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手车式高压真空断路器触头在线温度监测方案的设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炎 《科技信息》2010,(35):243-243,273
手车式真空断路器的触头在长期运行中,因老化或接触电阻过大而发热,导致停电事故。把温度传感器埋入断路器触臂靠近梅花触头的部分,通过小CT线圈和信号转换及发射模块、接收模块和处理单元把接收的信号进行放大和处理,当触头温升异常时发出相应报警、启动风机或跳闸指令。  相似文献   

2.
带合闸电阻的气体绝缘开关设备(gas insulated switchgear,GIS)断路器结构复杂,故障率较高。断路器合闸过程中辅助触头可能发生弹跳,导致主断口被击穿,危及设备绝缘安全。为此,该文提出了基于合闸过程暂态电压检测的辅助触头弹跳状态监测和诊断方法。利用不同断路器对同一条空载气体绝缘输电线路(gas insulated line,GIL)进行充电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不带合闸电阻的断路器在合闸过程中,触头间出现电弧熄灭和复燃现象,激发的暂态电压包含丰富的高频振荡分量;带合闸电阻的断路器在合闸过程中,产生2种差异明显的暂态电压,Ⅰ类暂态电压不含高频振荡分量,由辅助断口预击穿和重击穿产生,Ⅱ类暂态电压与不带合闸电阻的断路器合闸时激发的暂态电压类似,包含丰富的高频振荡分量,由辅助触头弹跳后主断口被击穿引起。该文通过对带合闸电阻的断路器合闸过程进行分析,解析合闸过程的暂态电压波形,提出以辅助触头弹跳熄弧时间间隔作为表征辅助触头弹跳状态的特征因子,可实现断路器运行状态的有效监测和评估。  相似文献   

3.
镀金电触头磨损现象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主要探讨了镀金电触头在滑动与冲击共同作用下造成的触头磨损现象,应用扫描电子显微镜与俄歇电子谱仪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常闭触头幅主要以冲击磨损为主,常开触头幅,除冲击磨损作用外,受滑动磨损影响更为严重。冲击磨损通过改变接触区镀金层的表面粗糙度而加强滑动磨损作用,而滑动磨损则可造成接触区镀金层剥离,并形成片状磨损,使基体金属暴露于表面而硫化、碳化和氧化作用等化学腐蚀,引起接触电阻变化和早期接触失效。文中还运用赫兹(Hertz)接触理论与Suh N P的剥层理论(Delamination Theory)解释了镀金层的剥离现象。并对表面污染形成机理及触头电负荷影响作了定性的讨论。并提出了几种改进设想。  相似文献   

4.
阐述了开关电器触头的接触电阻增大的原因及由此产生的后果,介绍了测量触头间接触电阻的方法,并提出了限制触头接触电阻增大的措施.  相似文献   

5.
弓网系统接触电阻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不同接触压力、牵引电流条件下弓网系统的静态和动态接触电阻进行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弓网静态接触时接触电阻随接触压力、牵引电流增大而减小;动态时,接触压力和牵引电流一定的情况下,接触电阻随着列车速度的增加呈现出先增大再减少又增大的趋势,接触电阻随速度变化出现2个极值,说明接触压力与列车运行速度和牵引电流存在着最佳匹配关系。  相似文献   

6.
真空断路器触头合闸弹跳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真空断路器动触头在合闸弹跳运动过程中的受力分析 ,建立了触头合闸弹跳运动时的动力学模型 ,得到断路器动触头在合闸时弹跳时间的有关计算公式 ,分析了动触头在合闸过程弹跳运动的主要影响因素以及缩短触头弹跳时间的方法 ,并利用分析结果对VG1型真空断路器进行了计算 最后通过实验对动触头在合闸时弹跳时间进行了测试 ,测试表明其与计算结果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真空断路器为触头在合闸弹跳运动过程中的受力分析,建立了触头合闸弹跳运动时的动力学模型,得到断路器砂在合闸时弹跳时间的有关计算公式, 动触头在合闸过程弹跳运动的主要影响因素以及缩短触头弹跳时间的方法,并利用分析结果对VG1型真空断路器进行了计算。最后通过实验对触头在合闸弹跳时间进行了测试,测试表明其与计算结果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8.
作为衡量电接触性能的重要参数,接触电阻的大小直接关系到电气设备的运行状况。目前主要采用离线的实验测量手段对接触电阻进行测量,测量结果与实际运行状态存在一定的差异;文中提出了一种基于轴向热路模型的接触端面接触电阻的计算方法。首先,以架空地线与预绞丝接触端口为研究对象构建轴向热路模型,其中模型的热参数采用遗传算法获得;然后结合GJ-50架空地线的实例计算结果,讨论分析了模型热参数和接触电阻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利用文中所提出的方法,可以准确得到接触端面暂态温升过程中不同温度对应的交流接触电阻,并且稳态温度下接触电阻随着加载电流的增加而减小,但不受时间计算步长的影响;该计算方法的准确性很高,接触电阻的实验测量结果和计算结果最大误差不超过9%;接触电阻与温度的关系采用Paulke等提出的公式表示时计算结果更为准确。  相似文献   

9.
回路电阻是影响断路器运行质量的基本要素之一,通过分析断路器回路电阻值超标的原因,可有效提高设备安全运行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0.
大气污染对电接触可靠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了继电器银触头在动态、静态和动静交替状态下暴露于不同浓度的H2S,H2S与SO2 或Cl2等混合气体中的硫化腐蚀现象.以及在盐雾环境中触头的工作情况.得出了在不同条件下 接触电阻的变化规律,并借助扫描电镜和X光测厚技术,分析了环境因素对接触电阻的影响及其失效原因.  相似文献   

