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山壮族原生宗教起源于原始社会,经历了"乜弘"、"博弘"、"博版"、"宙町"、"宙那"等不同阶段的发展,传承至今.壮族原生宗教有自己的传承者"博摩"和"乜摩",有自己的宗教仪式和典籍,在凝聚族人、规范伦理道德、促进人与社会和人与自然和谐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亲属称谓的转化使"非正常性"入赘婚具有了"正常性"迎娶婚的亲属称谓特点,从而确定了入赘者的社会身份,构建了以宗亲为原则的父、子、兄、妹等亲属关系结构,完善了以姻亲为基点的姑、姨、舅、甥等亲属关系网络,从而确定了社会广泛认可的亲属体制,巩固了婚姻家庭的社会性和生理性基础。  相似文献   

3.
作为壮族的人文始祖,布洛陀开天地造万物,并带领壮民们进行生产劳动,发明创造,反抗压迫,战胜了恶劣的自然环境和强大的社会力量,使壮民族得以生存与繁衍,发展成一个文明开化的民族。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理念来看待布洛陀信仰,不仅可以追溯到壮族精神与中华民族精神源远流长的关系,而且在弘扬壮族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促进壮族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上也将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徐昶楠  陈瑜 《科技信息》2009,(30):I0274-I0274,I0276
为了充分发挥传统体育文化在壮族地区的现代化进程中的作用,开发壮族传统体育文化在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功能,实现传统文化的现代化,需要我们深入壮族人民生活中去,认真研究壮族体育文化发展源流,努力探析壮族体育文化思想的历史足迹并在当代社会、文化变迁的现实中寻找壮族族体育文化思想变迁的社会动因,揭示其民族发展的社会、文化价值是本次调查的研究宗旨。  相似文献   

5.
很久以来,广西西部壮族与广西东部壮族在政治经济文化发展方面就存在很大差别,羁縻土司制度、封建领主经济和原始社会残余构成西部壮族自唐宋以来至明清改土归流以前数百年间最显著的文化事象。要揭开壮族社会历史发展规律,就必须着重研究这些文化事象。本文从壮族原始社会组织在阶级社会中的存留变异入手,试图探讨壮族由原始社会向阶级社会过渡  相似文献   

6.
为了继承和弘扬壮族服饰文化,剖析和解读壮族传统服饰的文化特质,以广西民族博物馆馆藏壮族服饰标本为研究对象,采用标本和文献二重考证和比较研究的方法,对标本的上衣、百褶裙、胸兜在服装结构上测绘、数据采集与比较分析,并且进行结构图和排料图的复原实验,发现在壮族服饰结构文化中充满了壮族人的节俭智慧.壮人的节俭智慧体现在壮族服饰的制衣方法中,反映着布幅决定服饰结构的形态.同时,对布幅完整使用的思维也影响着壮族服饰主结构之外的细节处理.通过对标本的研究表明壮族服饰结构属于"十字形平面结构",与中华传统服饰结构文化一脉相承;壮族人对服饰的节俭意识是在生产资料产生不易的状态下产生的,并且这种节俭的思维影响了壮族服饰结构形态的形成.通过对现存博物馆标本的研究,以实物的数据对壮族人服饰结构的节俭智慧进行有效的物证.  相似文献   

7.
花山岩画作为壮族先人精神的外化物,包含着在原始宗教和巫术思维共同支配下形成的一种祈求生存的愿望,显示出人类艺术诞生的源泉和情感动力与人类原初的生命崇拜意识之间密切的联系;花山岩画是壮族先民与不可抗拒的宇宙自然进行的亲近与交融,是壮族先民在长期和大自然、土地、山川打交道中感情与感悟的积淀,由此产生出的"天人合一"的审美性质;花山岩画中描绘的女性身影是男性对内在和外在现实作出的有效认知,潜藏着传统文化对于女性的定位,体现了男权社会对女性的塑造与规约.  相似文献   

8.
壮族鸡卜及其演绎的《鸡卜经》,具有它所参与的一切宗教活动和社会活动所具有的功效,主要体现在:(1)提高人的自信心,增强族群凝聚力;(2)规范社会行为,框正伦理道德;(3)引人拒恶向善,维系社会安定;(4)适应生产发展,探求物侯变化规律;(5)术理紧密结合,强化宗教信仰;(6)妨碍思想解放,影响科学发展.其科研价值主要体现在:(1)对研究壮族社会历史的价值;(2)对研究壮族古代哲学思想的价值;(3)对研究壮族伦理道德观念的价值;(4)对研究壮族科学文化的价值等.  相似文献   

9.
试析新疆回族的亲属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疆回族亲属关系呈现的回民之间相互支援网络和情感满足系统,包括亲属称谓和亲属结构,家庭是亲人关系的核心内容,家族是亲属关系的重要组成,回族亲属关系中男女有别、长幼尊卑有序。新疆回族亲属关系从建国到改革开放时期受到一系列社会政治运动的冲击处于削弱状态,从改革开放至今处于恢复状态,同时面临个人行为理性化和人际关系业缘化的新消解势力,总体上农村比城市保存得完整。  相似文献   

