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梁祖霞 《科学之友》2000,(12):16-16
在自然界,各种各样生物的食物链中,绿色植物处于第一个环节。一切异养生物都直接或间接地依赖绿色植物为生,生态学家称它为第一个营养级;以植物为食的动物属于第二营养级;食肉动物则是第三营养级。就这样,通过食物链,物质和能量不断地向更为高级的方向转化。当食肉动物死去后,通过细菌分解,它们又将成为绿色植物的营养物质,投入新一轮的物质循环之中。于是整个变化又回归到了起点,这就是大自然之所以能够  相似文献   

2.
在自然界,各类生物之间以及生物与环境之间以各种方式发生着广泛的相互作用,从而使整个生态系统保持一定的平衡。从生态系统的观点出发,植物被看作是生产者,动物是消费者,菌类是分解者。这三大类生物通过营养关系在物质循环过程中相互联系。然而这三者  相似文献   

3.
陈清泉 《科学》2006,58(3):44-46
回溯自然与人类的历史.可发现人类还未出现时的自然生态系统是一个完全平衡的循环再生系统,该系统由太阳能来提供能量。在远古人类以捕猎、采集为生的时期.生态系统也是一个近乎完全的循环再生系统。太阳光促使生物生长,生物死亡后分解为肥料,再促进生物的生长。自然界的能源、空气、水和土壤都是平衡循环。但工业化开始后,生态平衡逐渐遭到破坏。  相似文献   

4.
欧阳军 《科学之友》2003,(12):18-19
众所周知,在自然界里,动物是以直接或间接噬食植物来维持生命的,而植物则是依赖自己的能力,从无机界直接摄取和制造维护生命所需的营养物质的。不过,也有例外,有少数植物会捕捉动物来补充自己的营养需要。研究表明,会捕捉动物的“食肉”植物大多都是生长于贫瘠的土地或沼泽,由于没有充足的矿物质供应,它们不得不学会这种特殊的本领。食肉植物通常都要具备3个条件:①具有诱捕动物的香饵或伪装,如气味、颜色、花蜜等等,②拥有  相似文献   

5.
大多数人提起土壤都会不以为然,只是有“脏”的印象,然而,土壤却是人类环境极为重要的部分之一。土壤具有复杂的结构,独特的生物、化学和物理性质。它为初级生产者──植物提供水分和营养,从而为其它陆地生态系统提供了食物链的基础。除了极少部分食物来自水体,几乎所有的人类食物都来自土壤中生长的农作物,或是来自以草为食的动物,而这些草也是在土壤上生长的。由于过度开发、污染和使用不当,土壤正在面临着巨大的威胁。许多关于土地利用的决策没有考虑到其下的土壤,为了提出严肃的建议以保证土地的持续利用,必须对土壤的性质、…  相似文献   

6.
蔡立英 《世界科学》2012,(10):58-62,64
未来还有自然界留下吗表面上看,自然界的未来显得很严峻。人类正在导致地球历史上最严重的大规模生物灭绝。我们捕杀野生动物,污染了空气、水和土地。底线是除非人类行为发生剧烈的转变,否则我们遥远未来的子孙后代将生活在一个自然奇观严重枯竭的世界。尤其是生物多样性将遭到重创,对事态的评估产生令人沮丧的数据。几乎1/5的脊椎动物被归入濒危物种,意味着那些物种有显著的可能在未来50年之内灭绝。  相似文献   

7.
鸟类的S.O.S.     
鸟类在自然界中是最富于魅力的生物类群。它们形形色色,姿态万千。鸟类是地球上生态平衡不可缺少的动物,它与人类以及其他生物相互依存并且给人类的精神生活带来不可替代的作用。目前,全世界现存鸟类有27个目,164科,9021种。 回顾一下鸟类的自然历史,从一亿五千万年前始祖鸟出现以后,经过漫长的进化,地球上曾经有过16万种鸟类。在第三纪时,是鸟类的  相似文献   