11.
对炭黑-碳纤维硅橡胶导电复合材料的伏-安特性进行了DC/AC测试.测试结果表明:该种导电复合材料具有非欧姆特性,电压与电流之间具有非线性关系.交流测试情况下,当交流电激励频率变化较小时,输出电流基本不受影响;而当频率变化较大时,输出电流发生了较明显变化,电流随着频率的增大逐渐增大.由此可知试样的电阻抗随着交流频率的增大而不断减小.在炭黑-碳纤维硅橡胶导电复合材料的导电体系中,隧道导电(电容阻抗)与搭接/接触导电(电阻阻抗)同时存在,隧道电流是非欧姆特性及频率增大时阻抗减小的主要原因.结果分析表明:对该类导电复合材料进行电阻(抗)测试时,需了解所使用测试仪器的激励电源模式.  相似文献   

12.
对于万能式断路器来说,电路的断通和正负转换是通过电器中的执行零件、主要靠触头及灭弧装置实现。稀有气体放电和电弧出现和消失和可以在触头连接和分断电路的过程中发现,这样暂缓电路的分断方式、烧毁触头,乃至整个用电器使用寿命都会受电弧影响,甚至严重时还会造成安全事故和生命危险。此篇文章主要讲述相关电弧的发起原因及万能式断路器灭弧结构,并详细分析了万能式断路器控制器供电电源问题,对于今后提高断路器分断指标,延长触头电寿命具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13.
梁信栋 《科技资讯》2014,(27):64-64
采用真空断路器可以彻底避免空气断路器闭合时拉弧造成灭弧室瓷瓶爆炸,非电性电阻瓷瓶爆炸,隔离开关轴折断、主阀卡位、漏风、控制线圈烧损等惯性故障,减少机车线上故障率,保证铁路运输安全。同时采用真空主断路器可延长主断路器的检修周期,减少维修工作量,降低检修成本,提高机车运行的安全系数。  相似文献   

14.
断路器广泛应用于低压配电系统中,是一种保护电器元件。在设计低压配电系统时,应注意断路器的选择性,对断路器过流脱扣器额定电流进行选择和整定,确保充分发挥过电流脱扣器的作用;当环境温度大于或小于校准温度值时,应根据制造商提供的温度与载流能力修正系数来调整低压断路器的额定电流值。  相似文献   

15.
一、断路器控制方式 断路器是电力系统中最重要的开关设备,在正常运行时断路器可以接通和切断电气设备的正常工作电流,在系统发生故障时则能可靠地切断短路电流. 断路器一般由动触头、静触头、灭弧装置、操动机构及绝缘支架等构成.为实现断路器的自动控制,在操动机构中还有与断路器的传动轴联动的辅助触头.断路器的控制方式有多种,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16.
本文得出两个结论:(1)表明断路器开断能力除了额定开断电流(或者额定断流容量)参数外.还必须包含有一个重要参数──开断短路时断路器触头间恢复电压参数.(2)选择断路器除按通常的方法外,还必须按开断短路时断路器触头间的恢复电压.恢复电压上升速度等参数来选择,且应符合GB1984-80 《交流高压断路器》的规定.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电渗固结过程中接触电阻的影响因素,使用铝电极在等电势情况下对滩涂淤泥开展电渗模型试验。分别采用不同预腐蚀处理的阳极和不同导电面积比的阳极进行电渗试验,并测量排水速率、电流、电势和试验前后的含水率。研究结果表明:腐蚀对电极–土的接触电阻影响不大,不同的腐蚀程度在电渗前期乃至整个电渗过程的排水效果未出现明显差异;增加导电面积比即阳极导电面积与被处理土体横截面积的比值可以减小接触电阻、提高电流,并且阳极导电面积比的最优值为0.47。建议工程应用中适当增加阳极导电面积比以提高电渗效率,可通过接触电阻试验确定最优值。  相似文献   

18.
采用Popper和Kawabata的针织物力学模型计算纬平针织物线圈中交叠纱线间的接触力,为了简化计算过程,采用两个弯曲的纱线相互钩套来模拟导电纬平针织物线圈中相互交叠的纱线,导电纱线间接触电阻和接触力的关系可用经验幂函数求得.由理论分析和试验研究可得:导电纬平针织物线圈中交叠纱线之间的接触电阻随接触力的增加呈幂函数减小;由接触电阻引起的电阻变化是影响导电纬平针织柔性传感器灵敏度的关键因素;导电纬平针织物电阻随应变的增加而线性减小.  相似文献   

19.
本文运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复合镀层触头材料在冲击载荷作用下的表面形貌进行了分析研究,并用俄歇电子能谱仪(AES)对冲击区表面成份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闭合过程中的机械冲击对该类触头的形貌有严重损坏作用,可引起冲击磨损从而导致电接触性能变化。本文还提出了一种冲击磨损模型,并用它很好地解释了复合镀层触头的冲击磨损机理与电接触性能改变规律,并初步探讨了该类继电器触头的粘接失效机理。研究结果还表明,冲击磨损造成底层镀金层的裸露是导致该类继电器触头粘接的主要因素。这对工程上进一步改善其电接触性能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CuCr50触头合金大电流分断相变层的显微组织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观察了真空灭弧室分断大电流后CuCr50触头材料的表面熔化层的形貌和显微组织特点,建立了分断过程中触头表面温度场数值计算模型.结果表明:触头材料在分断大电流过程中表面形貌和显微组织发生了显著的变化;数值计算显示电流过零时刻触头表面仍保持较高的温度,此时的耐电压强度是能否成功分断的主要因素.由此提出了提高触头材料分断大电流能力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