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年来,由于农村经济快速发展的缘故,公路水泥路面的使用大为增加,养护工作也愈发显得重要.合理的养护管理一方面可以延长公路水泥路面的使用年限,另一方面也可以长时间将路面维持在良好的服务水平上.公路养护的重要性越来越凸显出来,原有路面等级较低的乡村公路逐渐得以硬化改造,而硬化改造后的公路使用期限长,并且在日常养护维修工作中,较其他路面工作量少,费用亦比较省.本论述列举了导致公路水泥路面被破坏的几个原因,描述了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并提出了几条公路水泥路面养护的方法,最终对未来我国公路的发展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2.
方建鹏 《科技信息》2012,(21):395-395,416
当前,我分局养护的福银高速公路宁夏段沥青砼路面交付使用两年后出现的病害现象主要有:裂缝、唧泥、松散、泛油、推移等,这些病害也是公路路面养护的通病。对行车营运安全带来严重危害,对公路养护也提出了严峻的挑战。现就以上常见病害的成因进行分析,结合工作实际提出相应的养护策略。  相似文献   

3.
在我国,高等级公路是指满足交通部《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J001—97),采用高级路面结构(沥青砼路面、水泥砼路面)的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及部分二级公路。高等级公路的主要特点是:交通流量大、行车速度快、渠化程度高、桥涵等构造物多、公路设施比较齐全,全路段封闭或部分封闭。它们一般构成国家公路网主骨架,是国家公路交通运输主动脉。  相似文献   

4.
高速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预防性养护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路路面的养护,原则上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采取正确的技术措施治理病害和消除隐患,提高养护质量,以确保公路在设计年限内的正常使用或延长公路的使用年限。采用路面预防性养护技术,即在路面状况尚良好、未出现明显损坏或出现轻微损坏时,  相似文献   

5.
刘凤伦 《科技信息》2012,(9):356-356
近年来,菏泽国省道干线公路发展迅速,随之而来的是公路养护事业的快速发展,以及沙石材料、沥青等资源供应的日益紧张,加之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沥青路面再生技术越来越引起公路部门的重视。沥青路面再生技术是将原有的路面材料,以不同的方式加以再生或重复使用的一种路面养护维修技术。按照不同的工艺,  相似文献   

6.
通村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的养护与管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刘中平 《工程与建设》2007,21(2):225-227
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力进行新农村建设,"十一五"期间我省"村村通"工程建设突飞猛进.水泥混凝土路面具有就地取材的资源优势,通村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建设正在快速发展.由于水泥混凝土路面初期病害比较少,通村公路养护问题没有得到足够重视.文章指出通村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更要加强管理,并对常见病害提出养护措施,保障通村公路的畅通和延长其使用寿命,以提高通村公路的社会、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7.
最近二三十年,世界各国的公路都有了很大的发展,尤以沥青路面为多。在大规模的公路建设以后,随之而来的将是任务繁重的公路养护和管理。路面检测是养护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路面管理系统中数据采集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将根据路面检测指标分类论述沥青路面检测技术,并对路面集成检测技术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8.
朱文慧 《科技信息》2010,(23):J0368-J0368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对公路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要创建“畅、洁、绿、美、舒”的交通环境,提高公路的服务功能,公路养护尤为关键。在公路养护中采用科学合理的路面养护技术,不仅能延长路面的使用寿命,同时又能减少养护的工作时间、节约养护成本。  相似文献   

9.
提高公路使用寿命,进行公路路面检测及养护已经成为公路养护部门刻不容缓的使命.分析当前公路沥青路面中出现的各种病害特征,着重介绍沥青路面弯沉检测技术、路面平整度检测技术、路面抗滑性检测技术、路面损坏状况检测技术的发展状况,探讨如何进行预防性公路养护的措施,客观而全面的论述如何开展公路路面维修治理工作,从而提高沥青公路的养护质量,方便车辆畅通无阻的运行.  相似文献   

10.
应用新工艺、研究新技术是公路建设最好的节能减排措施。近年来,干线公路路面病害时常发生。路网改造、路面养护大修任务繁重。而每次改造或大修、挖补,都要首先挖除原路面的破损部位,全部换用新的铺筑材料。临沂市公路局在路网改建中,积极推广新技术、新工艺。在处理沥青路面病害时,应用路面基层冷再生工艺,[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随着交通运输行业的快速发展,对公路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需要相关部门加大对公路的养护力度,使用先进的公路养护技术,对公路进行预防性养护.此外,还要采取综合性管理措施,加大对公路养护工作的管理力度,延长公路使用寿命,使公路能够持续不断地为使用者提供优质服务.因此,本论述结合实践经验,通过文献法、调查法等方式,对公路车辙、水损害、路面裂缝等常见病害进行分析,然后对灌缝技术、薄层罩面技术、NovaChip超薄磨耗层、现场热再生与HAP石屑封层等9种技术工艺进行评价分析,最后得出公路预防性养护综合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1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二级公路的建设发展迅猛,公路养护工作尤其是沥青公路养护工作也越来越受重视。在公路业的发展中,做好公路养护工作尤其是沥青公路的养护工作能使公路具有更好的使用性能、延长公路的使用寿命、降低运行过程中的养护费用。本文主要阐述了二级公路沥青路面的养护技术。  相似文献   

