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张红焱  王艳明 《科技信息》2013,(16):313-313
2012年8月,中国男篮以5战皆负的战绩结束了伦敦奥运会之旅,真正让人们了解了当姚明退役、王治郅老去后中国男篮的真正实力。本文通过观看伦敦奥运会中国男篮的比赛录像,对中国男篮与对手比赛的各项技术指标进行统计,运用SPSS统计软件包结合EXCEL办公软件对获得的数据进行比较分析,找出中国男篮与对手在进攻方面存在的差距,并提出相应的建议,以期提高中国男篮的比赛水平。  相似文献   

2.
韩强 《科技信息》2009,(22):216-216,218
文章运用篮板球的抢获、丢失率等指标进行研究,比传统的数字对比更加科学、准确;采用录像观察法、数理统计法、对比法等研究方法对中国男篮在第29届奥运会篮板球的控制能力进行研究,得出中国男篮篮板球控制能力虽有提高,但弱与对手的现状没有改变,研究认为体格、体重、力量、速度与对手的差距,是中国男篮篮板球控制能力低于对手的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3.
对中国男篮在2019年篮球世界杯中5场比赛进行深入分析,结果显示:1)在得分方面,中国男篮的总得分和场均得分与对手基本相当,但比赛中第二节得分明显少于对手且整个上半场得分要低于对手,属于"慢热型"队伍;2)在得分技术运用方面,中国男篮在比赛中的两分球和总投篮方面发挥较好,三分球与对手基本相当,但罚球与对手存在明显差距,尤其是在和强队的比赛中各项投篮技术运用效果差;3)在攻防技术运用上,中国男篮在抢断上占有一定优势,助攻和封盖方面与对手基本持平,与强队相比在各项攻防技术上差距仍十分明显.研究认为,中国男篮应从各项攻防技术入手,同时结合战术配合和体能训练,努力提升球队整体竞技水平.  相似文献   

4.
采用文献资料、录像解析、数理统计等方法对里约奥运会中国男篮与对手进攻能力指标进行统计与分析。研究认为,里约奥运会男篮比赛中,中国队与对手在场均得分、2分球、3分球、进攻篮板、助攻方面与对手存在一定的差异。分析中国队与对手进攻能力之间的差异,提出针对性的训练策略能有效提升中国男篮的竞技实力。  相似文献   

5.
冯志敏  陈博 《科技信息》2011,(32):316-317
以比赛实况录像资料为研究对像,运用观察法、数理统计法、文献资料等方法,对第16届世界男子篮球锦标赛中国男篮6场比赛的失误情况与对手进行比较研究。通过研究认为:虽然中国队小组赛出线获得第16名,但是通过对中国男篮与对手的比赛资料发现中国男篮在失误方面与对手存在明显差距,传接球失误最为致命,占总失误的三分之一。中国男篮的前锋球员和后卫队员是进攻失误最多的主体。体能和对抗能力差也是影响中国队失误的主要原因。除了客观因素,队员责任心、自信心不足也是导致失误的重要原因。失误已成为阻碍中国男篮实现历史性突破的重要因素。建议中国男篮应加强篮球基本技战术训练,提高攻防质量,减少失误次数,缩小同世界篮球强队的差距。  相似文献   

6.
通过第14届世界男篮锦标赛中国男篮与各对手之间的技术统计,对中国男篮的主要攻防技术作一对比分析。找出中国男篮与世界各国的差距,为中国男篮今后的训练、比赛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孙辉  王虹  周倩 《咸宁学院学报》2010,30(4):131-132
本文通过对第二十九届奥运会中国男篮参加的六场比赛分析得出:中国男篮的力量、速度,爆发力、灵敏、耐力素质和对手存在差距,体能已经成为制约中国男篮进一步提高与发展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运用数理统计等方法,对第30届奥运会上中国男篮与对手5场比赛的技术统计进行分析,旨在为中国男篮攻防实力的提高提供咨询。研究表明:投篮次数少是中国男篮失利的主要原因之一,中国男篮与对手的整体实力差距明显;在进攻方面,与世界强队相比得分、投篮次数、内线得分及助攻有极显著性差异,三分投篮次数、快攻得分及二次进攻得分具有显著差异;在防守方面,篮板球拼抢能力与世界强队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并对以上结论提出针对性建议。  相似文献   

