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老人进城陪读是县域城乡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农村家庭追逐优质资源以及家庭资源与角色策略性调整下的产物。由于进城陪读,老人从熟悉的农村社会脱域,嵌入陌生的城市社会。进城陪读时,老人会因城市消费模式的不同、家庭内部新的矛盾产生、居住空间与人际关系空间的改变,对“时间规训”的不适应以及陪读结果的不确定性而产生心理不适或心理压力。但是这种心理不适或心理压力不会一直持续。随着陪读时间的持续,陪读老人会调整自己的角色、生活模式以及心理状态,从而逐步地适应城市环境与生活模式。等到老年人陪读结束时,部分老人会返回农村,而有一部分老人会继续在城市生活甚至定居。对于继续留在城市的陪读老人来说,尽管他们会具有城乡二元性特征,但总体来说,他们已经较好地完成了角色与行为方式的转换,即完成了由农村到城市的身份转换与社会适应。  相似文献   

2.
迄今,有关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的研究较为丰富,但对文化心理层面文化适应和身份认同的探讨还有待阐释。该文分析了新生代农民工心理层面市民化中面临文化适应惰距和身份认同模糊的困境,并对如何推动新生代农民工的市民化进行了对策思考。  相似文献   

3.
农民教育的目标具有层次性,第一个层面在于现实政策层面,要达到农村剩余劳动力顺利转移,第二个层面在于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第三个层面在于促进农民群体的现代化和市民化,这也是农民教育的终极目标。在农民现代化和农民群体转型视角下,三个层面呈递进关系,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更多体现在经济政策要求方面,新型农民培育在于农民的素质提升,农民市民化则是身份的转换和角色的转型。  相似文献   

4.
农民工是从农村到城市、农民到工人的边缘群体.从文化层面理解,农民工身上体现着四个方面的文化冲突,即农村与城市的区域文化冲突、制度文化冲突,农业劳动者与工人的职业文化冲突,农民与城市人的身份文化冲突.本文试图从文化冲突的角度对农民工角色认同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从中寻找农民工角色认同的解决之道.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城市文化消费为例,基于空间面板杜宾模型方法,对省域层面农村劳动力对城市区域公共服务的影响机制及可能的空间外溢效应进行了识别。研究发现,农村劳动力的转移会显著增加转入区域及其周边城市文化消费价格;转移劳动力的低技能水平并没有直接影响到劳动力的收入水平,而对城市产业结构升级与公共服务供给产生了较明显的负面影响。为了满足城市经济发展对劳动力的迫切需求并抑制其对城市公共服务能力的负面影响效应,重点应该是加大对转移劳动力的人力资本投资,全面提高转移劳动力的技能水平与劳动生产率。同时,积极推动区域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重点发展服务业特别是公共服务业,增加公共服务供给和产业对转移劳动力吸纳能力。  相似文献   

6.
李佩甫的《生命册》以沉雄老到的笔触记录了生活在平原这片黄土地上无梁村众人的漂泊史。无论是从农村跟随大流涌入城市的乡村人,还是因犯错被下放至农村的城市人,他们都在生存的大环境下,逐渐走向精神的困顿,其城市人与农村人的身份也逐渐模糊化,于是在社会转型时期,他们开始了漫长的身份认同历程,然而却渐渐迷失在被物质化的历史洪波中,引发当下人们的"身份焦虑"。  相似文献   

7.
大众文本价值结构分为金融经济层面和文化经济层面。在文化经济层面,大众文本价值的流通物是意义、快感和社会身份;大众文本价值的内涵是被施与的自由劳动;大众文本价值的尺度是人类心理时空。  相似文献   

8.
袁芳 《科技资讯》2006,(30):134-135
农村中小学教师有着不同于城市中小学教师的工作环境、教育任务和教育对象,因此他们除了一般教师的素质修养以外,还必须具有一些适应农村学校教育的特殊的素质要求,即具有服务农村发展的教育观念,坚守农村教育的崇高精神,懂得农村学生的教育知识。  相似文献   

9.
国企改革主要是"浓缩"在具有计划经济特征的"单位制"中的。改革改变了国企单位的组织特征和行动模式,改变了职工的角色、身份、地位和利益,改变了他们的思想、观念和意识。因此,他们也必然改变原有的、已经不适应社会情境要求的行动,去寻找和转换那些有利于获取自身利益的、更适合生存和发展的行动。  相似文献   