8.
人类目前对自然界物质的开发和利用,通常大部分是利用过程中释放出来的能量,或者利用其物源。如何经济合理地做到既利用其能量又利用其物源呢?例如二氧化碳,它是碳及含碳化合物的最终氧化物,它在自然界中的循环见图1,主要在生物的呼吸或分  相似文献   

9.
哲学发展和科学变革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对现实世界(包括自然界和人类本身所形成的物质和心理世界)的认识,是通过追求知识、追求知识的概括性,通过概括总结规律,总结理论,用理论去指导实践,使实践活动由不自觉转变为自觉。也就是说,对知识的追求,就是科学的探讨。哲学作为科学的概括,与科学的认识有密切的关系。不同历史发展阶段,哲学思潮与科学观点,有着复杂的关系。下面按不同的历史阶段来讨论哲学发展与科学变革关系。  相似文献   

10.
中国湿地现状及其生态修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陆晓怡  何池全 《科学》2004,56(3):29-32
湿地是季节性或常年积水,生长或栖息着喜湿植物、动物,有泥炭积累或土壤发生潜育化的地域,它是水陆系统相互作用形成的独特生态系统,处于陆地生态系统和水生生态系统之间过渡带的自然综台体,是自然界最富生物多样性的生态景观和人类最重要的生存环境之一。  相似文献   

11.
自然界的各种生物,特别是高等生物和人体,都是结构非常复杂的有机体。各种生物千姿百态,生活在各种不同的环境中,然而,生命——新陈代谢,却是它们的共同特征。生命的最基本的过程是吸收营养物质、排出废物和繁殖后代,这个过程随着生物的进化发展,越来越复杂,越来越精细,发展到高等动物乃至人类,达到了极其完善的地步,与此同时,生物体的构形通过进化规律和各种自然力(如压力,重力、摩擦力、阻力、应力、……)的筛选,也实现了最优化——圆形结构。  相似文献   

12.
奇妙的共生     
在自然界中,生物与生物之间错综复杂的相互关系,令人眼花缭乱。目不忍睹的残杀、势不两立的竞争、“损人利己”的寄生已是司空见惯:在激烈的生存斗争中,狡诈、欺骗、诱惑、设置陷井等手段更是习以为常。但令人欣慰的是,在千姿百态、丰富多彩的生物世界中,除了激烈对抗的一面,还有和谐共存、互相帮助和互相依赖的一面。这种互惠互利的关系,有时竞能达到如此密切的程度,以致如果失去一方,另一方也就无法生存,这就是生物之间的共生现象。看来,自然界的每一种生物都有誓不两立的宿敌,也有生死与共的密友。  相似文献   

13.
紫色细菌生活于死海,它们利用其外膜捕获太阳能,我们能够吗?死海并非全然是死的,其栖居生物中包括少数异常"坚强"的微生物,其中一种作为生物学现象早已闻名的细菌,可能对生物工艺学作出杰出的贡献,这种细菌就是嗜盐杆菌,它和某些关系并不密切的物种一样,具有在自然界其它地方再也找不到的利  相似文献   

14.
种植塑料     
塑料是有名的白色垃圾,因为它在自然界中难以降解而越集越多。如果利用植物制造的生物塑料,则可以在自然界中快速降解。以往的方法是收割了植物后利用微生物发酵的方法来产生塑料。最近,美国研究人员又发明了一种新的技术,可以让植物直接生长出塑料来。也就是说,我们以后可以到地里种植塑料,直接收割塑料产品的原料。现有的化工塑料不仅仅是污染的问题,还面临着原料缺乏的问题,因为塑料是用炼  相似文献   

