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在没有导航设备的古代,人们走夜路往往需要依靠北斗星判断方向。绿色荧光蛋白正是生物化学中的“北斗星”在它的指引下,科学家在21世纪初开垦大片未知的科学处女地,成果层出不穷。凭借它的帮助.研究人员能够看到以前所不能见到的新世界.这包括大脑神经细胞的发育过程和癌细胞的传播方式等。因而,瑞典皇家科学院把2008年度的诺贝尔化学奖授予三位发现者和推广者——下村修、沙尔菲、钱永健。 在三位获奖者中,更能引起国人关注的.自然是钱永健.这位华裔科学家在化学和生物两个领域均有建树.可能是世界上被邀请做学术报告最多的科学家。他被公认为利用水母发出绿光的化学物来追查实验室内进行的生物反应方面的先驱,尤其让人津津乐道的是钱永健的家族.他是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的堂侄,他的哥哥钱永佑也是世界知名的神经生物学家。钱永健最终问鼎诺贝尔化学奖,也让他成为继李政道、杨振宁、丁肇中、李远哲、朱棣文、崔琦之后第7位获得诺贝尔奖科学奖项的华人。  相似文献   

2.
<正>钱永健,彩虹荧光探针发明者,这一发明照亮了生物学界钱永健(Roger Yonchien Tsien)——利用光和色彩来观察和剖析活细胞的先锋科学家,他在生物转化方面取得的成就令人瞩目。钱永健利用水母的绿  相似文献   

3.
杨建邺 《自然杂志》2012,34(3):181-186
2008年10月8日,瑞典皇家科学院在斯德哥尔摩宣布,下村修、马丁·查尔菲与钱永健三人“因为发现和应用绿色荧光蛋白而共同获得2008年诺贝尔化学奖”。  相似文献   

4.
2008年10月8日,美国科学家下村修、马丁•查尔非以及钱永健因为在绿色荧光蛋白的发现以及改造方面的突出成就而获得2008年度诺贝尔化学奖。本文拟对绿色荧光蛋白的研究历程以及应用领域做一些粗浅介绍。  相似文献   

5.
曹柳男 《科学之友》2008,(10):31-32
随着科技的发展,各种新物质在实验室中不断产生,实验废弃物的危害性也日益增大。为了更好地研究实验室化学实验废水的处理办法,文章着重从研究实验室化学实验废水的特点和分类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6.
<正>说起试管,大家就会想起那些奥妙无穷的化学实验。是的,作为一种简单的化学仪器,试管曾经为化学的发展立下过许多功劳。然而,今天出现在试管中的奇迹更是令人眼花缭乱,叹为观止!  相似文献   

7.
丁滪 《科学》2009,61(1)
瑞典皇家科学院于2008年10月8日宣布将2008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美国海洋生物研究所的日裔科学家下村修(O.ShiInomura)、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科学家沙尔菲(M.Chalfie)和美国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美籍华裔科学家钱永健,以奖励他们在发现和发展绿色荧光蛋白(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GFP)上的贡献.  相似文献   

8.
有助于揭示“人类起源”的“奥林匹克”分子历时10年的实验研究后,英国一化学家小组成功地构建了一种分子,该分子由5个连锁的原子环组成,外观酷似奥林匹克运动会的五环标志.这一分子本身可能并无多大意义,但构建这一分子的技术却有助于阐明,生命何以从一些简单的...  相似文献   

9.
随着科技的发展,各种新物质在实验室中不断产生,实验废弃物的危害性也日益增大.为了更好地研究实验室化学实验废水的处理办法,文章着重从研究实验室化学实验废水的特点和分类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0.
梁军 《科学之友》2009,(12):93-93,100
演示实验在化学教学中的主要作用是为学生获得感性认识,提供“生动的直观”。它对于基础知识的讲授、学生能力的培养、课堂教学的效果,甚至整个教学能否达到预期的目的都十分重要。本文就教师如何做好化学演示实验谈几点个人看法。  相似文献   

