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访谈涉及王锦光及其弟子闻人军的师承渊源、教学往事、治学之路、师生合作等方面。王锦光是中国古代物理学史研究的开拓者之一,尤以中国光学史研究著称。1978年王锦光成为国内最早招收物理史研究生的导师之一,闻人军就是他指导的首批两名研究生中的一位。闻人军在《考工记》和中国科技史研究方面卓有成就,所撰《考工记导读》于1988年出版,获得广泛好评,并率先将《考工记》译成英文,于2013年在英美出版。  相似文献   

2.
《管子》与古代数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管子》与古代数学乐爱国一般认为,先秦的数学以《墨经》、《考工记》中的数学知识为代表。然而,先秦重要典籍《管子》中也有丰富的数学知识。虽然《管子》中没有专门论述数学的篇章,但其中包含有丰富的重视计数的思想,有大量涉及数及数量关系的论述,在先秦诸子典籍...  相似文献   

3.
正闻人军著:《考工司南:中国古代科技名物论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7年3月,373页,88元,ISBN:978-7-5325-8348-5《考工记》堪称中国先秦的百科全书,是中国古代最著名的科技经典文献,其影响长盛不衰。近代以降,该书更受到科技史界的重视和研究。改革开放以来,出现了为数可观的硕士、博士学位论文,从各个方面进一步研究《考工记》,至今方兴未艾。指南针作为中国古代的伟大发明之一已家喻户晓。近年来,围绕着与指南针史密切相关的司南之谜,学  相似文献   

4.
《考工记》角度概念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代缺乏360°圆心角分度体系,《考工记》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古人如何处理他们在有关生产活动中所遇到的角度问题的例证。本文认为,《考工记》中已经有了表示抽象的角的概念的专有名词,有了一些用作技术规范的特定角度。这些角度是通过对规或矩进行几何操作而得以实现的,是被构造出来的。传统所谓的倨句磬折矛盾是不存在的。  相似文献   

5.
以轴心时期中西方经典技术文本的代表《考工记》与《建筑十书》为切入点,借助技术哲学的分析框架,发现中西方工匠技术主体虽然都是“人”(工匠),但中国工匠技术是在礼乐、阴阳等文化规训下,工匠凭借经验,依靠身体技术与工具技术,以实现制器造物的“悟性技术”,区别于古罗马在古希腊人文、神学等文化影响下,建筑师以“理性技术”制导工匠“悟性技术”,以实现科学化、标准化等造物的技术。  相似文献   

6.
磬是我国一种非常古老的打击乐器,其产生距今至少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考工记》最早记述了磬的形状、规范和调音技术.磬的重心和磬的悬孔位置的确定是制造磬体的重要环节,直到明清之际,西方力学知识传入中国并逐渐被中国学者接受,磬体(倨句型)重心位置的问题才引起研究《考工记》的学者的关注,他们开始利用数学方法研究磬体的重心位置问题.清代学者程瑶田、汪莱在这方面进行了开创性的研究,但未能获得完全正确的解法.此后邹伯奇不仅指出了程、汪二人工作的不足与错误,还获得了正确的求解方法与结果,使磬体重心问题获得圆满的解决.  相似文献   

7.
《考工记·弓人》可能是世上最早的制弓技术文献,其中科技术语"往体"、"来体"分别指弛弦时弓体外挠和张弦时弓体内向。传本《考工记·弓人》曰:"往体多,来体寡,谓之夹臾之属,利射侯与弋。往体寡,来体多,谓之王弓之属,利射革与质。往体、来体若一,谓之唐弓之属,利射深。"然而求证于本书《弓人》节的"析干"之道和"成规"法,他书《周礼·夏官·司弓矢》的六弓次第和沈括《梦溪笔谈·弓有六善》,以及现代射艺知识,理校后发现:"往体多,来体寡"应是"王弓之属";"往体寡,来体多"反而是"夹臾之属"。由此推测《考工记·弓人》曾经错简,理应校正为"往体多,来体寡,谓之王弓之属,利射革与质。往体寡,来体多,谓之夹臾之属,利射侯与弋。往体、来体若一,谓之唐弓之属,利射深。"  相似文献   

8.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中国地理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分析魏晋南北朝时期(公元220—589年)中国地理学发展特点的基础上,探讨了影响当时地理学发展的原因。指出,当时中国地理学.的发展具有以下四方面的突出特点:(1)大地认识论的活跃;(2)区域地理认识的进一步深入;(3)传统地图编制理论的创立;(4)地理志(地记)的繁荣。影响其发展的原因则表现在:(1)传统文化思想的继承,奠定了地理学发展的基础;(2)汉族政治中心的转移,加速了对新区域的地理认识;(3)多种宗教哲学思想的传播,促进了有关地理认识的进步。  相似文献   

9.
《科学大观园》2009,(3):52-54
1.《末日逼近》(The Stand);2.《天外来菌》(又名“人间大浩劫”);3.《我是传奇》;4.《惊变28天》;5.《12只猴子》;6.《极度恐慌》(又名“恐怖地带”);7.《灭顶之灾》(又名“天灾”)等。  相似文献   