10.
话语礼貌与权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话语是交际双方身份、地位的体现。语言礼貌在话语层面上是否礼貌取决于它是否符合交际双方的社会地位和身份,即正权势和负权势。权势关系是在交际中推断和确定的,它随交际因素的改变而改变,交际者可以凭借一定的语言手段来维持或改变现有的权势关系。因而,话语礼貌具有动态性和可洽商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11.
张红翠 《科技信息》2009,(16):343-343
目前,我国多数区县公共图书馆都设在实以农业为主、以农民居多的农业人口为主的中小城市,而这些中小城市均被广大的农村所包围。这些区县公共图书馆的实际业务活动主要是针对居住在中小城市的一小部分城市非农业人口服务,而广大的农村读者或进城务工的农业人口却被忽视了,因为他们的住地或城市边缘人的身份,使他们成了一个被遗忘的角落。这与党中央国务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是相违背的,是与我国现代化建设的要求不相适应的,  相似文献   

12.
周炎炎  郭龙  杨世箐 《科技信息》2012,(30):40+42-40,42
正因社区在从农村社区向城市社区过渡的过程中遭遇文化建设滞后于物质建设的窘境,从宏观层面分析其原因主要是由于文化自身的特点和急剧的社会转型,因此社区文化建设具有长期性和渐进性。  相似文献   

13.
孙闯 《皖西学院学报》2007,23(4):135-138
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以及城市进程中,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向城市,很多外出务工人员将孩子留在农村,从而产生特殊的未成年人"空巢"群体——留守儿童。他们在缺失父母引导、关爱和教育的情况下,面临着学习、生活、交往等诸多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影响着他们的成长、学习和生活,还将影响到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层面。  相似文献   

14.
刘第红的长篇小说《漂泊》在改革开放这一特殊的历史转型期背蒂下,书写了由一群乡村青少年构成的漂泊主体进城打工的悲惨遭遇。它一方面本着现实主义精神还原了当时的农村生活境况以及农村人民的思想观念,另一方面又在文化层面上揭示出了由身份认同冲突、价值判断冲突、爱情抉择冲突造成的漂泊主体所面临的困境。此外,刘著在总体上又以存在主义...  相似文献   

15.
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事关构建农村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农民家庭幸福和农村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是农村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从个体层面看,农村流动父母在城市中职业特征和就业状态,以及他们较低的经济地位决定了其中很多人的子女的留守状态.  相似文献   

16.
传统农民在失去耕地、宅基地之后,他们的生产生活发生了显著变化。这些变化渗透到社会领域,对传统的社会关系产生冲击并使之具备了新的特性。社会关系的特性决定了社会交往的内容和形式,社会关系的变迁意味着传统的社会交往也将发生改变。一旦失地农民社会、心理需求无法从社会交往中得到满足,就会引发他们的社会适应问题。本文基于山东省泗水县潘家庄村的调查,指出可以通过以下途径来提高失地农民的社会适应水平:当地政府要组织各种文化活动为社区居民创造互动交往机会;要在全社会开展弘扬优秀文化传统的活动,使之在新时期重新焕发活力;失地农民要积极调整心态,正确看待身份转换以及文化变迁问题。  相似文献   

17.
一、往复型流动及其成因我国农村人口的城市化有不同于国际上传统城市化的特点。从世界范围看,农民进城多为一次性的,即农民一旦离开农村,就很少有可能再回去,他们将想方设法留在城市成为真正的城市居民,这是一个不可逆的过程。我国的农村人口流动与上述流动模式有着显著的不同。绝大多数农民离开农村,并不意味着彻底地脱离农村,他们的根还在农村,他们到城市只是“打工”,经过或长或短一段时间后,他们中许多人最终还要回到农村定居。他们到城市的目的,只是为了赚一笔钱,以便更好地过农村生活。当老的一批从城市回到农村,新的一…  相似文献   

18.
新生代农民工已成为中国劳动力供给的主流,是我国城镇化建设的主力军,对于城市社会结构的改变发挥着重要作用.新生代农民工的核心问题是农民工的市民化问题,他们对城市体现出较多的认同感和更强的归属感,渴望融入城市.但受城乡二元结构的限制与自身文化、技能的制约,在城市中难以获取稳定、高收入的工作,在城乡两端都处于某种边缘化状态.他们在市民化进程中面临着制度、经济、文化和个人等诸多因素上的挑战,解决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问题,不仅直接关系到解决农业、农村、农民的问题,而且关系到工业化、城镇化的健康发展,因此,应多管齐下,加快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19.
随着农村改革的深入,农业生产力不断提高,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从传统的农业部门向第二、第三产业转移,由农村进入城市。由于转移数量巨大,无论是从自身还是政府及社会层面都存在很多问题。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一定要把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放在国家层面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发展的大格局中来考虑,逐步消除产生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的深层次体制弊端。  相似文献   

20.
壁画是与每一个地区的环境及文化特色都有紧密联系的综合性艺术,壁画的发展不仅美化了城市,带动了人们的审美层面,改变环境的同时也增强着城市的印象和特征。如今,壁画的发展以及壁画在环境中的精神属性及价值功用,对于城市的文化和经济都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