂量的百草枯会对七星瓢虫尤其是其幼虫的捕食速率产生显著影响,24 h七星瓢虫幼虫、雌成虫、雄成虫的捕食速率分别下降了31.32%,23.47%和25.60%.此外,百草枯对七星瓢虫的限域搜索行为也产生了显著影响,百草枯处理后七星瓢虫搜索速率降低,搜索范围缩小.  相似文献   

7.
为了确定60%氟啶·噻虫嗪水分散粒剂对2种天敌昆虫的毒性效应与暴露风险。采用药膜管法对七星瓢虫和螟黄赤眼蜂进行急性毒性测试,并结合相关数据和田间施药信息评估暴露风险。结果显示:60%氟啶·噻虫嗪水分散粒剂对七星瓢虫和螟黄赤眼蜂急性毒性的半致死用量LR50分别为9.03 g a.i./hm2、0.815 g a.i./hm2。风险评估结果表明,农田内七星瓢虫和螟黄赤眼蜂的危害商值HQin分别为13.2、146,对农田外七星瓢虫和螟黄赤眼蜂危害商值HQoff分别为0.912、10.1。表明60%氟啶·噻虫嗪水分散粒剂对农田内外赤眼蜂的暴露风险不可接受,对农田内七星瓢虫风险不可接受而农田外风险可接受,使用该农药时要注意对田间非靶标节肢动物的保护。  相似文献   

8.
正小时候,各种各样的昆虫伴随着我们的童年——金龟子、七星瓢虫、蜻蜓、蜜蜂……那么,世界上到底有多少昆虫?它们都有哪些奇妙的本领?2016年10月27日,一堂生动有趣的科普讲座"昆虫在我身边"在贵阳市尚义小学四(7)班"上演"。课堂上,贵州省林科院森林保护所所长杨再华博士为69名参加讲座的同学解读了昆虫的奇妙世界。"四亿年前,昆虫就已经出现在地球上了。专家推测,世界上约有200万到300万种昆虫,目  相似文献   

9.
本文运用灰色系统理论,分析研究了棉田插种油菜,油菜的蚜虫招引繁殖七星瓢虫,用瓢虫控制棉蚜以保护棉花免受蚜害的灰色系统控制问题。得到了用其它理论难以得到的动态情况下的有效瓢蚜比ψ≈1:120的定量关系,并为改善系统的外控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0.
通辽地区捕食性瓢虫一年发生三或四代,3月上旬出哲,首先出现在易感蚜虫的植物上觅食,第一代发生于5月下旬~7月中旬,第二代于6月上旬发生,第三代于6月下旬发生,第四代于7月中下旬发生,世代重叠现象严重,9月下旬10月初以二、三或四代成虫越冬七星瓢虫、异色瓢虫越冬有群集性.捕食性瓢虫食性广,食量大,对蚜类发生有追随性,攻击取食,有卵食习性.温度、湿度、光照、风雨对成幼虫活动、取食、个体发育有影响.无孤雌生殖现象.捕食性瓢虫是本地区蚜虫等害虫的很好天敌,应加以保护.  相似文献   

11.
集团内捕食作用是一种更为复杂的种间关系,广泛存在于各类生态系统中。为明确棉蚜捕食性天敌之间集团内捕食水平与个体发育阶段的关系,观察了大草蛉,七星瓢虫与多异瓢虫不同虫态之间40个处理组合的集团内捕食水平。在温室盆栽棉花(无蚜虫)上接种等量的试虫,观察24 h后的存活数量。结果表明,当参与双方的虫态不同时,出现不对称捕食,高一虫态处于优势;当参与双方的幼虫龄期不同时,高龄幼虫的存活数量显著大于低龄幼虫,呈现单向捕食;成虫对卵、1龄和4龄幼虫的捕食程度随虫龄增大而呈抛物线增长,存在显著的二次函数关系。本研究结果说明,在没有集团外猎物(蚜虫)存在的情况下,当广谱捕食性天敌大草蛉、七星瓢虫与多异瓢虫之间的集团内捕食水平在参与者的虫态或虫龄不同时,集团内捕食水平与双方发育阶段有关;当参与者虫态或虫龄相同时,取决于物种生物学特性。  相似文献   