10.
通过分析唐代学者贾公彦对《周礼·考工记》"■氏为量"的注疏,揭示出其数学知识与以《九章筭术》为代表的传统数学不尽相同。其不同之处体现在贾氏算法的结构、对数和图形的认识、推理的方式以及对于算筹的运用等方面。由于这些特色在贾氏其他注疏以及初唐诸儒编订的《五经正义》中亦有体现,说明其具有一般性。此外,与贾公彦一同注释儒学经典的王真儒,稍后也与李淳风等一同注释了十部算经,这一事实揭示了儒学与数学关系的复杂性。对于儒学经典中的数学知识,有必要进一步深入系统研究。  相似文献   

11.
《中国基础科学》2008,10(1):6-6
各有关单位: 国家重点实验室(以下简称重点实验室)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基础研究、战略高技术研究和重要公益性研究的核心力量,在我国科技事业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纲要》)明确指出,加强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不断提高其运行和管理的整体水平。  相似文献   

12.
劳动、技术与人类解放--恩格斯技术哲学思想探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许良 《自然辩证法研究》2006,22(4):45-47,60
在《自然辩证法》、《反杜林论》等光辉著作中,恩格斯基于劳动(技术或工业)对人类社会发展的核心作用,就技术与人类生存、技术异化及技术与人类未来发展等论题阐发了一系列精湛的技术哲学思想,对于当代技术哲学研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是《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纲要》)部署的、引领未来发展、对科学和技术发展有很强带动作用的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围绕贯彻落实《规划纲要》任务,科技部2011年将继续部署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项目,并于2011年3月3日发布了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2011年重要支持方向。  相似文献   

14.
试论《九章算术》的问题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对《九章算术》中问题的设计和组织,以及编著者设计和组织问题的总目标进行了研究,认为:(1)《九章算术》的题设有“表”、“里”两层含义。从表面上看,《九章算术》是应用题集;从深层看,它是一部钩沉索隐,把握群数之赜,展开为数之道,并以象征形式表达“赜”与“道”的著作。(2)两层含义间的关系是,表层看到的实际应用问题是深层探讨和表达数之“赜”、数之“道”时观象的对象、取象的借鉴和表象的形式。(3)《  相似文献   

15.
《自然辩证法通讯》(以下简称《通讯》)一直是我喜爱和敬重的杂志之一。但《通讯》也和其它自然辩证法类杂志一样,处在“大口袋”的困惑之中。这一点,集中体现在杂志的副标题上,例如《科学技术与辩证法》有副标题:“科学技术哲学,科学技术史学,科学技术与社会”;《自然辩证法研究》的副标题为:“自然哲学、科学哲学、技术哲学、科技与社会”;《通讯》的副标题则是:“联结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学科的纽带,沟通科学文化和人文文化的桥梁”;  相似文献   

16.
《淮南子·天文训》提出“太昭”说,迄今已越两千年,却一直未获破译。甚至还遭到过清代王引之的武断误校,以致在中国哲学史界和中国科学史界留下错误影响。该文通过考证,追溯了“太昭”说的思想渊源;揭示了“太昭”和“虚”的概念内涵;统一了《淮南子·天文训》宇宙起源模式的两种陈述;对王引之的系列错误论点给予全面否定;并认为,“太昭”说是宇宙起源于光气(发光的气)学说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相似文献   

17.
《人文精神之重建》(又名《中西人文精神之返本开新》)系唐君毅先生代表作之一。唐君毅上承中国数千年历史文化之传统,外感世界文化思潮之流注,力图疏解中西古今若干文化观念之冲突,以重建人类之人文精神。本文力图剖析、对比研究唐君毅中西人文精神重建思想,并诠释唐君毅人文精神重建思想的现实依据和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中国古文献内无鲅字,也无马鲅鱼名。初见于《黄渤海鱼类调查报告》(1955),成庆泰先生记有马鲅目(Polynemiformes),马鲅科(Polynemidae),四指马鲅属(Eleutheronema)及四指马鲅(E.tetradactylumo据笔者所知,此鱼形体和善,且颈下在胸鳍前下缘有数条粗丝状的游离胸鳍条,似马颈下的饰丝状而得名(图1).但在此书后部尚记有鲭亚目(Scombroidei)。[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在对《元史.历志》中“授时历经”的“步气朔”、“步日躔”、“步月离”、“步交会”部分的术文进行进一步解读的基础上,该文对《授时历“进行了下面几个方面的研究:(1)没日、灭日时刻计算公式的构造方法;(2)每日太阳位置计算过程中日差意义;(3)迟疾差公式构造过程中的缺陷;(4)月亮每日去极度的求法;(5)日食的食限问题和食分的计算步骤;(6)日食实例计算。  相似文献   

20.
《姑苏城图》收集在中国世界语出版社1995年出版的《中国古代地图精选》一书之中。该文作者经考证认为:《姑苏城图》的制作年代应在1909—1911年之间。全文从6个方面分析了《姑苏城图》所表示的清末时期苏州的城市景现:(1)表示了22个高墩,这是长期为人忽视的一种景现;(2)揭示了寺现祠庙的分布规律;(3)表示了省、府、县3级官署的分布;(4)传递了当时最新的信息──教会在苏州的种种设施;(5)反映了子城后身三废基的真实面貌;(6)绘出了5座有代表性的古典园林。此外,《姑苏城图》采用了中国传统的写生方法,而且地名详细,生动地呈现了苏州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面貌。本图的缺点是未能反映本世纪初已较为发达的阊、胥二门之外的城市景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