15.
奇妙的共生     
在自然界中,生物与生物之间错综复杂的相互关系,令人眼花缭乱.目不忍睹的残杀、势不两立的竞争、"损人利己"的寄生已是司空见惯;在激烈的生存斗争中,狡诈、欺骗、诱惑、设置陷井等手段更是习以为常.但令人欣慰的是,在千姿百态、丰富多彩的生物世界中,除了激烈对抗的一面,还有和谐共存、互相帮助和互相依赖的一面.这种互惠互利的关系,有时竟能达到如此密切的程度,以致如果失去一方,另一方也就无法生存,这就是生物之间的共生现象.看来,自然界的每一种生物都有誓不两立的宿敌,也有生死与共的密友.  相似文献   

16.
自然圣境与生物多样性保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裴盛基 《科学》2006,58(6):29-31
生物多样性不仅仅是一个科学命题,它还与人类的文化密切相关。从广义上讲,文化是人们的生活方式.无论是物质生活或是精神生活都离不开自然界的动植物及其生态系统,人与环境中的生物和非生物之间的互相关系,编织成了一张人与环境相互依存的生态关系网。远在现代自然保护区建立之前,中国各族人民就以传统文化为依托建立了各式各样的民间自然保护体系,自然圣境就是这类民间保护自然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7.
线虫是一种丝线状的小型多细胞动物,生存于多种环境.其中约有25%线虫栖息在海洋中,在海洋沉积物中的数量一般为1×106~12×106 inds m?2,通常以泥质河口和盐沼区域密度最高.盐沼湿地中大量被固定的碳通常以碎屑通道形式进入生态系统,在此过程中海洋线虫通过摄食及生物扰动作用扮演重要角色.盐沼植被的生长对海岸带沉积环境产生重要影响,进而改变海洋线虫的分布模式.在微食物网中,海洋线虫通过与细菌/碎屑耦合,刺激细菌生长,进而加速营养物质的再矿化;海洋线虫是较高营养阶元的食物来源,也是微型和大型底栖动物的重要联接.此外,海洋线虫作为潜在的环境指示种,在生物监测领域被广泛应用.我国海岸带湿地跨越不同的气候带,但是该区域中有关海洋线虫现有资料非常匮乏.为了刻画海洋线虫在海岸湿地的区域生态功能,有必要深化海洋线虫的生物生态学基础研究,定量刻画海洋线虫在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贡献.其中,生物多样性的估算是生态系统动力机制研究的核心内容.除室内和野外受控实验研究外,应通过构建数学模型来预测生态系统对环境扰动的响应.为了提高数据获取的效率,方法学的改进也应给予重视.  相似文献   

18.
邓叔羣 《科学通报》1966,11(4):175-175
长期以来,人们将生物分为植物和动物两个界,认为真菌和细菌乃缺乏叶绿素的植物。对于粘菌,动物学家们有一个时期,基于其营养阶段的特点,将它归于原生动物,而植物学家们根据其有性阶段的结构,认为粘菌与真菌相近。这样两个界的分类体系普遍地得到承认,凡与此分歧的观点都被反对或得不到重视。但在一个世纪以前有些分类学家已经感到很难分清某些低等生物到底是动物或是植物,因而认为将生物分为两个界是不够的。Haeckel建议将低等生物放在第三界中,称为原生生物界(Protista)。Copeland和其他人主张建立两个新的界:(1) 低等原生生物界,命名为Mychota,Monera或  相似文献   

19.
我们一直认为动物就是动物,植物就是植物,两者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然而,在自然界中存在一类奇特的生物,虽然是动物,却可以像植物那样通过光合作用来获得营养。  相似文献   

20.
人及猪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基因克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余云开 《科学通报》1994,39(1):76-76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主要是在中枢神经系统内合成的小分子量碱性蛋白质,由119个氨基酸组成.研究发现BDNF对神经系统的多种神经元均有效应,在体与离体观察证明,它可维持与促进外周神经嵴和基板来源的多种感觉神经元的发育、生长与分化,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基底前脑胆碱能神经元、GABA能神经元、中脑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具有营养作用.研究还发现BDNF与神经生长因子(NGF)同属一个基因家族,二者在生物效应上有许多类似之处,但其作用的神经元特异性又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