12.
我国棉田瓢虫的种类、分布和种群数量变动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瓢虫属于昆虫纲(Insecta)瓢虫科(Coccinellidae)的昆虫,在世界范围内已有记录的达500属,4200种以上。在瓢虫科中有1/5属于植食性,是农作物的害虫;有4/5是捕食性的,主要以蚜虫、介壳虫、叶螨、粉虱以及其它节肢动物为食,是农、林、果、蔬不少害虫的重要天敌。  相似文献   

13.
许培育 《科技知识动漫》2009,(3):F0002-F0002
有趣的实验:1.捉一只七星瓢虫,用手指头轻轻捏一下,手指头马上就会沾上一滴黄水,这是它的血,闻一闻气味很难闻。七星瓢虫遇到敌人侵袭的时候,就立即分泌这种难闻的黄水,  相似文献   

14.
十一星瓢虫捕食棉蚜的种群动力学模型及其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棉蚜、十一星瓢虫的生物学特性以及新疆棉区十一星瓢虫对棉蚜捕食作用的调查和实验数据,建立了十一星瓢虫捕食棉蚜的种群动力学理论模型.在模型中对捕食者─十一星瓢虫进行了虫态和年龄结构划分,用来模拟不同虫态和年龄结构瓢虫对蚜虫的捕食.运用有限差分法对建立的模型进行了数值模拟,将模拟结果与实际调查数据进行比较,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15.
许多种类的瓢虫和草蛉,都以捕食蚜虫而闻名.人们对它们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并在生物防治实践中,利用它们消灭蚜虫.但还有另一类捕食蚜虫的能手尚未受到充分的重视和利用,这就是食蚜蝇.它们在分类学上隶属于双翅目、食蚜蝇科.为我们消灭蚜虫的,是它们的幼虫.食蚜蝇成虫的身体常有黄、黑相间的斑  相似文献   

16.
我国几亿亩麦田的巨量七星瓢虫(Coccinella septem pun ctata)突然失踪,而在千里之外的海面、高山突然大量出现,始终是个谜,历史上并因此发生过瓢虫政治事件。海防的奇异报警 1978年夏季,辽宁长山岛海防前线传来警报,发现大量奇异的昆虫入境,无数红色的虫子突然  相似文献   

17.
为有效的保护和利用绿洲农业及沙漠生态中的瓢虫资源,本文采用定期定点扫网法收集调查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南缘农田及交错带内各个景观的瓢虫及蚜虫的种群数量,认识其发生规律。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的方法,比较了不同景观对瓢虫的保育作用及其内蚜虫对瓢虫数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经鉴定古尔班通古特南缘区域多异瓢虫数量最多(84%);交错带生境瓢虫发生高峰为6月,与交错带内各样点蚜虫发生高峰一致;农田生境内瓢虫与蚜虫数量均于8月达到高峰;植被最为丰富的近农田景观瓢虫数量最高(0.047头/d)。本研究可为交错带植被的保护和利用及绿洲农业的害虫综合治理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本文根据新疆棉区十一星瓢虫对棉蚜捕食作用的调查和实验数据,建立了十一星瓢虫捕食棉蚜的非自治种群动力学理论模型.讨论了解的基本性质.采用数值方法模拟了十一星瓢虫和蚜虫的种群密度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将模拟结果与实际调查数据进行比较分析,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19.
5种瓢虫酯酶同工酶种间及种内变异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聚丙烯酰胺生趣板凝胶电泳 的方法分析了5种瓢虫,异色瓢虫4个型及七星瓢虫个体的酯酶同工酶。  相似文献   

20.
5种瓢虫酯酶同工酶种间及种内变异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聚丙烯酰胺垂直板凝胶电泳的方法分析了5种瓢虫、异色瓢虫4个型及七星瓢虫个体的酯酶同工酶.结果表明,种间的酶谱差异明显,每个种都有自己独特的谱型,彼此易于区分;异色瓢虫型间的主带酶谱相似,但总酶带数差异较大;七星瓢虫个体间的酶谱差异较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