10.
在对西双版纳扎松板老寨的橡胶贸易的实证研究的基础上,探讨阿卡社会的亲属关系如何塑造了橡胶在村落级的市场贸易。他们通过对橡胶交易中关键概念的工具性操控,使得现代市场经济中价格机制难以发挥作用。人们的经济行为主要依据传统社会由父子联名制基础上的家族谱系为基本原则的一套亲属关系的多层等级网络。阿卡人正是通过其在村寨橡胶贸易中亲属关系的动态实践理解并诠释了橡胶贸易及其背后的一套西方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同时完成市场经济体系的本土化运作过程。  相似文献   

11.
壮剧是壮族代表性的民间戏曲,其中的北路壮剧真实地反映了壮族人民生产生活以及思想感情的各个方面,因而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社会价值,壮剧堪称是了解壮族人民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的一面"镜子";同时,北路壮剧使用壮语演唱,其唱词具有音韵美、节奏美、修辞美、意境美等审美特征。壮剧唱词英译应遵循"力求传神达意,确保合乎习惯"的原则,并采取准、整、创的英译策略。  相似文献   

12.
有清一代,随着"改土归流"的政策实施和壮族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壮族文人文学也呈现出繁荣景象,不仅出现了一大批颇有影响的作家,还出现了11个"诗书传家"的文学家族。这些家族地域分布广泛,但却分布不平衡,这与地区间经济发展、汉文化传播的不平衡有直接关系。壮族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和汉文化传播是壮族文学家族发展的有力保障。清代壮族文学家族与同时期满蒙八旗文学家族相比,不仅在家族数量而且在创作数量上都有很大差距,但却与云南少数民族文学家族相比,壮族文学家族更胜一筹。  相似文献   

13.
试论壮族民间故事所体现的壮族人民的伦理道德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壮族民间故事是壮族民间文学的主体,是壮族人民在长期的劳动实践中根据自己的爱憎好愚而创作的.是壮族人民世世代代社会活动的记录.它体现了壮族劳动人民自古以来勤劳勇敢、好善鄙恶、尊老敬老等优秀高尚的伦理道德观.  相似文献   

14.
壮族是一个开放的民族。在漫长的社会历史进程中,壮族人民受汉族地区流传的道教、佛教和儒家思想的影响,创造了壮族地区富有特色的混杂型民间宗教文化。  相似文献   

15.
本文追溯壮族酿酒史也是经过人类酿酒史上呈递进式的三个阶段,即水酒酿制时期、发酵酒酿制时期和蒸馏酒(烧酒)酿制时期,详细介绍了壮族的酒的类别及其制作方法,指出在壮族社会生活中,具有诸多社会功能的酒对人们社会生活各个领域具有很强的渗透性  相似文献   

16.
优秀的壮族传统体育要永续存在,就要把壮族传统体育文化永续传承,让壮族文化的光芒熠熠生辉。学校是传承和发扬壮族传统体育的良好沃土,而当前学校体育教育教学中,普遍以西方现代体育占据主导地位,壮民族体育没有足够的"话语权"。分析学校场域中壮族传统体育的传承与发展困境,寻求壮族传统体育与学校体育共生的契合发展。  相似文献   

17.
麽文化是指壮族及其先民自古至今传承的民间麽教信仰文化。本文以田野考察和理论探讨相结合,从壮族各地民间、政府部门和学术界三个层面,对壮族麽教文化在当代壮族社会中的生存状况、变化发展趋势、学术研究前景等方面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8.
以物为线索,从经济与社会关系角度切入,首先通过对家庭、家族的构成与运作之考察,来分析家庭再生产过程中的盐田经营状况以及不同历史时期盐田经营中所展现出的家族关系,以具体的个案细微地描述了家族与盐田经营之间的关系,指出明确的社会分工所展现出的农工相辅的社会结构特点。其次,关注海盐流通与亲属关系的扩展,指明盐田妇女依托亲属关系拓展海盐市场的同时,相应地以海盐的流通扩大了通婚范围,不断促进盐田村亲属关系的扩展与延伸。这种经济嵌入社会的过程,正是岛屿社会中的盐田人进行盐田经营的文化逻辑。  相似文献   

19.
末伦系壮族最具代表性的民间曲艺之一。从历史文化的角度分析,末伦的主要价值在于其生动地反映了壮族的社会事象,彰显了壮族的审美意识,并丰富了壮族的民间戏剧。  相似文献   

20.
近二十年来,壮族社会性别研究主要可分为意识形态、家庭婚姻、外来文化的影响、壮族与其他民族的对比、历史人物等五个方面;但还需要加强对理论的运用、反思与批判、注重研究对象之间多维的关系、增加历史的层次感。加强研究壮族社会性别问题,以推动壮族性别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