13.
冷补料生产应用技术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而带来的交通量迅速增长、车辆大型化、超载严重等问题,使沥青混凝土路面面临严峻的考验。路面养护工程量越来越大,对养护技术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研制开发能快速、全天候修补路面的新材料、新技术以适应公路发展的需要已势在必行。冷补沥青材料(简称冷补料)属于高速公路路面日常养护的新型材料,如何生产出合格的冷补沥青材料是冷补料应用过程中的关键,本文结合兰州公路总段高等级公路养护管理中心在应用冷补料过程中的实践经验,对其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随着公路建设的迅猛发展,路面养护备受关注。预防性养护技术在国外得到了广泛应用,其在延缓路面使用性能恶化速率、延长其使用寿命和节约寿命周期费用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实施沥青路面预防性养护,能有效改善路面技术性能,及时修复路面微小病害,防止水分侵入破坏路基,使路面整体结构始终得到保护,不致产生严重损伤,从而减少铣刨、翻修次数,延长路面使用寿命,保持路面良好的服务状态,进而大大节省维修费用。目前国际上普遍认为,用较少的费用取得较好的养路效果是个很重要的研究课题。所以,研究开发高等级道路沥青路面预防性养护技术,实施沥青路面预防性养护是我国公路养护维修以及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要。  相似文献   

15.
路面预防性养护足公路养护的一种新理念,是在公路路面结构良好或路面病害发生初期,即对其进行养护,以防止道路病害进一步发展、恢复路面使用功能,从而达到延长路面使用寿命,提高道路使用质量,降低养护成本的目的。欧美发达国家就提高沥青路面养护质量作了大量的研究工作,一些研究成果逐渐被我国引进消化,在我国的公路养护事业中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6.
高原公路自身具有独特的性质,其养护工作对于我国人民的生活以及经济发展都是至关重要。因此,高原公路路面的养护工作是整个养护工作的关键,在我国公路建设迅速发展的步伐之下,高原公路的质量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以高原公路养护病害的防治措施研究展开讨论,分析了如何有效的进行高原公路病害防治。  相似文献   

17.
刘强 《工程与建设》2011,25(2):275-277
结合安徽省路面大中修工程实际,从公路路面大中修工程设计内容、设计原则和设计步骤等方面进行阐述,对全省公路养护大中修工程的设计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8.
随着国家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公路建设工作得到了稳步提升.就现有的工作来看,沥青施工技术受到了广泛的欢迎,且在技术体系上和操作手段上,均与公路路面较为匹配,从而减少了系列隐患的发生.但是“重建不重养”的思维模式在甘肃地区还是非常严重,就公路本身来讲,有效延长其使用寿命、降低周期成本的主要措施还是养护.近年来,酒泉公路管理局对辖养公路采用一系列新工艺、新方法对沥青路面进行预防性养护,大幅度提高了路况质量,为人民群众的出行提供了便利条件.做为一名一线养护技术人员,笔者认为沥青混凝土罩面工作是公路养护最基本的措施手段,虽然近年来微表处、稀浆封层、复式封层等新工艺大规模应用得到好评,但在特定的路况条件下罩面工作可以有效提高路面平整度、增加行车舒适性,特别是在北方地区有利于冬季的清雪工作.因此,针对公路养护工作中沥青混凝土罩面施工技术,是非常有必要的,现就笔者参与的敦煌文博会嘉宾出行大道工程中3 cm厚AC-13沥青混凝土罩面工作,针对公路沥青混凝土罩面施工技术展开讨论,并提出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19.
公路路面在车辆行驶的作用下和自然因素的影响下,会发生很多公路病害.最常见的有:坑槽、车辙、波浪、松散、沉陷、啃边、翻浆等几种。本文作者对公路路基、路面及如何做好日常的养护工作进行了简要的分析,以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20.
韩建华 《科技信息》2012,(26):354-354
本文介绍了城市道路(水泥混凝土路面和沥青砼路面)的常见病害,同时提出了相应的养护措施,对道路病害防治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