9.
付香凡 《科技信息》2011,(27):I0422-I0422,I0412
本文运用文献法,视频法和统计法对广州亚运会中国男、女篮与对手在前场篮板和二次进攻方面进行了分析得出:中国男篮在前场篮板和二次进攻方面整体上与对手差距不显著,但与伊朗和韩国等亚洲强队的比赛中,中国男篮明显弱于对手;中国女篮在前场篮板和二次进攻方面远远超过对手,这也是中国女篮再次夺冠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采用文献资料、录像分析、对比分析等方法,对伦敦奥运会中国男篮与对手进攻能力的各个方面进行对比分析,并提出了自己的建议,旨在为中国男篮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11.
运用文献资料法、录像观察法、数理统计法和归纳分析法,对第28届奥运会和第15届世界男子篮球锦标赛中国男篮与对手的攻守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研究了中国男子篮球队在进攻与防守方面的优势与差距,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期为中国男子篮球队今后的训练、比赛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采用文献资料、录像观察和逻辑分析的研究方法,对中国男篮在第25届亚锦赛上的比赛数据进行对比分析,找出中国男篮失利的原因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为中国男篮今后的发展提出可行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采用文献资料法、录像观察法、数理统计法等,分析和研究了第27届亚洲男子篮球锦标赛中国队与前四强及前四强之间的45场比赛情况,找出了中国男子篮球队打出最差战绩的原因以及在进攻与防守方面的优势与差距,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期望为推动中国男子篮球队的进步和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分析我国男篮进攻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为我国男篮运动今后技术风格的形成发展和提高,以及在08年北京奥运会取的好的成绩提供有益的参考依据.采用文献资料法、录象观察法、数理统计法,以我国男篮与赛队手在14届世界男篮锦标赛、第28届奥运会的13场比赛中的各项技术指标的统计资料作为切入点进行对比分析、研究表明:中国队在总投篮次数和总投篮命中率与对手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罚球命中率、助攻和失误次数与对手存在显著性差异,中投命中率及三分球命中率与对手无显著性差异,从整体以及各位置队员的进攻技术指标进行对比研究.  相似文献   

15.
采用文献资料法、观察统计法、对比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北京奥运会我国男篮与竞赛对手及前四名队防守技战术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中国男篮在防守上存在攻防转换节奏慢、快攻和内线失分较多、篮板球不占优势、抢断等指标与竞赛对手及前四名队差异具显著性,防守缺乏攻击性、轮转换位不及时、身体对抗能力差、整体协同防守配合能力不足。  相似文献   

16.
四川男篮作为新中国篮坛竞技史上的传统强队,2013斩获NBL冠军及加盟CBA,探究其荣辱兴衰的发展史与分析新赛季球队竞技表现及技战术特征,具有深远的历史价值与现实意义。本文依据篮球及运动训练学理论,运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及逻辑内容分析法,针对其在常规赛季的攻防指标数据、外援的使用及依赖性、场均四节比赛节间的得分变化、主客场球队的竞技表现等方面展开客观陈述与理性分析。研究表明:(1)四川男篮青年后备力量培养的缺失与长期依赖国内外外援的陋习,导致其在中国篮坛竞技表现及成绩跌宕起伏;(2)四川爱家男篮在CBA赛场竞技表现处于中下游水平,在得分能力,拼抢及保护篮板,个人抢断与团队助攻方面较差,投篮罚篮三分的命中率等方面表现中规中矩;(3)球队在队员年龄、身高、体重、克托莱克指数方面与国内球员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4)主客场表现大相径庭,主场胜率高达74.13%;(5)替补队员能力不足及青年队员居多,导致外援得分篮板助攻盖帽等各项指标数据占到全队60%左右;(6)球队第三节得分与比赛最终比分相关性达0.55且显著性相关(P〈0.05),其次为第4、2、1节。  相似文献   

17.
采用文献资料、录像观察、数理统计以及对比分析等方法,对第26届亚锦赛中国男篮及其对手整体攻、防能力进行比较研究,分析中国男篮的优势与不足.统计结果表明:中国队攻防整体性较好,各位置效率较均衡,易建联成为新的核心内线;存在不足是面对强队,投篮失准,失误偏多,外线防守不积极,抢断意识较差,移动慢,防守预见性差,犯规目的不明确.在此基础上,结合中国男篮所有比赛的技术统计,对中国男篮在本届亚锦赛上的得失进行了理性思考,以期为我国男篮今后的科学训练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跳投是现代篮球用的最多的投篮方式,本研究用摄影机以6 0 HZ抓取中国矿业大学男子篮球队参加过2005-2009年CUBA比赛中司职前锋及后卫的10名队员为研究对象,实验利用队员在罚球线位置做中距离跳投影像为基础,通过ArielPerformance Analysis System(APAS)进行2 D动作分析,并对收集的各分期占动作时间比例、球离手时机、球离手角度与命中率等运动学参数以叙述统计、单因子变异数分析、皮尔逊积差相关进行了统计分析,研究结论为篮球中距离跳投技术的训练与研究打下了一定基础。  相似文献   

19.
通过文献资料法、调查法、观察法、数理统计法以及比较分析等研究方法,对参加第25界亚洲男子篮球锦标赛的中国队和西亚强队攻防战术发挥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研究发现,中国男篮年轻化的同时也暴露了经验不足,攻防战术临场应对能力欠佳,配合失误,命中率下降,自身的身高优势也受到对手严密攻防战术限制.从中国男篮的攻防技战术能力入手进行研究,同时分析比赛中对手球队所展现的技战术风格特点,期望找出影响中国男篮水平提高的真正原因,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