11.
3种化学诱导物对大鼠GST-P基因表达的影响及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廖名湘  刘东远  左瑾  张红云  方福德 《科学通报》1999,44(23):2550-2554
大鼠谷胱甘肽S-转移酶P基因可被多种化学致癌物诱导表达,采用基因诱导实验,共转染报告质粒瞬时表达实验,凝胶阻滞实验和分子杂交实验探讨了3种化学物诱导GST-P基因表达的机理。  相似文献   

12.
广义地球化学动力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广义地球化学动力学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地质大学教授於崇文1引言近一二十年来,国际上在地球化学研究中,出现了一种从平衡态热力学转向非平衡态热力学,由热力学转向动力学的发展趋势,表现为在理论地球化学中继地球化学热力学之后兴起了地球化学动力学的新分支学科。促...  相似文献   

13.
近百年来,化学积累了丰富的资料,化合物数目以越来越快的速度在急剧增长。已知化合物总数,1880年仅有1200种;1940年增至50万种;1972年猛增至600万种。预计每年合成15万种新化合物。到现在应有化合物总数近800万种。大量化学事实的涌现、社会的需要,以及量子理论、新的物理实验方法和电子计算机的应用,使古老的化学从形式到内容都在改观并处于急剧变  相似文献   

14.
陈见南 《世界科学》1995,(1):21-21,38
新颖奇妙的物理杀虫剂陈见南美国一家农药公司最近推出一种根本不同于目前广泛使用的化学杀虫剂的无毒、安全、多功能的物理杀虫剂(简称PG)。这是农药史上革命性的进步。众所周知,化学杀虫剂是靠扼杀生命过程基本环节而起作用的毒品。长期以来,人们都在努力寻找一种...  相似文献   

15.
在颗粒介质的Maxwell妖实验的基础上, 对垂直激振作用下两种颗粒混合物的动力学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 发现了类似于“化学钟”的颗粒系统振荡现象——两种颗粒在实验装置的左右两室中呈现交替聚集的周期性振荡行为, 并进一步建立了与实验结果定性吻合的理论模型.  相似文献   

16.
《大自然探索》2005,(8):62-63
异种移植其实不是什么新鲜事,早在17世纪就有医生进行过这方面的零星尝试,只不过都未成功,猪的胰岛素被用于治疗人类的糖尿病是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的,而对灵长类动物进行跨种器官的整形移植实验则开始得更早,猪的心血管被用于人体已有数十年时间,不过它们在被用于人体之前都被进行过化学处理,以杀死所有的猪细胞,以下是异种移植实验的简要的近期历史。  相似文献   

17.
芳香化学在近几十年中得到了很好的发展。但是,对于某一化合物是否具有芳香性的问题,至今尚缺乏简明和直观的实验判据。我们通过研究一系列的吡唑酮型芳杂环化合物的四种物理效应,阐明是一般的闭合芳环体系在固体聚集态时的共性,似可作为关于芳香性的直观性实验判据。  相似文献   

18.
周方 《科学通报》1984,29(22):1394-1394
一、引言 微生物的传统分类鉴别方法通常是以形态学和血清学为基础的,毒力的测定往往还要求助于动物实验.裂解气相色谱法是一种化学物理方法,具有简便、快速、高灵敏度等特点。它能够将测试菌株区分至属、种,甚至亚种水平,并且看到了快速鉴别斑点热群立克次体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9.
小学时期:好奇而喜欢动手 1933年11月4日,高锟出生于上海附近的金山县(现在改为上海市金山区)张堰古镇一个书香之家。和许许多多在科学事业上大有成就的人一样,高锟从小喜欢动手。在小学六年级的时候,他就与一位姓周的同学在他家的楼上做起化学实验来了。化学原来不是小学的课程,可是化学反应的干变万化、美丽的色彩和奇异的效果,深深吸引了他们。可是他们两家的父亲都是律师,对自然科学知道得不多,没有可能指导他们,  相似文献   

20.
一种经过实验的化学混合物使人们用低廉的成本在家里就可以对受到严重污染的水进行处理。这种化合物已经研制成功并即将在发展中国家投入使用。在那些国家,由于卫生条件恶劣、水质污染严重,每天都有近五千名儿童死于腹泻等疾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